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乳牙意外伤害的处理原则
幼儿期乳牙意外伤害的处理原则
1、幼儿期,因为孩子刚刚学会走路,立足不稳,摔拌、滑倒或因其他意外碰伤孩子的上嘴唇,砸动、砸断孩子乳门牙的事在口腔科急诊中每年都会遇到。总结临床经验,我们提醒家长,一旦遇到这种意外,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了解必要的医学知识,给予及时正确的早期处置。上嘴唇与上门牙属颌面部,小儿血液循环丰富,出血可能较多,遇到这种情况,可用洁净的面巾纸或消毒纱布按压在出血创口处止血,然后再去医院口腔科急诊。
2、摔跤会砸动或砸断孩子的乳门牙,在脱臼松动、变位或耷拉下来时,正确的治疗原则是:千方百计保留孩子受了伤的乳门牙和乳门牙的牙根。现代口腔医疗技术能解决缝合、止血、松动乳牙的固定、及后期残留乳牙牙根的治疗、创口的彻底愈合等问题。当然,创伤程度较重者应配合恰当的消炎抗感染措施。因小儿颌面部血液循环丰富,脱落的乳门牙多能较顺利地愈合、长好。
3、要千方百计保留孩子的乳门牙及牙根。乳门牙不仅仅是小儿咀嚼食物的工具,它还有促进小儿颌面部与牙床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的作用,每颗乳牙下面都孕育着一颗新恒牙的牙胚。如果上面的乳门牙过早丧失,就会影响门牙段牙床骨骼的生长,造成骨骼的短缩,使“地盘”缩小。临床观察,乳门牙过早丧失的孩子,在6岁半一7岁期间,新恒门牙的萌出常常遇到困难,有时会发生扭转、腭(舌)向错位或发生拥挤而使新恒牙排列不齐。不少乳门牙掉得早的孩子,其恒门牙大多迟迟萌出。
4、有些孩子的乳门牙已经过早丧失或不得已被迫拔除,当孩子长到5—6岁时,应多注意观察并测量乳上门牙脱落后的间隙(位置)。如果间隙太小,新的恒门牙迟迟不能萌出,或发生了错位、扭转时,应请比较有经验的口腔正畸医师及早采取措施,帮助恒门牙正常萌出。
乳牙有几颗
一般的宝宝在半岁的时候就开始长乳牙了,那么乳牙有几颗呢,一般的乳牙都会在20颗左右,在宝宝1岁左右,乳牙的颗数也会在10颗左右,宝宝长了乳牙,以及乳牙的护理宝妈妈们都要去特别的重视。
一般来说乳牙有20颗,乳牙在半岁左右即开始萌出,约2岁半出齐,6—12岁之间乳牙陆续脱落,逐个由恒牙代替。
乳牙什么时候换
人的一生总共有两副牙列,第一副牙列称为乳牙列,是由20颗乳牙排列而成。从出生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到2岁半左右20颗乳牙萌出完毕。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而被恒牙所替代。恒牙是继乳牙脱落后的第二副牙列,若因疾患或意外损伤而致脱落后再无牙替代。近代人第三磨牙有退化趋势,故一般人恒牙数在28—32个之间。
乳牙不齐怎么办
乳牙未长齐,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干预,因为它不太会影响恒牙的发育,如果某种原因恒牙萌出时出现牙颌畸形,则需要口腔矫正治疗。另外,乳牙刚萌出时,表面可以不平整,县至呈锯齿状,当孩子添加辅富,开始用牙咀嚼食物时,乳牙会逐渐长平。充分的咀嚼运动,不仅使咀嚼肌得到锻炼,同时牙齿也受到相应的压力。通过牙周膜传达到颌骨,使牙齿的结构变得坚固。
护理乳牙有何注意事项
1、保持口腔清洁:幼儿期虽然不用刷牙,但每次进食后及睡觉前,最好让幼儿喝些白开水,以起到清洁口腔内残留食物、保护乳牙的作用。
2、保证足够营养:给幼儿及时添加辅食、摄取足够营养,以保证其牙齿的正常结构、形态以及提高牙齿对齿病的抵抗力。
3、养成正确的吃奶姿势:幼儿吃奶时,会因吃奶姿势不正确或奶瓶位置不当形成下颌前突或后缩。幼儿吃奶时要采取半卧位,奶瓶与幼儿的口唇呈90度角,不要使奶嘴压迫上、下唇,也不要让幼儿养成吸吮空奶嘴的习惯。
