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肌梗塞期间要怎么护理好
治疗心肌梗塞期间要怎么护理好
1、急性期心肌梗塞需绝对卧床休息:
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要卧床期间应加强护理。进食、漱洗、大小便均要给予协助,尽量避免患者增加劳力。以后可按心肌梗塞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休养环境应安静、舒适、整洁、室温合适。起病后1~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可予少量菜水、去油过滤肉汤、红枣泥汤、米汤、稀 粥、果汁、藕粉、口服补液等。凡胀气、刺激溶液不宜吃,如豆浆、牛奶、浓茶、咖啡等。补液总量约1000~1500毫升/24小时,分5~6次喂服。每天 热量500~800千卡为宜。避免过热过冷,以免引起心律失常。食物中的钠、钾、镁,必须加以注意。一般建议低盐饮食,尤其是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但由 于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小便中常见钠的丢失,故若过分限制钠盐,也可诱发休克。因此,必须根据病情适当予以调整。此外,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或者根据病情需 要,尚可补充胃肠外营养。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因其不能活动,脾胃功能亦必受影响,故食物必须细软易消化。
2、缓解期心肌梗塞的护理保健:
心肌梗塞发病4天~4周内。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步改为半流食,但仍应少量多餐。急性后期总热能可增加至4200~5040千焦(1000~1200千卡)。膳食宜清淡、富有营养且易消化。允许进食粥、麦片、淡奶、瘦肉、鱼类、家禽、蔬菜和水果。食物不宜过热、过冷,并应少吃多餐,经常保持胃肠通畅,以防止大便过分用力。3~4周后,随着病人逐渐恢复活动,饮食也可适当放松,但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仍应控制,对伴有高血压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仍应限钠。肥胖者应减食。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时)应当避免,因它可引起心肌梗塞再发作,这可能与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高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凝集而致血栓形成有关。另方面,饮食也不应限制过分,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和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
3、恢复期心肌梗塞的护理保健:
心肌梗塞发病4周后,病情稳定后,随其活动量的增加。一般每天热量可保持在1000~1200千卡左右。足量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则有利于病损部位的修复。乳类蛋白、瘦肉、鱼类、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特别是绿叶蔬菜和水果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性质疏利通导,宜经常摄食。每天 的饮食中还要含有一定量的粗纤维素,以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费力。此外,恢复期后,应防止复发,其膳食原则还应包括维持理想体重,避免饱餐,控制脂肪和 胆固醇摄入,预防血液粘度增高和血小板凝集。戒烟、酒,如伴有高血压和慢性心力衰竭者应限钠。
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食物中水的含量应与饮水及输液量一并考虑,使适应心脏的负荷能力。如心肌梗塞患者伴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应限制钠盐,但临床上亦观察到急性心肌 梗塞发生后,尿中有钠的丢失,故应根据血液生化指标予以调整。有人研究缺血心肌的营养代谢,认为镁对缺血性心肌病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膳食中含一定量的镁,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成人镁的需要量为300~400毫克/日,食物来源为有色蔬菜、小米、面粉、肉、海产品等。已知钾对心肌的兴奋 性、传导性等均有影响,低钾血症易发生心律失常,故应注意如有低钾血症出现,饮食上应予调整。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时,常有胃肠功能紊乱,饮食更应注意。发病开始的1~2天,仅给热水果汁、米汤、蜂蜜水、藕粉等清淡、流质饮食。每日6~7次, 每次100~150毫升。若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律紊乱有所好转,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蒸鸡蛋白、稀米粥等饮食。随着病情的恢复,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饮食,但饮食仍需柔软,易于消化。
心肌梗死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预防冠心病参见本章第一节“隐匿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梗塞病人长期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0.05~0.3g/d或双嘧达莫50mg?3次/d对抗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被认为有预防心肌梗塞复发的作用。
(二)及时而积极地治疗先兆症状先兆症状的出现可能为心肌梗塞濒临的表现。宜建议病人住院,及时而积极地按治疗心肌梗塞的措施处理,可减少这些病人发生心肌梗塞的机会。
(三)心肌梗塞急性期的治疗在此期间,治疗原则应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塞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尽量使病人不但能渡过急性期危险阶段,而且康复后还能保有较多有功能的心肌,维持较有效的生活。
