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呕吐怎么缓解 肝气犯胃型呕吐

呕吐怎么缓解 肝气犯胃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满闷,胀痛不舒,苔薄。

艾灸疗法:灸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艾灸手法:用一手中指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垂直悬灸所选穴位的皮肤,离皮肤3-4厘米,以感觉温热至微有灼痛感为度,如果觉得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反胃呕吐吃什么缓解 反胃呕吐怎么快速缓解

1.反胃呕吐情况出现以后一定要注意吃东西的速度减慢一些,每一次的吃饭量不宜过多,像酸菜汤,稀粥一次性如果吃得太多,就会有很多的泡沫堆积。

2.吃完饭以后也需要好好散步,好好休息一下,不要立刻运动或者立刻做体力劳动。

3.有反胃呕吐症状的人吃完饭以后最少要两个小时以后才能躺下来,睡觉的时候枕头要稍微高一些。

4.反胃呕吐患者胃部一般都比较脆弱,应该从细节方面来改善不良的症状,让胃部变得更加健康,这样不舒服的问题自然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怀孕恶心的中医疗法

肝气犯胃型恶心和呕吐

合欢花粥:干合欢花20克,或鲜合欢花4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水煎煮成粥,分次内服。

惊恐型恶心和呕吐

①龙骨粥:生龙骨30g捣碎,用水煎煮1小时,澄清去渣取汁,将所取汁加糯米100g,红糖适量,煮成稠粥,早晚服用。

②酸枣仁粥:酸枣仁15g,用纱布袋包扎,粳米50g,水煎煮成稠粥,取出纱布袋,加红糖适量,每日温服。

其他疗法

方1

【组成】生姜31 克、人参9 克、半夏10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恶心和呕吐。

方2

【组成】干姜、人参。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常嚼服。

【主治】虚寒恶心和呕吐。

方3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恶心和呕吐。

方4

【组成】干姜6 克、炙甘草3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恶心和呕吐。

方5

【组成】干姜30 克、附子15 克、炙甘草9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恶心和呕吐。

方6

【组成】干姜、肉桂、白术。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恶心和呕吐。

方7

【组成】姜汁1 份、蜂蜜2 份。

【用法】姜汁煎沸,入蜂蜜炼熟。

【主治】恶心和呕吐。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症的表现

1.肝气犯胃

证候:呕吐或干呕,吞酸嗳气频作,郁闷不舒,烦躁易怒或悲伤欲泣,胸胁胀满,胃脘不适,每遇刺激或情绪波动则症情加剧,舌淡苔薄或薄腻,脉弦。治法:舒肝理气,和胃降逆。主方:半夏厚朴汤加四逆散加减。如肝郁化火者加左金丸;如肝阳偏亢者加钩藤、石决明、天麻;呕吐剧烈,加旋复代赭汤;气滞血瘀,加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剧者可加血府逐瘀汤。

2.脾胃虚弱

证候:呕吐时作时止,厌食,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肌体消瘦,口淡,食后腹胀,舌淡苔白,脉濡缓。治法:益气健脾,和胃降逆。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3.邪浊扰胃

证候:情志不畅,突然呕吐量多且猛烈,吐后胃脘轻度不适,胸脘满闷,可伴发热恶风,头身酸痛,舌淡,苔薄白腻,脉浮滑。治法:芳香化浊,和胃降逆。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如秽浊较重,呕吐不止,可加服玉枢丹(以辟秽止呕),如挟食滞,加谷麦芽、神曲、鸡内金。

以上就是关于人们经常会出现的肝气犯胃的症状的相关内容的具体介绍。肝气犯胃主要就是因为人们的胃和肝出现了问题,所以人们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注意自己的作息时间,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还可以向医生寻求帮助来调养自己的身体。

肝气犯胃嗳气如何鉴别诊断

鉴别

肝气犯胃与肝胃不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肝气犯胃属于肝胃不和的范畴,而肝胃不和涵义较广,凡是肝与胃之间生理联系失调,临床上同时出现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及胃受纳腐熟功能异常者,均为肝胃不和证。肝气犯胃证与肝脾不和证都是肝气横逆侵犯中焦所致,两者均可出现胸胁胀满疼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等临床表现。但脾主运化,其气主升;胃主受纳,其气主降,因此,肝气犯胃证,多兼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呕吐等胃气上逆的表现;而肝脾不和证,多兼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等脾失健运之症。

