养生健康

高龄老人当防血压作祟

高龄老人当防血压作祟

适当锻炼身体。有关资料统计,高血压患者,经锻炼身体持续一个月上者,接近80%的达到正常标准。要经常散步,慢跑,练习太极拳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调整植物神经功能。

保持情绪稳定。医书上说:“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忧思恐惊”能改变人体的生理平衡,五脏、六腑受累。能导致血压的骤增,心情舒畅,心态平衡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适量饮水。水占人体组织成分65%,各种营养物质,先溶于水,才能被吸收。组织细胞的水分减少30%-40%,皮肤就会干燥。因此,应适量增液降压。

饮食宜清淡、少盐、少糖、少脂肪。食盐能促进饮食,增加唾液的分泌。但是老龄人舌味蕾减少,咸味感明显下降,不自觉会增加食盐的摄入量,导致内平衡失调。另外,要选食低糖、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防引起肥胖。

定期查体。平时不测血压,也无不适症状,自我感觉身体健康,偶有眩晕也不以为然,终至成大疾眩晕摔倒,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要坚持定期查体。

高龄老人怎么做健身运动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

中高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参加健身运动必须谨慎从事。高龄老人由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故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运动,否则容易造成骨关节、肌肉的损伤。高龄老人运动之后,身体恢复过程慢,如果一次练习过于劳累,身体得不到恢复,反而会使身体机能下降。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参加健身运动时,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切不可勉强,应待恢复后再练。此外,高龄老人健身运动最好要有医疗监督,健身运动前后检查身体,记录运动前、中、后的心率和血压,有条件时做心电图,根据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必要时要更改运动项目。

由于我国老龄阶段的划分是把60~69岁为低龄老人,70~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上述高龄老人健身运动的方法中龄老人和低龄老人也可参照,这要因人而异。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听语音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就是儿女的家,儿女的港湾,当亲人老去,做为儿女或者后辈,尽孝道是天经地义的。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下面浅谈下对于卧床不动的老人该怎么护理。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

对于不能自主翻身起身的老人,购置一个多功能护理床是很有必要的。高龄老人行动不便,很多事情必须要有家人服侍,如翻身,坐起吃饭,排便等,这些动作需要耗费儿女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多功能护理床可以自动抬升床板,可以帮助老人翻身 ,同时配有排便的留孔位置等,非常简捷方便。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

帮助老人擦洗身体,保持最起码的干净卫生。老人体弱体虚,抵抗力下降,常擦洗身体可以帮助对抗细菌病毒的侵袭,防止一系列疾病的感染。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

给老人多翻身,多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褥疮素来是久卧不动老人的天敌,保持一个体位太久,自然给褥疮创造了温床,家人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经常帮老人按摩,变换体位。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

当然,如果已经长出了褥疮,护理工作更加不容小觑。对褥疮进行拍照后,送往医院,让专业医生根据褥疮的大小形态开具药物,一般褥疮推荐使用银离子抗菌功能性敷料和银锌皮肤黏膜抑菌霜。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

家人要经常和老人说说话,解解闷。要知道,老年人非常容易感动孤独,内心敏感,家人的陪伴则是精神上的良药,帮助老人顺利渡过人生的特殊时期。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

用温柔、鼓励、自信的话语同老人交流。不要对老人发脾气,大声嚷嚷等,要用一颗耐心、温柔、有韧劲的心来护理老人,儿女的态度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至关重要。

怎样护理卧床的高龄老人

春运出行高龄老人选择交通须谨慎

一是高龄老人不宜独立出行。年纪大,特别是行动不便或患有疾病老人出行需要有人陪伴,必须出行且无人陪伴时也不要带太多的行李,进站上车时应有提前量但不必抢时间,到站下车时更不要着急。

二是高龄老人出行需多防范。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等要携带必须的药品,并放在随手可取的位置,或将药品服用方式说明和药品放在一起,如临时出现不适应及时向服务人员要求帮助。

三是高龄老人出行应有提示。在没有陪伴的情况下非得出行时,应在身体明显部位挂“提示牌”注明姓名、到达地点(住址)、家人联系方式和健康状况,以便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快速提供求助信息,以防万一。

四是高龄老人出行应“自律”。在车站候车或在旅途中的活动是必须的,但不宜跨“区域”走动,特别是在春运期间,车站候车区位因疏导客流所需和平时可能有所不同,以防“迷失”方向而影响行程。