1.入院前的处理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约2/3在被送到医院之前已经死亡,因此,缩短起病至住院间的一段时间,并在这期间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挽救这部分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义。对病情严重的病人,发病后宜就地进行抢救,待病人情况稳定容许转送时,才转送医院继续治疗。转送病人的救护车上,宜配备监护设备,以便在转送途中亦能继续监护病情的变化,及时予以处理。
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疾病发作期间其实是很痛苦的,想要护理好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治疗,首先我们应该不断地研究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症状,再者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的同时,还应该了解自己的症状,为此做了以下的知识总结。
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如无急诊PCT治疗条件,或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时,若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对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溶栓治疗。
常用溶栓剂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静脉注射给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最严重的是脑出血。溶栓治疗后仍宜转至有PCI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应进行溶栓治疗。
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有效治疗还需要我们了解患者的症状之后做好一定的知识总结,但是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有效治疗还需要患者的配合,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的同时最好做好患者的相关饮食知识指引,这样患者才会更加的舒适。
轻微的心肌梗死可以大量运动吗
参加以运动锻炼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可以使心肌梗死患者再发生心梗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降低百分之二十五。且运动锻炼还有助于控制血压,降低血糖,降低“坏”胆固醇,升高“好”的胆固醇,控制体重。除此之外,运动锻炼还有助于情绪的调节控制,参加运动锻炼的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都会减少,这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很有意义。”
然而,运动不当也可能会诱发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的原因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有关。运动治疗中操作不当导致的心肌梗塞表现为运动时或运动后持续剧烈胸痛,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头晕、面色苍白等,经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可诊断。除此之外,运动诱发心肌梗塞也是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每100位心肌梗塞患者大约有4-5位为运动诱发。而这些运动诱发的心肌梗塞又多见于平时缺乏体力活动的人。
总之,运动不是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它是一把“双刃剑”,能不能趋利避害主要取决于患者自身的监护和医生的嘱咐。以上内容就是对心肌梗塞能否运动相关问题的介绍,相信大家看过之后,对心肌梗塞能否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心肌梗塞可以治疗好吗
1.心肌梗塞是可以治疗的,治疗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根据现在的医学发展是不可以根治的,患者可以选择用西药来只治疗这样效果比较好,西药的治疗起来比较快,有安全,患者还可以在医院做个心电图这样有助于治疗。可以让医生准确的给予药物来治疗。祝你早日康复。
2.根据现在的社会有的人们不把高血压、高血脂当回事,人们却不知道就是这些因素诱发的心脏病从而导致心肌梗塞,要跟治心肌梗塞就要从生活做起,这样才能去正确的治疗疾病,严重者可以去医院治疗,在医师的监督下给疾病的康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建议去医院治疗。
3.心肌梗塞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要及时治疗。心肌梗塞严重者可引起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可以选用药物来治疗如洋地黄类、维拉帕米、胺碘酮、奎尼丁。这都能有效的治疗疾病。患者应有效的在家控制血压、血脂等定期去医院检查并做心电图,这样能更好更准确的了解病情。
治疗心肌梗塞患者的方法是什么
当今还是会有很多较为严重的疾病是能够出现的,所以我们大家也是要全面的发现,因为心肌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我们大家在发现以后更是要选择解决的办法,多来了解在积极治疗,那么,治疗心肌梗塞患者的方法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去看看吧。
1、治疗心肌梗塞的一般方法:绝对卧床休息,进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可用果导)。镇静。吸氧:一般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4L;镇痛药物,须注意其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及呕吐。
