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脱肛推拿 《千金》脱肛方

小儿脱肛推拿 《千金》脱肛方

组成:横骨(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际,前正中线旁开0.5寸),长强(尾骨尖下0.5寸,约当尾骨尖端与肛门的中点)。

推拿功效:益元荣督,健中举陷,束肠固脱。

推拿方解:横骨,足少阴肾经之穴,又为肾经与冲脉交会穴,故有益肾元,调冲任,司气化之功;长强有益肾束肛之效;故《千金方》治“脱肛历年不愈”,“灸横骨百壮”,“灸龟尾百壮”。龟尾即长强穴。对二穴施以按摩术,名“《千金》脱肛方”,以其益肾建中,束肠固脱之功,可治“脱肛历年不愈”之候。

若加摩百会,大肠俞,气海,膻中,则益气举陷,束肠固脱之功倍增。

直肠脱垂偏方大全

五倍子熏洗治脱肛

【功能主治】升提中气,主治脱肛。

【偏方组成】五倍子30~60克。

【用法用量】将五倍子打碎,加水适量,煎沸30分钟,于脱肛时先熏后洗患部。

【病例验证】刘某,24岁。因产后努挣大便而脱肛。遂以五倍子60克,打碎,加水煎沸30分钟,脱肛时先熏后洗,仅用1剂即见效,继用3剂痊愈。

石榴皮治小儿脱肛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脱肛。

【偏方组成】石榴皮90克,五倍子30克,明矾15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沸30分钟,滤去药渣,趁热先熏后洗,同时,将脱出的部分轻轻托回。早、晚各熏洗1次,直至痊愈。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2~10岁小儿脱肛患者24例,经5~7天治愈者15例,8~10天治愈者6例,另3例病程超过2年,经熏洗1个月后痊愈。

煅龙骨治脱肛

【功能主治】主治脱肛。

【偏方组成】煅龙骨40克,蝉衣20克,白僵蚕15克,冰片3克,生甘草10克,凡士林150克。

【用法用量】将前5味中药分别研为极细末,混合均匀后过100目筛,凡士林加热后,再将上药末徐徐加入凡士林中,装人干净瓶内密封备用。用时,先将患处用淡盐水洗净,涂以本药膏,再将脱出直肠缓缓上托,压进肛门内,外盖消毒敷料,贴胶布,最后用丁字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脱肛患者21例,经用药5~10剂,均获痊愈。

黄芪党参治脱肛

【功能主治】益气升提,清热燥湿,收敛固脱,主治小儿脱肛。

【偏方组成】黄芪、党参、赤石脂各6克,黄芩、黄连、升麻各4.5克,当归、柴胡、枳壳、白芷、陈皮、甘草各3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韩某,男,6岁。因患痢疾十多天,每日大便数10次,以致直肠脱出,从此半年来饮食少进,形体消瘦,每次大便时都脱出直肠寸许,托进时啼哭异常。诊查其面色不荣,肛周赤紫,有轻度糜烂,舌质红,苔微黄,脉细数有力。证属虚中有实,因痢后余热未清所致。治宜益气升提,清热燥湿,收敛固脱。用本方配合外治:便后用甘草10克煎汤洗肛门,待收后或托收后,用棉球蘸5%明矾溶液,使之着于肛门内直肠壁。治疗一周而愈。

脱肛推拿哪里好 百会脱肛方

组成: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长强(尾骨尖下0.5寸,约当尾骨尖端与肛门的中点),承山(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温肾阳,维阴脉,益气束肛。

推拿主治:阳虚脱肛。

推拿方解:取百会,内关,命门,长强,承山,因百会为诸阳之会,有益气举陷之功;命门位于两肾之间,肾藏精, 为生命之根,先天之本,有壮阳益肾之功,为虚寒证之治穴;长强为督脉与足少阴肾经交会穴,有荣督益肾束肛之功;承山乃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具有敷布阳气之功,故按承山,有益肾束肛之效;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别起手少阳三焦经,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而有维持诸阴之用,故内关又为治后阴肛门疾病之用穴,诸穴合用按摩治,可治肾阳虚衰,下焦虚寒,肛门失束之脱肛。

