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月经生育与乳腺癌有何关系

月经生育与乳腺癌有何关系

(1)月经因素:现今一个比较公认的事实是,月经初潮早于12岁之前,绝经期推迟在50岁之后,这两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有所增高。

①有研究资料表明,初潮年龄12岁比初潮年龄17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要高2.2倍。有专家指出,初潮年龄推迟1年,乳腺癌发病率将下降20%。

②初潮年龄提前至12岁或更小,并迅速建立了月经周期,此组女性比月经滞后(超过13岁或更大)并且需要长时间建立月经周期的女性,患乳腺癌几率增高4倍。

③有资料显示,月经初潮后(第一次月经后)在一年之内就建立了月经周期者,比初潮后在5年内或更长时间才建立月经周期者,患乳腺癌的风险要高出2倍。

④月经周期的长短与乳腺癌发病也有着密切关系。研究人员发现,患乳腺癌的病人月经周期明显缩短,平均为26.4天,而对照组(未患乳腺癌组),平均月经周期为28.6天。日本与美国同是工业发达的国家,而美国乳腺癌发病率高于日本。以30岁年龄组为准,美国女性月经周期平均为27.1天,而日本女性月经周期为28.8天。说明月经周期长短与乳腺癌发病有密切关系。

⑤许多资料研究证实,绝经期越晚患乳腺癌的几率就越高。绝经期较晚(50岁左右)比45岁前绝经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要高1倍;绝经年龄小于35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仅为50岁之后绝经者的三分之一;行经40年的女性比行经30年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高出1倍。应当指出,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均下降,但有一部分女性服用雌激素替代药物,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而在孕激素水平相对低的情况下,没有孕激素对雌激素的制约,雌激素可以刺激导管上皮细胞,而存在诱使乳腺癌发生的可能。

(2)生育状况:女性生育状况与乳腺疾病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生育对妇女而言,在预防乳腺疾病或者乳腺癌发生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有资料表明,从未生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已生育的妇女高30%;35岁以上的足月妊娠初产妇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30岁以下足月妊娠初产妇高3~4倍。妇女最佳生育年龄为26~28岁。为了控制我国人口的增长,提倡晚婚晚育的国策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也绝不能自行其是地将生育年龄推迟到35岁之后,否则将会增加乳腺疾病发病的机会。适时地选择自己的生育年龄是个有利的举措。

国外有专家曾提出,女性在30岁之前妊娠,对预防乳腺癌有防护作用;30岁之后妊娠可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同时还提出,初产足月妊娠可以获得终身对乳腺癌的防护作用。

独身妇女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高于已婚者,已婚未生育者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高于已婚生育者;产次的增加与乳腺癌危险性成反比;初产足月妊娠对乳腺癌有防护作用。在生育史中,有两点与乳腺疾病尚有密切关系。

其一,在妊娠史中一定要注意防止人工流产,人工流产次数越多,罹患乳腺癌几率就越高。

其二,足月妊娠分娩后,一定要争取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对婴儿不但有利,对于母亲乳腺癌的预防作用也很大。

胸部小患乳腺癌的几率低

胸小≠患乳腺癌风险低

乳腺癌的发生与胸大胸小无明确关系。目前没有确切的数据显示胸小会降低乳腺癌的患病率。

乳腺癌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雌激素分泌紊乱:乳腺癌在25岁以下女性极少见,以后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5~55岁,之后仍然维持较高的发病率。

长期服用雌激素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月经初潮年龄较早,绝经年龄较晚均增加可能性。

(2)生育和授乳:未生育或初产年龄大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长期哺乳可降低风险。

(3)乳腺良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乳腺小叶上皮重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者,有患乳癌可能。

(4)遗传因素:乳腺癌有家族聚集性,有关资料提示,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其发病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

(5)此外,肥胖、脂肪饮食可使外周组织来源的雌激素合成增多而增加乳腺癌的危险,环境污染、吸烟饮酒、精神长期紧张或压抑等,均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99药剂师温馨提醒,定期体检是医生一再强调的措施。除了定期作乳腺钼钯X线检查或乳房超声检查外,高危人群还可作乳腺磁共振检查。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有关系吗

