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怎么调理呢

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怎么调理呢

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胃脘部胀满疼痛,嘈杂灼热,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身重肢倦,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渴口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沉滑。

方药:

黄连温胆汤

黄连12g,吴茱萸S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5g,栀子12g,枳实10g,竹茹12g,通草10g,丹参15g,煅瓦楞子15g,木香6g,砂仁6g,蒲公英15g,豆蔻,建曲12g,甘草6g。

方中黄连、栀子、通草清热化湿,通利小便;吴茱萸、黄连辛开苦降,清火散郁;陈皮、半夏、茯苓、砂仁、豆蔻健脾祛湿,理气和胃;枳实、木香理气畅中,止痛除满;竹茹清热和胃,降逆止呕;蒲公英清热解毒,抑制幽门螺杆菌;煅瓦楞子制酸止痛,除嘈杂;建曲健胃消食,和中;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成清热化湿,理气宽中之剂。

注意事项:

脾胃湿热型患者湿热内蕴,清热易助湿,祛湿易生热,所以治疗起来比较棘手,往往取效较慢。在药物的选择上,应注意选用清利湿热之品,慎用香燥祛湿之药及大剂量清热解毒之剂。通过正确的治疗,湿热内蕴之症状可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这并不代表病已治愈,还需进一步巩固治疗,不过用药需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予以调整。

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怎么调理呢?这种胃病给患者的身体伤害是很大的,更会严重的影响患者们的学习以及工作效率。因此一定要尽量早一点去比较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这样的话才能减轻伤害。同时患者今后的饮食上一定要多加注意调理,饮食要均衡,不要挑食。

脾胃湿热型痤疮如何调理

脾胃湿热型痤疮

体内湿热是湿热型痤疮最根本的病因。所谓体内的湿热,就是体内有湿而且有火,这就叫体内湿热。一般体内湿热型痤疮,皮肤比较油腻,出油多,舌苔是厚厚的,腻腻的。

湿热型痤疮,常呈脓包型,好发于颜面,亦可见于胸背上部及肩胛部等处,典型皮损为毛囊性丘疹,呈灰白色的小丘疹,以后色红,发生小脓疱,破溃后痊愈,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有轻度凹陷的疤痕。

有时形成结节、脓肿、囊肿等多种形态损害,愈后留下明显疤痕,皮肤粗糙不平,伴有油性皮脂溢出。黑头粉刺,周围色红,用手挤压,有小米或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

脾胃湿热型痤疮如何调理

饮食调理

平时的饮食要清淡,主食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富含矿物质的食物或者是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薏仁、红豆、茯苓、鸭肉、鱼肉、泥鳅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除了主食方面之外,日常也应该多吃一些蔬菜,最好选择那些维生素含量以及有机酸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例如白菜、芹菜、丝瓜、冬瓜以及黄瓜、海带、豆芽等等。水果也是一个要多吃的种类,平时哈密瓜、枇杷、橙子以及雪梨都是不错的选择。

生活调理

生活调理湿热体质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生活环境的选择以及保持,不要长时间呆在潮湿的环境中。另外就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身体有一个充足的休息。

平时的居住场所最好能够选择通风条件比较好,并且比较干燥、凉爽的环境。衣着方面也要穿一些比较宽松的衣服。除此之外,还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干燥,不要令自己过于劳累,千万不能够熬夜,除此之外也别在太阳下面长期的活动。另外,很多人有憋尿的坏习惯,这是很不好的。

小腹肉多什么原因

饮食不节、湿邪入侵可致脾胃湿热

在中医中,脾胃湿热又被称为中焦湿热,常可由饮食不节、湿邪入侵所致。脾胃湿热,顾名思义,即湿、热蕴集脾胃当中,使得脾胃运化受纳失健失职,从而引发脾胃功能失调,除了饮食不节,外感湿邪,很多原因都可引起脾胃湿热证,如长期过食肥甘、情绪不良等都可造成机体脾胃湿热。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长。具体临床症状有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脾胃湿热虽为中医名词,但在西医临床上亦可常见其踪迹,它与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其中以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均与脾胃湿热密切相关。具体详述如下:

万病始于口,饮食不节是造成脾胃湿热的主要原因,如今万事讲究效率,就连我们最切身的饮食也变成了分分钟解决的事情,饮食中的食疗因素、养生因素根本容不得我们去深思与细想,饱腹、猎奇、依赖成了我们所谓的“享受美食”,长期吃快餐、宵夜、冷饮、酒精等使得我们的脾胃越来越弱化,难免湿热入侵。所谓“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长期无节制的饮食是伤害脾胃的最多,也是最常见的病因。

小腹胀痛屁多是怎么回事 小腹胀痛屁多吃什么好

材料:炒小茴香30克,粳米200克。

做法:

1、将小茴香用纱布袋装好扎口,放入锅中,加水煮半小时或40分钟,丢弃药包,再加入洗净的粳米及适量水同煮至熟;

2、调入精盐、味精调味即可。早晚服用。

功效:小茴香健脾开胃,行气止痛,可见该食疗方法适用于脘腹冷痛,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所致的小腹胀痛屁多症状。

