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这些习惯其实不坏
宝宝这些习惯其实不坏
让宝宝尽情地咬
1岁以内的宝宝都喜欢把能够抓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尝尝”,大人觉得很不卫生,通常都要把东西从宝宝嘴边拿掉,甚至还会喝斥“不许吃,脏”!其实错的是大人,而不是宝宝。12个月以前,宝宝感知世界的开始就是他们的小嘴,大人千万不要强行阻止。
正确做法:找一些干净、柔软、安全的东西让宝宝尽情地咬,适当给点磨牙饼,宝宝会很开心的!
宝宝怕生很正常
很多家长发现宝宝6个月以前谁抱都高兴,可是六个月以后却越来越怕生。家里来了客人或换个环境就不开心,甚至大哭大闹,这让爸爸妈妈很是尴尬:“怎么宝宝越大越没出息了呢?”事实上,“怕生”是一种成长现象。六个月以上的婴儿已经开始会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了,如果宝宝在脑子里检索不到眼前这个陌生人的形象,就会感到不安:“这个家伙是谁?”
正确的做法:一开始,让陌生人和宝宝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宝宝受到惊吓,然后让宝宝逐渐去适应。
“乐此不疲”搬运工
宝宝长到一岁多时,可以满地乱爬乱走,不少爸爸妈妈开始头疼了:小家伙特喜欢搬东西,只要能拖得动的东西,就会从这头搬到那头,又从那头搬到这头,忙得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其实,爸爸妈妈完全不必为此烦恼,当宝宝发现许多东西会因他的努力而发生改变时,就会很有成就感。
正确的做法:要多鼓励宝宝,在他能够得着的地方放些容易搬运但不会让孩子受伤的东西。
宝宝要远离伤牙坏习惯
(1)吮指
儿科专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安全和温暖是婴儿所要求的。在婴儿的一定发育阶段,吮指是完全正常的,一般在2岁末会自动消失,1岁半以前可不必破除吮指习惯。3岁前有吮指习惯的儿童,其错合大多限制在牙弓的前段,而且是暂时的,只要不再继续吮指,畸形会自动消失。
吮指习惯超过3岁半,牙颌畸形的恒久性将明显增加。如果习惯延长到混合牙列时期(6~12岁),则可能发生永久性畸形。因此必须及时干预矫治。
(2)舔舌
一些宝宝习惯用舌舔未萌出牙的间隙或正萌出的牙及龋齿牙等,这些喜欢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需要进行相关干预和治疗。如果宝宝仅仅是因为好玩舔牙,就要经常提醒宝宝不要舔牙齿,并做些游戏分散宝宝注意力;必要时可以戴固定或活动的矫治器进行矫治。
(3)咬东西
6岁前的宝宝中,咬下唇或咬笔、咬被角的孩子比较多见。这种习惯可造成上牙前突,上下嘴唇闭不上,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开唇露齿,需要宝妈及时制止。
对学龄前儿童可以在下唇上涂不良味觉的食物,必要时可戴矫治器破除;大些的孩子可学习吹箫、笛等乐器,在加强了唇肌的张力后,此种习惯较易破除。
母婴小编温馨提示:宝宝要远离伤牙坏习惯。为了更好的保证宝宝口腔健康,我们要注意远离以上的伤牙坏习惯哦。
这些习惯会导致宝宝得O型腿
宝宝在出生或走路的时候,妈妈常会看到宝宝的腿型不好看,因而担心宝宝是不是O型腿。其实宝宝在3岁之内出现膝内翻是很正常的。一些小宝宝在生下来时腿看起来是O形的,这是因宝宝在子宫时,腿长期弯曲,所以出生时就有O型腿的现象是正常的。另一个因宝宝的腿短胖,所以在开始能够站立或走路时会变得更明显,但随着腿部力量变强,能承担起身体体重时,就会开始变直了。
O型腿形成原因:
1、过早负重,例如过走路或过度肥胖,都易因负重造成骨骺发育异常。
2、喂养不当,添加辅食时间不对造成宝宝营养跟不上。
3、宝宝患有佝偻病。
宝宝O型腿预防:
平时需要注意睡姿和坐姿,不要趴着睡。同时避免过度的矫正。建议晚上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给孩子多翻翻身,因为保持同一个姿势睡觉也很容易会有o型腿。
选择了不合适,不贴身的纸尿裤也会对宝宝造成o型腿。过分宽大的纸尿裤还会影响孩子走路等等。
选择适合东方宝宝设计的纸尿裤;
针对宝宝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选择纸尿裤;
给宝宝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预防。
宝宝O型腿矫正:
1.当宝宝出现O型腿时,妈妈不要使用绑腿的老办法来矫正。轻微O型腿可以选择在家里矫正。
2. 弯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膝盖上,膝盖朝向内保持10秒,再还原站立,做5~10次。
