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吴茱萸的功效作用

吴茱萸的功效作用

1.散寒止痛:①用于头额冷痛经常发作,日久不愈,兼吐涎沫者,与党参、生姜同用。②用于冷气腹痛,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同服,也可用本品与香油和酒煎服。③用于寒湿脚气上逆、腹痛、闷乱不识人,与木瓜、槟榔、生姜配用,如吴萸木瓜汤。④用于寒湿阻胃,胃脘胀痛、吞酸烦心,与黄连、高良姜配用。

2.理气止呕:①用于胃中虚寒,症见食后欲吐,腹痛,或干呕吐涎沫,可与炮姜同用;若为肝火犯胃,症见胁痛,吞酸,呕吐者,可与黄连同用,如左金丸。②用于口舌生疮,属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者,可用本品研末醋调贴足心。

3.温脾利湿:用于寒湿脚气、下肢足胫肿胀,可与木瓜、槟榔、苏叶等同用,如鸡鸣散。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的性味热,味道辛、苦,有稍微的毒性,吴茱萸的果实是五角星形状的,表面是粗糙的,还会有一些凸起的斑点,主要是用来壮阳止泻,驱寒止痛的,同时还可以对治疗呕吐有一定的效果。 吴茱萸可用来祛寒,同时也可以通经络,止痛,如果吴茱萸用来做饭的话,能够暖脾胃,能够增进食欲;同时如果是有舌苔白,或是没有食欲,小腹抽搐的疼痛的情况,都可以用吴茱萸的来治疗哦。

吴茱萸能够如脾胃经络,有祛寒止痛的效果,同时对于防治呕吐也有不错的效果,中医提醒如果有脾胃虚寒,或是胃气上逆的情况,也是可以用它来治疗的。 吴茱萸能温脾暖胃,如果有食欲不好,或是晚上腹泻,或是消化不良的人,其实吴茱萸都是可以有挺好的治疗效果的。 治疗头痛或是偏头痛情况:有些人经常的会出现头痛或是偏头痛的情况,这时候其实不要总是认为是自己太累了,高血压也是会导致头晕头痛的,吴茱萸用来入药或是入膳都是有治疗的效果的。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调节神经系统

吴茱萸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还有增加颈动脉血流量,它的醇提物有镇痛的功效,有一种吴茱萸提出生物碱还有镇静睡眠的作用。

中药吴茱萸相关配伍应用

1.配黄连:吴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黄连苦寒泻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除逆止呕。二药伍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黄连之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吴茱萸之辛热,同类相求,引热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应,共奏清肝和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热错杂诸证。

2.配党参: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经,有良好的暖肝开郁、温脾燥湿、除逆止痛的作用,党参具补气和中之功,二药相配应用,温中寓补,功专散寒补虚,既可暖肝,又可暖脾,用于呕逆、吞酸、胃痛、吐利。本对药目前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美尼尔氏证。

3.配五味子:本品辛苦大热,既能人中焦温胃暖脾、散寒燥湿,又可走下焦暖肝温肾而疗寒疝寒泻,对于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健运所致的泄泻,用之甚宜;五味子酸温,有益肾收涩之功,与吴茱英同用,能助其止泻之效。二药配对,一偏治本,一偏治标,有较佳的温敛固涩之功,可用于脾肾两虚、五更泄泻之证。

4.配当归:吴茱萸辛苦大热,能温中散寒,燥湿止呕,疏肝止痛,还能温肝肾而暖胞宫,治疗血寒经闭、行经不畅及腹痛等;当归味甘而重,辛而气轻,补血之中又能行血。二药合用,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经以行之。相辅相助,温经治血、调经止痛功甚著。

5.配木瓜:本品辛开苦降,专走下焦,温经散寒,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木瓜和胃化湿,舒筋活络。两药合用,一散一收,和胃化湿、舒筋活络、温中止痛效强,主治寒湿困脾、霍乱吐泻转筋,或下肢酸软无力、疝气腹痛。