宝宝脱肛小妙招

五倍子熏患处

取适量五倍子研磨成细末,铺在纸上卷成筒状,放在便盆内点燃,让宝宝坐在上面使气熏如肛门,肛门可自行收回。

蝉蜕外敷

用蝉蜕9克,将蝉蜕研磨成细末,用适量香油调和成糊状。待儿童脱肛时,将其涂抹于拖出物上,片刻可自然回缩。此法可用于来治疗小儿脱肛,日久不收者。

肚脐敷贴法

取黄芪、枳壳、石榴皮各15克,一起打磨成粉状,装入沙袋中备用。使用时,先将患儿的肚脐部用温水搽洗干净,将药袋放于脐上,上盖塑料薄膜,外敷以纱布,周围用胶布固定。每日用热水袋或者毛巾热敷两次。每次15-30分钟,24小时换药一次。

棉花根升麻汤

用棉花根30-60克,升麻9克,防风1.5-3克,白术9克。用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温服。本方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升阳举陷的功效,治疗小儿脱肛效果明显。

乌梅外敷方

用乌梅5个,冰片0.2克。先将乌梅用温火焙干,研磨成细末;将冰片和乌梅和匀研磨成细末,再以香油调成糊状,涂抹于脱肛周围。每次大便后肛门脱出处涂药一次,直至不脱出为止。

熏洗法

用苦参30克,五倍子30克,石榴皮30克,明矾20克,黄柏20克,黄芩20克。

将上述材料加水煎煮至700毫升,带药液温度适宜后,坐浴20-30分钟,每日1-2次。

功效: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收涩,固脱之功效,治疗小儿脱肛效果较好。

脱肛的症状

在小儿的众多疾病中,脱肛可谓是比较令人尴尬的。

所谓小儿脱肛,其实就是小儿肛管直肠甚至部分结肠移位下降外脱的一种疾病。

早在《诸病源候论》中就有记载,“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因利久肠虚冷,兼用躽气,故肛门脱出”。

也就是说,小儿血气未充,或因久泄久痢等情况,导致中气下陷,不能摄纳,那么脱肛这种疾病也就容易发生了。小儿脱肛这种疾病对小儿的身心健康是有一定危害的,需要及早治疗。

在小儿脱肛的早期,在排便后肠管从肛门内脱出,随后会自动缩回,这个属于轻证。

中医妙法补气升提治脱肛

中医认为脱肛是脾气不足,气虚下陷造成的,又叫中气下陷。治疗需健脾补气升提。可用下列方药治疗:

1.炙黄芪30克,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各10克,炙甘草5克,浓煎,每天1剂,分3次喝下。

 2.同时服用补中益气丸,每次10克,每天3次。

 3.用明矾,皮硝各30克,开水冲化后熏洗肛门。严重者,在脱肛推回后用丁字带固定。

 4.如因便秘、腹泻、痔疮等病引起的脱肛,需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脱肛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脱肛的危害具体包括:

一、粘液刺激:由于直肠脱出,肠液流溢,容易刺激肛周皮肤导致肛门瘙痒,可造成肛门湿疹等疾病的发病这是常见的脱肛的危害;

二、粘膜充血水肿:脱肛的危害还包括直肠反复脱出、回缩,容易造成粘膜充血、水肿,导致大便带血;

三、感染是常见的脱肛的危害:直肠脱出后病菌容易侵入肠道,引发肠道炎症、肛周皮下脓肿等等;

四、肠套叠、绞窄、坏死:直肠脱出后无法复位或者不能恢复原位,可能造成肠套叠等情况,严重者不排除肠梗阻的可能;