3. 按摩法。根据孩子膝关节畸形的方向,两手分别抓住大腿和小腿,两个拇指顶在膝关节凸起侧,双手稍用力,按畸形相反的方向按揉膝关节及附近的肌肉和肌腱,使关节两侧韧带松弛,关节位置松动。每天按摩3 ~ 5 次。
4.宝宝O型腿状况严重、大小腿夹角大于10℃时,应去医院听取医生建议
宝宝吃饭的坏习惯
不吃早饭损害身体
最常见的错误之一是不吃早饭。特别是儿童有时候不知道早饭的重要性。
4个儿童中有3个不吃早饭或吃早饭不当。这也会影响到他们智商和体力下降。
早餐为开始新的一天补足营养和能量,取消早餐,就有在其余进餐时间吃得过饱和选择高脂肪及高糖饮食的危险。
健康早餐应包含脱脂的牛奶、酸奶或乳酪(3岁以下儿童应吃不脱脂的乳制品)和粮食制品,也就是说,应有燕麦片粥、全麦面包、水果或果汁。
经常吃汤泡饭
许多宝宝喜欢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汤),或者一些家长干脆直接将饭泡进汤里,喂给宝宝吃。而这种吃法很不科学,不利于宝宝身体健康。
因为经常吃汤泡饭或边吃饭边喝水(汤),吃进去的饭菜往往是囫囵吞枣,没有经过口腔的咀嚼消化便到了胃里,使胃的负担增加了许多。同时,由于水(汤)还可冲淡唾液和胃中的消化液,使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受到了影响,对于本身消化系统就比较薄弱的宝宝来说是更不利的。另外,由于消化不充分,也会降低胃肠对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从而影响宝宝身体健康。
不注意各种颜色的食物相结合
应使各种颜色搭配并变换花样。宝宝对食物的颜色情有独钟,艳丽的颜色更加能够加强宝宝的食欲。
饮食应平衡提供各种营养,如抗氧化的维生素、叶酸(特别是深绿色蔬菜含有这种成分),矿物质、纤维和植物化学成分。
不清楚有益脂肪和有害脂肪
宝宝对脂肪的摄入也要有讲究。过多摄入饱和脂肪,如动物油中的胆固醇和人造黄油中的氢化脂脂,就会增加宝宝患病的危险。
相反,植物油中含有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有益脂肪),不含胆固醇,是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橄榄油更加有益健康。
另一方面,植物油经过高温就变成饱和脂肪,或者分解并失去它的优点。这就是宝宝不要过多食用油炸食品的道理之一。
不认识盐的危险
小宝宝的食物以清淡为主,要少量添加盐量。并且宝宝最好食用不经过加工的天然食品或含盐量低的食品。
冷盘、肉肠、罐头、干面条和一些调味品等是含盐量高的食品。食盐过量会有害于宝宝的健康。宝宝应尽可能注意这类食品的进食量,特别是对一些特殊食品要尽量避免食用,如饭后甜食。只有一些提供极低热量的食品可以自由食用,如蔬菜汁和水果。
不注意强健骨骼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骨骼一直是需要补钙。不要认为宝宝的个头已经达到标准水平了,就不需要补钙了。
钙的最好来源是牛奶、酸奶和乳酪,尽管还有其它植物类食物含钙(豆类以及包括瓜子在内的干果类等),但它们所能提供的矿物质不如乳制品那样多。
准妈坏习惯小心腹中宝宝跟着学坏
坏习惯1: 屏幕一族常宅家里
有些准妈妈一有时间就坐在电网前上网,或是进入聊天室聊天,打打游戏。这些看似对宝宝没有什么影响,其实影响可大了,宝宝虽然在肚子里,但是他们已经有了听觉和记忆力,妈妈上网,打游戏发出来的声音,宝宝们会储存在记忆里,出生之后,说不准看见游戏就眉开眼笑。
小编建议: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对外界的声音和光线都特别地敏感,这时候养成听音乐的好习惯,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敏感度,提升高贵气质,不失最佳时期。
坏习惯2:孕妇大过天老发脾气
怀孕期的妈妈情绪波动较大,遇到事情,稍有不顺就大发脾气,还自找借口:“我在怀孕期间,家人要多包容!”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噢,你的坏情绪随时都会影响到肚子里的宝宝,他们会毫不客气地学到这一坏习惯。
小编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先深呼吸,然后找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或是书籍来看一看,缓解情绪,不刻意强调自己是孕妇,这样心情就会开朗很多。
坏习惯3:挑食啥都不爱吃
怀孕期间的妈妈,这种食物也不喜欢,那种食物也没胃口,只挑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吃,看似和宝宝完全没关系的挑食也会让宝宝在无形之中学会噢!