材料:鲜藕适量,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

1、将鲜藕洗净切片,粳米淘洗干净;

2、将粳米、藕片、红糖放入锅内,加水以武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煮粥至粘稠。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功效:熟藕藕补脾开胃,养血补益,止泻生机,可用于调理脾胃湿热型肠胃炎所致的小腹胀痛屁多等症状。

慢性肠胃炎怎么调理

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我们平时可以通过按摩来进行调养。每天坚持按摩足三里穴、内关穴、肾俞穴、气海穴各3~5分钟。

我们还可以采用敷脐法来进行调养:取娑罗子、水菖蒲、干姜、食盐各适量捣烂,烤热后敷于脐部,同时开水冲服催吐。对于脾胃虚弱、饮食积滞引起的胃痛很有效果。

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的调养法

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是因为肝气太过克制脾土,导致胃脘部饱闷不适或胀满疼痛,吃完东西后病情加重,痛无定处,常伴有气频繁,放屁后感觉舒服。这时我们可以选肝俞穴、梁丘穴、阳陵泉穴、太冲穴进行按摩。

肝俞穴为肝的背俞穴,有疏肝利胆、理气止痛的功效。此穴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俯卧,在第9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

由于饮食因素在慢性胃炎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平时在饮食上,我们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等食物;宜细嚼慢咽,切忌暴饮暴食及食无定时;注意饮食卫生;少饮烈酒及浓茶。

脾胃湿热的危害有什么

一、消化不良、大小便不畅

脾胃湿热一般是因为外邪入侵导致的,所以在某一方面,它会影响到我们的消化功能,像这个时候,通常我们的大小便都会呈现不畅的状态,大便呈现流质状,或者是排泄不畅的状态。当然这个时候也是一种信号,代表着我们的脾胃现在是处于不适的状态,是需要及时的调理的。而且当我们身体的脾胃不适的时候,不光是导致消化不良,而且当患上感冒等疾病的时候也是不易康复的,所以建议这个时候不光要注意疾病的治疗,脾胃的调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身体易疲倦

脾胃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如果脾胃不适的话,身体吃下去的时候就不会及时的消化,该吸收的营养也不能及时的吸收。而且如果这段时间的饮食都是吃一些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的话,胃酸不能及时的把他消化,身体的营养不能及时的跟上,就会导致身体的能力等出现问题,身体出现易疲倦的状态。

所以在脾胃湿热的时候,建议在饮食上边尽量吃点清淡的食物,油腻、辛辣的食物尽量少吃一点,这样把脾胃调理好了,营养吸收正常了,身体也不会出现疲倦的状态了。

三、影响睡眠

食物一直在胃等器官上堆积的话,势必是会睡眠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如果睡眠不好的话,身体不能及时的排毒,那身体的毒素也会越积越多,这样对身体的伤害也是越来越大的。如果长时间的睡眠不好的话,微循环、消化等方面都会出现问题。如果因为脾胃不适导致的睡眠问题,建议先好好的调理脾胃,这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建议在饮食和睡眠上注意调理一下,饮食上可以适当的吃一点调理脾胃的食物,睡眠上尽量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严重会导致肝硬化等疾病

脾胃湿热的症状其实在医院的诊疗当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像消化科、肿瘤科、泌尿科都是可能会涉及到。像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都是可能产生的疾病。脂肪肝、胃炎、胆囊息肉也是常见的病症之一。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忽视脾胃湿热,要适当的调理才能很好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

小编在这里建议,当发现自己有脸色发黄、大便不畅等脾胃湿热的症状的时候,看看是不是脾胃湿热引起的,这样对症下药,进行适当的脾胃的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和睡眠上要格外的注意,才能很好的调理好身体。

脾胃虚寒与脾胃湿热的区别 引起的危害不同

脾胃虚寒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又会导致营养不能及吸纳而至营养不良;其次容易创造致病菌、病毒侵犯肠胃引发肠胃炎的机会,因为脾胃虚寒者脾胃的防御功能受损,无法防御病菌的侵犯。

脾胃湿热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

肠胃湿热的症状 肠胃湿热吃什么药

肠胃湿热: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脾胃湿热 ,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脾胃湿热的原因

中医认为,人体正气不足是这个病症的内在原因,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正气不足,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感受外邪由于脾胃的生理特性,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为湿土,为“受湿之区”,湿邪最易伤脾;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为阳热之邪,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脾胃湿热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引起脾胃湿热证的主要原因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变反复活动与发展的结果。其次,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纵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由此可见,要预防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

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脾胃湿热吃什么药

建议:

1、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生苡仁18g,半夏15g,焦三仙各9g,枳实9g,木香6g,黄连6g

2、白虎汤加茯苓:石膏60,知母15,甘草6,山药15,茯苓30(克)

肠胃湿热吃什么水果

1、花果:味甘,性平。有健脾开胃,清热润肠之功。用于食欲不振,便秘,泻痢等症。

2、花生:又名花生、长生果。能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不和,胃腹胀满,不思饮食者。