吴茱萸敷脚心婴儿用量

脾上火引起便秘与口疮,不怕,快用三味药敷脚心

症状:小孩牙根肿烂,四五天才大便该怎么办?(脾胃有热)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黄连18克,吴茱萸3-5克,大黄5克捣为末敷脚心,每天晚上敷,次日再去除,每日一次,消肿即可逐渐减少用量,直到完全恢复。

吴茱萸的性味热,味道辛、苦,有稍微的毒性,吴茱萸的果实是五角星形状的,表面是粗糙的,还会有一些凸起的斑点,主要是用来壮阳止泻,驱寒止痛的,同时还可以对治疗呕吐有一定的效果。吴茱萸可用来祛寒,同时也可以通经络,止痛,如果吴茱萸用来做饭的话,能够暖脾胃,能够增进食欲;同时如果是有舌苔白,或是没有食欲,小腹抽搐的疼痛的情况,都可以用吴茱萸的来治疗哦。吴茱萸能够如脾胃经络,有祛寒止痛的效果,同时对于防治呕吐也有不错的效果,中医提醒如果有脾胃虚寒,或是胃气上逆的情况,也是可以用它来治疗的。吴茱萸能温脾暖胃,如果有食欲不好,或是晚上腹泻,或是消化不良的人,其实吴茱萸都是可以有挺好的治疗效果的。治疗头痛或是偏头痛情况:有些人经常的会出现头痛或是偏头痛的情况,这时候其实不要总是认为是自己太累了,高血压也是会导致头晕头痛的,吴茱萸用来入药或是入膳都是有治疗的效果的。吴茱萸的使用方法:不管是吴茱萸入药或是放在膳食里,或是泡酒,每次使用的量控制在3-5g会比较合适。吴茱萸使用禁忌:吴茱萸属热性的药材,如果使用的太多可能会引起上火的情况,所以最好少用,同时阴虚火旺的人或是孕妇不宜使用吴茱萸。因为吴茱萸有毒,大量使用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体温升高、毛发脱落等情况的。

制吴茱萸的配伍应用

制吴茱萸配伍大枣:吴茱萸温肝暖脾、降逆止呕;大枣甘温 补脾和胃、养血安神.吴茱萸得大枣则温散而不燥烈,大枣与吴茱萸则益气养血而不壅滞。二药合用,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 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胃脘疼痛、妊娠恶阻以及厥阴头痛、干呕等症。

制吴茱萸配伍当归:吴茱萸辛热燥烈 疏肝行气、温中散寒 善下行温肝肾、暖胞宫;当归辛甘而温 补血行血 为妇科养血调经之常用之品.吴茱萸得当归则温散而不伤阴血 当归得吴茱萸则补血而不凝滞。二药伍用 其温经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更著 用于治疗月经延期、量少而黑、少腹冷痛因冲任虚寒所致者以及寒滞肝脉之疝气疼痛。

制吴茱萸配伍小茴香:吴茱萸散寒除湿;小茴香散寒止痛.二者合用 有散寒除湿、行气止痛之功效 用于治疗下焦寒湿所致之脘腹疼痛、疝痛、及宫寒不孕、月经不调、痛经等因寒而致者。

扁桃体发炎有什么偏方 吴茱萸

食材:吴茱萸适量、陈醋适量

做法:将吴茱萸适量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陈醋调和,制成山楂大小的药丸,永塑料布固定在双脚涌泉穴上,再用胶布固定,两天后取下。

功效:涌泉穴是人体的长寿穴,长按此穴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而吴茱萸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作用,对于治疗扁桃体炎有一定的疗效。

制吴茱萸粥

煮制方法:将吴茱萸择净,研为细末;姜葱洗净,切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吴萸粉、葱姜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 效:健脾暖胃,和中止呕。