小编建议:孕期妈妈千万不要为了追求身材走形而拒绝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或是挑食,这样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不止是你和宝宝营养跟不上,还让宝宝学到了你的不健康饮食习惯。
坏习惯4: 不讲卫生护理脏乱差
怀孕了行动不便,家里一周也不搞一次卫生,衣服扔进洗衣机里洗,连洗澡的次数都减少了好多,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应该和宝宝没有关系吧?不对!这也是坏习惯,宝宝出生以后可能就是一个不爱卫生,不爱整洁的宝宝。
小编建议:孕期妈妈不光要注意好个人的饮食卫生,预防好病毒的入侵,还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适当地做些家务,即有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又能提高宝宝的情商发育。
这三种坏习惯让宝宝牙齿长偏
1、叼着奶瓶入睡
宝宝超明今年一岁零七个月了,每晚喝着奶就睡着了,半夜两眼紧闭伸手到处找奶瓶,非要叼着奶瓶后才能再次入睡。
妈妈为了安抚宝宝,也就迁就了宝宝的这个行为,然而,这对宝宝的牙齿构成了很大伤害,造成前牙患龋病。 最近,南京一位母亲发现孩子几颗乳牙靠近牙龈的地方有白色脱钙现象,有的牙齿逐渐泛黑脱落了。宝宝的前牙缝发黑,牙齿间缝隙扩大,最后小牙变成圆锥状,甚至形成残根。医学上称为“奶瓶龋”。
睡觉时,宝宝口腔内的唾液分泌量比清醒时少,不能及时将口腔内残留的食物冲走,给致龋菌提供了充足的养料。无论是牛奶、糖水还是果汁,里面都含有碳水化合物,致龋菌能将其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宝宝的小牙虽然很坚固,却禁不起日复一日的折磨。
出招:
每次吃完奶或喝过含糖饮料后,妈妈要给宝宝喝一些白开水,冲净口腔,不要让宝宝养成叼着奶瓶睡觉的习惯。如果宝宝已经有了这种坏习惯,一时难以改正,妈妈可以用安抚奶嘴代替奶瓶。
2、张口呼吸
宝宝睡觉时嘴总是张着,而且感觉用嘴在呼吸,不时出现轻微的鼾声。宝宝是因为鼻塞吗?但是宝宝并没有感冒啊?张着嘴睡觉的宝宝还经常流口水呢!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正常情况下,宝宝都是用鼻子呼吸的,当鼻子呼吸不顺畅时,宝宝就不得不用口呼吸了。可以说张口呼吸不是宝宝的错,而是妈妈太粗心了,没有发现或重视导致宝宝张口呼吸的原因。如果宝宝患有鼻炎或腺样体肥大等疾病,鼻道不通畅,尤其是睡觉的时候,就会形成张口呼吸的习惯。
长期张口呼吸睡觉容易影响孩子面部的正常发育,导致面容变丑,如鼻根下陷、鼻翼萎缩、牙列拥挤、上前牙突出、腭盖高拱等,同时神情呆滞,缺少表情。宝宝的舌头和下颌后退,会导致上颌前凸,上牙弓狭窄,牙齿不齐。
出招:
宝宝感冒时,会有几天鼻子不通,如果鼻子总是不通,就要好好找找原因了。发现宝宝经常张口呼吸,妈妈要带他去医院做详细检查,除去病因。
3、偏侧咀嚼
宝宝在乳牙发展的后期容易出现偏侧咀嚼习惯,由于乳牙脱落,他们一侧牙齿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只能用另外一边吃饭。如果时间长了父母不予以矫正会造成面部左右发育的不对称。而不常咀嚼的一侧因为缺少食物的冲刷更容易堆积牙垢,出现龋齿和其他牙周疾病,如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等。
坏习惯伤宝宝
坏习惯1常常抱着宝宝
有些新手爸妈喜欢一有空就抱着宝宝玩,认为这是一种乐趣,还能培养和宝宝的感情。