2、经皮腔内成形术及外科搭桥手术。用于溶栓禁忌、溶栓失败患者。对溶栓后严重残余狭窄应择期行经皮腔内成形术或外科搭桥手术。
3、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链激酶、尿激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其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应予注意。
4、治疗心肌梗塞的药物方法: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在低血压、低血容量或心动过速时慎用;β-受体阻滞剂,宜用于血压高、心率快、ST上升明显、胸痛者。禁用于心衰、低血压及缓慢型心律失常;钙阻滞剂,目前无证据表明可缩小心梗面积。如合并严重高血压或冠脉痉挛可选用硝苯吡啶、硫氮卓酮,用时应注意有关禁忌症。
上面就是对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对广大病友有所帮助。如果患了疾病不要担心,只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就能将此病扼杀在摇篮里。
脑血管梗塞并发症
1、目前最为常见的脑梗塞并发症是心肌梗死,目前发病机制不明,有研究表明,很多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伴有心肌缺血的表现,但是这种改变大部分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能够改变,有部分患者,可能发展成为心肌梗死。所以,对脑梗塞患者,我们要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如发现有心肌梗死,应对应心脑血管病症采取同时治疗方案,治疗心肌梗死一定要及时。
2、肺部感染是脑梗塞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很多研究表明,肺部感染成为脑梗塞的最主要的致死因素。脑梗塞患者的肺部感染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a:患者长期卧床,产生的沉积性肺炎,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提倡勤翻身,勤吸痰。照顾不当,引起患者饮水或饮食呛咳而引发的吸入性肺炎。b:患者使用抗生素不当,造成菌群失调,加上患者多为老年、抵抗力差,也增加了易感因素。
3、尿路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或大小便失禁,得不到良好护理的患者,常用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药有起效迅速的西药抗生素,及安全可靠。
4、肾功能不全: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并发症,主要与以下方面因素有关:脑梗塞是一种"应激"状态,体内的高肾上腺素水平,容易造成肾动脉收缩,影响肾血流量。很多药物如甘露醇、抗生素也会对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褥疮:患者长期卧床,如果不经常翻身的话,患者的某些骨隆突部分,会对固定的组织压迫,造成局部组织长期缺血、坏死,就形成了褥疮。预防褥疮的最好方法是勤翻身,条件许可,应给患者使用气垫床。
6、最后要说的脑梗塞并发症是关节挛缩:脑梗塞患者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康复训练,患侧的肌肉会发生废用性萎缩,在肌肉萎缩和张力升高的共同作用下,关节长期不能正常活动,会造成患者关节畸形、挛缩。患处的关节活动会变得很疼痛。因此,患者一定要在康复训练方面引起高度的重视。
如何治疗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属于心血管内科,属于急危重症
慢性的心肌梗塞治疗办法:
1、 监护和一般治疗
1)休息卧床休息1周,保持环境安静。
2)吸氧鼻管面罩吸氧。
3)监测,对ECG,BP,R监测至少5-7天,必要时监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4)护理
2、 解除疼痛常用药物
1)哌替啶肌注或吗啡皮下注射,最好和阿托品合用。
2)轻者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
3)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用或静滴,注意心率加快和低血压。
4)中药制剂。
5)心肌再灌注疗法亦可解除疼痛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办法
3、 血运重建治疗
(1)急诊治疗:
– 首次医疗接触到记录首份心电图的时间≤10 分钟;
– 首次医疗接触到实施再灌注的时间:
– 溶栓 ≤ 30 分钟,直接PCI ≤90 分钟 (如果症状发作在120分钟之内或直接到能够实施PCI的医院,则 ≤60分钟)。
(2)再灌注治疗:
所有症状发作 <12 小时并且有持续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均有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指征;如果有进行性缺血证据,即使症状发作时间>12小时或仍然有胸痛和心电图变化,有指征实施再灌注治疗(优先选择直接PCI)。
① 直接PCI治疗:
如果是有经验的团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20分钟内实施,与溶栓治疗相比,优先建议实施直接PCI;在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有指征实施直接PCI,除非预计PCI相关的延迟时间长并且患者是在症状发作后早期就诊;与单纯球囊成形术比较,直接PCI时优先考虑支架术;
直接PCI围术期应给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②溶栓治疗:
在症状发作12小时之内没有禁忌症的患者,如果没有有经验的团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20分钟内实施直接PCI,建议溶栓治疗;与非特异的纤维蛋白制剂比较,建议优先使用特异的纤维蛋白制剂(替奈普酶、阿替普酶和来替普酶);必须口服或静脉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适用于与阿司匹林合用;在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建议进行抗凝治疗,直到实施血运重建治疗(如果实施)或住院期间连续8天;抗凝药物可以是依诺肝素静脉注射后皮下注射(与普通肝素比较优选);或给予普通肝素,根据体重调整静脉注射和滴注剂量;对所有接受溶栓后的患者,溶栓后有指征转运到能够实施PCI的中心;溶栓失败(60分钟时ST段回落 <50%)的患者,有即刻实施补救PCI的指征;
