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血压的意义

血压的意义

1.血压升高:血压测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若在安静、清醒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认为有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达到标准则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绝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约5%继发于其他疾病,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如慢性肾炎等。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2.血压降低:凡血压低于90/60mmHg时称低血压。持续的低血压状态多见于严重病症,如休克、心肌梗死、急性心脏压塞等。低血压也可有体质的原因,患者自诉一贯血压偏低,患者口唇黏膜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则发白的局部边缘发生有规律地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吃得越淡越好吗

目前的饮食推荐来说,都是推崇低盐饮食,尤其是对于高血压病人而言,控制食盐摄入对于控制血压意义重大。

但是不是不能吃盐,推荐的食盐标准是每天低于 5 g,完全不吃盐也会发生新的问题。主要是多数人吃盐量是超标的,所以并没有规定每天最低吃盐量,不过就中国人目前的饮食结构来说,肯定是淡一点好。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者是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于某些确定的原因,或者是病因,从而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百分之五。

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等,部分找不到病因的血压升高则叫做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病。 目

前我国采取的血压分类和标准,多为收缩压大于等于一百四十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九十毫米汞柱。

中医诊治舌头

1、正常舌

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3、苍老舌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质淡白、白苔满布,中部厚如积粉。

意义: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义: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

6、淡红镜面舌

舌象: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

意义: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7、瘀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

意义:瘀血阻络,气血壅滞。

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

意义: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

9、红舌花剥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义: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

10、红肿胀舌

舌象: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

意义: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11、淡红紫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

意义: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

12、淡红舌白厚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

意义:气虚血瘀,痰饮停聚。

13、淡红舌厚腐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表面微有淡黄色。

意义:湿热阻滞三焦

14、淡红舌黄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

意义:胃肠热结夹湿,湿热化燥。

15、红舌黑腻苔

舌象:舌质红,苔厚腻,边白黄中间黑色。

意义:虚阳上浮,湿热内蕴。

16、红舌无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中有裂纹,除舌边有少许残存之苔外,余光莹无苔。

意义:胃肾气阴两伤。

17、齿痕舌

舌象:舌质略红,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苔薄白而颗粒粗松。

意义:脾虚湿滞,兼有内热。

18、裂纹舌

舌象:舌质略细,多数纵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义:素有阴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

19、裂纹舌

舌象:舌质淡白透青紫,舌体胖大,中有深裂纹,舌边裂纹如刀割,舌苔白腻而不匀。

意义:气血俱衰,肾阴不足。

20、红舌白腐苔

舌象:舌质红,舌苔白厚,颗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意义:痰食内聚,湿热蒸腾。

21、红舌黄腐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舌体苍老,舌苔由白转灰黄,厚腐堆起,上有横直裂纹。

意义:湿热秽浊蕴结于里。

22、暗红舌焦黄苔

舌象:舌质红而偏暗,苔焦黄如锅粑,厚而有裂。

意义:胃肠热结,腑气不通。

23、红舌黄白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苔黄白色,厚积满布,如米粉状。

意义:邪热湿毒蕴结于里。

24、暗红舌黄燥苔

舌象:舌质绛红晦暗,舌体薄瘦,舌苔厚而焦黄燥裂。

意义:实热燥结于胃肠。

25、红绛舌黄黑苔

舌象:舌质绛红、苍老、尖有红点,苔薄白转灰黄,根部灰黑垢腻。

意义: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26、红绛舌黑糙苔

舌象:舌质红绛,有红点,黑色糙裂苔满布,厚积成块。

意义:热毒内实,痰热腑实。

27、红色点刺舌

舌象:舌质红,有红色点刺状突起,舌苔白腻,表面微黄。

意义:营分郁热。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义:寒湿凝滞,气血壅滞。

29、绛紫舌光剥苔

舌象:舌质绛紫而暗,舌面光剥无苔。

意义:热及营血,伤阴阻络。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边尖满布白滑苔,中根部黄苔,厚腻粘滑。