其实把宝宝抱到室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对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有益的。但是,长时间地怀抱宝宝,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宝宝,那就不对了。因为婴儿幼小稚嫩,其骨骼的可塑性较大,具有一定的弹性。如果老是把婴儿抱在怀里,就会影响婴儿的骨骼发育,以致造成肢体变形,甚至造成脊柱侧弯的严重后果。另外,婴儿需要足够的睡眠时间,常常抱着玩会影响其睡眠。还有,婴儿的胃还发育不健全,抱得过多,往往容易引起吐奶。
坏习惯2摇晃宝宝
不少新手妈妈为了使啼哭的宝宝安静下来,或者为了哄宝宝入睡,往往喜欢把宝宝抱在怀里或放在摇篮里摇一摇,晃一晃。新手妈妈们,可要注意了,这种办法虽然能让宝宝停止哭闹或很快进入梦乡,但是它潜在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对10个月内的小宝宝尤其危险。
哪些坏习惯不利于宝宝健康
宝宝有些小习惯,拽头发,晃脑袋,摸小鸡鸡。。。。。。看上去是不太雅观,但也挺可爱;虽然让人很担心,但宝宝说“我就喜欢”。妈妈该怎么办?
这个小家伙,竟然又在摸自己的小鸡鸡!左摸右摸都快十分钟了,看来兴趣挺高的。我早就发现宝宝有这个习惯,一直没有阻止他,是觉得他这样也挺可爱的。可有时候也会想“孩子长大了不会也这样吧,孩子的这种习惯该不该帮他改正呢?
这个问题很多妈妈都会提到,专家解释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些小习惯,这些习惯会随着孩子生长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消失,但又代表了这个孩子的特性。想要了解孩子的这些习惯,应该先了解它出现的原因。
不舒服的时候,我喜欢这样
抓摸生殖器
特征:宝宝经常会伸手触摸裆部或者在换尿布时玩弄自己的性器官。它是宝宝发育过程中常见的习惯,但会随着宝宝长大而消失,不用担心他长大也这样。
宝宝的理由:通常在宝宝生殖器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会这样做。比如屁屁上长湿疹、包皮里有污垢觉得痒痒了。还有一些宝宝是因小鸡鸡伸手就可以摸到,所以当想要抓摸物品时,他往往会摸小鸡鸡。时间长了兴趣不断加深,这种行为变成了很自然的无意识的动作。
妈妈该怎么办:妈妈首先要检查宝宝的生殖器是否有异样,比如湿疹、包皮里有污垢等。最好咨询医生如何处理。问题解决了,他自然不会抓摸生殖器了。
如果宝宝一切正常,但又有这个习惯,说明他现在很无聊,需要你的关爱和陪伴,多和他在一起聊天、玩耍,他会把这个习惯慢慢淡忘。另外,即使宝宝经常摸自己的生殖器,也不会对性器官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妈妈不用过于担心。
摇晃或磨蹭头部
特征:宝宝摇晃脑袋的样子各种各样,有的喜欢左右摇摆,有的喜欢上下晃动。还有些宝宝还喜欢用布料摩擦头部或者用毛巾擦抚面部。
宝宝的理由:宝宝毫无原因的晃动头部,可能是他喜欢摇头时会看到的不同景象,或者是头部摇摆时可以感触到不同的物体。但有些宝宝晃头、蹭头是有原因的,比如宝宝头上长了湿疹、痱子或因为清洗不够出现头垢,在他痒得难受的时候摇一摇,蹭一蹭能让他舒服很多。如果宝宝在被褥上磨蹭头部,则说明他想要睡觉了。
妈妈该怎么办:赶快查查宝宝头上、脸上是不是出现问题,如果是湿疹、痱子最好听听医生的建议,再做处理。每天给宝宝洗一次头,保持干燥和清洁,也可以预防这些问题。
