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的方法 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的方法 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n”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
触电急救的措施有哪些
急救
现场救护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如果神志清醒,使其安静休息;如果严重灼伤,应送医院诊治。如果触电者神志昏迷,但还有心跳呼吸,应该将触电者仰卧,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周围的空气要流通,要严密观察,并迅速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医院检查治疗。如果触电者呼吸停止,心脏暂时停止跳动,但尚未真正死亡,要迅速对其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如下:
将触电者仰卧在木板或硬地上,解开领口、裤带,使其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使舌根不致阻塞气道。再用手搿开其嘴,取出口腔里的假牙、呕吐物、粘液等,畅通气道。然后,一只手托起他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其鼻子,人工呼吸约2s,使被救者胸部扩张;接着放松口、鼻,使其胸部自然缩回,呼气约3s。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约12次。如果无法把触电者的口张开,则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此时,吹气压力应稍大,时间也稍长,以利空气进入肺内。如果触电者是儿童,则只可小口吹气,以免使其肺部受损。
宝宝呼吸心跳骤停如何急救
呼吸、心跳骤停是指循环、呼吸功能突然停止,主要表现为宝宝心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突然昏迷或抽搐,并伴有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当发现宝宝的意识正在逐渐消失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立即向周围人求助或拨打急救电话120,然后再用心肺复苏的方法对宝宝进行急救。
心肺复苏怎么做?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宝宝仰卧在坚硬平面上,确保移动时要将头部、颈部、肩膀胳膊及背部一并移动。保持呼吸通畅,头侧位,解开衣服,清楚口腔内分泌物和异物,防止误吸入呼吸道。
2.人工呼吸。观察宝宝3-5秒,看他有无呼吸,若无呼吸,即用口对口吹气1-2次,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一只手捏宝宝鼻孔,另一只手扶住下颌,让宝宝头部后仰,上呼吸道得以畅通。其次,先深吸一口气,俯身用口唇包围宝宝的口部,用力缓缓吹起,能看到宝宝上腹部及胸部稍微升起,然后再放开鼻孔。
3.检查脉搏。触摸儿童颈动脉5-10秒,触摸婴儿股动脉或肱动脉5-10秒,判断是否有脉动。若有脉动无呼吸,应每4秒进行1次人工呼吸,每15次人工呼吸检查脉搏1次。直至宝宝恢复呼吸或医护人员到场。如果没有脉搏,开始胸部按压。
4.胸外按压。手掌根平放在宝宝胸骨下1/3处,1个月内的宝宝用拇指,手臂伸直,两手交叉按压胸部。压下胸壁约2.5-3.5厘米。每按压胸壁4次,人工呼吸1次。新生宝宝用环抱法,拇指重叠向下按压约2厘米,吹气1次。当20次循环后,检查宝宝的脉搏及呼吸5秒。
若仍无脉搏及呼吸,继续4次压胸1次吹气,每循环20次复检1次,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复苏。坚持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来。
按压有效指标为触及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如果宝宝面色转红,瞳孔缩小,呻吟挣扎,则为成功的征兆。
温馨提醒:
1.对小宝宝进行人工呼吸时不能吹起过猛,以免肺泡破裂。
2.进行胸外压时,手指部位要避免胸部,否则容易造成肋骨骨折、气胸、肝破裂,按压时要有节奏,不可用力过猛。
3.心肺复苏按压部位:
新生儿——胸骨体下1/3(单人——双指位于乳头连线中点下;双人拇指置于双乳头连线中点)
儿童——胸骨下1/2(中指位于双乳头连线中点)
成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溺水自救方法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救助法适用于溺水者心跳微弱或者心跳、呼吸停止了之后进行,特别是溺水者停止了呼吸和心跳,应该尽快施行人工呼吸,且不要轻易放弃努力。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将溺水者仰卧平放在地上,在其颈下垫些衣物,头部稍后这样让呼吸道伸直之后,救助者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子,一手托住其下颚,大力向溺水者肺部吹气。人工呼吸最好能够让专业的救生员进行专业救治。另外,可以配合胸外心脏按压一起进行。