五是高龄老人出行应善于求助。比如无人陪伴出行时应充分利用服务资源,铁路局在局管内站车之间建有“亲情服务网”,比如福州、厦门、武夷山等火车站就建有“王威服务台”、“小白鹭服务台”和“513服务台”,在进站、乘车、出站与过往列车和车站都有为重点旅客提供特殊服务的网络。

对于高龄老人独立出行,应当做到进站有人送,途中有交待,到站有人接,对保旅途平安。

高龄老人养生的禁忌

禁忌1:恐惧造成末路

高龄老人的朋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于是想到死亡要降临在自己身上了,结果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禁忌2:“折腾”引发惨痛

有的高龄老人去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甚至参加旅游、观光、会议等带有明显“折腾”性质的活动。结果是“力不从心”,突发严重健康事件。高龄老人一定要在自己能力可以承受的限度内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平安地幸福生活着。

禁忌3:倔强导致意外

有的老人平常生小病从来不去医院治病,病情加重时就自己买点药吃。一旦生病,家人、子女力劝到医院去看病,有的老人始终不肯,还会进一步发生争执,最后,走了“不治而终”的不归路。

禁忌4:孤独带来绝望

高龄老人突然遇到丧偶事件,会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崩溃,甚至导致不久也亡故了。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人到了老年阶段,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陪在左右,那该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

老人当防触景生病

在阴天和景物萧条的环境中,要注重采光与活动。室内工作可适当采用强光照明;在有阳光的日子里要多多沐浴,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运动肢体关节,促进肌体新陈代谢;尽量减少独处,积极投身群体活动。做到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不宜连续打牌下棋,中午应小憩片刻。

加强饮食调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对振奋人的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B族维生素对维持神经、消化、肌肉、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钙和镁能影响肌肉收缩和神经细胞的转换,有利于缓解精神的紧张。所以应适当增加含此类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量。如瘦猪肉、动物内脏、鱼类、鸡蛋、牛奶、豆类及其制品、海藻、杂粮、西红柿、胡萝卜、菠菜、青菜、水果等。

高龄老人要预防跌倒

但从高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高龄老人死亡率比较高,特别是百岁老人死亡率达到了40%。这些死亡的老人中除疾病或自然死亡以外,有70%以上都是由于意外跌伤造成死亡的。东台的“寿星之王”108岁的丁国英老人,也是由于一年前不慎跌伤卧床一年多而去世的。所以说,老年人防跌,特别是高龄老人防跌,应引起子女及护理人员的重视。

高龄老人跌伤后,难以愈合恢复健康,其主要原因是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人老后,体内钙质、蛋白质减少,新骨的生成降低,骨细胞的活性也降低,而骨内死亡细胞显著增生,从而致使老人容易骨质疏松。老人如果不注意而跌伤后,造成骨折就会难以愈合。实际上,骨质疏松是人骨老化的表现,是人体内钙代谢紊乱造成的。钙代谢受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女性绝经期后,男性50岁以后,性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钙的吸收及钙在骨中沉积减少。此外,高龄老人又多有消化功能低下,蛋白质、维生素D和钙吸收不足的现象;加之高龄老人大多数卧床不起,户外体力活动少,对骨骼的机械应力减少,骨质弹性、韧性减弱,骨质变脆,所以在碰撞或跌倒时,易发生骨折。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对65岁以上老年人做过一次调查,发现男性有21%,女性有65.8%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所以,高龄老人防跌尤其要引起重视。

防止跌伤和骨质疏松的办法是:一要加强锻炼。子女及护理人员要经常搀扶老人到户外去,多活动,多晒晒太阳,促使皮肤制造维生素D,保证钙的吸收,防止老年性骨折的发生。二要调理饮食,平衡营养结构。要从瘦肉、蛋类、鱼类、大豆、水果、蔬菜中吸收和补充蛋白质或维生素,特别是骨头汤、鱼汤等,既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增强骨密度,也可以减缓衰老。同时,也可适当食用高钙挂面、面包、果汁,加钙核桃粉,加钙芝麻糊等,老年人一般每天从膳食中摄入钙量在1000毫克左右,但不能过量。三是不要偏食、过饱。偏食会造成老年人体内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过饱会增加胃肠负担,久而久之会引起肥胖或其他疾病,容易造成跌伤。每日三餐要定时,做到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少食多餐。四要采取防跌措施。提倡老年人穿布鞋,室内装潢要选防滑的地板或地面砖,住楼房的老年人上下楼梯一定要依柱扶栏或拐杖,以防滑倒而造成骨折。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保障高龄老人健康长寿。