如果宝宝只是单纯的喜欢用头部感觉和了解周围的事物,那就给他这个机会,这是在宝宝发育过程中会经常看到的,很正常。一旦他学会用手触摸,摇头、蹭头这些落后的认知手段自然就不需要了。宝宝晃头的时候要保证宝宝的安全,不要让他在坚硬的物体旁边晃头、蹭头。妈妈大可放心这种摇头的习惯一般不会对宝宝的大脑产生什么损害的,也不会出现头晕目眩。
搔耳朵
特征:可怜的小耳朵被宝宝胖乎乎的小手时而抓抓,时而拽拽,时而挠挠。宝宝还会用一个手指在耳洞边不停的转,像是掏耳朵。通常宝宝搔耳朵时都会露出一幅满足的表情。
宝宝的理由:大多数宝宝有这个习惯,原因很简单:痒痒。宝宝的耳朵后面很容易出现疹子,耳道里的耳垢也会时不时的让宝宝痒一把。所以抓抓、挠挠能让宝宝感到舒服。
妈妈该怎么办:既然能让宝宝感到舒服,那就不需要制止他,让他一次挠个够吧。耳朵的清洁很重要,平时清洗时用湿毛巾把耳廓、耳后轻轻擦干净,还要保持宝宝耳道干燥。不要擅自给宝宝掏耳朵,最好交给医生处理。如果宝宝耳朵发出很难闻的气味,还一边搔耳朵一边哭,就可能是耳朵感染,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情绪激动的时候,我喜欢这样
拽头发
特征:有些宝宝喜欢抓住自己的头发往下拔,弄得头发越来越少。宝宝的个性不同,拽头发的动作也不同,有抓拽的、有拉扯的、有揉摸的、还有边抓边挠的。
宝宝的理由:宝宝有这样的行为,通常是在告诉你“我不高兴,很郁闷”。比如在他困倦时,就喜欢通过拉扯头发来稳定情绪。对于婴儿期的宝宝,这种习惯很正常,可以帮助宝宝发泄不满情绪,有些淘气的宝宝甚至觉得拽扯头发玩时的感觉非常好,所以尤为热衷。
如果这种习惯发生在“幼儿期”,就不太正常了。它可能表示宝宝正在承受精神压力,甚至会演变成“拔发症”的怪癖。
妈妈该怎么办:对小宝宝来说,这种习惯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为,随着宝宝长大会慢慢消失。所以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宝宝在拽头发后情绪能稳定下来,你完全可以随便他。
更不用怕宝宝把头发拽下来了,新头发很快会长出来的。但是为避免指甲划伤宝宝皮肤,要给他勤剪指甲。此外,要找到宝宝不高兴的原因,并及时满足他的需要,比如给他吃点东西或喝点水。他就不会再用抓头发来发泄了,也不用担心他会成为秃顶了。对大宝宝就需要耐心纠正,关键也是找到压力的来源,帮宝宝慢慢放松。
撞头
特征 :宝宝经常会用头撞向被褥、沙发、墙壁、地板,其中有些宝宝是因为高兴,而有些宝宝则相反,只有不高兴时才这样做。
宝宝的理由:对这种习惯的解释有很多,有些宝宝想通过撞头传达出某种信号或意愿。比如他做不出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或者得不到想要得到的东西等等。还有些宝宝只是想要听听碰撞时发出的咣咣声或者体会疼痛的感觉。大一点的宝宝可能为了缓解压力,而采取这种行为。
妈妈该怎么办:这种习惯往往妈妈们十分担心“头撞坏了怎么办?”。比如在他习惯撞头的地方垫上一个软垫,再找些有趣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听不到咣咣声,感觉不到疼痛,宝宝自然会放弃这个行为,转向更有趣的玩具。或是在他开始撞头前就满足他的需要,不给他撞头的机会。
对大一点的宝宝来说,这个习惯往往是有意的,不要要求孩子做一些他能力之外的事,在他紧张、烦躁时,可以带他到户外散散心,或做一些他喜欢的游戏,帮他放松。还要明确的告诉他“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你不用害怕,也不用紧张”。
没有原因,我就喜欢!