适 应 症:适用于脘腹冷痛,恶心呕吐,肠鸣泻泄等。

粥义解说:吴茱萸,又名吴萸、淡吴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将近成熟的果实。唐朝诗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引起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但王维诗中的茱萸到底是何物,一直困扰着人们。茱萸也是一味中药,茱萸分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分,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作用,一般用于寒湿脚气、高血压、口疮、湿疹等病的治疗;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作用,多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的治疗。那么重阳节的时候,人们身上插的是哪一个茱萸呢?据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王孝涛考证,人们在重阳节的时候插的应该是吴茱萸,因为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叶子大,有香味,与有关史料的记载一致。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吴茱萸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药材,不但可以杀虫,还能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那么吴茱萸在医学上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功效和作用呢?在中医中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今天三九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详细的学习一下驱虫药中关于吴茱萸在医学上应用的相关知识。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吴茱萸:除去杂质。

2、制吴茱萸: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干燥。(每l00kg吴茱萸,用甘草6kg。)

性 味

味辛、苦,性热。

归 经

归肝、脾、胃、肾经。

功 能

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主 治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相关配伍

1、《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

2、《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痛,或上冲入腹。

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吴茱萸的营养成分

吴茱萸中含有吴茱萸烯、罗勒烯、 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因碱、羟基吴茱萸碱、吴茱萸卡品碱、二氢吴茱萸卡品碱、环磷酸鸟苷、柠檬苦素、吴茱萸苦素、吴茱萸苦素乙酯、黄柏酮、花色甙、异戊烯黄酮、酮类如吴茱萸啶酮、吴茱萸精、甾体化合物、脂肪酸等。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

吴茱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蒸热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吴茱萸用药禁忌:

1、阴虚火旺者忌服吴茱萸。

2、肠虚泄者尤忌吴茱萸。《本草蒙筌》

3、蓼实为之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本草经集注》

吴茱萸汤1

功效:养血温经散寒,主治妇人先有寒冷,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短促,产后益剧者。

组成:吴茱萸6克 防风 桔梗 干姜 甘草 细辛 当归各3克 干地黄9克

用法:上八味,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吴茱萸汤2

功效:主治产后肺感寒,咳嗽不已。

组成:吴茱萸(汤洗,焙干,炒)3分,桂(去粗皮)1两,细辛(去苗叶)1两1分,当归(切,焙)3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吴茱萸汤3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止痛,主治妇女经行腹痛,胞中不虚,惟受风寒为病者。

组成:当归 肉桂 吴茱萸 丹皮 半夏(制) 麦冬各6克 防风 细辛 藁本 干姜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

来源:《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吴茱萸汤4

功效:主治卒心痛。

组成:吴茱萸5合,桂1两。

用法:用酒2升半,煎取1升,分2次服。

处方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吴茱萸汤5

功效:主治厥阴经头风头痛,四肢厥冷,呕吐涎沫。

组成:半夏(姜制) 吴茱萸 川芎 炙甘草 人参 白茯苓 白芷 广陈皮各等分

用法:上锉为末。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来源:《审视瑶函》卷三。

吴茱萸汤6

功效:主治伤寒吐利,手足逆冷,心烦闷绝。

组成: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大枣5个,甘草1分(炙微赤,锉),生姜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用法:上锉细。以水2大盏半,煎至1盏半,去滓,分3次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二。

吴茱萸汤7

功效:温阳运脾,理气消胀,主治阴盛生寒,腹满膑胀,常常如饱,饮食无味。

组成:吴茱萸(汤淘,炒) 厚朴(生姜制) 官桂(去皮) 干姜(炮)各60克 白术 陈皮(去白) 蜀椒(去子)各1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生姜3片,同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来源:《宜明论方》卷一。

吴茱萸汤8

功效:主治妇人脏气本虚,宿夹积冷,胸腹胀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或因新产血气暴虚,风冷乘之,以致寒邪内胜,宿疾益加。

组成:吴茱萸(炒)1钱半,桔梗、干姜(炒)、炙草、半夏(制)、细辛、当归、白茯苓、桂心、陈皮。

用法:生姜为引,水煎,热服。

来源:《万氏女科》卷三。

吴茱萸汤9

功效:主治霍乱,呕吐酸水,气结心下。

组成: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白术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荜茇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槟榔(锉)2两半,人参1两半,大黄(锉,炒)2两。