意义:肾阳不足;湿浊化热。

31、红绛瘦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体瘦长,两条黄色垢苔厚积,燥裂成块,余处光剥无苔。

意义:胃肠热结伤阴而兼阴虚火旺。

32、红胖瘀斑舌

舌象;舌质红绛有瘀斑,舌体肿胀,舌面有破损,苔白滑兼有酱色。

意义:湿毒内盛。

血小板压积的临床意义

这些指标一般都是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的,存在仪器误差,比较重要的还是看您的血小板数量,如果数量正常的话,一般没什么问题!血小板压积(PCT)=MPV*PLT。应该你的血小板总数(PLT)或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加所致。

MPV升高,表示巨核细胞高度成熟,骨髓造血小板良好。PLT升高,即血小板总数升高,一般检验在450个单位之内,尚可接受,一般感染、失血、溶血、肿瘤等都会使血小板升高。过高的话(排除其它血液病)为血小板增多症,必需查明原因(原发或继发)。

血管收缩也会引起PCT升高,那是因为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下,当血管受损收缩时,血小板自身表面的的糖蛋白与内皮下的确胶原物质粘附,及血小板之间的相互聚集,使血小板堆集,自然压积也会升高。

高血压的定义

遗憾的是,对此问题尚无简单的答案。对一个特定个体异常的血压升高,最好定义为高血压状态。例如,在10岁时血压130/80mmhg,即被认为是高血压,此血压值超过95%的同龄者。一般情况下,内科医生认为30岁以上血压高于140/90 mmhg,65岁以上血压高于160/95 mmhg的患者为高血压患者。

按病人的血压水平分类: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危险呈连续性相关,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的。我国四次修订高血压定义,与目前国际上两个主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血压分类基本一致。1999年2月出版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亦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与jnc-ⅵ指南相一致。who/ish指南委员会的专家认为“期”有指病程进展阶段的涵义,而目前仅按血压水平分类,不反映病程,故用“级”而不用“期”。

除以1、2、3级(与前一版who/ish指南中的轻、中、重相对应)取代jnc-ⅵ中的1、2、3期;将临界高血压列为1级亚组,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独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将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mmhg列为临界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外,两个指南的分类标准相同。其中who/ish指南强调,患者血压增高,决定应否给予降压治疗时,不仅要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根据其危险因素的数量与程度;“轻度高血压”只是与重度血压升高相对而言,并不意味着预后必然良性。本指南基本上采用《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它将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分类如表1。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

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90

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按病人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决策不仅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根据下列诸方面:(1)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2)并存的临床情况如糖尿病、心、脑、肾血管病;(3)靶器官损害;(4)患者的个人、医疗等情况。为了便于将危险性分层,who/ish指南委员会根据“弗明汉心脏研究”观察对象(年龄45~80岁,平均60岁)的10年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脑卒中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资料,计算出某几项因素合并存在时对日后心血管事件绝对危险的影响,列于表2。

按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及并存临床情况的合并作用将危险量化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四档。每一档既反映疾病的绝对危险。各档内又因患者的危险因素的数量与严重性还有程度的不同。

低危组: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者,属低危组。典型情况下,10年随访中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15%。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尤低。

中危组: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病人应否给予药物治疗,开始药物治疗前应经多长时间的观察,医生需予十分缜密的判断。典型情况下,该组患者随后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15%~20%,若患者属高血压1级,兼有一种危险因素,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约15%。

高危组:高血压水平属1级或2级,兼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伤患者或高血压水平属3级,无其他危险因素患者属高危组。典型情况下,他们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20%~30%。4.2.4很高危组: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tod,或高血压1~3级并有临床相关疾病,典型情况下,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最高,达≥30%,应迅速开始最积极的治疗。

家用血压计测量的意义

家庭血压测量可用于评估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中血压的长期变化情况或降压治疗效应,有助于增强患者管理高血压的参与意识,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让自动的电子血压计像冰箱、彩电一样进入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定期测量血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的有效手段。