高龄老人健身需慎重选择

高龄老人由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故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运动,否则容易造成骨关节、肌肉的损伤。高龄老人运动之后,身体恢复过程慢,如果一次练习过于劳累,身体得不到恢复,反而会使身体机能下降。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参加健身运动时,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切不可勉强,应待恢复后再练。此外,高龄老人健身运动最好要有医疗监督,健身运动前后检查身体,记录运动前、中、后的心率和血压,有条件时做心电图,根据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必要时要更改运动项目。

高龄老人“四知”须知

危象1:恐惧

高龄老人,尤其是90岁以上,他们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伤离别可能使他们想到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有的因此惶惶不可终日。可是这样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

统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高龄老人想到死亡的来临是非常自然的,可以理解。但关键是要想到以后自己抱什么态度来面对。如果能顺其自然,泰然处之是最好的了。

危象2:“折腾”

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可是,常常遇到的是,高龄阶段还去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甚至参加旅游、观光、会议等带有明显“折腾”性质的活动。什么“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不去看看终身遗憾”啦,什么“这么重大的场合不出席不合适”啦等等,理由很多。

其结果是“力不从心”,突发严重影响健康事件。“生命在于运动”是对的,但对于高龄老人来说,一定要在自身能力承受的限度内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平安地幸福生活着。

危象3:倔强

现实中,最多见的是老人性格刚烈、脾气倔强,平常生小病从来不去医院治病,病情加重时就自己买点药吃,按自己多年的“经验”生活着。一旦遇到又一次加重,家人、子女力劝他到医院去看病,如果老人始终不肯,还会进一步发生争执,最后走了“不治而终”的不归路。

危象4:孤独

高龄老人如突遇丧偶,可能会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不振,甚至导致不久也亡故了。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人是群居动物,尤其是老年相伴的伴侣一旦丧失,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

人的生命都是各自独立的,虽然相依相伴多年,一旦一个人先去了,另一个人也要走好自己人生剩下的路,一个人同样可以很精彩。当然,人到了老年阶段,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相伴左右,那确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

适合高龄老人的健身方法

老年人的健身方式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选择,例如健康状况、性别、年龄等等。由于我国老龄阶段的划分是把60~69岁为低龄老人,70~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高龄老人健身运动的方法中龄老人和低龄老人也可参照,这要因人而异。

中高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参加健身运动必须谨慎从事。高龄老人由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故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运动,否则容易造成骨关节、肌肉的损伤。高龄老人运动之后,身体恢复过程慢,如果一次练习过于劳累,身体得不到恢复,反而会使身体机能下降。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参加健身运动时,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切不可勉强,应待恢复后再练。此外,高龄老人健身运动最好要有医疗监督,健身运动前后检查身体,记录运动前、中、后的心率和血压,有条件时做心电图,根据反应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必要时要更改运动项目。

相关推荐

老年人健身锻炼的五大原则

1.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 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专家们认为,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全世界老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这也就是说,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 2.重视重量训练 以前的观点是老人并不适宜从事重量训练,其实适度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流失、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积极作用。然,老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

唐朝的老人政策

老人的主要社会问题是生活保障问题,包括物质生活和情感需求。唐代国家政策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唐代法律规定,60岁以上是免除赋役负担的年龄。对于年高的耄耋老人,唐朝有所谓侍丁的制度,即家有80岁以上的老人或者有严重疾患之人,可以免除一丁以上的劳役,让他专门在家里侍候老人。这种人性化的做法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也没有考虑到的。 唐代还对高龄老人版授(版亦作板)一些名誉官号。我们在《太公祠碑》中看到许多男性高龄老人被板授太守、县令甚至功曹等。这些做法有利于在社会上提倡尊老的风气。 唐朝均田法令保证老人和残疾人拥有

老人流鼻血心高血压

老人和儿童流鼻血尤其不能掉以轻心。尽管偶尔流鼻血没什么大碍,但如果流鼻血的次数太过频繁或量太大,就应格外小心了。对于有流鼻血症状的老年朋友来说,需要注意关注自己的血压。随着人的衰老,鼻黏膜会萎缩,鼻子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很多老年朋友不知道,老年人流鼻血与血压有一定的关系。老年人应定时检查自己的血压,一天最好能量2至3次,采用水银柱测压器比电子测压器更准确。不过,由于流血后对血压有调解作用,可能使血压更加平稳,最好不要刚流完鼻血就测。 老人一旦流鼻血了,也不必恐慌。首先要学会止血。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