4、适当锻炼牙齿:要常给出牙时的宝宝吃些较硬的食物,如饼干、烤面包片、苹果片、胡萝卜片等,以锻炼咀嚼肌,促进牙齿与颌骨的发育。
5、预防牙齿变黄:正常情况下乳牙是白色的,但以下几种情况会使乳牙变黄:
一是四环素牙,牙齿变黄的程度与服药的剂量和时间直接相关,所以孕妇和8岁内的幼儿都必须禁止使用四环素类药物;
二是氟牙症,引起原因是饮水中氟含量过高而损害牙釉质(牙齿表层硬组织),使牙齿表面呈白玉状或黄褐色斑块,严重的满口均为黄褐色牙。所以,要尽量减少幼儿使用含氟牙膏和直接饮用生水。
乳牙有几颗,现在妈妈们是不是都已经了解了宝宝可爱的乳牙的知识呢,看到自己的宝宝长牙了是不是也都是很兴奋呢,感觉宝宝又长大了,对于宝宝的乳牙的护理事项妈妈们也是要特别注意的,如果宝宝的乳牙变黄了,就要特别的注意,看看是什么情况引起的。
谨防幼儿期宝宝4大意外伤害
跌伤
跌落虽多为非致死性伤害,但在家庭、幼儿园、学校及公共设施中发生率高。儿童严重的跌落事件,坠落高度往往在30厘米以上。
家庭中安装防护设备,父母应经常检查门窗是否关闭严密;
家中有好动、易冲动、好奇心强的儿童,特别是有注意缺陷伴多动的障碍儿童,窗户和阳台应安装防盗网,防止儿童从高空跌落;
减少儿童可能爬高及摔倒的因素,父母除了不把儿童独自置于餐桌、床和椅子上等可能导致跌落的高处外,还要减少家庭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如卫生间铺设防滑地砖,保证卫生间、厨房和楼道有充足的照明,及时收拾地面上的杂物。
监督儿童娱乐活动,滑板、溜冰等运动性强、跌伤危险性高的活动,父母要指导、看护,给孩子佩戴手、膝防护用品。
烧烫伤
家庭里发生的烫伤多发于烧伤,由火灾引起的烧伤后果最严重。随时不忘对孩子的监护,切记让孩子远离火种。另外,厨房是儿童烧伤和烫伤发生的主要场所,要加强对厨房用品和电热用品的管理,在烧饭、烧水时,留心身边的儿童;火炉旁加装防护罩;热水瓶放在儿童不易拿到的地方,尤其不能放在儿童手可够着的桌子上;刚使用过的电熨斗应远离儿童的视线,防止电熨斗底面光亮吸引儿童用手触摸;煤气用后立即关掉总阀,火柴、打火机也应保管好。
孩子被开水、稀饭等烫伤的事时有发生。这时首先要脱离热源,然后采用冷疗法,如冷水浸泡或湿敷,用冷水长时间冲洗,可降低皮肤温度,止痛十分有效;若大面积严重烧伤,应立即就近入院治疗;切忌乱用外涂药物,创面要保持清洁干燥。早期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入院后的治疗效果。
切割伤
孩子受到切割伤后,轻微出血者可先用红药水或酒精消毒,然后用创可贴贴住伤口即可。若伤在腕部等出血较多部位,则应加压包扎。家中常用而又容易造成孩子切割伤的用具要妥善放置。
误服药物
孩子误服药物后,首先应尽快弄清什么时间、误服了什么药物和大致剂量,以便就医时提供情况;
若误服一般性药物,如毒副作用很小的维生素、止咳糖浆等,可让孩子多饮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排出;如果吃下的药物剂量过大又有毒性,首先应立即用手指刺激孩子舌根催吐,然后再喝大量茶水、肥皂水反复呕吐洗胃。催吐和洗胃后让孩子喝几杯牛奶和3~5枚生鸡蛋清养胃解毒;
如果误服腐蚀性药物(如碘酒),应马上喝米汤、面汤等含淀粉液体;若为强酸,应立即服肥皂水、生蛋清,以保护胃黏膜;
若为强碱,应立即服用食醋、果汁等,然后立即送医院。
不同年龄段宝宝应使用不同的儿童牙刷牙膏
阶段1:6个月以下
这一时期的宝宝基本上还未长牙,因此也就不需要儿童牙膏和牙刷,但是口腔清洁工作不能忽视。在宝宝吃完母乳或奶粉后,可给宝宝喂温开水,有助于清楚口腔中残留的乳渣。
阶段2:6个月-2岁
宝宝乳牙萌出后,父母可使用硅胶指套牙刷为宝宝清洁牙齿,无需使用儿童牙膏,因为宝宝此时还不会吐牙膏泡沫。指套牙刷一般是由食品级硅胶原料制成,整体圆润柔软,不会伤及宝宝幼嫩的口腔壁。
阶段3:2岁以上
