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预防中暑 中暑最易盯上这几类人

预防中暑 中暑最易盯上这几类人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饮并不能防止中暑,还会使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体内无法散发,使中暑的几率更高。

熬夜或睡眠不足7~8小时的人,通常心肺功能较差,会影响排汗功能,不利于散热。

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容易散热,比瘦人更容易中暑。

运动会加速体内产生热量,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越容易中暑。此外,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热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高危人群。

压力大、有强迫性格、事事求胜者,夏季容易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晚上会中暑吗 预防中暑的要点

1、避免长时间待在酷热的环境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电扇、空调等降温措施,晚上亦然。

2、合理喝水,当小汗不断,大汗淋漓的时候,一定要喝水,小口喝含有矿物质的水,尤其要注意避免喝冰水。

3、注意通风,风可以快速带走水汽,加快汗液蒸发,降低体温,避免中暑。

如何用饮食调理中暑

1、中暑之后,不要急于吃生冷的食物,以免引起拉肚子。多补充水分,可适当喝一些淡盐水。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用绿豆熬水喝,绿豆性凉,可清热解毒,对治疗中暑效果非常好,当然这只是用于预防和缓解轻微的中暑。

2、在夏季,人们的肠胃功能会减弱,这个时候粥无疑就是保健佳品,像如绿豆粥、薄荷粥、莲子粥等,不仅能调理肠胃,还能预防中暑。中暑之后,还要多吃青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瓜果,特别是对于高温和户外工作人员,有很好的解暑清热作用。

3、中暑之后千万不要一次性喝太多水,以免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宜少喝多喝。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另外,生冷的瓜果也不要多吃,会引起腹泻等问题。更不要因为中暑生病而大补特补,正所谓虚不受补,这时候应特别注意。

发现中暑之后,不要想着扛过去,要寻求及时治疗。情况严重的话,不要侥幸的以为自己随便吃点药就能好,会加重中暑后续症状。要去医院找医生治疗,免得危机自己的生命。谁到底还是要做到治疗为辅,预防为主。出门的时候,要做好防暑工作。多喝点水,多吃有主意消暑的食物,带好防中暑的工具。

中暑怎么缓解 夏天怎么喝水预防中暑效果好

不只喝水量多寡,喝水时机也是非常重要,喝水时机正确,才能真正帮助预防中暑。如果一次就喝水500c.c.,可能这样就不太容易预防中暑。想预防中暑,必须身体有持续、稳定含水量。建议将一天所需要喝的水,以200c.c到300c.c为单位,每隔2到3小时分次、慢慢饮用,身体含水量才会足够。

李婉萍营养师解释,有时只要一个中午在外面,出门前后没有喝水,就可能中暑。因此除了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外出前、回家后,也都要补充水分,出门在外期间,也要记得适时补充水分,如此才能预防中暑。

小儿中暑发热的特点是什么

小儿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中暑,中暑发热的特点是什么,对小儿中暑应该怎样处理,这是每一位妈妈应该掌握的卫生常识。

小儿中暑的突出表现是高热,一般中暑时体温往往达到38℃-39℃,严重的中暑甚至体温可达41℃以上。病初患儿出汗较多,继而因出汗太多可能引起丘脑下部和汗腺功能失调,皮肤反而无汗,干而灼热,面部潮红,无汗时患儿体温往往会进一步迅速升高。同时伴有口渴,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有的患儿又出现惊厥和昏迷,严重时并发脑水肿、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和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对小儿中暑应注意预防,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直射。在炎热季节要做好室内通风。对体弱儿尤其要注意预防中暑。一旦发生中暑,要立即采取有力的降温措施,可采用物理降温,也可用药物降温,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预防中暑有误区

预防中暑误区1:防晒霜太厚或涂满清凉油

很多人误以为,防晒霜能防晒,自然也能防中暑。其实,厚厚的防晒霜覆盖在皮肤上,会影响汗液排出,自然会导致散热慢。同样,在全身涂满清凉油,由于有一种凉凉的感觉,也会减少汗液的排出。

预防中暑误区2:在密封的室内泼水降温

很多人喜欢在室内泼水降温。但是,如果室内通风透气不好,在地面上泼水,蒸发的水汽难以向外散发而滞留在空气中,就会使室内空气湿度不断增大,而且,时间稍长,室内气温又会上升,从而引发中暑。

预防中暑误区3:夜晚在大树底下乘凉

在盛夏的夜晚到树下乘凉,其实是不可取的。太阳下山后,树下地面散热受到树冠的阻挡,散热的速度更慢,而且,二氧化碳较多。

预防中暑误区4:大量喝啤酒用以解暑

夏天时,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较大。“如果这时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的‘热乎乎’的感觉会不断持续,口渴、出汗现象会更加厉害。”

预防中暑误区5:洗冷水澡“降温”

很多人认为用冷水“冲凉”让人更舒服,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但事实上,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