扔东西
特征:只要宝宝伸手能够到的东西,都会不假思索的扔到地上,尤其1岁左右,还被称为“扔东西时期”。
宝宝的理由:大多数宝宝只是想证明他可以自己拿到想要的东西,并按自己的意愿“处决”它。当他把手里的东西扔到地上时,妈妈脸上怪异的表情也是支持宝宝坚持这个习惯的动力。
妈妈该怎办:对这种习惯妈妈不用干涉,只是宝宝成长的一个必经的过程。最好把贵重的、对宝宝有危险的东西收好,保证宝宝的安全。比如热水杯、尖锐的物品等。对他的这种习惯也不要表现得很惊讶,平静的帮他捡起来就可以。过一段时间宝宝玩腻了自然会放弃这个习惯。
睡觉时头总朝同一个方向
特征:有这种习惯的宝宝睡觉时头总是朝向同一个方向。即使帮他调整头的朝向,还是会把头扭回来。
宝宝的理由:有研究显示这是因为宝宝还是胎儿时,在妈妈腹中头就总朝着一个方向。
妈妈该怎么办:不用担心宝宝的头形因此会变偏,宝宝耳朵被压得变形。因为耳朵会随着宝宝的成长发育而不断长好。如果还是担心的话,可以在宝宝睡觉时经常调换把光源的方向改变,或婴儿床的位置,还可以给宝宝使用“定型枕”。
咬牙发狠
特征:小拳头攥得紧紧的,一边咬着牙,一边狠狠地发出“嗯、嗯”的声音。一幅要和谁火拼的架势。
宝宝的理由:这个习惯通常出现在宝宝长牙的时候,一方面咬牙可以缓解他出牙时不舒服的感觉,另一方面他有意向你显示“看到我的牙了吗!”
妈妈该怎么办:先要保证别被他吓到,也不用担心宝宝这样做有什么不好。他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舒服,你应该为有这么个聪明的宝宝感到高兴,所以就让他展示展示自己吧。
也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牙胶,让他咬咬,但不要把手放在他嘴里,这样做很不卫生。而且很可能被宝宝咬到,如果让他感到咬着温暖的软软的手指很舒服,那下一步就是在你身上任何地方留下他可爱的牙印。
这些坏习惯导致宝宝秋季易上火
一:宝宝不爱吃水果蔬菜
大鱼大肉固然是帮宝宝强身健体的好食物,但是只吃这些却不吃水果蔬菜便会导致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C,上火症状就出现了:牙龈、粘膜出血最常见。
水果蔬菜营养丰富,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食物,其重要性跟大鱼大肉有的比。如果宝宝不爱吃果树,妈妈们可以榨成果汁给宝宝喝或者将它们加入肉里面做成包饺子、包子的肉馅。
坏习惯二:刚出锅的食物趁热吃
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食物要给宝宝趁热吃好,然而,高温食物易致宝宝咽部粘膜充血,使得吞咽时有异物感、喉咙痛等,长此以往,宝宝就容易上火。
建议食物应该温热时再喂给宝宝,免得太烫,还要培养宝宝多喝水的习惯。
坏习惯三:宝宝不爱喝水
宝宝水分不充足容易导致神经中枢有渴感,产生要“冒火”的感觉。而且,宝宝不爱喝水就不利于体内废物拍出,长期积累的毒素容易导致宝宝上火。
建议妈妈从小就要培养宝宝爱喝水的习惯,让宝宝能及时补充身体水分还能帮助清理肠道、排除废物。宝宝如果不爱喝白开水,那可以加少量白糖或者果汁,但是这类糖水也不能喝多,会影响宝宝健康。
坏习惯四:吃太多甜食
有的宝宝爱吃蛋糕、冰激凌等甜食,这些东西吃太多会使上火症状加重,大量消耗体内维生素B,宝宝易出现口角炎、舌炎、眼痛等上火症状。而且,甜食对宝宝食欲影响也不好,会让人胃胀不想吃东西,妨碍其他营养素的摄取。
建议妈妈们一定要控制宝宝吃甜食的次数,像糖分高的水果也不宜多吃,如哈密瓜、荔枝等。绿豆汤作为传统的解暑圣品,倒是可以给宝宝多喝,不仅能快速补充水分矿物质还能补充B族维生素。
坏习惯五:吃太多烤坚果
像太干、太闲的烤瓜子、烤杏仁都容易导致宝宝口干舌燥、口腔肿痛、烦躁、腹胀等上火症状。所以妈妈们应尽量选择原味的坚果给宝宝吃,如果是妈妈们自己烹煮的坚果,可加一些甘草、菊花等一起烹制,有助降火。吃完坚果后记得给宝宝多喝水,降低上火风险。
坏习惯六:宝宝吃辣的食物