大于2岁的宝宝牙齿基本长齐,可为宝宝配专用的儿童牙膏和牙刷,牙膏可选择如蒲地蓝儿童牙膏,这种专业的儿童护理牙膏。牙刷要选择软硬适中,富有弹性的,牙刷毛不宜过硬,以免伤及宝宝口腔。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长为了省事,直接让宝宝使用成人牙膏甚至成人牙刷,殊不知这样会伤害幼嫩的口腔。所以,为了宝宝的口腔健康,请选用专业的儿童牙膏、牙刷吧!
宝宝长牙慢的几个原因
先天遗传:幼儿长牙较慢的主要原因来自遗传,包括家庭病史、种族等,甚至连性别也会有所差异。根据多数研究报告来看,女孩的长牙时间会比男孩早一些。
外伤与感染:如果孩子的乳牙出现高低不一的情况,则很有可能是牙齿受到过外力撞击,导致与牙齿相连的韧带坏死,而以新生骨头取代(骨沾黏),从外观看来只是某颗牙齿生长较慢,实际上却会影响到恒牙的萌发。
如果幼儿乳牙提早丧失,牙龈表面便会生成结缔组织,一旦恒牙此时还未充分成长,就会受到压迫而导致恒牙出牙较慢。另外,有时幼儿所服用的药物会让牙龈增厚,牙齿不易冒出,也会让父母产生长牙较慢的误解。
系统性疾病:唐氏症、脑下垂体分泌异常、外胚层发育不全症候群等,都有可能造成幼儿长牙的速度有所差异,必须通过抽血检查才能确定真正的病因。
后天环境: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之外,后天环境也可能间接造成长牙缓慢。就拿早产儿来说,他的长牙时间就必须先扣除早产时间,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比较准确。如果是胎龄30 周就出生的早产儿,那么长出第一颗牙的时间就必须延后10周。另外,凡是出生体重过轻的婴儿,也很可能出现长牙较慢的问题。
如果父母不是医生,那么通常都无法正确判断幼儿长牙缓慢的真正原因,因此,从幼儿长出第一颗牙齿到满1岁之前,建议定期前往牙科诊所做检查,请专业医师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处理,争取尽快改善长牙状况。
小孩牙齿长得慢的原因
先天遗传幼儿长牙较慢的主要原因来自遗传,包括家庭病史、种族等,甚至连性别也会有所差异。根据多数研究报告来看,女孩的长牙时间会比男孩早一些。
后天环境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之外,后天环境也可能间接造成长牙缓慢。就拿早产儿来说,他的长牙时间就必须先扣除早产时间,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比较准确。如果是胎龄30周就出生的早产儿,那么长出第一颗牙的时间就必须延后10周(通常是出生后6~8个月时)。另外,凡是出生体重过轻的婴儿,也很可能出现长牙较慢的问题。
系统性疾病唐氏症、脑下垂体分泌异常、外胚层发育不全症候群等,都有可能造成幼儿长牙的速度有所差异,必须通过抽血检查才能确定真正的病因。
外伤与感染如果孩子的乳牙出现高低不一的情况,则很有可能是牙齿受到过外力撞击,导致与牙齿相连的韧带坏死,而以新生骨头取代(骨粘连),从外观看来只是某颗牙齿生长较慢,实际上却会影响到恒牙的萌发。如果幼儿乳牙提早丧失,牙龈表面便会生成结缔组织,一旦恒牙此时还未充分成长,就会受到压迫而导致恒牙出牙较慢。另外,有时幼儿所服用的药物会让牙龈增厚,牙齿不易冒出,也会让父母产生长牙较慢的误解。
定期检查,放松心态 如果父母不是医生,那么通常都无法正确判断幼儿长牙缓慢的真正原因,因此,从幼儿长出第一颗牙齿到满1岁之前,建议定期前往牙科诊所做检查,请专业医师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处理,争取尽快改善长牙状况。
牙齿得病看上去是小事,其实非常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对小孩来说,影响更大,如果小孩的牙齿长得慢,很有可能造成孩子厌食,这样孩子的营养很容易跟不上,可能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如果发现孩子牙齿长得慢一定要尽快就医。