我们在乳腺专科门诊坐诊期间,有至少70%患者的就诊原因是“乳腺增生”,而其中的绝大多数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会变成乳腺癌吗?”可以说,许多乳腺增生患者的压力在心理上,而非身体上。

那么“乳腺增生”与“乳腺癌”有关系吗?回答是肯定的,而且乳腺癌患者中的约60%同时患有乳腺增生。这么令人恐怖!不过读者朋友勿须过于恐慌,咱们还是先来认识一下“乳腺增生”,然后再了解“乳腺增生”为什么会转变成“癌”,最后搞清楚怎么去预防。

一、乳腺增生是怎么回事?

乳腺增生的全称是“乳腺增生性疾病”,是多个乳腺疾病的总称,包括:乳腺导管上皮增生、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乳腺腺病、乳腺囊肿、乳腺乳头状瘤病,以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

大多数女性乳腺增生的原因是体内激素水平失去平衡,孕酮分泌减少,雌激素水平相对提高;25~50岁的妇女最常见,常有生育年龄偏大或未生育、哺乳时间短、有过人工流产史等情况;病人主要感到乳腺胀痛,多数在月经期前,两个乳房有时可以触摸到肿块,部分病人还会有乳头溢液。

二、乳腺增生会转变成癌吗?

在乳腺增生包括的几种病变中,最可能发生癌的主要有三种: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病,以及乳腺囊性增生。尤其是前两者,通常被称为“癌前病变”,它们的癌变率大约为14%。

随着年龄增大,患有乳腺增生病史时间的延长,在进入更年期前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剧烈变化时,乳腺增生开始向“癌前病变状态”演进,细胞核内的dna含量、异倍体细胞和s期细胞比率增加,并且在基因水平上,也出现了有利于癌发生的变化,之后形成癌变。

三、怎么预防和早知乳腺增生发生了癌变呢?

较为麻烦的问题是,乳腺增生发生癌变时,在临床上并没有特殊的症状出现,诊断起来也比较困难。在此,我们给读者朋友说几条建议,希望有所帮助。

1.年龄大于40岁,乳房有疼痛,但又与月经周期无关者,最好每3~6个月定期到医院由医生对乳房进行检查。每年要做乳腺彩超或钼靶x线检查,这是目前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最常用检查方法。如果彩超发现有血流丰富、边界不整的增生结节,或钼靶显示有钙化病灶,最好要做进一步的病理活检,尽快明确诊断。

2.对怀疑患有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乳腺穿刺组织的病理学检查。

3.如果被诊断出患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时,应将其手术切除。该病的主要症状是患者有血性的乳头溢液。

4.乳腺囊性增生病,病变局限在一侧乳房的某一个部位,尤其是已经形成比较具体肿块者,最好将其切除,切除后应常规做病理学检查。

虽然乳腺增生与乳腺癌有一些关联,但并非等于乳腺增生就一定会转变为乳腺癌。当读者知道自己患有乳腺增生时,不要恐惧,应首要明白自己是否属于乳腺导管上皮增生、乳头状瘤病、乳腺囊性增生等相对容易发生癌变的三种情况。如果不是,每年定期到医院体检1~2次即可,勿须长期服药;即使是三种情况之一,按照上面所说的预防措施处理,将不会对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产生不良的影响。

诱发女性乳腺癌的原因是什么

1、激素

乳腺癌与人体内分泌平衡失调有关系,乳腺癌高发年龄是40-60岁,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妇女雌激素分泌失调、水平偏高的时期。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增多,这样可以使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而发生癌变。

2、月经与婚育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两个危险因素。没有生育或有了生育而很少哺乳的妇女发生乳腺癌要比多次哺乳、哺乳时间长的妇女多,生育和哺乳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3、饮食习惯

饮食和乳腺癌有一定关系,高能量的,高脂肪的饮食容易形成肥胖,肥胖女性患乳腺癌机会大增。

4、生活方式

性格内向,精神长期抑郁,生活不幸福,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女性白领,坐多动少,缺乏锻炼。加上较大的工作压力,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紧张状态,导致情绪上的不稳定,对乳房造成进一步的伤害,也增加了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5、家族史