很多妈妈在煮菜的时候多少都会放点辣椒,因为辣椒对身体也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是吃辣椒容易导致宝宝上火,过量的辣椒会造成宝宝便秘、烦躁、口舌生疮等上火症状,所以妈妈们要注意了。
辣椒营养丰富,但为了避免引起宝宝上火,建议妈妈们不要太常给宝宝吃辣椒,宝宝可以吃些许不辣的彩椒,这样可避免上火带来的烦恼,还能为宝宝身体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
准爸爸的这些坏习惯会危害未来宝宝
1、烟酒无节制
尽管烟酒的危害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可是对于处在事业期的年轻丈夫们来说,总是有着“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无奈。无奈归无奈,如果想要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还是戒烟酒得好。烟草中有20多种有害成分可以致使染色体和基因发生变化。这些有害诱变物质会通过吸烟者的血液直接进入生殖系统。每天吸烟30支以上的男性,其畸形精子的比例超过20%,精子的存活率只有49%。吸烟的时间与精子畸形率呈正比增长。不仅如此,大量吸烟还会导致男子性欲下降甚至出现阳萎,促使体内维生素C大量流失。
而酒精以及其毒性分解物质极易引起本身染色体畸变,使孩子畸形。这里的酒并非只指“杯中之物”,但凡含有酒精的饮料或是一些碳酸饮料,如:米酒、甜酒、可乐等对年轻男性的生育健康都有害无利。如果丈夫实在无法完全做到戒除烟酒,那么妻子应提醒他,至少在受孕前3个月就该适当节制了。
2、偏食不喜蔬果
很多男性朋友对蔬果不屑一顾,认为那是女孩子减肥的食物。实际上,蔬果当中的营养物质是男性生殖生理活动所必需的,作用不可小觑。男性如果长期缺乏蔬果当中的各类维生素,就可能有碍于性腺正常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从而使精子减少或影响精子的正常活动能力,严重的有可能导致不孕。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如果男性体内维生素A严重不足容易使精子受损,精子的活动能力也随之减弱。即使受孕,也容易胎儿畸形或死胎;而维生素B族(包括泛酸)与男性睾丸的健康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一旦缺乏,则会降低男性的生殖能力。研究人员发现,将维生素B12注入男性体内后,活跃的精子数量由原来的100万迅速增至1.4亿,精子的活动能力也比先前有了很大地提高。
3、偏好高蛋白肉类食物
大多数的年轻男士都比较偏爱肉食,“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确是男性豪爽的一种表现。虽说精子的生成需要优质蛋白质,但如果高蛋白物质一旦摄入过高,维生素摄入不足就容易造成酸性体质,就难以受孕。
宝宝坏习惯坑害小牙齿
乱舔舌头孩子在换牙期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常用舌头舔松动的乳牙或新长出的恒牙,从而形成吐舌头或是伸舌头的坏习惯。舌头常在上下牙之间会形成局部开合,牙齿之间会出现缝隙。
咬嘴唇6岁以后的孩子会在大人的影响下出现不良的唇习惯,最明显的就是咬嘴唇。如果经常咬上嘴唇可能造成前牙反合,下颌向前突出。咬下嘴唇则会导致上前牙突出,下颌后缩,上嘴唇会变得厚而短,呈张开状态,牙齿外露。
偏侧咀嚼孩子在乳牙发展的后期容易出现偏侧咀嚼习惯,由于乳牙脱落,他们一侧牙齿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只能用另外一边吃饭。如果时间长了家长不予以矫正会造成面部左右发育的不对称。而不常咀嚼的一侧因为缺少食物的冲刷更容易堆积牙垢,出现龋齿和其他牙周疾病。
