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怎么缓解 肝气犯胃型呕吐
呕吐怎么缓解 肝气犯胃型呕吐
主要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满闷,胀痛不舒,苔薄。
艾灸疗法:灸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膻中,中脘,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穴。
艾灸手法:用一手中指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垂直悬灸所选穴位的皮肤,离皮肤3-4厘米,以感觉温热至微有灼痛感为度,如果觉得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反胃呕吐吃什么缓解 反胃呕吐怎么快速缓解
1.反胃呕吐情况出现以后一定要注意吃东西的速度减慢一些,每一次的吃饭量不宜过多,像酸菜汤,稀粥一次性如果吃得太多,就会有很多的泡沫堆积。
2.吃完饭以后也需要好好散步,好好休息一下,不要立刻运动或者立刻做体力劳动。
3.有反胃呕吐症状的人吃完饭以后最少要两个小时以后才能躺下来,睡觉的时候枕头要稍微高一些。
4.反胃呕吐患者胃部一般都比较脆弱,应该从细节方面来改善不良的症状,让胃部变得更加健康,这样不舒服的问题自然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怀孕恶心的中医疗法
肝气犯胃型恶心和呕吐
合欢花粥:干合欢花20克,或鲜合欢花4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水煎煮成粥,分次内服。
惊恐型恶心和呕吐
①龙骨粥:生龙骨30g捣碎,用水煎煮1小时,澄清去渣取汁,将所取汁加糯米100g,红糖适量,煮成稠粥,早晚服用。
②酸枣仁粥:酸枣仁15g,用纱布袋包扎,粳米50g,水煎煮成稠粥,取出纱布袋,加红糖适量,每日温服。
其他疗法
方1
【组成】生姜31 克、人参9 克、半夏10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恶心和呕吐。
方2
【组成】干姜、人参。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常嚼服。
【主治】虚寒恶心和呕吐。
方3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恶心和呕吐。
方4
【组成】干姜6 克、炙甘草3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恶心和呕吐。
方5
【组成】干姜30 克、附子15 克、炙甘草9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恶心和呕吐。
方6
【组成】干姜、肉桂、白术。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恶心和呕吐。
方7
【组成】姜汁1 份、蜂蜜2 份。
【用法】姜汁煎沸,入蜂蜜炼熟。
【主治】恶心和呕吐。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症的表现
1.肝气犯胃
证候:呕吐或干呕,吞酸嗳气频作,郁闷不舒,烦躁易怒或悲伤欲泣,胸胁胀满,胃脘不适,每遇刺激或情绪波动则症情加剧,舌淡苔薄或薄腻,脉弦。治法:舒肝理气,和胃降逆。主方:半夏厚朴汤加四逆散加减。如肝郁化火者加左金丸;如肝阳偏亢者加钩藤、石决明、天麻;呕吐剧烈,加旋复代赭汤;气滞血瘀,加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剧者可加血府逐瘀汤。
2.脾胃虚弱
证候:呕吐时作时止,厌食,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肌体消瘦,口淡,食后腹胀,舌淡苔白,脉濡缓。治法:益气健脾,和胃降逆。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3.邪浊扰胃
证候:情志不畅,突然呕吐量多且猛烈,吐后胃脘轻度不适,胸脘满闷,可伴发热恶风,头身酸痛,舌淡,苔薄白腻,脉浮滑。治法:芳香化浊,和胃降逆。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如秽浊较重,呕吐不止,可加服玉枢丹(以辟秽止呕),如挟食滞,加谷麦芽、神曲、鸡内金。
以上就是关于人们经常会出现的肝气犯胃的症状的相关内容的具体介绍。肝气犯胃主要就是因为人们的胃和肝出现了问题,所以人们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注意自己的作息时间,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还可以向医生寻求帮助来调养自己的身体。
肝气犯胃嗳气如何鉴别诊断
鉴别
肝气犯胃与肝胃不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肝气犯胃属于肝胃不和的范畴,而肝胃不和涵义较广,凡是肝与胃之间生理联系失调,临床上同时出现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及胃受纳腐熟功能异常者,均为肝胃不和证。肝气犯胃证与肝脾不和证都是肝气横逆侵犯中焦所致,两者均可出现胸胁胀满疼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等临床表现。但脾主运化,其气主升;胃主受纳,其气主降,因此,肝气犯胃证,多兼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呕吐等胃气上逆的表现;而肝脾不和证,多兼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等脾失健运之症。
诊断
主要有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则见情志郁闷,善叹息,或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肝气横逆,气滞于胃,胃气上逆,则表现为胃脘胀痛,呃逆嗳气;气郁胃中而生热,可见吞酸嘈杂。因气郁化火与否的差别,舌苔可为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若肝郁日久,气郁化火,则可表现为胸胁胃脘疼痛剧烈,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若火气灼伤肝阴,耗伤胃津,则常有胁肋隐隐作痛,胃脘胀痛,饥不欲食,口干,大便干,舌红少苔或中有裂纹等阴虚表现。若肝气犯胃,气滞不行,日久影响血液运行而致血瘀,则表现为胁肋胃脘疼痛固定,痛如针刺,甚则损伤脉络,而见呕血黑便。
呕吐不止怎么办 肝气犯胃呕吐方法方法
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吞酸,或者干呕泛恶,腕肋胀满,经常嗳气,每当遇到情志失调的事情呕吐症状容易加重。
敷贴穴位: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期门穴(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阳陵泉穴(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太冲穴(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敷贴方法:将紫苏叶、白芍、陈皮、半夏、厚朴各准备10克,茯苓准备20克,砂仁8克,将上述材料一起研磨成细末后过筛,然后用醋调匀后敷贴于上述穴位上,外面覆盖上纱布后用胶布固定即可。