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茹弹子大,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

山茱萸与吴茱萸有什么区别

山茱萸与吴茱萸有什么区别

山茱萸与吴茱萸是不同性味、不同归经、不同功效、不同用途的中药材。临床用药时,两者不可混淆,更不可相互代替。

【山茱萸】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味酸,性微温;入肝、肾经;常用名有山萸肉、蜀枣、药枣、枣皮等;有补肝肾、涩精、敛汗的功效。

山茱萸微温而不热,是一味平利阴阳的药品,不论阴虚或阳虚,都可配用。它既能补肝肾,又能收敛固湿。能利能湿是它的一大特点。临床上,它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腰膝疼痛、遗精、尿频、虚汗不止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山茱萸含莫罗忍冬甙,7-甲基莫罗忍冬,并含有熊果酸、没含子酸和皂甙等。其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皮肤真菌。

山茱萸温补收敛,故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宜服用。

【吴茱萸】

吴茱萸是芸香料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吴茱萸将近成熟的果实;味辛、苦,性热;入肝、胃经;常用名有吴萸、淡吴萸、茶辣等;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

吴茱萸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且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临床常与它药配伍用于脘腹冷痛、胁痛、疝痛、脚气疼痛、经行腹痛、虚寒久泻以及肝胃不和而致的呕吐等。另外,吴茱萸研末外敷涌泉或神阙穴,可治疗高血压、口舌疮、咽喉肿痛及小儿腹泻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吴茱萸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挥发油。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真菌有抑制作用。

吴茱萸辛热燥烈,易损气动火,不宜多用久用,阴虚火旺者忌用。

吴茱萸食用方法

吴茱萸粥

材料:吴茱萸2克、粳米50克、生姜2片、葱白2茎

制作: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用。3--5天为一疗程。

功效: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性痛经以及脘腹冷痛、呕逆吞酸。

来源:《食鉴本草》

吴茱萸酒

配方:吴茱萸、明矾各15克、白酒适量。

制法:将前2味共研细末,入白酒调和成泥膏状,制成药酒饼2个,备用。

用法:外用。取药酒饼敷患儿两足心或手心,外用纱布包扎固定。

功效:散寒、消炎、退热。

主治:编辑小儿各型感冒。

引自:《药酒汇编》。临床验证均效。

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2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桂心1两、生姜5两、半夏1升、小麦1升、当归2两。

用量:以水1斗5升,煮取3升。每次温服1升,日3次。

方法:上切。

主治:寒冷腹痛。产后虚冷。

来源:《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吴茱萸党参生姜汤

组成:吴茱萸9克、党参5克、生姜20克、大枣6枚、公丁香(后下)3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温中补虚,降浊止呕。适用于肝胃虚寒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6期

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6克、木瓜(切)12克

用法:上二味,以水1.3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约隔一小时半服一次。服后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愈。

主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引苏长史方。

吴茱萸的营养价值 镇痛

吴茱萸中含有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具有镇痛、利尿的功效。

相关推荐

慢性胃炎吃什么食物好 吴茱萸

组成:吴茱萸5g、大米100g、生姜葱白各适量。 制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大米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煮开,待米熟后下吴茱萸未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服法:每日早晚用餐时服用。 按语:本方有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呕之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见脘腹冷痛,呕逆吞酸等症。

高血压泡脚用啥药好

石决明罗布麻水 配方:石决明35克,罗布麻叶,豨莶草各30克,桑寄生,丹参各15克,白芍,汉防己各15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1500毫升开水一同加入盆中,先熏蒸,待药温适宜时浸泡双脚,每天1次,每次30-40分钟,20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症见头晕头痛,烦躁易怒,腰膝酸痛,舌淡红,脉弦。 吴茱萸黄柏水 配方:吴茱萸15克,黄柏20克,知母20克,生地20克,牛膝20克,生牡蛎40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1500