如何针灸治疗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椎动脉型颈椎病怎么治疗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发生比较突然,症状危重是中年人猝死的原因之一。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剧烈胸痛的同时伴有出冷汗、烦躁不安、恐惧、面色苍白等往往是心肌梗塞的先兆。
心肌梗塞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率达 87%~ 9 6%。但近年来,心肌梗塞发病的年龄在逐年下降,青年人发生心肌梗塞的病例时有发生,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临床观察,患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年青人多数是单位主管、决策者、如何缓解肩周炎经理、厂长、私营企业家。与上面的明星一样,这些人的工作压力大,生活没规律,睡眠时间少,多数吸烟,并大量饮酒,身心长期处于疲惫状态。这些因素都易诱发冠心病和心肌梗塞。
为了预防心急梗塞,专家提醒平时应该在生活上注意以下问题:
1、放松精神,愉快生活,保持心境平和,生活有规律,劳逸适度。
2、饮食要平衡,要多吃黄绿色的新鲜蔬菜,常吃鱼类、瘦肉、鸡蛋、豆制品、牛奶、蒜、洋葱、醋、水果等,少吃动物脂肪及糖、奶油,不狂饮暴食,勿饮烈性酒、咖啡和浓茶。
3、根据身心情况适当锻炼,腰椎病怎么治疗最好不要超负荷运动。
4、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和心电图。
5、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大便不要用力过度。
6、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较严重的病人应在他人帮助下洗澡。
7、国内资料表明,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诱因之一,大脚骨矫正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扩冠药物进行保护。
8、冠心病人日常生活中各种保护措施非常重要,同时,还要懂得和识别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医的经络穴位研究发明的电子针灸诊疗仪在降低血糖、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方面有明显疗效,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非常有效的实验结果。病历显示,仪器不但能够有效降低血脂,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小板的活力,降低心急梗塞的频率,而且治疗心急梗塞后遗症也非常有效。很多病人已经从心急梗塞之后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心绞痛等症状消失,身体恢复健康。
脑梗有何征状
我们在生活中很多的患者都出现了脑梗塞的症状,一旦出现了这样的症状,会对家人和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在生活中家属们要护理好患者,让患者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会有健康的未来,请看看脑梗塞常见的症状是什么吧。
1、高龄。
2、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
3、高血压及某些低血压病人;
4、糖尿病、肥胖病人;
5、脑功脉硬化病病人;
6、多血质人(指红细胞增高、红细胞比积增高的人);
7、低纤溶状态(指自身溶解血栓的功能下降);
8、高粘血症(指纤维蛋白原、血脂、红细胞增高、高凝等原因造成的血液粘滞度增高的病人);
9、大量吸烟的人(每天10支以上,超过10年);
10、血栓前状态(泛指曾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或心绞痛发作等);
脑梗塞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1、肺部感染是脑梗塞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很多研究表明,肺部感染成为脑梗塞的最主要的致死因素。脑梗塞病人的肺部感染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病人长期卧床,产生的沉积性肺炎,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提倡勤翻身,勤吸痰。照顾不当,引起病人饮水或饮食呛咳而引发的戏入性肺炎。病人使用抗生素不当,造成菌群失调,加上病人多为老年、抵抗力差,也增加了易感因素。
2、心肌梗死是脑梗塞的常见并发症,目前发病机制不明,有研究表明,很多脑梗塞病人,在急性期,常常伴有心肌缺血的表现,但是这种改变大部分病人在度过急性期后能够改变,有部分病人,可能发展成为心肌梗死。所以,对脑梗塞病人,我们要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如发现有心肌梗死,应对应心脑血管病症采取同时治疗方案。
3、尿路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或大小便失禁,得不到良好护理的病人,常用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药有起效迅速的西药抗生素,及安全可靠。
4、肾功能不全:也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并发症,主要与以下方面因素有关:脑梗塞是一种应激状态,体内的高肾上腺素水平,容易造成肾动脉收缩,影响肾血流量。很多药物如甘露醇、抗生素也会对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对脑梗塞常见的症状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饮食上家属一定要让患者多加注意才行,掌握好它的症状和治疗的方法,患者们的疾病才会渐渐的康复,不要吃凉性的食物,家属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脑梗塞的并发症出现在我们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