呕吐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消化不良的类型
1.肝气犯胃型
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加大,精神紧张,情志抑郁,易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胃受伤,受纳和运化水谷功能障碍,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症见:胃脘胀痛,脘痛连胁,胸脘痞满,纳呆嗳气,喜叹息,烦躁易怒,或焦虑不寐,随情志因素而变化,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化滞消痞。
2.饮食停滞型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往往易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中焦气机阻塞,健运失司,腐熟无权。
症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纳呆恶心,或呕吐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脉滑。治以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3.脾胃虚弱痰湿停止型
素体脾胃虚弱,或由于各种原因日久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纳运无力,痰湿滞留中焦,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逆乱。
症见:胃脘痞满,餐后早饱,嗳气,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四肢乏力沉重,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脉沉濡缓。治宜健脾益气、和胃化湿。
胃疼类型
1、寒邪犯胃型
表现特点为突然胃疼,受寒后疼痛加重,遇暖则痛缓,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
2、肝气犯胃型
表现特点为胃脘胀闷,攻撑作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精神情志因素而发作,苔多薄白。
3、饮食停滞型
表现特点为胃疼常由暴饮暴食引发,胃疼胀满,嗳腐吞酸或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疼痛暂可缓解,舌苔厚腻。
4、肝胃郁热型
表现特点为胃脘灼热疼痛,痛较急迫,易怒烦躁,返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
呕吐怎么缓解 外邪犯胃型呕吐艾灸
主要症状: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去2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艾灸功效:解表化浊。
胃窦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脾胃虚弱型: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使脾胃受伤而虚弱,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倦怠乏力,治疗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
2.脾胃虚寒型:脾虚较重,脾阳不足,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阳,致阴寒内盛,表现为胃脘隐痛、喜得温按、饭后痛减、空腹痛重、四肢清冷,治以黄芪建中丸(汤)温脾暖胃,缓急止痛;
3.肝气犯胃型: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犯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胃胁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排气后减轻,或伴有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颈部憋闷、咽部有异物感等症状。治疗以气滞胃痛冲剂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或加用逍遥丸、元胡止痛片;
4.肝火犯胃型:肝气郁滞,日久化火,肝火犯胃,致胃中灼痛、口苦、心烦、大便干燥,治以清泻肝胃之火,用左金丸;
5.胃阴亏虚型,肝火灼伤胃阴或嗜食辛辣,耗伤胃津,引起胃脘隐痛、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治疗以一贯煎合芍药汤滋阴养胃;
6.血瘀胃络型:肝郁气滞或脾气虚,日久使血行不畅,瘀停于胃,产生胃脘刺痛或割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质暗或有瘀暗斑点。可用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配合温养胃气;
7.寒热错杂型:既有口苦、口干、口臭、胃中灼热、想饮食冷物、大便干燥等胃热症状,又有胃部怕冷、进食冷饮食或胃部受寒后引起胃部不适、胃痛、胃胀等脾寒的症状。我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效果很好。
胃痛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1、寒邪犯胃型:表现特点为突然胃痛,受寒后疼痛加重,遇暖则痛缓,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
2、饮食停滞型:表现特点为胃痛常由暴饮暴食引发,胃痛胀满,嗳腐吞酸或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疼痛暂可缓解,舌苔厚腻。
3、肝气犯胃型:表现特点为胃脘胀闷,攻撑作痛,痛连两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精神情志因素而发作,苔多薄白。
4、肝胃郁热型:表现特点为胃脘灼热疼痛,痛较急迫,易怒烦躁,返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
生气胃痛怎么回事 代代花可疏肝和胃
中医认为,胃的正常生理过程叫降浊,生气时会导致浊气上逆,引发胃痛。代代花又称回青橙,性微寒,味苦、酸,入药部分主要为其花蕾,有降浊、和胃、行气之效,可缓解胃部不适。
中医推荐疏肝和胃饮,佛手疏肝,陈皮疏肝化痰,生姜和代代花和胃、降浊,此方可缓解肝胃不和、肝气犯胃、情绪不好所导致的胃气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