生活中触电的急救方法
触电昏迷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如系由灯头、漏电电器设备或电动工具触电时,应立即关闭电门,如遇有人被漏电电线或被刮断、割断的电线击倒时,可用木棍或带木柄的铁器等绝缘工具斩断电源,或者用一切绝缘物体(如带橡皮的手套,或橡胶布等不通电的物品)将伤者身上的电线、电器等迅速移开,使伤者首先脱离电源,再立即投入紧急抢救之中。先将脱离电源的触电者迅速移至通风干燥处仰卧,松开上衣和裤带。迅速检查病人,如果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拳击复苏,或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然后及时拨打电话呼叫救护车,尽快送医院抢救。
紧急抢救方法主要有:
1.人工呼吸:
如伤者呼吸、心跳微弱而不规则时,可做胸或背挤压式的人工呼吸;如心跳微弱而呼吸停止时或呼吸微弱而脉搏摸不到时,应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挤压按摩。不管单纯人工呼吸或口对口人工呼吸,其实施次数都是:成人每分钟14~16次,儿童20次,新生儿30次。每次人工呼吸均应做到使患者恢复自动呼吸为止;如做60分钟以上仍不见呼吸恢复,而心脏已见搏动者则需继续延长,直到完全恢复自动呼吸为止。凡触电后立即行人工呼吸者,被救活的希望约占70%;如果晚做3 分钟,被救活的希望只有20%。
2.胸外挤压:
如触电者一开始即心音微弱,或心跳停止,或脉搏短而不规则,应立即做胸外心脏按摩(即挤压)。这对触电时间已久或急救已晚的患者是十分必要的。胸外挤压时,不可用力过猛。每做4次心脏按摩,做1 次人工呼吸,持续时间以恢复心跳为止。
人工呼吸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仰卧压胸操作方法
1、先将患者衣扣和腰带松开,呈仰卧位,背部垫高,头偏向一侧,呼吸道保持通畅。
2、急救者蹲于患者一侧或跪于患者大腿两侧,面向患者头部,双手手指分开,拇指向内,横放于两侧肋弓上面。两臂伸直,上身前倾,借身体重力推压患者胸部使气体排出,两秒钟后急救者松开双手,上身挺起;经两秒钟后,待患者胸廓自行扩张,空气吸入肺内,如此反复操作,每分钟约16-20次左右。
意外溺水的急救方法
1、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
溺水者往往因脑充血而有中风现象,致使咀嚼肌痉挛,牙关紧闭,口难张开,使口中的淤泥、杂物和呕吐物等堵塞住口腔,不便排出腹水和进行人工呼吸。这时可用大拇指由后向前顶住溺水者的下颌关节,用力前推,同时食指和中指向下扳下颌骨,将口掰开,用镊子或筷子将口腔或喉部的杂物、淤泥等夹出。
2、排出积水
如溺水者喝水过多,则需要排出腹水(此时溺水者腹部胀大)。排出腹水的方法有:
①膝上倒水法:救护员一腿下跪,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腹部放在屈膝的腿上,一手抓住其头发,使溺水者的头上抬一点,一手用力下压背、腹部,使水排出。
②提腹倒水法:救护员两手相交,托住溺水者腰腹部,将溺水者头朝下提起,并有节奏地用力上下抖动,倒出腹水。
③民间倒水法:溺水者卧伏锅上,腹部置于锅顶,头朝下,下颌抵在锅上,在溺水者背上给予一定的压力,以倒出腹水。
3、做人工呼吸
如果溺水者呼吸十分微弱或处于窒息状态,应立即做人工呼吸,此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解衣、摸脉、检查瞳孔,甚至排除腹水等工作上。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效果最佳的人工呼吸法。具体做法是:使溺水者仰卧,头颈下垫上毛巾或衣物,使头部抬高,稍向后仰,这样可使气管伸直。一手托住溺水者的下颌,另一手捏紧他的鼻孔,以免泄气,用嘴直接对着溺水者的嘴吹气,吹气一次完毕,救护员将头侧转吸入新鲜空气。待溺水者胸廓扩张后,停止吹气并松开鼻孔,用手压一下溺水者的胸廓,帮助他呼气,如此反复进行,每5秒钟左右吹一次气。
溺水者没有开始自己呼吸前不要中止人工呼吸(许多溺水者需几个小时的人工呼吸后才得以苏醒)。只要有心跳就应继续进行人工呼吸,直到自发性呼吸恢复为止。溺水者恢复呼吸后,应将其身体安置成复原卧式,用衣物盖住。如有损伤,予以护理,并立即送往医院作进一步处理。入院后应进行静脉输液。
人工呼吸切勿尴尬
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一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2。俯卧压背法: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痪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将要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成人心肺复苏方法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放气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第一步。首先查看病人口中有无食物、呕吐物、假牙等异物,然后置病人为侧卧位或平卧,将头部侧向一边。