6大儿童意外伤害简单处理
出现烫伤,立即用冷水冲洗
随着中小学校期末考试的结束,学生们自由活动的时间也多了,儿童意外伤害高峰也将随之而来。昨天,在省人民医院就有两个小学生“挂彩”。医生提醒,交通意外、溺水、吞异物、烫烧伤等,是小孩在暑期最易发生的事故。要如何尽量避免这些伤害发生,可看本文医院急诊科专家的分析。
2岁小孩摔成植物人
前天,家住杭州市下城区的9岁男孩晓敏期终考试结束,与最要好的同学宇宇分手回家。没想到,两个好友又在医院见面了,晓敏在社区健身器膝盖磕破皮,宇宇则玩滑轮摔了一跤。尽管都是皮外伤,见了“红”,父母还是挺紧张。
然而,与另外一个小男孩哲哲相比,晓敏、宇宇的伤似乎不值一提。
2岁多的小男孩哲哲,年初随打工的父母从安徽来到富阳。
前些天,哲哲在2楼靠窗边的床上入睡。妈妈想用这点空闲时间,去离家不远的河边洗洗衣服。没想到,约一小时后哲哲睡醒爬上窗台,从2楼摔了下来,满头是血、昏迷不醒。
由120从富阳转送到省人民医院,经过检查诊断为“特重型颅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基底节血肿”。经抢救,现在虽已拔除气管插管,但小哲哲仍躺在重症监护室里,没有言语与动作反应,处于我们常说的“植物人状态”。
城里的孩子易从高楼跌落
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涂建锋医师从事急诊外科多年,见多识广。他结合抢救过的病例和相关资料,就儿童意外伤害特点、防范与处理,给家长们一点建议。
从意外事故发生年龄来看,小于3个月的婴儿容易发生呛奶窒息;1岁的婴儿最容易出现跌伤;1—3岁的幼儿最常见的是异物吸入,另外还有药物中毒、外伤;学龄期的孩子车祸、外伤等比较多;青春期前后的少年有时候情绪低落,会有药物中毒、酒精中毒、食物中毒等。
城市的孩子容易从高楼跌下,农村的孩子最容易吃到一些灭鼠药、杀虫剂等,溺水也常发生,城乡接合部的孩子容易发生车祸。
另外,统计显示,52%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19%发生在街道,12%发生在学校。其中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家里,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学校和上学放学途中,且与学校体育运动设施和骑自行车有密切关系。
六大意外伤害简单处理
“常见的意外伤害有六大类,一些事故稍微注意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涂建锋说。
交通意外。乘车时避免儿童头、手和身体伸出窗外;坐后排并系好安全带;锁好车门,以免儿童打开车门开关;不要让儿童单独在马路上行走;发生意外先做好现场急救,包扎固定、压迫止血并及时转送医院。
溺水。绝对不能让儿童单独去湖河游泳,而应选择有专业救护人员的游泳场所;不可让幼儿单独留在澡盆、使用中的洗衣机旁。如发生溺水,先开放气道排水,检查心跳呼吸,如没有心跳呼吸,尽快进行心肺复苏。
摔跌伤。选择适合儿童年龄、身高、体重的游戏器材;窗边不放置椅子,摇篮和其他家具,确保儿童不会爬出去;在洗手间、洗手盆前和楼梯等放上防滑垫。
气管异物窒息。将小异物收好,如纽扣、硬币等;3岁以下儿童慎吃坚果、豆类和黏冻食品(汤圆、果冻等);吃饭时不要说话,不要逗小孩大笑,走路时最好嘴里不含食物。如果孩子被异物卡住,严重情况下要及时就医。
误服药物、毒药。分开家中的外用药和内用药,化妆品、清洁物品等,也应该放在孩子不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果孩子误服毒物,要立即打120,就医时一定要带上所误服的毒物或药物。当孩子的皮肤接触到一般家用化学用品时,可用水冲15分钟左右。但如果是强酸物质,不可用水直接冲,要用干布擦并立即就医。