相关推荐

脾胃湿热的调理

饮食方面: 1)湿热重了吃麦冬很有效,药店里都买得到.很便宜.可熬粥可泡到菊花茶里,也可象吃糖一样每天吃一把. 2)吃药伤胃、伤肝、伤肾,食疗最好。可以吃薏米红豆粥,多吃熬冬瓜,不要喝牛奶、豆浆,尽量不吃厚味膏粱、海鲜。 薏米红豆粥开始是薏米:红豆=1:1,另外一半是大米,吃了有20多天后,变为薏米和红豆之比为2:1,另一半是大米,粥要不稠不稀。 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判断

1.临床表现: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的患者可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2.胃液分析: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有胃酸缺乏或胃酸减少,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正常、增高或降低。 3.血清学检查: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显增高;血清中可测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下。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萎缩,直接影响G细胞分泌胃泌素的功能,血清胃泌素低于正常。 4.X线钡餐检查: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无异常发现,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胃病的分类和常见症状

根据病因病理和组织形态学的不同,胃炎的分型方法有很多,并且各有特色和医学临床价值。 1990年8月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学术大会上,misiewicz等提出了一种新的胃炎分类法,是目前比较认可的方法。此分类法是由组织学和内镜两部分组成。组织学以病变部位为核心,确定3种基本诊断。 ①急性胃炎 ②慢性胃炎 ③特殊类型的胃炎。 以病因学和相关因素为前缀,组织形态学描述为后缀,并对肠上皮化生,炎症的活动性,炎症,腺体萎缩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别给予程度分级。内镜部分以肉眼所见的描述为主,并区别病变程度,确定7种内镜下胃炎的

脾胃湿热的发病症状和调理方法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在中医里又称中焦湿热,其主要表现为脾胃运化受阻,湿与热蕴集在脾胃当中,从而导致脾胃虚弱,引发脾胃功能失调。 脾胃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该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

幽门螺杆菌阳性饮食注意事项 可以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食疗

组成:乌梅15克,木瓜10克。 制法:将以上二味洗净后人锅,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30分,去渣取汁即成。 吃法:上下午分服。 功效:养阴养胃,生律和中。主治萎缩性胃炎或其他胃病胃酸缺乏,伴发幽门螺杆菌阳性者。 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20克,蜂蜜30克。 制法:将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兑人蜂蜜,搅匀即成。 吃法:上下午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清除幽门螺杆菌。主治胃热型慢性胃病伴幽门螺杆菌感染。 组成:白术10克,黄连3克

长期脾胃虚弱小心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可分为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挟气滞、脾胃湿热、脾胃气阴两虚和气滞血瘀五型。以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胃湿热三型最多,且脾虚贯穿于各型之中。脾胃湿热、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虚肝胃不和型,病变以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中焦湿热内蕴、气机阻滞为病机核心。而气滞血瘀和气阴两虚型疗效较差,与病程长、病位深有关。 脾虚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与情绪有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拟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柴胡疏肝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处方:柴胡12g,白豆蔻

脾胃湿热食疗方法

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该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治疗

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折叠编辑本段方药 黄芪建中汤 黄芪15g,黄连6g,吴茱萸5g,煅瓦楞子15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10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5g,延胡索10g,白术15g,建曲12g,麦芽12g,甘草,大枣6枚。 方解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陈皮、半夏、吴茱萸、干姜温胃化饮,暖胃止痛;桂枝、干姜、白芍、甘草、大枣取小建中汤之意以温脾散寒,和中止痛;黄连配吴茱萸取左金丸之意以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煅瓦楞子制酸止痛,除嘈杂;陈皮、延胡索理气和胃,止痛;白术、茯苓、建曲、麦芽、甘草、

幽门螺杆菌不能吃什么食物 幽门螺杆菌食疗方

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20克,蜂蜜30克。 制法:将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兑人蜂蜜,搅匀即成。 吃法:上下午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清除幽门螺杆菌。主治胃热型慢性胃病伴幽门螺杆菌感染。 组成:瓜100克,马齿苋100克,豆腐300克,食用调和油、精盐、料酒、麻油、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苦瓜去皮,剖开去瓤,洗净切片。豆腐在滚水中焯一下,,除去豆腥味,切成小方块备用。马齿苋去根须败叶,洗净,切成碎段。锅上火,放少许油烧热,放入苦瓜翻

脾胃湿热型口臭的偏方

方一 左归饮加减:熟地10克,山药20克,杞子10克,山芋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龟板10克烊冲,杜仲10克。 方二 小承气汤加味: 生大黄15克, 白芍10克, 枳实10克, 厚朴10克, 霍香10克, 生地20克, 槟榔10克。 方三 清胃散加减: 黄莲6克, 生地20克, 丹皮、 霍香10克、 苏梗10克, 犀角20克 ( 先煎 ) 。 方四 芦荟汤加减: 芦荟10克, 甘草5克, 麦冬10克, 桑枝10克, 赤芍10克, 桔梗6克, 薄荷5克, 荆芥10克, 黑山桅10克, 辛夷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