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腋窝淋巴结的六个原因
引起腋窝淋巴结的六个原因
1、细菌感染
如口腔、面部等处的急性炎症,常引起下颌淋巴结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好,一般可随炎症的消失而逐渐恢复正常。
2、病毒感染
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有时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风疹,常引起枕后淋巴结肿大。
3、淋巴结结核
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多见,有的会破溃,有的不破溃,在临床上有时与淋巴瘤难于鉴别。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出结核原发病灶。
4、淋巴结转移癌
这种淋巴结则是很硬的,并且没有疼痛感,且不活动。而且如果是胃癌或者是食道癌患者的话,则可以在锁骨上摸到小淋巴结肿大。而乳腺癌患者则可以在腋下有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5、白血病
该病的淋巴结肿大是全身性的,但以颈部、腋下、腹股沟部最明显。除淋巴结肿大外,病人还有贫血、持续发热,血液、骨髓中会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等表现。
6、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多见。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肿瘤,同时有一些淋巴结以外的病变,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脏等处的损害。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乳腺肿块
八成以上的乳腺癌患者首先发现的症状就是乳腺上有肿块,而且患者常在无意中摸到肿块。肿块多为单个,摸起来较硬,表面不太光滑,边缘不清楚、不规则,常与皮肤粘连。乳腺皮肤可出现凹陷,有如“酒窝”,故称“酒窝征”。有的也会出现乳腺皮肤变得像橘子皮一样,又称“橘皮征”。
2.乳腺疼痛感
大多数乳腺癌不痛,少数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3.乳头异常
可出现乳头溢液,未怀孕的人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或停止哺乳六个月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约5%的乳腺癌患者伴有乳头血性溢液。肿瘤增大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一种叫乳头湿疹样癌的乳腺癌可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有灼痛,乳头回缩。
4.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患者在体检时腋窝可以触摸到肿大淋巴结,少数乳腺癌患者乳腺并没有摸到肿块,常首先发现有乳腺癌一侧的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晚期还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淋巴结。
腋下异味的鉴别诊断
腋下异味的鉴别诊断有:
腋窝有异味易混淆的症状:
腋窝多汗:人的汗腺有两种,一种细小,分布于全身,主要功用是排汗、调节体温;另一种较大的腺体,称为顶浆腺,其分布在腋窝、阴部等特殊地带,而其中又以腋窝为最多。顶浆腺分泌出来的浆液原是无臭的液体,但当浆液受到滞留于腋下的细菌分解後,才成为有臭味的液体,俗称为”狐臭”。腋下多汗的患者细菌容易滋生,味道特别浓,造成生活上极大的困扰。
腋窝痛:一般情况下,腋窝下的疼痛多是由于精神紧张、长时间姿势不正确、局部的炎症、乳腺增生、心脏缺血性病变等引起,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内科通过查体、验血等检查确定原因,针对性处置,以免延误。
腋部肿块:颈部、腋窝、腹股沟(大腿根)是三大淋巴集中区。上肢或乳腺的腋下肿块可以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呈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可以出现化脓性感染。
症状表现是:腋下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刺鼻气味的现象,夏季更甚。多在青春期时发生。到老年的时可减轻或消失。
警惕乳腺的隐形杀手
隐匿性乳腺癌多发于40-60岁女性
隐匿性乳腺癌多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女性,病因方面目前主要考虑与性激素紊乱相关,也有学者认为其发病可能为乳腺癌初期,体内免疫力增强,有效抑制了原发肿瘤的生长,但无法有效控制淋巴管转移而引起腋窝淋巴结中癌灶增长,根据已有资料观察,左侧乳房外上象限多见,乳腺切除后约2/3可以找到原发灶,大小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不等,平均直径大约1.0-1.5厘米。
隐匿性乳腺癌常规的客观检查不容乐观
隐匿性乳腺癌不仅在临床症状上很难被发现,导致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有时也会忽略这一诊断,而且常规的客观检查手段的阳性率也不容乐观。 诊断乳腺癌常用的如雌激素受体(ER)测定的阳性率仅为50%左右,而我们最常用的乳腺钼靶摄片检出率也仅为5%-59%,很难发现钙化等可以提示诊断的证据。
就目前而言,核磁共振(MRI)强化扫描或许可以成为诊断该疾病的有效手段,它不受乳腺腺体密度的影响,可检出直径小于1cm的微小病变,但特异性较低,价格相对昂贵,目前尚不能作为普查手段应用于临床。