烫烧伤。尽量别让儿童单独待在厨房或接触热水瓶等器具,发生烫烧伤立即把伤到部位浸入洁净的冷水中,越早用冷水浸泡越好,但水温不能低于-6℃。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半个小时以上,再用剪刀剪开伤口处的衣服,用干净的布包扎好后送医院。烫伤若不严重(表皮发红并未起泡),一般可在家中先做处理,用冷开水或淡盐水冲洗清洁创面。对发生在四肢和躯干上的创面,可涂上烫伤药膏,外用纱布包敷即可。
小孩牙釉质发育不良怎么回事
局部因素 乳牙的感染或外伤可直接伤害下方正在发育的恒牙胚。全身因素婴幼儿时期的高热疾病;严重的消化不良、佝偻病;严重的营养障碍;母亲在妊娠期间患风疹、毒血症等。遗传因素。
治疗原则:防止龋病的发生,前牙可以进行美容牙修复。治疗方法:对于轻度釉质发育不全、个别牙的情况,重点在防龋。可以在牙面上涂再矿化液和氟化物。重症者应用涂氟或窝沟封闭剂进行防龋处理。凹陷较深应做预防性充填。严重的缺陷可用光敏树脂贴面修复或壳冠修复。疗效判断及处理:经治疗釉质发育不全造成的牙龋缺损有一定的改观。前牙的美容修复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做好妇婴保健工作。及时治疗乳牙龋齿。一年复查一次,了解覆盖牙的情况,有无牙龈炎、变色、脱落等。
孩子平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妇幼保健工作,要定时带孩子到医院的口腔科做一些牙齿的检查,平时也要注意口腔卫生,及时地给孩子刷牙,选择一些适合他的牙膏和牙刷,牙刷尽量选择软毛的,看他有没有牙龈炎等其他的牙齿问题,要及时治疗。
乳牙好 恒牙健康有基础
宝宝一天天长大,母乳喂养渐渐不能满足他们的营养需要,这时就要不断增加食物的品种、数量。通常给宝宝增加的食物中,牛奶、砂糖、果汁等含糖含酸较多,由于婴幼儿乳牙钙化度低,牙釉质、牙本质对这些食物的抵抗功能较弱。同时,由于他们睡眠的时间长,睡觉时唾液分泌较少,自洁作用差,而且他们往往还不懂得清洁口腔和牙齿,所以极易出现早期严重龋患。最早是乳牙在6个月萌出之后,上前牙、下前牙即发生广泛而快速的龋坏,大多是由于长期人工喂养引起的,被称为“奶瓶龋”。有时候,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乳牙全部龋坏,一个牙多处龋坏造成残根残冠,称之为“猖獗性龋”。1岁以后,孩子们的牙齿龋坏呈上升趋势,到7岁达龋患高峰。上海、成都等地报告,7岁儿童患龋率高达92%-97%。乳牙龋坏速度很快,龋坏范围广,一个牙常有数个牙面龋坏,而且自觉症状常不明显,因此要特别提醒家长们重视宝宝的龋病预防,出生后3-6个月要看口腔医生,定期检查,观察牙萌出情况、牙列咬合情况、龋患与软组织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乳磨牙萌出后要及时做窝沟封闭防龋,这样做安全、方便又无副作用,在西方国家已普及开来。
颌面牙外伤也是威胁宝宝口腔健康的原因之一,婴幼儿要逐步学会行走、攀爬,但由于运动系统尚未完善,保护技能差,缺乏风险意识,好动、好奇,如家长监护不周,容易遭遇外伤袭击。所以,应该帮宝宝选择安全的运动方式,游戏场所要有防范设施。不要让宝宝口含筷子、刀叉、棍棒、笔,因为这样做不仅会使宝宝的牙、口腔颌面受到严重的损伤,还可能伤及咽喉、颅脑等重要部位,危及生命。
乳牙好恒牙健康有基础
婴幼儿的生命力极为脆弱,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逐渐消失,后天获得免疫未完全建立,容易罹患各种传染病,如麻疹、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全身疾病易引发消化不良、营养紊乱,会影响乳牙、恒牙的生长发育。乳牙是婴幼儿的咀嚼器官,乳牙发生龋坏后,不仅会影响颅颌面发育,还会使消化吸收功能将受到很大影响,导致抵抗能力下降。有时牙齿龋坏导致根尖周炎,还会诱发全身病灶感染,如哮喘、肾炎、紫癜、低热、风湿性关节炎等全身疾病。乳牙龋坏影响婴幼儿面容、发音,可造成社会心理障碍。