有20%的乳腺癌患者家里都会有一个以上的直系亲属患乳腺癌。但有家族史不能说明有遗传史,真正有遗传基因改变的患者在乳腺癌群体当中只占7%左右。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直接遗传,而是一种“癌症素质”的遗传,乳腺癌病人的亲属并非一定患乳腺癌,只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大。

哪些人群易患乳腺癌

(1)年龄、月经、生育、哺乳、生活环境及经济地位 乳腺癌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月经初潮期较早(12岁以前来月经),绝经较晚(50—55岁以后绝经),第一胎生育年龄的35岁以后或从未生育,或生育不哺乳,都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生有影响。且城市比农村多,尤其是社会经济地位较优越的人群,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高一些。

(2)乳腺疾病及良性肿瘤手术史 有些妇女因患某些乳腺疾病或良性肿瘤而做了乳腺小手术。手术必然切断一些乳腺导管,使远端导管不通畅。导管内分泌物积聚,长期刺激乳腺组织,就有可能导致癌变。但不要因此而拒绝一些必须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如囊性小叶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若不手术切除将来有癌变的可能。手术还是必要的,但术后应经常随访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另外一侧患乳腺癌的病人,对侧患乳腺癌的机会增加,因此乳腺癌术后一定要注意对侧乳房是否出现肿块。

(3)乳腺的X线摄片 较小剂量的X线不会导致乳腺癌,但不少病人求治心切,短时间内在几个医院进行多次乳腺摄片,尤其年轻妇女,就增加了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但患者完全不必担心X线摄片会引发乳腺癌。因为目前乳腺X线摄片放射剂量很小,不会致癌。

(4)家族的聚集性和遗传因素 直系亲属中有人患乳腺癌的女性成员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有人认为这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家族中有人生乳腺癌,其它成员应提高警惕。

老年人乳腺癌如何预防

1.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努力查明癌症的病因,减少或消除暴露于致癌物,针对病因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方面采取措施,由于其病因复杂,故一级预防尚处在探索阶段。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某些是不可避免的,如月经,生育史等,但也有许多因素是人为的,通过对饮食方面的调整,如减少过量热量摄入,降低脂肪的摄入量,减少过量的摄入肉类,煎蛋,黄油,甜食等,增加绿色蔬菜,水果,胡萝卜素的摄入量,尽量避免暴露于电离辐射的范围内等均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

(1)改变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饮食成分中脂肪的比例逐步增加,如20世纪60~70年代,脂肪摄入量达到占总热量的35%~40%,脂肪高脂饮食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尽管尚未最终定论,但国外专家已经主张逐步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与食谱,如美国曾禁止出售带脂肪层的肉类,并宣传鼓励人们减少脂肪摄入量,使脂肪占总热量的百分比控制在25%左右。

(2)健康保健宣传:对乳腺癌来讲,减肥,保持理想体型,绝经后少用含雌激素类的药物治疗更年期症状,少饮酒,多参加体育锻炼,社会活动,避免或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等,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预防。

2.二级预防

是指乳腺癌的良性病变,乳腺癌的临床前期和原位癌的防治,包括筛查和早期发现计划在癌症发展的早期识别病例,从而增大治愈的机会。

(1)乳腺癌普查(筛查)的原则,1980年美国抗癌协会提议如下:

①大于20岁妇女,每月1次乳房自我检查。

②20~40岁妇女,每3年接受医生1次检查。

③大于40岁妇女,每年接受医生检查1次。

④30~35岁妇女,要有1次乳房造影(X线片)作为以后检查对照的依据。

⑤小于50岁妇女,根据个体情况,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行乳房造影,有乳腺癌家族史和个人史的,应咨询医生乳房造影的频度。