CT检查由于发现钙化灶及鉴别囊性疾病的准确性不高,检查费用高,对比剂有副作用,不宜用于乳腺检查;而PET-CT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检查手段,能通过生物分子代谢活动发现病灶,并且能够鉴别全身其他部位转移肿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由于其自身局限性,检查结果存在部分假阳性及假阴性,且价格逾万,临床应用性也受到了很大限制。
不明原因腋窝淋巴结肿大建议及时就诊
虽然隐匿性乳腺癌目前诊断上仍存在较大困难,但患者一旦出现不明原因腋窝淋巴结肿大,建议及时就诊,必要时进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并对活检组织测定雌激素受体ER,进行乳腺钼靶摄片或核磁共振(MRI),同时检查全身器官,排除淋巴瘤、肺癌、胃癌、结肠癌及卵巢癌转移可能。
目前尚缺乏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规范
由于隐匿性乳腺癌仍属于较为少见疾病,目前国际上仍然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总结出的诊治规范,学者们对于行乳腺癌根治术和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生存率及复发率上仍有较大争议,而辅助治疗如放疗、化疗、中医中药等对疾病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当然,由于腋窝淋巴结肿大多达70%以上的仍为良性病变,因此,我们建议一旦有临床症状,不必过度惊慌,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争取明确诊断,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腋窝淋巴结核症状是什么
腋窝淋巴结核症状①前群:位于胸大肌外缘下,紧贴胸廓侧面,是乳癌最早转移的腋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核症状②内侧群:位于腋窝内侧壁,收集前胸壁淋巴。
腋窝淋巴结核症状③外侧群:在腹静脉周围,收集上肢淋巴。
腋窝淋巴结核症状④后群:在肩胛下肌表面,收集背部淋巴。
腋窝淋巴结核症状⑤ 中央群:在腋窝中央,收集上述各群淋巴。
触诊腋淋巴结是乳房检查的重点之一,尤其是乳腺癌。因此正确触诊腋下淋巴结是非常必要的。
前群:在乳房外侧,沿胸大肌外缘下触诊。
腋窝淋巴结核症状,内侧群:患者坐位,上臂高举。检查者的手掌朝内,手指尽量伸入其腋窝最高点。即尖部,压着不放。然后患者手放下,搁在检查者的前臂上。检查者在腋窝的手,即可沿胸侧壁自上而下进行滑动触诊,检查有无淋巴结肿大和乳房尾部有无肿块。
腋窝淋巴结核症状是什么
后群:检查者站在患者的后面,患者上臂前平举和稍外展。或患者坐位,前臂搁在桌上即可。检查者的手指伸入其肩胛下肌表面触诊。
触诊时,如发现淋巴结,应注意淋巴结的数目、大小、软硬度、活动度以及有无粘连或融合。
腋下异味的鉴别诊断
腋窝多汗:人的汗腺有两种,一种细小,分布于全身,主要功用是排汗、调节体温;另一种较大的腺体,称为顶浆腺,其分布在腋窝、阴部等特殊地带,而其中又以腋窝为最多。顶浆腺分泌出来的浆液原是无臭的液体,但当浆液受到滞留于腋下的细菌分解後,才成为有臭味的液体,俗称为”狐臭”。腋下多汗的患者细菌容易滋生,味道特别浓,造成生活上极大的困扰。
腋窝痛:一般情况下,腋窝下的疼痛多是由于精神紧张、长时间姿势不正确、局部的炎症、乳腺增生、心脏缺血性病变等引起,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内科通过查体、验血等检查确定原因,针对性处置,以免延误。
腋部肿块:颈部、腋窝、腹股沟(大腿根)是三大淋巴集中区。上肢或乳腺的腋下肿块可以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呈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可以出现化脓性感染。
症状表现是:腋下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刺鼻气味的现象,夏季更甚。多在青春期时发生。到老年的时可减轻或消失。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一谈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局限性淋巴结肿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非特异性淋巴结炎。一般炎症所致的淋巴结肿大多有触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质不硬。颌下淋巴结肿大常由口腔内炎症所致;颈部淋巴结肿大常由化脓性扁桃体炎、齿龈炎等急慢性炎症所致;上肢的炎症常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下肢炎症常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结核。肿大淋巴结常发生在颈部血管周围,多发性,质地较硬,大小不等,可互相粘连或与邻近组织、皮肤粘连,移动性稍差。如组织发生干酪性坏死,则可触到波动感。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愈合后可形成瘢痕。③转移性淋巴肿结大。恶性肿瘤转移所致的淋巴结肿大,质硬或有橡皮样感,一般无压痛,表面光滑或有突起,与周围组织粘连而不易推动。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腹腔脏器癌肿(胃癌、肝癌、结肠癌等)转移;右镄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胸腔脏器癌肿(肺癌、食管癌等)转移;鼻咽癌易转移到颈部淋巴结;乳腺癌常引起腋下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乳腺浸润癌的表现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六个月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大
约1/3乳腺癌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