预防中暑误区6:中暑后喝大量白开水

很多人中暑后会喝大量的白开水。但是,人在失水状态下,喝下太多的白开水,就会产生“排出去”的反应,结果反而又回到失水状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喝些淡盐水或者鲜果汁。”

预防中暑误区7:室内空调保持低恒温

很多人认为,高温天气,在室内把空调开得越低越舒服。事实上,空调开得过低,会使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容易使人中暑。

当心小宝宝秋老虎来了中暑

虽然眼下从节气上已经立秋,但是南京却迎来了今夏的第二波高温天气。酷暑下,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中暑,中暑发热时的特点是什么,孩子中暑时应该怎样处理,是爸爸妈妈们都应该掌握的卫生常识。

小儿中暑的突出表现是高热,一般中暑时体温往往达到38℃-39℃,严重的中暑甚至体温可达41℃以上。病初患儿出汗较多,继而因出汗太多可能引起丘脑下部和汗腺功能失调,皮肤反而无汗,干而灼热,面部潮红,无汗时患儿体温往往会进一步迅速升高。同时伴有口渴,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有的患儿又出现惊厥和昏迷,严重时并发脑水肿、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和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对小儿中暑应注意预防,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直射,多饮水。在炎热季节要做好室内通风。对体弱儿尤其要注意预防中暑。一旦发生中暑,要立即采取有力的降温措施,可采用物理降温,也可用药物降温,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让孩子尽快摆脱中暑。

热射病是中暑吗

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中的一种,而重度中暑大多数情况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等症状,同时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中暑的简介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核心体温(coretemperature)达41℃是预后严重的体征;体温若再略为升高一点则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预后。

中暑的诊断可根据在高温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时出现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和(或)晕厥,并应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与热射病特别需要鉴别的疾病有脑炎、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性肺炎、菌痢、疟疾;热衰竭应与消化道出血或宫外孕、低血糖等鉴别;热痉挛伴腹痛应与各种急腹症鉴别。

预防中暑应从根本上改善劳动和居住条件,隔离热源,降低车间温度,调整作息时间,供给含盐0.3%清凉饮料。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特别是中暑的早期症状。对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患者应列为高温车间就业禁忌症。

夏天防中暑喝什么 喝水时机也是预防中暑关键

不只喝水量多寡,喝水时机也是非常重要,喝水时机正确,才能真正帮助预防中暑。如果一次就喝水500c.c.,可能这样就不太容易预防中暑。想预防中暑,必须身体有持续、稳定含水量。建议将一天所需要喝的水,以200c.c到300c.c为单位,每隔2到3小时分次、慢慢饮用,身体含水量才会足够。

有时只要一个中午在外面,出门前后没有喝水,就可能中暑。因此除了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外出前、回家后,也都要补充水分,出门在外期间,也要记得适时补充水分,如此才能预防中暑。

怎么用藿香正气水给孩子防中暑

事实:藿香正气水不能预防中暑。

很多人误以为藿香正气水可以用来解暑也可以用来预防中暑,但实际上这种药物只能解暑,对提前预防中暑并没有作用,而且给孩子服用还可能造成以下危险因素。

黄麻叶的食疗作用

1、清热除火:味苦,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适宜于容易上火的人士食用。清热解暑,拔毒消肿。用于预防中暑,中暑发热,痢疾;外用治疮疖肿毒。理气止血,排脓生肌。治腹痛,痢疾,血崩,疮痈。《纲目拾遗》:“治气症,心疼,肚痛,痢疾,痞结。”

2、止血凉血: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现代实用中药》:“治子宫内出血。”

3、通便:可以润滑肠道,刺激排便。《本草图经》:黄麻叶如荏而狭尖,茎方,高四、五尺,黄花,生于成房如胡麻角而小。嫩叶可食,甚甘滑,利大肠。

4、通乳生乳:有开胃健脾、消除寒气、催生乳汁之功效。

5、其他功效:陆川本草》:“排脓,生肌。治疮痈,脓疱。”

初伏是什么时候开始 中伏需要注意什么

1、防中暑:中伏天的天气气温比较高,此时如果在太阳下呆的时间过长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所以建议最好是少外出、多喝水,出去的话也要做好防晒工作。

2、防疫病:中伏的天气炎热、空气潮湿,很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在吃东西的时候需要彻底清洗干净,避免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

3、防熬夜:中伏的昼长夜短,因此建议最好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关推荐

预防中暑吃什么 预防中暑的消暑食谱推荐

材料:冬瓜一斤、薏苡仁(大薏仁)五钱~一两、芡实三钱 做法 1、薏苡仁、芡实洗净,加入四至五碗水,浸泡半小时。 2、冬瓜连皮、留瓜仁,洗净,切块。 3、先煮薏苡仁和芡实,用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至半熟后,加入冬瓜同煮。煮到冬瓜、薏苡仁及芡实熟,加适量盐调味。 功效:冬瓜:冬瓜性甘平清热、养胃生津,能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医学研究也指出,有肾脏炎、心脏病、肝硬化、腹膜炎等患者,大多有腹水的症状,有小便不顺畅之困扰,此时可用冬瓜治疗,一旦小便顺畅,腹水即消。 薏仁: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薏仁为上品,味甘、微