老年人使用利尿剂哪些需注意

老年人使用利尿剂,还易使其血液粘稠度增加而导致中风和危险性增高。

患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要慎用利尿剂。

这是因为老年人使用利尿剂容易发生低钠血症、低钾血症,进而引发体位性头晕、低血压、意识模糊、暂时性轻度偏瘫、跌倒、惊厥和心律失常等,重则可危及生命。

老年人使用利尿剂,还易使其血液粘稠度增加而导致中风和危险性增高。

利尿剂对糖代谢的影响也很大,并有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甚至有增加老年人患急性胰腺炎与胆囊炎的危险。

定期测量血压的意义

定期测量血压是高血压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当重视的,是指导用药的“金钥匙”。许多高血压患者不重视血压的定期检查,

仅凭自身感觉来判断血压的高低,或作药物治疗的指南,这样是十分有害的。高血压病患者不注意定期测晕血压,是导致病情加重或产生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升高时,会感到头晕、头痛、无力等。但由于长期处于高血压或波动性较大的情况下,患者逐渐适应了高血压状态,反而感觉头晕等症状减轻。此时,若不借助血压的定期检测来指导用药,则很容易在某些特殊诱因促发下,产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甚至会有致命的危险。

研究发现,因高血压导致脑出血者占脑中风病比例的50%左右,其中未能定期检测血压者则远远超过50%。这说明高血压病患者平时检测血压是极其重要的。实际上患高血压病并不可怕,患者如能做到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血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不仅可以获得药物治疗的最佳效果,而且可以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从而防止意外发生。

女性血压临床意义

1.血压升高:血压测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若在安静、清醒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认为有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达到标准则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绝大多数是原发性高血压,约5%继发于其他疾病,称为继发性或症状性高血压,如慢性肾炎等。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2.血压降低:凡血压低于90/60mmHg时称低血压。持续的低血压状态多见于严重病症,如休克、心肌梗死、急性心脏压塞等。低血压也可有体质的原因,患者自诉一贯血压偏低,患者口唇黏膜,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则发白的局部边缘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自测血压测的意义

自我测量血压是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自测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

1.区别持续性和“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半自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3次读 数的平均值记 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春季吃笋有4个好处

补脑功能。竹笋的皮和切口处出现的白色粉状物质是一种叫做酪氨酸的蛋白质结晶。在体内,酪氨酸被输送到脑部,是激发抗压意欲和脑的潜能所必需的物质。

膳食纤维促进通便。竹笋含富纤维素,可以增加便量,促进通便。同时,将肠内的有害物质一起排出,可以预防大肠癌等。

钾元素预防高血压。竹笋含有大量的钾元素,而钾元素可令体内多余的钠元素排泄出来,所以对预防高血压有效。

胃不好的人不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竹笋,不容易消化。竹笋还有独特的涩味,一旦多吃会引起胃灼热。所以胃不好或容易腹泻的人,需要注意食用量。

相关推荐

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颈椎病会引起高血压

颈椎病是可以引起高血压的,颈椎病中有一型叫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它就是有心血管方面的症状,比方说能够引起病人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增高或者降低,但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需要排除以下五种疾病,第一个脑性眩晕,第二是眼性眩晕, 第三是耳源性眩晕,第四个是血管源性眩晕,第五是其他原因,所以说当排除这几个原因,你血压还继续升高,你就得考虑是不是得了交感神经型的颈椎病。

血压的定义与分级 二级高血压是什么

血压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 人群中血压水平呈连续性正态分布,正常血压血压升高的划分并无明确的一个界限,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来鉴定的。目前我国的血压分类和标准主要如下: 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大于等于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高血压一级,也就是轻度高血压,它的定义是血压140-159,和(或)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 二级高血压就是中度高血压,收缩压在