急救者一手固定舌头前端使其勿向后倾,若有异物可用另一手的末指或中指深入其口中,将这些异物清除干净。
2.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是用人工方法借外力来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活动,使气体被动地进入或排出肺脏,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常用的有口对口、口对鼻两种人工呼吸法,其中口对口人工呼吸是为病人供应所需氧气的最简单、快速而效的方法。
做人工呼吸的正确步骤方法
人工呼吸做常用的方法就是口腔呼吸法和胸腔挤压法,所谓口腔呼吸法就是采用嘴对嘴往病人口中吹气,吹气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并且在吹气的时候要捏住鼻腔,吹完气之后立即松开鼻腔,反复连续重复动作;胸腔挤压法就是将病人平放,然后双手十指相扣,掌心向外,用力挤压胸腔,连续重复做挤压、松弛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帮助病人恢复呼吸。
人工呼吸一般需要持续做一定时间才能帮助病人恢复呼吸,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做人工呼吸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方式,如果方法不正确不仅起不到帮助病人恢复正常呼吸的效果,还有可能延误病情,造成生命危险,那么如何正确做人工呼吸呢?
人工呼吸之前应该满足必要的条件
首先,在做人工呼吸之前应该检查病人的口腔、鼻腔,如果口腔有泥、痰、呕吐物等异物的,要先将异物去除干净,防止异物阻塞气管或者倒吸,而且要尽量将病人头部放正,这样可以保持呼吸道畅通,有利于帮助病人尽快恢复正常呼吸;其次,如果是准备采用胸腔挤压法进行人工呼吸的要在挤压之前解开病人衣领、内衣、裤带、乳罩,以免胸廓受压,尽量保持胸腔舒张,这样可以有利于肺部收缩,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还有,在做人工呼吸的时候要考虑周围环境,一般尽量避免病人移动,最好在原地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是由于煤气中毒等情况引起停止呼吸的,由于原地空气有毒性,所以不能在原地做人工呼吸,应该将病人转移到空旷通风的地方再进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的时候要注意方式
首先,姿势要正确,病人应该尽量平放,这样有利于保持呼吸通畅;其次要注意节奏,不管是口腔呼吸法还是胸腔挤压法,都应该保持一定的频率,频率太慢很难帮助病人恢复正常呼吸,频率太快又容易对病人造成伤害。
心肺复苏的方法
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方法:最好能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该在患者的口部,防止细菌感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与此同时,施救者的眼睛需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出,这样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分钟后还是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压的部位。沿着最下缘的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中间摸到交接点,叫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的位置,也就是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是实施点。施救者以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的位置,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的下陷距离约为4-5厘米,双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
注意事项:必须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老人的骨质本身就脆,更要加倍注意。
单人施救和双人施救的比例。单人施救时,每做15次人工呼吸,就做两次胸外心脏按压;双人施救,则是每做10次人工呼吸,就做两次胸外心脏按压。
停止心肺复苏的指证。在施救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触摸患者的手足,若温度有所回升,则进一步触摸颈动脉,发现有搏动即可停止心肺复苏,尽快把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俯卧压背法
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换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较高。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