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该重视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该重视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则的异位心律。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发作时,病人感觉心跳得非常快,好像要跳出来似的,很难受。发作时心率每分钟150~250次,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数日。有时当医生赶到,病人已终止发作了。心慌可能是唯一的表现,但如果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史,就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心电图检查有心肌缺血的改变。多数情况下,房室旁道的存在,或房室结功能上的传导性和不应性的差异是其发生的基础。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无明显心衰者,可先用此方法刺激咽部以压舌板或手指刺激患儿咽部使之产生恶心、呕吐、及使患儿深吸气后屏气。如无时可试用压迫颈动脉窦法、潜水反射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平常不需要药物治疗,只是在发作时需要用点药物终止就可以。发作频繁的,选择射频消融术治疗。祝你健康!
心动过速的检查有哪些
可到医院做个心电图,排除房室旁路(预激综合症)。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
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
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
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
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
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
心动过速的分类
心动过速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跑步、饮酒、重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时心律加快为生理性心动过速;若高热、贫血、甲亢、出血、疼痛、缺氧、心衰和心肌病等疾病引起心动过速,称病理性心动过速。
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 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
心慌可造成哪些不适
应注意患者的精神及神志状态,有无被迫体位,体温、血压的变化,有无贫血、发绀,有无甲状腺肿大;有无心脏扩大、病理性杂音、心率快慢、心律是否规整,这些有助于心律失常引起心悸的诊断。
(1)心悸发作情况:
1)心悸突然发生、突然终止:可见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纤颤等。
2)心悸渐渐发生、渐渐终止:可见于窦性心动过速、焦虑状态等。
3)心悸突然发生并反复发作:叫见于多发性异位心律。
4)心悸可通过弯腰、屏气、呕吐等动作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而立即终止:可见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心悸伴发症状:
1)心悸伴漏搏:可见于期前收缩(早搏)。
2)心悸伴颈部搏动:可见于主动脉瓣反流。
3)心悸伴昏厥:可见于心室纤颤、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心悸伴焦虑、哽咽感、头晕、手及面部麻木:可见于窦性心动过缓伴焦虑、过度换气综合征。
5)心悸伴心前区疼痛:可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
6)心悸伴呼吸困难: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功能不全、重度贫血。
7)心悸伴发绀:可见于休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8)心悸伴多汗: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低札精、嗜铬细胞瘤。
9)中年妇女心悸伴面色潮红、出汗:可见于更年期综合征。
10)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药治疗或心肌缺血患者接受钙通道阻滞剂治疗,站立时可因体位性低血压引起反射性心跳加速。
11)心悸伴阵发性血压升高:可见于嗜铬细胞瘤。
(3)心悸发作时脉律是否规整:
1)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
2)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
3)脉搏数正常:心房扑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药物、精神性。
(4)心悸发作时脉律不齐:
1)缓慢型心律不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有时出现。
2)快速型心律不齐:心房颤动、频发室上性、室性早搏。3)脉搏数正常:心房颤动、室上性和室性早搏。
心律失常的症状
大多数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发作时出现心慌、头晕、心前区压迫感或疼痛,也可能感到恶心、呕吐、尿频,严重者甚至昏倒。
1.体检:在发作时多呈苍白、神态紧张,听诊心率快而律规则或比较规则。室上性心率一般为160-220次/分,室性在140-180次/分。室上性者,第一心音增强、且强度固定不变,脉搏细小,心脏原有杂音可能减轻或消失。交界性者,由于房室几乎同时收缩,颈静脉可能出现有规律的“大炮波”,用剌激迷走神经方法,可能使发作突然停止。室性者,第一心音可能增强,也可能时强时弱,这与心房、心室收缩时间(即p-r的问距)有关。若颈静脉有间歇性的“大炮波”(提示房室分离),是阵发性室速的重要体征之一,应用兴奋迷走神经方法,心率不能减慢。
2.心电图表现:(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①3个或3个以上连续而迅速的qrs波群出现,节律匀齐,qrs波时间、形态多正常。②每个qrs波之前或之后均有p波或均无p波。③频率多在160-220次/分。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①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畸形的qrs波,qrs≥0.12秒。②心室率在100次/分以上,节律可稍有不匀齐。③qrs波与p波无固定关系,p率慢于心室率。④发作中可出现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速脉的诊断
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
1、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
健康人运动和情绪紧张可引起心动过速,一般心动过速是室上性的,如窦性心动过速等。室性的是危及生命的心律变化,超过160次/分不马上处理会丧命的。因此首先要弄清心律失常的分型(心电图即可诊断),然后才能作出处理。青少年有心律失常现象,大多为生理性现象,不足为奇。偶然感觉心脏跳动得厉害,估计是心律增快,一般不要紧。主要原因是控制心脏的神经功能有些失常所致,一般30岁以后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早发现早治疗。
心悸患者的临床表现
1、心悸突然发生、突然终止
可见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纤颤等。
2、心悸渐渐发生、渐渐终止
可见于窦性心动过速、焦虑状态等。
3、心悸突然发生并反复发作
叫见于多发性异位心律。
4、心悸可通过弯腰、屏气、呕吐等动作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而立即终止
可见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鉴别诊断