⑥大于60岁妇女,每年乳房造影1次。

(2)乳腺癌的普查方法:普查方法一般采用乳腺X线摄影,特殊情况采用乳腺穿刺细胞学检查。

①X线摄影的适宜年龄和间隔有不同看法,总的看来是年轻妇女乳腺组织处于敏感期,不适宜做X线摄影,绝经后妇女可间隔2~3年检查1次。

②乳腺穿刺的组织学检查:其特点为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诊断迅速准确,尤其对有肿块或结节性病变难以定性时穿刺显得更为重要,它是乳房X线摄影后,对有选择性病例的进一步检查,其选择指征为:

A.对乳腺肿物的定性诊断。

B.对乳腺组织增生程度的测定。

C.对可移乳腺肿瘤病例的组织学和细胞学诊断。

D.进行乳腺组织或乳腺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测定。

③乳腺冷光投照仪筛查最近也显示出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3)乳房自我检查:

①此种方法被广为接受的原因:

A.对人体无损伤。

B.经济方便。

C.不需要专业人员参加检查。

D.自检确定能发生较早期的乳腺癌,自检发现的乳腺癌瘤块体积小,淋巴结转移率低,如FOSTER等报道在自检组中,乳腺癌5年生存率为75%,非自检者为57%,自检组5年生存率为76.17%,非自检组为60.9%。

②乳房自我检查方法:如果发现乳腺肿块与月经周期无关,呈持续性存在,应去医生那里咨询,检查。

望诊:在穿衣镜前观察乳房的外形,双侧乳房是否对称,乳房皮肤是否有异常变化,如皮肤回缩,橘皮样改变,隆起,水肿等,体位有3种:

①坐直双手掐腰,使胸大肌收缩;

②坐直双臂向上伸直;

③站立双臂向两侧伸直,向前弯腰,上身下弯与双腿呈90°,乳房自然下垂。

触诊:检查乳房是否有肿块,硬结,腋淋巴结是否有肿大等,可平躺在床上,被检者手臂上伸,被检测肩部用枕头稍垫高,用对侧手指的扁平部触摸乳房及腋窝淋巴结,乳房检查时关键是手指并拢伸开,手掌手指呈一平面触摸乳房,而不能用手指抓捏。

每月月经结束后7~10天自我检查1次,检查结果要与前1个月的结果做比较,如果发现下列情况,应去医院咨询检查:

①双侧乳房不对称;

②乳房有肿块或硬结或质地较前变硬,呈片膜状改变,且与月经周期无关。

③乳房皮肤有诸如水肿,凹陷,不完整等。

④乳房有溢液,凹陷。

⑤乳晕区有“湿疹样”改变。

3.三级预防

指对乳腺癌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手段,防止临床并发症不恰当的发生或过早死亡,尤其是晚期患者的积极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寿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康复,一些发展中国家有30%~80%的乳腺癌患者到晚期才被诊断,因此努力改变乳腺癌三级预防的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危险因素

月经初潮早,第1胎生育年龄晚和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

(1)婚姻:未婚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事实表明修女,独身妇女,结婚迟和婚姻持续时间短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高。

(2)初产年龄:生育因素中与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最有关的是初次足月产的年龄,初产年龄早会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而且足月妊娠对发挥保护作用是必需条件,初产年龄越早,危险性越小,20岁以前第一胎足月生产者,其乳腺癌的发病率仅为第1胎足月生产的30岁以上者的1/3,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3)产次:最近多数研究者认为产次的确是独立起作用的因素,Leon1989年进行的前瞻性研究结论是:产次大于或等于5次与只有1次生产者相比,危险性为0.6,同时少数研究者报道多产次的保护作用仅仅是对50%以上可能患病的妇女起作用,对年轻者,多产次反而增加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4)哺乳:哺乳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第一次生产后哺乳期长则乳腺癌危险性降低,哺乳总时间与乳腺癌危险性呈负相关,可能是哺乳推迟了产后排卵及月经重建,并使乳腺组织发育完美。

(5)人工绝经:卵巢切除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卵巢切除的年龄越小,危险性越低,在35岁以前切除卵巢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45~54岁自然绝经妇女的1/3,这种保护作用可保持终生。

(6)月经史:

①初潮年龄:初潮年龄小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17岁的2.2倍,通常认为初潮年龄推迟1年,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减少20%,月经规律年龄小,乳腺癌的危险性大,1年内规律者比5年才规律者患乳腺癌危险性大2倍。

初潮年龄与少儿期的营养,饮食有密切关系,随着儿童期营养改善,月经初潮逐渐提前,这一现象可能与乳腺癌发病率上升有关。

②绝经年龄:绝经年龄迟,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45岁绝经比50岁绝经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减少30%,还有人认为45岁绝经比55岁绝经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减少50%,绝经前乳腺癌的危险性大,绝经后乳腺癌的危险性小,绝经后仅是绝经前患乳腺癌危险性的1/6,人工绝经后,乳腺癌发病率降低,更年期长,月经不规律长的妇女,乳腺癌危险性增加,行经中妇女患乳腺癌发病率与雌激素的作用有关,患乳腺癌的妇女,循环雌激素浓度比普通人高2倍。

(7)体重: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绝经期前妇女的体重增加与乳腺癌的危险性关系不大。

(8)脂肪饮食:饮食习惯改变,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改变内环境,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及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脂肪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提高,可能与脂肪加速儿童期生长发育,提前性早熟,使乳腺上皮细胞较早暴露于雌激素及催乳素中,增加癌变机会有关,脂肪还能增加雄烯二酮转化为雌激素,可能有增加垂体释放催乳素的作用,另外,脂肪代谢旺盛,胆固醇代射高,转化率高,卵巢以外的雌激素增加。

(9)乳腺癌与电离辐射的关系:电离辐射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其危险性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10)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瘤的关系:乳腺小叶上皮高度增生和不典型增生时,与乳腺癌的发病可能有关,这些良性疾病可增加致癌或促癌物质的易感性,因此乳腺良性疾病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1)乳腺癌与家族关系: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其危险性又与家属的乳腺癌发病年龄及单,双侧有关,一级直亲家族绝经前患乳腺癌如为单侧,其家属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3.0,如为双侧,其危险性为8.0;一级直亲家族绝经后患乳腺癌如为单侧,其家属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1.5,双侧则危险性为4.0。

(12)乳腺癌与内分泌功能有关:当卵巢分泌激素过多,可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当垂体与卵巢激素缺乏时,乳腺即不发育,乳腺癌也不易发生,更年期长期服有雌激素,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睾酮有抑制或延缓肿瘤发生的保护作用。

酸牛奶能有效预防乳腺癌

具有以下因素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更大:1 有乳腺癌家庭史者;2 月经初潮年龄较早者;3 绝经年纪较迟者;4 未生育者;5 第一次妊娠晚于30岁者;6患有良性乳房肿瘤者。

为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目前正在普遍运用两种较有效的预防方法,一是每次月经结束后,做一次乳房的自我检查;二是妇女35岁后应定期进行乳房x线摄片检查。除此之外,还有没有预防和降低乳腺癌发生的更好办法呢?

荷兰国立癌症基金会和一家毒理与营养学研究所进行了一次流行病学研究,在排除了一些可能与乳腺癌有关的因素之后,将被研究调查的人群分为2组,第一组为能够坚持每天饮用250毫升酸牛奶的妇女,第二组胃不常饮用酸牛奶的妇女。结果发现:第一组妇女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比第二组减低了50%。它论证了:经常饮用酸牛奶可有效的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人们不禁要问:酸牛奶为什么可以有效的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这是因为酸牛奶中还有高活性的乳酸菌和嗜热链球菌,它们所产生的产物可以干预人体内的肠肝循环。肠肝循环与人体对脂肪的吸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旦受到干预,就可以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医学研究已证实,对脂肪吸收量小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比对脂肪吸收量大的女性低很多。此外,由于每天饮用一定量的酸牛奶,可以增加人体免疫球蛋白的数量,有利于提高整个机体的营养水平,从而加强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既然酸牛奶属于乳制品,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乳制品都有预防乳腺癌的功能呢?针对这个问题,专家们研究比较了各种乳制品与乳腺癌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酸牛奶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乳制品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因此有关专家向广大妇女建议:为了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请养成每天喝一杯酸牛奶的良好习惯。