诊断

主要有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则见情志郁闷,善叹息,或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肝气横逆,气滞于胃,胃气上逆,则表现为胃脘胀痛,呃逆嗳气;气郁胃中而生热,可见吞酸嘈杂。因气郁化火与否的差别,舌苔可为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若肝郁日久,气郁化火,则可表现为胸胁胃脘疼痛剧烈,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若火气灼伤肝阴,耗伤胃津,则常有胁肋隐隐作痛,胃脘胀痛,饥不欲食,口干,大便干,舌红少苔或中有裂纹等阴虚表现。若肝气犯胃,气滞不行,日久影响血液运行而致血瘀,则表现为胁肋胃脘疼痛固定,痛如针刺,甚则损伤脉络,而见呕血黑便。

呕吐不止怎么办 肝气犯胃呕吐方法方法

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吞酸,或者干呕泛恶,腕肋胀满,经常嗳气,每当遇到情志失调的事情呕吐症状容易加重。

敷贴穴位: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期门穴(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阳陵泉穴(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太冲穴(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敷贴方法:将紫苏叶、白芍、陈皮、半夏、厚朴各准备10克,茯苓准备20克,砂仁8克,将上述材料一起研磨成细末后过筛,然后用醋调匀后敷贴于上述穴位上,外面覆盖上纱布后用胶布固定即可。

呕吐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消化不良的类型

1.肝气犯胃型

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加大,精神紧张,情志抑郁,易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胃受伤,受纳和运化水谷功能障碍,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症见:胃脘胀痛,脘痛连胁,胸脘痞满,纳呆嗳气,喜叹息,烦躁易怒,或焦虑不寐,随情志因素而变化,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化滞消痞。

2.饮食停滞型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往往易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中焦气机阻塞,健运失司,腐熟无权。

症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纳呆恶心,或呕吐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脉滑。治以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3.脾胃虚弱痰湿停止型

素体脾胃虚弱,或由于各种原因日久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纳运无力,痰湿滞留中焦,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逆乱。

症见:胃脘痞满,餐后早饱,嗳气,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四肢乏力沉重,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脉沉濡缓。治宜健脾益气、和胃化湿。

胃疼类型

1、寒邪犯胃型

表现特点为突然胃疼,受寒后疼痛加重,遇暖则痛缓,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

2、肝气犯胃型

表现特点为胃脘胀闷,攻撑作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精神情志因素而发作,苔多薄白。

3、饮食停滞型

表现特点为胃疼常由暴饮暴食引发,胃疼胀满,嗳腐吞酸或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疼痛暂可缓解,舌苔厚腻。

4、肝胃郁热型

表现特点为胃脘灼热疼痛,痛较急迫,易怒烦躁,返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

呕吐怎么缓解 外邪犯胃型呕吐艾灸

主要症状: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去2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艾灸功效:解表化浊。

胃窦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脾胃虚弱型: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使脾胃受伤而虚弱,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倦怠乏力,治疗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

2.脾胃虚寒型:脾虚较重,脾阳不足,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阳,致阴寒内盛,表现为胃脘隐痛、喜得温按、饭后痛减、空腹痛重、四肢清冷,治以黄芪建中丸(汤)温脾暖胃,缓急止痛;

3.肝气犯胃型: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犯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胃胁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排气后减轻,或伴有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颈部憋闷、咽部有异物感等症状。治疗以气滞胃痛冲剂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或加用逍遥丸、元胡止痛片;

4.肝火犯胃型:肝气郁滞,日久化火,肝火犯胃,致胃中灼痛、口苦、心烦、大便干燥,治以清泻肝胃之火,用左金丸;

5.胃阴亏虚型,肝火灼伤胃阴或嗜食辛辣,耗伤胃津,引起胃脘隐痛、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治疗以一贯煎合芍药汤滋阴养胃;

6.血瘀胃络型:肝郁气滞或脾气虚,日久使血行不畅,瘀停于胃,产生胃脘刺痛或割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质暗或有瘀暗斑点。可用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配合温养胃气;