山茱萸的功效作用 山茱萸宜忌

宜:山茱萸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还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状,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 忌:性机能亢进、手足心发热、失眠多梦的人不要食用,会导致症状加重。体内有湿热,表现为舌红苔黄腻,或者小便淋漓涩痛,或者胃酸过多,也不宜使用山茱萸。

吴茱萸功效作用及禁忌症 温脾益肾

吴茱萸性味辛热,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校注妇人大全良方》)。

吴茱萸怎么炮制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炮炙 1.甘草制 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焖润吸尽后,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吴茱萸100kg,用甘草6kg(《药典85》)。 2.盐制 取净吴茱萸于适宜容器内,加入盐水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裂开,稍鼓起时,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食盐3kg(《规范》)。 3.炒制 取吴茱萸,除去粗梗,筛去灰屑,用清炒法,炒至发泡,较原色稍深为度(《四川》)。 4.姜制 取净吴茱萸,加生姜汁拌匀,炒干为度。每吴茱萸100kg,用生姜25kg取汁(《浙江》

细辛治疗阳痿有效果吗

1.中医认为,细幸的确具有治疗阳痿的作用,细幸是一种文星药材,它具有通窍活络的功效,而阳痿的表现就是男性性功能有障碍,细幸可以打败这种障碍。之前已经有中医书有记载了其治疗方法,大家可以利用细幸来治疗阳痿,但是要想治疗好的话,大家不仅仅需要细幸,还需要另外的一种药材。细幸具有治疗阳痿的功效,但是它不能单独治疗,大家只有将细幸和吴茱萸配置在一起,这样才可以治疗好阳痿。 2.细幸治疗阳痿的药方 大家准备细幸和吴茱萸,然后将其磨成粉,将这两者用温水调和,再将其敷在自己的肚脐处,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敷好,坚持到第

吴茱萸的食用方法

吴茱萸粥 山药四神糊 山药200g,肉豆蔻20g,吴茱萸10g,补骨脂30g,五味子20g,白糖200g。把以上各药烘干研为粉末,加入白糖和匀盛于容器中盖紧,每回取50g,先使用温热水调成浆,再入热水中煮到不厚不薄的糊食用。温肾健脾止泻。比较适用于肾虚腹泻,症见每天早上腹泻,伴有腰酸腿软,畏冷,四肢冰冷者。 羊肉葱姜汤 羊肉150g,葱白,生姜各15g,橘皮6g,吴茱萸5g,白胡椒粉适量的。把材料同放到砂锅里,加(3碗)水将肉煮熟。喝汤吃肉,每天一剂。温中助阳,解表散寒。对脾阳虚又外感风寒的老年人最为适宜

嘴巴里面经常溃疡怎么办 敷涌泉

1.用吴茱萸粉末12g,以醋、茶或酒调成糊状,每晚睡前分贴于涌泉穴上,连用3-5天。 2.用生硫磺、硝石各半,水喝粉末适量,条富裕涌泉穴即可。 3.涌泉穴位置: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功效吴茱萸可以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上述方法对于溃疡经常发作有很好的疗效。

慢性胃炎的症状吃什么调理 吴茱萸

材料:吴茱萸15克,粳米150克。 做法:将吴茱萸洗净后去涎,焙干后研磨成细末,痛淘洗干净的粳米一起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粥,空腹时趁热服用。 功效作用:可以温中散寒,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偏于脾胃虚寒型,症状表现有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或者表现有泛吐清水,大便稀薄者。

避开经期女性药膳补血

1、乌贼骨炖鸡 乌贼30克,当归30克,鸡肉100克,精盐、味精适量。 做法:把鸡肉切丁,当归切片,乌贼骨打碎,装入陶罐内加清水500毫升,精盐适量,上蒸笼蒸熟,每日1次。一般3-5次可见效。 功效:乌贼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当归和鸡肉都是补血佳品,所以对血虚型月经过多,颇具疗效。 2、玉米须炖瘦肉 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 做法: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起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趁热服用。 功效: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用来治红崩,瘦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