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几月份长出来 竹笋如何选购
竹笋几月份长出来 竹笋如何选购
1、看根部,根部的“痣”要红,“痣”红的笋鲜嫩。
2、看节,节与节之间距离越近,笋越嫩。
3、看壳,外壳色泽鲜黄或淡黄略带粉红、笋壳完整且饱满光洁的质量较好。四要手感饱满,肉色洁白如玉。
春笋和冬笋的区别有哪些 生长季节
一般来说春笋和冬笋都属于竹笋中的一种,但是不同的是春笋一般指的是春天生长的笋子,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4月份,而冬笋则是冬天出土的笋子,一般来说每年10月份左右就可以采冬笋了。
春笋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
一般春季3-5月份的时候会长出春笋。
正常情况下,每年的3月中下旬一直到清明前后,是挖春笋的最佳时间,不过地区温度不同使每年春笋生长可能早可能晚,所以春天来了一定要常到竹林走动观察,春笋冒头就要尽快挖了,否则冒头的春笋很快长高就不能吃了。
另外根据竹子品种的不同,春笋长出来的时间也会不一样,一般散生竹在3-5月份的时候会长出春笋出来;丛生竹一般在3-5月份的时候发芽,6-8月份的时候发笋;混生竹生一般在5-7月份的时候发笋。
好的竹笋要如何挑选
选购好竹笋的技巧如下文所述:
鲜嫩的竹笋,颜色稍黄,笋肉柔软,竹皮紧贴,外表平滑,底部切口较洁白。若底部切口呈深黄色,黄中泛青,这样的笋就较老,吃起来口感较差;如壳松、根头发空,根部上一节有疤斑,则是被黄褐虫蛀了的竹笋。
春笋是春季出芽长出地面的笋。应挑选粗短、紫皮带茸,肉为白色,形如鞭子的为好。
购买毛笋时,应选个大粗壮,皮黄灰色,肉为黄白色,单个重量在1千克以上的为佳。
购买冬笋时要挑选枣核形为好,即两头小中间大的笋。这样的笋损失率小,当剥开笋壳后有较多的笋肉,可食率高。冬笋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冬笋过大往往偏老,不仅根部发达,而且分量也重,吃起来口感很差。冬笋过小发育未成熟,而且过嫩吃起来没有嚼头,口感不好
竹笋什么时候挖最好
2-3月份左右。
竹笋一般可以选择在2-3月份左右开始挖,只要竹笋出土了就证明其可以进行挖掘,而最好的具体采挖时间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
对于嫩竹笋来说,2月份的采挖时间是最好的,竹笋刚刚出土,口感鲜嫩,而且成竹率也没有中期竹笋高,会出现退笋的现象,这种时候更加需要进行挖掘。
而在4月份出土的春笋,大多都是个体大,健壮并且生命力强,一般不建议挖掘这类竹笋,这类竹笋是可以成长为竹子的。
而对于老的竹笋来说,其口感和味道都比不上鲜嫩的竹笋,但是还是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的,也是可以制作成食材的,该类竹笋可在5月后挖掘。
竹笋几月份长出来
笋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烹调时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是人们喜欢的佳肴之一。
竹笋富含B族维生素及烟酸等招牌营养素,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本身可吸附大量的油脂来增加味道。所以肥胖的人,如果经常吃竹笋,每顿饭进食的油脂就会被它所吸附,降低了胃肠黏膜对脂肪的吸收和积蓄,从而达到减肥目的。
竹笋分类
概述
中国优良的笋用主要竹种有长江中下游的毛竹、早竹和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麻竹和绿竹等。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较深,竹鞭和笋芽借土层保护,冬季不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春季。麻竹、绿竹等丛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浅,笋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夏秋季。竹原产热带、亚热带,喜温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区。毛竹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麻竹和绿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1月份平均温度在10℃以上。故在我国南方竹林茂盛,而北方竹林稀少。竹需要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和通气性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4.5~7为宜。