7.寒热错杂型:既有口苦、口干、口臭、胃中灼热、想饮食冷物、大便干燥等胃热症状,又有胃部怕冷、进食冷饮食或胃部受寒后引起胃部不适、胃痛、胃胀等脾寒的症状。我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效果很好。

胃痛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1、寒邪犯胃型:表现特点为突然胃痛,受寒后疼痛加重,遇暖则痛缓,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

2、饮食停滞型:表现特点为胃痛常由暴饮暴食引发,胃痛胀满,嗳腐吞酸或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疼痛暂可缓解,舌苔厚腻。

3、肝气犯胃型:表现特点为胃脘胀闷,攻撑作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精神情志因素而发作,苔多薄白。

4、肝胃郁热型:表现特点为胃脘灼热疼痛,痛较急迫,易怒烦躁,返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

生气胃痛怎么回事 代代花可疏肝和胃

中医认为,胃的正常生理过程叫降浊,生气时会导致浊气上逆,引发胃痛。代代花又称回青橙,性微寒,味苦、酸,入药部分主要为其花蕾,有降浊、和胃、行气之效,可缓解胃部不适。

中医推荐疏肝和胃饮,佛手疏肝,陈皮疏肝化痰,生姜和代代花和胃、降浊,此方可缓解肝胃不和、肝气犯胃、情绪不好所导致的胃气不降。

相关推荐

呕吐的原因

一、病因 1.饮食失调 多因暴饮暴食,饮食过量,过食牛冷、辛辣、肥甘、油腻、腥秽之品,嗜饮酒浆,或食用不洁食品,均可损伤胃腑,碍胃滞脾,饮食停滞于胃腑不化,胃气不能和降,上逆而呕吐。 2.情志失调 (1)平素性情急躁,恼怒愤郁伤肝,肝郁不达,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胃气不降,上逆而为呕吐。 (2)忧思过虑,所愿不遂,精神抑郁,则伤脾,脾失健运,纳食不化,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胃气上逆而生呕吐。 3.外邪犯胃长夏暑湿之邪所干,秋冬风寒之邪所犯,均可致邪客胃腑,致湿浊阻滞,寒伤中阳,秽浊壅中,使邪聚十中,胃失和降,

胃痛的难受啊怎么办?有治胃痛的小偏方吗

不同原因引起的胃痛治疗是有差异的,我给你推荐几个药浴,你根据自己胃痛的情况选择一个药浴偏方试试。 1、气滞型胃痛 配方:紫苏30克,香附10克。 用法:加水2升,煮至水剩余1升,熏洗胃部或者用毛巾浸药液热敷。每次半小时,每日两次。 功效:温胃理气止痛,专治气滞胃痛、腹胀不适、呃逆、嗳气。 2、寒凝气滞、脾胃虚寒型胃痛 配方:干姜30克、肉桂30克、香附50克、高良姜50克。 用法:将上诉药物用沸水煮15分钟,然后浸泡至水温45°左右,用于泡脚。每次泡20分钟,每天泡三次。 功效:温里散寒止痛,主治寒凝气滞

呕吐病因病机是什么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和降为顺,若气逆于上则发为呕吐。导致呕吐的病因主要有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病后体虚。如风、寒、暑、湿之邪或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则发呕吐;或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生冷肥甘,误食腐败不洁之物,损伤脾胃,导致食滞不化,胃气上逆而呕吐;或因恼怒伤肝,肝失调达,肝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使胃失和降而发为呕吐;或因劳倦内伤,中气耗损,中阳不振,津液不能四布,脾虚不能化生精微,积于胃中,饮邪上逆,也可发生呕吐

反胃呕吐吃什么缓解

反胃呕吐患可以吃一些生姜,把生姜切成薄片,放到嘴巴里面,然后再把生姜汁吞咽进去,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缓解想吐的作用。 葡萄里面的酒石酸含量丰富,而且可以把身体里面的乙醇浓度降低,达到解酒作用,它的味道酸酸甜甜的,吃完以后就可以让胃部不舒服的症状得到有效调节。