咬东西很多孩子喜欢啃手指甲或者咬衣角、袖口、被角、枕角及吮吸奶嘴等,因为在咬这些物体的时候一般总固定在牙齿的某一个部位,因而容易形成牙齿局部的小开合畸形。
不良睡眠习惯有的宝宝习惯在睡觉时把手肘、手掌、拳头等枕在一侧脸的下方,或是喜欢经常用手托着一边的腮帮子,这些习惯对于孩子幼嫩的骨骼来说,对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及面部的对称性都有影响。
睡前吃糖糖是口腔中的乳酸菌赖以生存的养料。糖分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乳酸,腐蚀牙齿形成蛀洞。白天吃糖有很多唾液分泌,再加上吃完东西还要喝水,可以把附着在牙齿上的糖分冲洗掉,而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少喝水,人体各个器官大多也休息了,唾液分泌减少,睡前吃糖就很容易发生龋齿。
乱剔牙孩子的牙齿排列非常紧密,平时吃东西是不容易嵌进牙缝里的。如果形成了剔牙习惯,牙缝会慢慢变宽,食物容易嵌进牙缝里,这些食物的残渣发酵后会让牙龈发炎。另外,剔牙的牙签如果不卫生,在剔牙时牙龈的黏膜被剔破后细菌进入直接造成牙龈爱出血的问题。
这些不是1岁宝宝坏习惯
让宝宝尽情地咬
1岁以内的宝宝都喜欢把能够抓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尝尝”,大人觉得很不卫生,通常都要把东西从宝宝嘴边拿掉,甚至还会喝斥“不许吃,脏”!其实错的是大人,而不是宝宝。12个月以前,宝宝感知世界的开始就是他们的小嘴,大人千万不要强行阻止。
正确做法:
找一些干净、柔软、安全的东西让宝宝尽情地咬,适当给点磨牙饼,宝宝会很开心的!
宝宝怕生很正常
很多家长发现宝宝6个月以前谁抱都高兴,可是六个月以后却越来越怕生。家里来了客人或换个环境就不开心,甚至大哭大闹,这让爸爸妈妈很是尴尬:“怎么宝宝越大越没出息了呢?”事实上,“怕生”是一种成长现象。六个月以上的婴儿已经开始会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了,如果宝宝在脑子里检索不到眼前这个陌生人的形象,就会感到不安:“这个家伙是谁?”
正确的做法:
一开始,让陌生人和宝宝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宝宝受到惊吓,然后让宝宝逐渐去适应。
“乐此不疲”搬运工
宝宝长到一岁多时,可以满地乱爬乱走,不少爸爸妈妈开始头疼了:小家伙特喜欢搬东西,只要能拖得动的东西,就会从这头搬到那头,又从那头搬到这头,忙得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其实,爸爸妈妈完全不必为此烦恼,当宝宝发现许多东西会因他的努力而发生改变时,就会很有成就感。
正确的做法:
要多鼓励宝宝,在他能够得着的地方放些容易搬运但不会让孩子受伤的东西。
这些坏习惯影响宝宝骨骼发育
同床睡→斜颈
坏习惯:小婴儿就是有这个牛本事,即使闭着眼睛也能用嘴找到妈妈要奶吃。
过去我们总提倡婴儿和妈妈分床睡,是为了避免大人捂着宝宝了,其实这样还有一个坏处,就是孩子和家长同床睡时孩子会自然地长时间面向妈妈的一边入睡。
可能后果:斜颈
专家点拨:长此以往,这种睡姿会使孩子的头、面部习惯性地向一侧倾斜,形成习惯性或姿势性斜颈(一侧脸大一侧脸小),俗称歪脖子。姿势性斜颈一般都是由于不良睡姿、抱姿哺乳习惯或一些眼科异常影响形成。左右交替哺乳或平卧睡姿,一般情况下可自行缓解。但是如果发现宝宝在出生两周左右出现头面部总倾斜向一侧颈部,则需要警惕宝宝的一侧颈部是否有肿块,一旦有可以感触到的坚硬肿块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这种极有可能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支一招:宝宝能独睡最好,或者妈妈勤换着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