乳腺癌的成病的原因是什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但病程进展缓慢,自然生存期长等特点。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那么,乳腺癌的成因是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乳腺肿块:乳腺癌的主要表现是乳房上长有肿块,这往往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大多数病人无疼痛的感觉,只有不足1/3的病人觉得有些刺痛或钝痛,但又不很明显。

2单侧乳头溢液:非哺乳期的妇女,忽然出现乳头流水(乳样、血样、水样液体),应予注意,因为其中有些病人为乳癌。

3乳腺癌发生的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乳癌的发生与一些因素,如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物理因素以及月经、婚姻、生育、哺乳等有关。

注意事项:有乳癌家庭史的妇女,乳癌发病机会为一般妇女的2~3倍;有双侧乳癌家庭史的妇女,发病机会为正常妇女的6一9倍。这种易患倾向不仅与母系有关,也与父系有关。且统计表明,乳癌患者的下一代发病可比上一代提前20年左右。

怎样防止乳房癌

酒精摄入量和患乳腺癌的概率也有关系。每天饮用1到3杯酒精饮料会增加患乳腺癌的概率。如果一定要喝酒,女性可以服用些叶酸,以抵消酒精的不良作用。

多年以来,科研人员都倡导服用亚麻籽可以降低乳腺癌患病概率。亚麻籽含有木脂素和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已经有研究证明对防癌有用。吃起来也很方便,可以将制作为液体的亚麻籽浇在色拉上,也可以将固体的亚麻籽磨碎,撒在早餐上。

另外,女性每天应该食用至少一次低脂乳制品,比如酸奶或脱脂奶。

方法一:

1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特别是母亲或姐妹曾患过乳腺癌;

2 月经初潮早(12岁以下)、绝经年龄晚(在55岁以上)的人;

3 患有某些乳腺良性疾病的人;

4 经常接受放射线胸透或拍胸片的人;

5 从未哺乳、从未生育或生育过晚或流产次数多的人;

6 乳密度高,质地较坚实的女性;

7 腰部以上特别肥胖,腰围与臀围相近的女性

方法二 定期体检乳腺癌预防检查从20岁开始不要掉以轻心

乳腺X光检查对女性来说十分重要。在你能感觉到肿块之前,X光就可以检查出癌症是否已经在你的体内生根。尽管乳腺癌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但是因此死亡的患者数量却在减少,这全靠及时有效的早期检查和治疗。

医生建议:40岁以上的妇女每年接受一次乳腺X光检查,40岁以下的妇女至少每三年检查一次。有乳腺癌家族病史的妇女更应该尽早开始接受检查。此外,在成年期体重增加20公斤以上的妇女,在绝经后患乳腺癌的概率是其他妇女的两倍。生育后体重不能恢复生育前水平的妇女也应该格外当心。另外,含有雌激素的产品已经被证明会助长乳腺癌的发生。

相关推荐

乳腺癌发生的6大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家族中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 3倍。乳腺癌明显的遗传倾向性,不少乳腺癌患者呈现家族聚集现象。乳腺癌家族史妇女应重视乳房自检,或定期复查乳腺彩超。2.乳房疾病:乳腺小叶增生、纤维腺瘤等乳腺疾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倍。对于长期存在乳腺疾病患者需积极合理治疗定期随访观察。3.月经胎产:初次月经年龄早于13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为年龄大

怎么判断乳腺增生

1、乳房胀痛、刺痛、串痛或隐痛,甚至运动、衣服摩擦亦感疼痛,疼痛可向肩部、背部、腋窝、上肢放射,但疼痛不规则。2、的表现为乳腺外形胀满,多数月经前一周左右疼痛或疼痛加重,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3、乳腺增生分为四型:①片块型:呈厚薄不等的片块状,数目不定,园型或不规则形,立体感差,质地中等或较软,韧性,活动不粘连,边界不清,表面光滑或呈颗粒状。②结节型:呈结节状,形态不规则,立体感强,中等硬度。③