个别家长认为,乳牙最终会被恒牙代替,所以无须保护,其实这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想法。要知道,乳牙健康是恒牙健康的基础,如果乳牙过早脱落,会造成将来的恒牙排列不齐,不容易清洁,从而发生龋齿。保护好乳牙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中国儿童意外伤害现状
童年是孩子们不断学习和发现新事物的宝贵时光,不幸的是,童年也是意外伤害的高发期。中国每年有近50000名15岁以下的孩子死于意外伤害,既给很多儿童留下了伤残甚至终生残疾,也使许多家庭蒙受了永久的感情创伤和沉重的负担。
儿童意外伤害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城市里,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包括跌伤、碰伤、扭伤、刀割伤、锐器刺伤、交通事故、烧烫伤、动物咬伤、中毒、触电、溺水、意外窒息和爆炸伤。而大部分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都发生在家里(43%)或者学校(23%)。为了确保孩子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高质量的救助,父母和老师是接受急救培训的关键对象。
急救措施通常只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的操作程序,但在某些情况下,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基本的或是更高级一些的急救措施对孩子来说却是生与死的差别。因此,对于密切接触儿童的老师和家长来说,熟悉并掌握儿童急救措施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强生家庭健康关爱计划的调查显示,尽管上海、北京和广州的父母认识到了儿童意外伤害的危害,只有46.5%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有可能受到意外伤害。其中只有16.4%的家长接受了有关如何处理儿童意外伤害的培训。但值得欣慰的是,家长对于儿童意外伤害的态度正在转变,有87.4%的父母对参与儿童急救培训项目表示出了兴趣。
对于儿童急救来说,幼儿园教室则是另一个需要大力改进的领域。仅在上海,2006年在托儿所和幼儿园里的3-6岁的儿童就达到了298000名之多。考虑到如此巨大数量的婴幼儿可能受到潜在的伤害威胁,幼儿园和托儿所是非常重要的有可能需要运用儿童急救措施的场所。
易于推广,内容全面的急救培训将帮助减轻儿童意外伤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完善中国医疗保健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效益。而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家长和幼教人员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急救培训项目,是实现以上这些目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今年已经开始执行的“护苗计划”便是一次极富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