高龄老人骨折怎么办

为什么高龄老人容易骨折? 1、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容易患上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突发骨折的罪魁祸首。这也是为什么中老年人骨折多发生在髋关节的原因。 2、随着中老年的身体各项机能下降,肌肉力量,柔韧性大幅下降,导致身体平衡性,协调性不稳,容易造成摔倒,扭伤,跌倒导致骨折的发生。

全球男女平均寿命都延长了六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发表2015年的《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为七十一岁,其中男性为六十八岁,女性则为七十三岁。与1990年相比,男女的寿命都延长了六岁。 据WHO针对一百九十四个会员国报告指出,全球最长寿国家是日本,平均寿命达八十四岁,性别方面,女性更达八十七岁,位居全球之冠。至于台湾,根据内政部2014年公布的资料,国人平均寿命持续延长,约达到七十九岁,其中男性为七十六岁,女性为八十二岁。就像全球其他国家一样,台湾人口不断老化,据国家发展委员会资料,民国一百五十年时

老人感冒的十大特征

一、上呼吸道症状较少、较轻。老年人感冒时,很少出现典型的咽痛,鼻塞、流涕和声音嘶哑,约有30%的老人有上呼吸道症状出现,也多表现十分轻微和不典型,常常被忽视。 二、下呼吸道症状明显,较重。老年人感冒时,下呼吸道症状明显者约占70%以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急明显,咳痰较多。若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则痰液变成黄、厚、粘稠、多不易咳出,气急加剧加重。 三、胸部阳性体征较显、较多。老年人感冒(尤其是高龄老人)时,病毒和细菌易向下呼吸道侵犯。 四、感冒初期热度较低,甚至不发热。老年人感冒约30%不发热,70%的体温在38

高龄老人吃什么补品

1、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适服用一些可以提高老年人免疫功能的保健品可以提高老人的免疫力。灵芝、蜂王浆都是不错的保健食品,可以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细胞活力,延长细胞寿命,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抵御病毒,预疾病发生。 2、辅助降血压的保健品 老年人患高血压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由于老人年龄大,体质弱,一旦患有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治疗,对老年人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中风的几率要高于未患高血压的同龄老人。 为了不让父母晚年遭受高血压的困

高龄老人骨折怎么办

老年人发生骨折后该如何处理 1.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病人和家属首先不要惊慌。如果患者没有大出血、没有心脑血管疾病,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须做紧急处理。 2.不要随意牵拉骨折部位,以止损伤血管和神经。 3.应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家属可把两块木板垫上棉布或软毛巾用绷带或软绳对患处加以固定。如果不加以固定,可能会引起骨折断端的错位,使那里的神经和血管受到损伤,甚至会造成肢体的麻痹。但是,由于骨折部位常有内出血和不断肿胀的情况,所以对患处的固定不应过紧,否则会压迫血管引起肢体缺血,造成淤血阻滞。 4.

高龄老人吃什么好

“富态美”:事出有因 老年人肥胖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代谢率逐渐降低,体力活动减少,饮食摄入过多,特别是高糖高脂、高能量的食物摄入没有相应减少,导致老年人包括肥胖在内的多种疾病高发。 “老来瘦”:绝非偶然 客观+主观原因 除了遗传因素,老年人会受到诸多疾病因素和生理代谢的影响。疾病因素如恶性肿瘤、甲亢、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结核病等。生理代谢的影响主要是消化系统功能减退;牙齿磨损或缺牙,使咀嚼能力下降;味觉和嗅觉功能减退,影响食欲;食管蠕动时收缩力减退;胃酸、胃

晒晒唐朝的老人政策

老人的主要社会问题是生活保障问题,包括物质生活和情感需求。唐代国家政策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唐代法律规定,60岁以上是免除赋役负担的年龄。对于年高的耄耋老人,唐朝有所谓侍丁的制度,即家有80岁以上的老人或者有严重疾患之人,可以免除一丁以上的劳役,让他专门在家里侍候老人。这种人性化的做法是现代社 会福利制度也没有考虑到的。 唐代还对高龄老人版授(版亦作板)一些名誉官号。我们在《太公祠碑》中看到许多男性高龄老人被板授太守、县令甚至功曹等。这些做法有利于在社会上提倡尊老的风气。 唐朝均田法令保证老人和残疾人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