竹笋是竹的幼芽。顾名思义,春天破土而出的是“春笋”;夏秋时节收获的叫“夏笋”;冬季收藏在土中的便是“冬笋”。光是我们可以吃的竹笋就有毛竹笋、淡竹笋、麻竹笋、慈竹笋……少说也有80多种。竹笋再一加工,又摇身化作笋干、笋衣、笋丝、腌笋、酸笋、笋脯……真是“笋”丁兴旺。
春笋
过了立春,雨后春笋踏着轻盈的脚步而来,清新、水灵、明媚。春笋最嫩、最鲜,爽脆更是得自天成。所谓“尝鲜无不道春笋”。当年连唐太宗都对春笋朝思暮想,着迷“鲜镜”,每年春笋上市,还要召集群臣共赴笋宴。
冬笋
冬笋是冬日藏在土中的毛竹笋。两头尖似小船,肉色乳白,壳薄质嫩。虽然冬笋资格老,可鲜嫩度不打折扣,身价往往比春笋高那么点。
芦笋
又叫露笋、龙须菜、像瘦身版的春笋。一身青绿,一派清鲜可口。
春笋的采挖方式
春笋的采挖与留养既是对竹林中林副产品的收获利用,也是垦翻林地、调节竹林结构、密度和质量的一种手段。挖笋留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竹林今后的生长发育。现特将挖、留春笋的技术介绍如下:
“立春”后出土的毛竹笋称春笋,它的出笋期分三个阶段:初期,在2月上旬至4月上旬;中期,在4月中、下旬;后期,在5月及其后。凡出笋初期和后期的春笋,因成竹的可能性很小,可以全部采挖。而中期出土的春笋,因个体大、健壮、生命力强,应选留其大部分养育成竹。应挖去的是小径笋、弱笋、浅鞭笋、歪头笋、小笋、退笋等。退笋的特征是:晴天的上午笋尖无露水、笋壳脱毛、色暗、质软。挖笋时不要伤害竹鞭、鞭根和鞭芽。挖笋后要立即覆土填平笋穴。
留笋养竹
在春笋出土中期的4月中、下旬,选留个体粗大、健壮、无病虫害、无损伤、且分布均匀的春笋作养育新竹之用。留笋的数量是:大年40—70株/亩,即留笋的株行距为3.1—4.1米。小年10—20株/亩,即留笋的株竹距5.8—8.2米。花年竹山30—50株/亩,留笋的株行距3.7—4.7米。无论哪种竹山,所留笋的株行距都应分布均匀。除留养部分外,其余部分可全部采挖利用。所挖春笋应在当天剥壳蒸煮并在流水中浸泡后,晒干或烘干,不能过夜,否则会使笋体老化变质。为了更好地护笋养竹,应在“清明”前后封山育竹1—2个月,严禁人兽危害春笋和幼竹。
竹笋的知识介绍
竹笋为禾本科植物毛竹等多种竹的幼苗,去竹箨可食部分。主要生长于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
竹的种类很多,毛竹是其中之一。它的地下茎称为“竹鞭”,粗壮横行于土中,鞭有节,节侧生芽即为竹笋。
笋体肥壮,呈圆筒状宝塔形,上尖下圆,中间有节;笋外壳的脉线和壳毛为黄色;笋肉色白或淡黄,质细嫩,味清鲜,
鲜笋有冬笋和春笋之分,冬笋是在冬天笋尚未出土时挖掘的,质量最好;春笋则是在春天笋已出土时挖掘的,质量较次。
竹笋的品质要求:以新鲜质嫩,肉厚节间短,肉质呈乳白色或淡黄色,无霉烂、无病虫害者为佳。
中国有竹二百五十余种,大部分的幼芽可供作笋食用。
竹笋选购:
一要看根部,根部的“痣”要红,“痣”红的笋鲜嫩。
二要看节,节与节之间距离越近,笋越嫩。
三要看壳,外壳色泽鲜黄或淡黄略带粉红、笋壳完整且饱满光洁的质量较好。四要手感饱满,肉色洁白如玉。
吃笋子的小知识
1.选购春笋以质地鲜嫩,黄色或白色为佳;毛笋以整齐色白,细嫩为佳;行边笋以质嫩、色嫩的为佳;冬笋以黄中略显白的为好。
2.保鲜竹笋是鲜菜,越新鲜越嫩,吃起来口感越好,因此保鲜很重要。只要买回竹笋后在切面上涂抹一些食盐,然后将它放入冰箱中冷藏就可使其吃起来鲜嫩爽口。
3.冬笋的存放主要是防止水分丢失,可按以下法存放:1、选完整无伤的冬笋,放入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可存放一个月不变味;2、装箱保存在木箱底层铺2—3寸湿黄沙,把冬笋尖朝上摆好,然后再用湿黄沙埋好并将沙子拍实,放在阴凉通风处,可存放1—2个月。
4.水煮 煮竹笋时,加放少量芝麻酱,不仅易软烂,而且芳香可口。
5.去味 竹笋有涩味,吃时将其连皮放在淘米水中,加入一个去籽的红辣椒,用温火煮好后熄火,让它自然冷却,再取出来用水冲洗,涩味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