血糖正常值 血糖值的意义

空腹血糖是反映人体高血糖和低血糖的主要指标,可直接了解到人体内部的实际糖代谢的紊乱程度。对整体把握血糖的控制有很重的作用。 餐后血糖是用来监控血糖的最高值能达到多少,反应的是降压药的功效与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计量和种类以及用药的时间可以根据餐后血糖来做相应的调整。

孟买血型的价值意义

孟买型血型最早于1952年在印度孟买市发现,在我国极其稀有,有这种血型的人在全国所占的比率仅为十几万分之一,国内仅有约30例报道。正因为这类“孟买血型”非常珍稀,其价值和意义也就尤显重大。 孟买型血型在中国人当中极其稀有,因其红细胞上无A、B、H抗原,血清中除有抗A、抗B抗体外,尚有抗H抗体,唾液中可以找到A或B抗原。 Hh血型系统或Hh抗原系统,又称孟买血型系统(英语:Hh/Bombay antigen system),是根据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H抗原而对血液分型的人类血型系统。Hh血型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

脑脊液压力的临床意义

(1)升高: ①颅内各种炎症: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耳源性脑膜炎、脑脓肿(未破溃者)等。 ②颅内非炎症:脑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硬脑膜外血肿、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积水、脑损伤、脑猪囊尾蚴病(脑囊虫病)、脑包虫病、脑积水(脑水肿)、麻痹性痴呆、脑膜血管梅毒、癫痫大发作等。 ③颅外疾病:高血压、尿毒症、脑动脉硬化症、铅中毒、肝衰竭(暴发型肝炎)、某些眼病、头部局部瘀血或全身瘀血性疾病等。 ④其他:大量服用黄体酮、维生素A、四环

血压危象的急救错措施有什么

(1)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安全防护,对烦躁不安者用绷带束缚。清醒病人给予平卧位,头颈部垫上软枕头,稍后仰。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有呕吐物应及时清除,以防窒息。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人,持续心电监护。 (2)保持呼吸道通畅,舌根后坠的病人应用舌钳将舌头拉出,并放人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者,给予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 s。 (3)快速建立多通道静脉输液通路,以保证及时输入抢救药物。 (4)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意识状态、瞳孔、呕吐与头痛症状,快速准确的判断病

血小板的计数意义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 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时间延长,严重损伤或在激状态可发生出血。当血小板计数

清明节前后吃春笋的好处

竹笋的皮和切口处出现的白色粉状物质是一种叫做酪氨酸的蛋白质结晶。在体内,酪氨酸被输送到脑部,是激发抗压意欲和脑的潜能所必需的物质。 竹笋含富纤维素,可以增加便量,促进通便。同时,将肠内的有害物质一起排出,可以预防大肠癌等。 竹笋含有大量的钾元素,而钾元素可令体内多余的钠元素排泄出来,所以对预防高血压有效。 春笋味清淡而鲜嫩,营养丰富,含有充足的水分、植物蛋白、脂肪、糖类、大量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C、E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中含量较高的是纤维素、氨基酸。

血粘度高的临床意义

增高原因 ①细胞浓度过高:血液中的细胞数量相对增多。例如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减少,那么血细胞的比例就会相对增大,由于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减少,固体成分增多,血液中的粘度就自然升高了。 ②血液粘度增高:血液中除了红细胞以外,还有许多血浆蛋白,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这些大分子蛋白质增多时 常与红细胞粘合成网格,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导致血液粘度增高。 ③血细胞的聚集性增高:血液中的细胞应该是单个执行功能,而不是积聚在一起的。当红细胞或血小板的结构出现某种异常时 ,红细胞和血小板就会积聚到一起

检查血糖的意义

1、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 合理的血糖监测就是良好的糖尿病控制基础,如果不测血糖,第一不知道血糖是多少,第二不测血糖也意味着没有重视这个结果是什么,这样的话并发症很快就会出现。在一般情况下,血糖控制不好或不测血糖的人,往往并发症的发生要提前5-10年。 2、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监测能够直接了解机体实际的血糖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3、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值是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极为敏感的指标。检测空腹及餐前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