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宜护肝养阳
立春宜护肝养阳
立春吃什么?立春养生。立春后的养生要护肝养阳、不宜剧烈运动,饮食上要多吃辛温、甘润食物。下面给大家介绍立春应该要怎样护肝养阳。
养肝 情绪平和别激动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因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在春季养生上主要是护肝。中医认为肝主情致,因此护肝要从心情着手,养肝的关键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情绪不宜过于激动、兴奋,要保持愉悦、平和,这有利于疏肝理气。
运动 剧烈运动耗阳气
立春过后,在生活习惯上,人们要逐渐晚睡早起。而且随着气温回升,立春后人们也要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这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不过由于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
要注意的是,这一时节运动不宜剧烈,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可能耗阳气,对养生不利。而且由于立春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饮食 萝卜韭菜可多食
立春后的饮食也是很有讲究的,要护阳气。我国很多地方有立春吃春饼、萝卜等食物的习俗,这也是为了养护阳气。春饼里的韭菜是上佳的护阳气的食物,而豆芽有滋润作用,都是春天里比较适宜的食物。另外,可以多吃辛温发散的食物,如多用豆豉、葱、姜、胡椒、香菜、蒿子、韭菜、虾仁等有利阳气生发的食物来调味。饮食还要少酸多甘,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荸荠、梨、桂圆、银耳、萝卜等。而酸味食品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同时,要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与冬季不同的是,立春后麻辣火锅要少吃,羊肉、狗肉也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
春捂 防风寒衣物要挡风
春天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的季节,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立春后昼夜温差较大、早晨气温较低,由于人体对春季风向多变的气候特点适应性较差,加上随着大地回春人体表面的毛细血管逐渐开放,但天气乍暖还寒,而且春天风大易伤阳气,人也很容易受风寒。因此立春后是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易发期,发病人数较多,心脑血管疾病也处于多发期。立春过后要注意保暖防病,一定要春捂秋冻,春天里的衣物一定要保暖、挡风。
同时,要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与冬季不同的是,立春后麻辣火锅要少吃,羊肉、狗肉也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
二月顺时养生适当春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养生原则: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春季是冷空气活动频繁之季,所以要适当“春捂”。
二月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民俗谚语中有句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说明人们经过秋冬养生,到了春天开始劳做了。
春季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
立春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季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饮食宜忌:
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
忌:辛辣之物。
推荐食疗 :枸杞子山药粥
用料:枸杞子20克,山药30克,糯米50克。
制法:将枸杞子、山药和糯米同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开后改小火慢煮半小时至米熟烂,放温服用。
功用:枸杞子养阴益肾柔肝,山药健脾益肾,糯米和胃,共为养阴柔肝,益肾健脾。
立春注意吃那些 多吃青菜萝卜
立春时节,人体气血运行忽快忽慢,忽内忽外,容易肝气亢盛,因此立春宜多吃青菜、萝卜等平肝食物。
立春养生要注意做到防风疏肝
春捂防风
立春前后,桂林晴天渐多,白天渐长,气温逐步上升,但尚未完全回暖,气温仍有波动。这时,大家不要急于脱掉厚重的外套、毛衣,而应适当地捂一捂。尤其是体弱的老人、小孩及体质偏寒的人,不可骤减衣物。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倘若过早减去穿了几个月的冬衣,一旦气温下降,身体就会难以适应,抵抗力下降后就会给各种病菌以可乘之机。
春捂的目的不仅在于防止气温变化过快造成身体不适,更重要的是防止病毒侵入。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各种细菌、病原微生物也会从“冬眠”中醒来,其传染性、致病力和感染性很强,容易引起各种流行性传染病,因此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杜绝各种传染源。
“立春是从冬天到春天的过渡,春捂不仅是要防止冬天的寒邪,还要防止春天盛行的风邪。”中医师说,“中医里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邪的侵入会导致各种外感疾病,如感冒、皮肤瘙痒、肌肉关节痛、头痛和各种过敏症。”
中医师表示,风邪是外界致病因素中的一种,其致病的特点是发病快、变化多。一年四季都有风邪,但以春季居多。同时,风邪还容易与寒、湿、热等外邪联合起来,形成风寒、风湿、风热等疾病。
“升补”疏肝
预防风邪,仅靠春捂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体内的“正气”,也就是自身的免疫力。饮食调理就是提高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如果说冬天时要通过“滋补”来补肾御寒的话,春天时就应“升补”以疏肝养阳。
“按照中医的五行学说,春属木,与肝相应。”中医师说,“立春时阳气初生,理应多吃些辛甘发散的食物,少吃酸味的食物,在培育自身阳气的同时疏养肝气。”
“肝喜调达而恶抑郁”,中医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所谓调达,就是指肝像树一样喜欢不受约束地生长,不喜欢受压抑。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引导气血从里向外调动,排泄体内的浑浊之气。
这时在饮食上就应“投其所好”,例如西红柿、枇杷、山楂等酸味食物有收敛的特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不应多吃;而豆芽、韭菜、葱、香菜等辛温的食物则有发散的效果,有助于养阳护肝,适宜多吃。
此外,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有益于养肝。心情阴郁或是急躁易怒引发肝脏气血瘀滞不畅,反之,心情舒畅、心态平和,则有利于肝气正常生发和调节。所以,在立春时,不妨约上三五好友,趁着晴天去户外散步踏青,这样才能与大自然生发的春气相呼应。