妊娠恶阻诊断标准

(一)肝胃不和 1,临床表现: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黄水,口苦晒干,胸闷胁痛,脘痞纳呆,嗳气叹息,心烦。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2,病因病机:肝气犯胃,胃气不和而上逆,致生妊娠呕吐。 (二)脾胃虚弱 1,临床表现:妊娠初期。呕吐清水,食欲减退,甚而厌食。口淡无味,神疲乏力,嗜卧思睡,大便澹薄。舌淡苔白,脉缓,滑。 2,病因病机:脾气不足,胃气不和,升降失司而成妊娠呕吐。 (三)胃阴不足 1、临床表现:妊娠初期,恶心呕吐,厌食,甚而食入即吐。口干唇燥,胸中烦热。舌红步苔,脉细滑数。 2,病因病机:素体阴虚。

女生呕吐的原因

女生呕吐的原因: 药物反应 如果服用了磺胺、阿司匹林等胃肠刺激性很强的药物,就会出现呕吐的现象。另外,如果出现呕吐的症状也有可能是毒物刺激的征兆,如吞服强酸、强碱、汞、砷等毒物,以及大量食入细菌性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等都能引起呕吐。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黏膜下层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往往伴有干呕、疼痛或者异物感、干燥感、梗阻感等症状。由于咽后壁常有较粘稠的分泌物刺激,可导致早上起床或者刷牙时出现干呕,但没有吞咽困难、腹胀、反酸等症状。 消化系统性疾病 如果经常无故的出现干呕,要警惕消化系统疾病,如

慢性胃炎的中医分型

a. 脾胃虚弱型: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使脾胃受伤而虚弱,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倦怠乏力,治疗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 b. 脾胃虚寒型:脾虚较重,脾阳不足,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阳,致阴寒内盛,表现为胃脘隐痛、喜得温按、饭后痛减、空腹痛重、四肢清冷,治以黄芪建中丸(汤)温脾暖胃,缓急止痛。 c. 肝气犯胃型(气滞型):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犯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胃胁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排气后减轻,或伴有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颈部憋闷、咽部有异物感等症状。治疗以气滞胃

吃完药后呕吐怎么办 食疗缓解呕吐

材料:蜂蜜5克,鲜姜汁10克,水适量。 用法:把蜂蜜,鲜姜汁加入适量的水调和均匀放入锅中蒸热,待温度适宜时服用。 功效:此方法具有和胃止呕的作用。 食材:生姜、醋、红糖各适量。 做法:将生姜洗净切片,用醋浸腌24小时,同时取3片姜,加红糖适量以沸水冲泡片刻,待茶饮。 功效:驱寒暖胃,适用于呕吐。 组方:诃黎勒皮15克,生姜、大米各30克。 制法:将上药择净,放人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1剂。 功用:温中健脾,涩肠止泄。适用于吐泻不止,心胸烦闷。 组成:丁香1粒,生姜1块。

中医治疗呕吐方法大全

偏方治疗 1、饮羊奶治反胃干呕 方剂:鲜羊奶适量。 制用法:将羊奶煮沸。每次饮1杯,每日2次。 功效:滋阴养胃。治阴虚所引起的反胃、干呕等症。 2、醋矾糊外敷止呕 方剂:陈醋、明矾、面粉各适量。 制用法:上三味共调成糊状。用时敷于两足心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一般半小时后可发生止呕作用。 功效:消积解毒、清热散癖。用治呕吐不止、泄泻。 3、萝卜蜂蜜止恶心呕吐 方剂:萝卜1个,蜂蜜50克。 制用法:将萝卜洗净切丝捣烂成泥,拌上蜂蜜。分2次吃完。 功效:健脾,和中,养胃。用治恶心呕吐。 4、白胡椒半夏治呕吐

醉酒呕吐几种缓解醉酒呕吐的食物

对于轻度醉酒的人,可扣喉催吐来减少肠胃对酒精的吸收。拿筷子或勺把压住舌根部(或者洗干净手直接用手扣),直接刺激患者咽部,使胃里面的东西呕出来,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造成咽部黏膜受损。对已经呕吐者可不用。 要让醉酒者采取侧卧位休息,这样可避免平躺的时候呕吐物堵住呼吸道,发生窒息。一般醉酒后站不稳,一旦跌倒很容易受伤,所以侧卧位最好,要以患者舒适为宜。同时要用衣物等护住肚子来保暖。另外如果是空腹喝酒会很容易引起低血糖,这时候可适量补充糖水。 酒后如果呕吐,最好什么都先别吃,但要适量喝白开水。因为这个时候越吃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