健康人运动和情绪紧张可引起心动过速。
一般心动过速是室上性的,如窦性心动过速等。室性的是危及生命的心律变化,超过160次/分不马上处理会丧命的。因此首先要弄清心律失常的分型(心电图即可诊断),然后才能作出处理。
青少年有心律失常现象,大多为生理性现象,不足为奇。偶然感觉心脏跳动得厉害,估计是心律增快,一般不要紧。可到医院做个心电图,排除房室旁路(预激综合症)。 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窦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通常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的,通常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每分钟心率可达160~200次,以突然发作和突然停止为特征,可发生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或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作时病人突然感到心慌和心率增快,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突然恢复正常心率。发作时病人自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及头颈部发胀、跳动感。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
心跳过快是一种心脏病
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凡是常有心慌等症状者,应该及时找心脏病专家就诊,千万别只误以为是劳累或紧张引起的心慌。就诊时,如果正好有心动过速的症状,应做心电图检查;如果没有,就做食道电生理检查,判断是否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诸多心脏病中,可以根治的为数极少,通过射频消融术根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就是其中之一。
在心动过速起病早期,通过用药和憋气,可有效终止心动过速。但药物仅是暂时的终止发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病变心肌已经“适应”药物环境,因而药物会由强效变为弱效甚或无效,不能达到治愈效果。因此,手术实为首选疗法。
需要提醒的是,特殊职业者如飞行员、潜水员、警察、司机、高空作业者等,如果有心动过速的疾患,更应尽早手术治疗。否则,在岗位上发病对自身及公共安全的危害更大。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能根治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能不能根治,用什么办法治疗室上速,该怎么治疗?
什么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则的异位心律,特点是突然发作突然停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病人感觉心跳得非常快,让病人很难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预激综合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以及在小儿少见的心房纤颤。多数情况下,医生可通过心电图做出诊断。
射频消融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是心律失常治疗学上的一场革命,通过300-1000千赫的高频正弦交流电射频能量消融、阻断导致心律失常的最关键部位,从而根治心律失常。避免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便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痛苦。射频电流通过组织产生阻抗热,将造成局部不可逆损伤-凝固性坏死。这种小范围心肌坏死不会影响心功能,却能消除心肌局部导致心动过速的异常通路。具有痛苦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特点,大多数病人一次手术即可终生根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家人应怎么帮助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病人。其特点为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多持续数分钟乃至数小时,并伴有心慌、气短、头昏、恐惧、乏力、心前区压迫感或窒息感,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晕厥等。
阵发性心动过速不是由窦房结发动的,而是由异位起搏点(指心房、心室及心房与心室交界区的某些组织)发动的。根据异位起搏点所在的部位,又把阵发性心动过速分为三种:由心房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动过速叫房性心动过速;由心房与心室交界区的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动过速叫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由心室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心动过速叫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房性和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常不易在心电图上分辨清楚,因此,把它们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病人。其特点为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多持续数分钟乃至数小时,并伴有心慌、气短、头昏、恐惧、乏力、心前区压迫感或窒息感,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晕厥等。
心率每分钟160-250次,节律规则。发作时应立即休息,消除患者顾虑。采用下列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常能迅速使发作停止:①突然用力咳嗽。②大口进食或饮水。③尽量使头后仰或身体前弯。④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用力作深呼气动作。⑤用压舌板或筷子刺激咽部,引起恶心、呕吐。另外,针刺内关、通里、神门等穴亦有效。经上述处理无效时,应请医生治疗。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及药物中毒。发作时心率为150-200次/分钟,常有心慌、气急、心前区疼痛、头昏、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血压多数下降,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一旦演变成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可发生猝死。因此,发作时应立即让患者休息,吸氧,口服安定5毫克,并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治疗。
心律失常的症状 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症状表现特点是心律规则,心率一般在160-220次/分。每次发作持续数秒、数分至数小时甚至数天不等。常突然发生,突然停止,可分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两种。前者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某些心脏病患者,后者多见于有严重心肌病变的病例。尤其是冠心病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为45—60次/分,且易变动,心电图P波为窦性型。
大多属于理性,如见于运动员和老年人,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和使用某些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