办公族养生从养“肝”开始
1.早睡觉。在23点之前必须睡,使血液回肝解毒。
2.保持良好的情绪。“肝在志为怒”,也就是在情志上表现为怒,肝失衡会影响情绪,使人烦躁;反之,情绪烦躁也会影响到肝。
3.不要长时间在电视、电脑前工作。要适当换个姿势,按摩按摩眼睛。“肝开窍于目”,眼睛过分疲劳也会影响到肝。肝和眼睛的关系很密切,养肝要保护眼睛,肝养好了,眼神也自然好使。
4、注意饮食调养:
(1)多吃绿色的食物。因为青色入肝经,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常食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此外,葱、蒜也是益肝养阳的佳品。
(2)多吃些韭菜等温补阳气的食物。常食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此外,葱、蒜也是益肝养阳的佳品。
(3)大枣性平味甘,养肝健脾,还可适当吃些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菜、莴笋、茄子、马蹄、黄瓜、蘑菇等,这些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润肝明目。
(4)适时服用银耳之类的滋补品,能润肺生津,益阴养肝。同时,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下面再介绍两种养肝粥,电脑一族不妨一试。
1、枸杞粥
枸杞子30克,大米60克。先将大米煮成半熟,然后加入枸杞子,煮熟即可食用。此粥适合那些经常头晕目涩、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等症的人。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则有保肝护肝、促使肝细胞再生的良效。
2、猪肝绿豆粥
新鲜猪肝100克,绿豆60克,大米100克,食盐、味精各适量。先将绿豆、大米洗净同煮,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慢熬,煮至八成熟之后,再将切成片或条状的猪肝放入锅中同煮,熟后再加调味品。此粥补肝养血、清热明目、美容润肤,可使人容光焕发,特别适合那些面色蜡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的体弱者。
后应该吃什么蔬菜 吃菠菜疏肝养血
在众多的蔬菜之中,适宜养肝护肝的就有菠菜。菠菜为春天应时蔬菜,立春养生吃菠菜具有滋阴润燥、疏肝养血等作用。极为常见所以普通,菠菜不过是一种“菜中凡品”。作为凡品的菠菜吃法是很多的,煮粥即是普通一途。春季养生可用菠菜来煮粥。
惊蛰养生注意啥
中医学上,以四季配五脏,春季属肝脏,一系列肝的病证,如精神疾病、高血压、中风等病,常会在春季复发或加重。中医很早就提出“春宜养肝”的说法。春季只有保持肝脏的生理功能,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如果忽视了护肝养肝,肝脏机能失常,则易发生上述病症。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春季注意调理起居饮食可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第一,生活上不要过分劳累,造成体质下降,容易使疾病乘虚而入;第二,要保持精神愉快、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切忌妄动肝火,否则肝气太盛,易患头晕、目眩、中风和精神疾患。第三,饮食上以具有保阴潜阳、清肝降火旺的食品为主。
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鸭血性平,营养丰富,养肝血、治贫血,是保肝的最佳食品之一;菠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作用。鸭血菠菜汤可养护肝脏、疏理肝气。新鲜水果蔬菜中,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等,可以清热泻火;山药、莲子、银耳等,可以扶正祛邪、滋阴补肾、健脾和胃。
附:鸭血菠菜汤的做法:
1、沙锅放油烧热,下姜片、葱段爆香后里放水烧开
2、海燕鱼处理干净后放入沙锅中煮15分钟,捞去姜片和葱段
3、鸭血洗净切片,入锅中煮熟,撇去浮沫
4、最后放盐、海鲜粉调味,加入菠菜段、枸杞子再煮两三分钟即可
立春养阳助生发
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人体腠理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力减弱,应注意保暖。《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应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给予适当调摄,使阳气得以宣达。
阳气郁积易上火
立春养阳助生发
初春时节气温有了一定回升,但寒气并未完全消散,倒春寒时常来袭。此时人体犹如刚发芽的幼苗,气血从内向外走,毛孔也逐步开放。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侵袭,毛孔就自动闭合,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发散,以致产生“阳气郁”的现象,表现出咽喉干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食欲不振等上火症状。所以立春后,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方法来帮助体内阳气发散,防止内热产生。
适当地吃一些能补阳气的食物如葱、蒜等生发性的食物,有利于肝气疏泄。除此之外,春季最常见的生发性食物莫过于芽菜和韭菜了。常见的芽菜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黄帝内经》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发即发散,陈是陈旧之意。《黄帝内经》把植物发芽的状态叫做发陈,是因为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所以如果人体阳气发散不出,可借助这些芽的力量来发散。
芽菜的正确吃法以凉拌、煮汤为佳,这些吃法最能体现它幼嫩、爽口的特点。绿豆芽和黄豆芽性寒凉,在做芽菜的时候,可适量放一些辛辣、芳香、发散的调料,如姜丝以中和其寒性。而绿豆芽寒性更重,易伤胃气,脾胃虚寒和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不要多吃。而香椿芽最好先用沸水焯烫5分钟再凉拌。香椿不宜过多食用,否则易诱使痼疾复发,慢性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韭菜也属于生发食物。韭菜辛温补阳,有发汗解表、补肝阳的功能。如韭菜炒鸡蛋可补肝肾、益气血,韭菜与猪肝共炒,气血不足者可以多吃。
韭菜虽好,也要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食用。易上火的人不宜多食或常吃,有腹泻和消化不良的人也不宜食用。体内阴虚有热和患有眼病、疮疡的人会加重病情,最好不要吃韭菜。
春季可多吃芥菜、鸡肝、鸭血、红枣等温性食物。由于青色主肝,可多吃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以滋阴润燥、舒肝养血。春季不要多吃油腻和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养阳忌静宜动,春季万物发陈,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应该多去户外锻炼,不仅能怡情养性,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之气疏散,减少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