孕妇夏季防中暑饮食起居如何做

一、孕妇夏季防中暑之心态调节 家都说心静自然凉,在酷热的环境中,心态的调节还是非常重要的。女性怀孕期间,情绪比较不稳定,容易出现脾气暴躁的情况。因此,孕妇在夏季中,需要尽量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要经常发脾气或者是生气。 孕妇让自己的神经处于放松的状态,精神状态也会更好一些。夏季预防中暑,从心态做起,调节自己的状态,别发怒,好好的度过每一天,这是很重要的。 二、孕妇夏季防中暑之调节生活规律 夏季白天炎热,晚上蚊虫很多。很多都会选择熬夜,可是熬夜之后,孕妇的精神状态就会变差。想要预防中暑,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以

炎热夏季如何预防中暑

一、安定心神 夏天气温高,容易使烦躁或倦怠。因此精神调养很关键。夏季如何预防中暑?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如果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对身体不利。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其实就是夏天调整情绪的一个办法。也就是说,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应当调整呼吸,使心神安静,意念中如能想像着心中存有冰雪,便不会感到天气极其炎热了。在此期间,应注意保持积极心态,尽量少发火。 二、补充水分 夏至时节,大多数

中暑喝藿香正气水没用怎么回事 藿香正气水防中暑

藿香正气水也不能够预防中暑。 藿香正气水的功效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能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对于炎热天气而引起的中暑没有预防或者治疗的功效。 通常预防中暑的药物通常要具有清热、消暑、解热的功效,如十滴水、仁丹、夏桑菊颗粒等。

中暑预防

每年夏天,都有不少患心脑血管病的老年被暑热夺去生命。老年身体机能退化,体温调节中枢神经较弱,加之有些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胆碱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组织胺药物、利尿剂、安定类药物等,也会进一步加重中暑的可能。因此,老在天气炎热时应该高度警惕,以防中暑发生。 高温环境下,老首先可以出现“先兆中暑”,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动作不协调等。这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如果上述症状加重,患者的体温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红

大暑节气老如何预防中暑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说法,65岁以上的老特别容易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其中的原因包括肥胖症和其他一些慢性病等。例如,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会发现身体很难散热。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抗过敏药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药物或是利尿剂)的老也会很难保持身体凉爽。以利尿剂为例,它会导致体中的水分流失,让高温造成的脱水效应更加恶化。 发生中暑的警惕信号包括:体温极度升高(超过39.4摄氏度)、皮肤发红发热、干燥(没有汗水)、脉搏迅速且强劲、脸色苍白、昏厥、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搏动性头痛、精神错乱、皮肤发凉潮湿和神志

中暑预防

高温环境下,老首先可以出现“先兆中暑”,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动作不协调等。这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如果上述症状加重,患者的体温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有可能是轻度中暑,需要及时处理,并休息。重症中暑多以突然抽搐、谵妄或昏迷起病,同时出汗停止、呼吸急促,体温可达40℃以上,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应尽快采用将冰袋放在病头部、额前、腋下等方法降温,并迅速送医院治

中暑预防方法有什么

避暑防晒。夏天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我们要避开炎炎烈日,避免阳光直射,若确需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以防止高温中暑。 多喝水。天气炎热,体容易出汗,夏天要多喝水,以补充体水分,预防身体脱水,同时,还可增加小便的次数,排出体的毒素,避免中暑 穿宽松的衣服。夏天,尽量常穿宽松的衣服,少穿紧身衣服,以利于散热,外出最好穿浅颜色的衣服,可较少的吸收热量,预防中暑。 多吃蔬菜和水果。天气热,可多吃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多吃西瓜、苦瓜等防暑水果,可降低中暑的几率。 多补充蛋白质。夏天天气热,易出汗,

夏季怎么防中暑 中医药材预防

夏天容易有肠胃或皮肤,甚至中暑等问题出现,透过中医药材,像是藿香、苍术、银花等健脾化湿的正气茶,或是采用乌梅、甘草、陈皮、山楂等生津止渴、助消化等药材组成的香梅饮等,能有效帮助患者改善体质;,透过中医药养生的帮助,调节身体机体,这个夏天也能舒适度过。

​老夏季防治中暑最重要

1、夏季如何防中暑之饮食保健 夏天里,我们最好多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另外,还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桃、黄瓜等。 夏天多喝水总是有好处的。专家介绍,夏季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另外,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应适当喝一些盐水。 2、夏季如何防中暑之外出注意 出门时,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透气性好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烈日炎炎下长时间骑车最好穿长袖衬衫,或使用披肩,戴遮阳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