乳癌和生育的关系

对于患者已经得了乳腺癌以后,能不能生育这个问题,应该说目前国外的文献中认为对生育没影响。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本身生育对乳腺癌影响,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乳腺癌对生育影响。生育对乳腺癌影响?目前没说生育了以后,增加了复发的机会,没这方面的报道。都是相差不大,甚至认为生育的患者预后比不生育要好,但这这种说法还不肯定,起码说没区别。这样的话在国内这样的情况,病人就会问

什么原因得乳腺癌

研究表明,通过对256例诊断为乳腺癌,年龄在23-54岁之间的妇女的调查,十大项主要因素与乳腺癌发病可能关的关系:(1)家族史;(2) 婚姻与生育;(3)生殖因素;(4)哺乳;(5)月经紊乱;(6)甲亢;(7)口服避孕药;(8)生活习惯;(9)长期穿戴胸衣紧缩;(10)压抑感情或冲动性格。家庭成员中(母亲、姐妹)乳腺癌的妇女其发病率较一般高,存在乳腺癌的家庭史无论来自母系还是父系,都会增加

女性得了乳腺增生不一定是病

林女士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体检,查出乳腺增生。体检医生提醒她定期复查,这让她很担心乳腺增生是否癌变的风险。据不完全统计,在育龄女性体检中,检出乳腺增生的比例可高达80%。乳腺增生到底需不需要治疗?它和女性健康第一杀手乳腺癌之间到底多密切的关系?南方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叶长生教授认为,绝大多数乳腺增生是一种生理现象,不会发展为癌。乳腺增生不一定是病叶长生教授认为,绝大多数乳腺增生是一种生理变化,是由于

切除乳腺能不能预防乳腺癌

一、切除乳腺能预防乳腺癌吗去年好莱坞红星安吉丽娜-朱莉,自爆已经接受预防性的双乳房切除术,以降低罹癌风险。她表示,之所以做手术,是因为她基因缺陷,罹患乳癌和卵巢癌风险恐较高,她还希望那些乳房癌家族病史的女性能搜集资料并向专家咨询。通过乳腺切除来预防乳腺癌是否必要?这种预防性治疗在国内的开展情况又是如何呢?在发达国家,针对乳腺癌的高危人群,预防性切除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如果通过基因检测和

乳腺癌的原因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地威胁着妇女身心健康,长期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花费了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对乳腺癌的发病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从根本上控制乳腺癌。经多方研究及实践发现,乳腺癌的发生和各种环境、社会因素关,并且和女 性生育等因素关。研究表明,通过对256例诊断为乳腺癌,年龄在23-54岁之间的妇女的调查,十大项主要因素与乳腺

早期乳腺癌病因

1.月经和婚姻 月经初潮年龄早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认为初潮年龄在12岁以前者,比13岁以后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可增加4倍以上,通常认为初潮年龄迟一年,则乳腺癌的危险性可减少约20%,初潮年龄则与儿童的营养,饮食密切关系,营养得到改善,月经初潮年龄将逐渐随之提前,这可能与乳腺癌发病率上升关,另外月经周期长短反映了人一生中所经历激素水平的变化次数,月经周期短,变化次数多,乳腺受雌激素刺激的次数也

卵巢癌的发病原因

l.遗传和家庭因素在卵巢癌的所发病危险因素中,卵巢癌家族史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卵巢癌的家族性聚集与遗传因素关,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与遗传关的卵巢癌只占少数,不足5%。与遗传相关的卵巢癌主要三种类型:①遗传性位点特异性肉芽肿综合征:当一个家族中两个直系亲属患卵巢癌,与其相关的直系亲属患卵巢癌的风险将超过50%,遗传性卵巢癌妇女的发病率要比一般妇女年轻10岁。②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综合征

乳腺癌的成病的原因是什么

乳腺癌的成因是什么?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但病程进展缓慢,自然生存期长等特点。全世界每年约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那么,乳腺癌的成因是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1乳腺肿块:乳腺癌的主要表现是乳房上长肿块,这往往是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大多数病人无疼痛的感觉,只不足1/3的病人觉得些刺痛或钝痛,但又不很明显。2单侧乳头溢液:非哺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