五、影响身体发育:对于小儿脱肛患者来说,脱肛可严重影响小儿身体发育。

以上是详细的脱肛的危害介绍,所以治疗脱肛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越早越好。

小儿脱肛推拿 按揉百会穴

患者直坐,术者站其前方,以一手拇指掌面置于其头顶百会穴处,拇指与其头顶部呈垂直方向长按,并经百会向前后直摩或者向左右横摩,反复操作,可补气升提。用力大小以患儿能耐受为度。

小儿脱肛偏方大全 蝉蜕外敷

用蝉蜕9克,将蝉蜕研磨成细末,用适量香油调和成糊状。待儿童脱肛时,将其涂抹于拖出物上,片刻可自然回缩。此法可用于来治疗小儿脱肛,日久不收者。

相关推荐

怎么避免小儿脱肛

1、要使小儿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切忌坐便盆时间过长。 2、有便秘小儿,平时应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3、有咳嗽及反复腹泻的病儿,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以预防脱肛的发生。

脱肛的原因 儿童脱肛

脱肛也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由于儿童时期,骨盆内脏器发育不完全,不能对直肠承担充分的支持作用,且儿童的骶骨弯曲度还没有形成,使直肠处于垂直的状态,更容易发生脱肛

脱肛有哪些表现

1、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以后渐渐不能自行回复,需用手上托能复位,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 2、晚期:脱肛在咳嗽、喷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 3、嵌顿:由于肛括约肌松弛,很少发生嵌顿,一旦嵌顿发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剧痛,肿物不能用手托复位,脱出肛管很快出现肿胀,充血,黏膜皱襞消失。如不及时

脱肛怎么办

脱肛除了与大肠有关外,还与肺、胃、脾、肾等脏腑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开窍于二阴,主一身之元气,以上脏腑有病变都可能影响大肠,发生脱肛脱肛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若久痢、久泻,久咳以及妇女生育过多,体质虚弱,劳伤耗气,中气不足,以致气虚下陷,固摄失司,而致脱肛;小儿先天不足,气血未旺,或年老体衰,或滥用苦寒攻伐药物,亦能导致真元不足,关门不固,而致脱肛。实者多因便秘、痔疮等病,湿热郁于直肠,局部肿胀,里急后重,排便过度努责,约束受损,而致脱肛。 对于脱肛治疗的一个基础原则是什么呢,就是升提

肛脱的危害

一、粘液刺激:由于直肠脱出,肠液流溢,容易刺激肛周皮肤导致肛门瘙痒,可造成肛门湿疹等疾病的发病这是常见的脱肛的危害; 二、粘膜充血水肿:脱肛的危害还包括直肠反复脱出、回缩,容易造成粘膜充血、水肿,导致大便带血; 三、感染是常见的脱肛的危害:直肠脱出后病菌容易侵入肠道,引发肠道炎症、肛周皮下脓肿等等; 四、肠套叠、绞窄、坏死:直肠脱出后无法复位或者不能恢复原位,可能造成肠套叠等情况,严重者不排除肠梗阻的可能; 五、影响身体发育:对于小儿脱肛患者来说,脱肛可严重影响小儿身体发育。

脱肛的病因讨论

脱肛是指直肠或乙状结肠下段的粘膜层或全层肠壁经肛管向外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并不常见。 大量病例资料提示本病与发育缺陷有关:如小儿骶骨曲发育不全,直肠正常平面位消失,直肠前陷凹腹膜返折过低,老年性肌肉松弛,生育过多或分娩致肛提肌分离或会阴撕裂等。故本病多见于小儿、老年及多产妇女。 此外,长期腹泻或便秘、排尿困难、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等引起腹内压增加,也常为本病的诱因。 近年来国外有人研究,脱肛常伴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疾患,如有报告显示100例成人完全性脱肛,3%肯定有精神疾患,33%可能有精神疾患

宝宝脱肛了怎么办 加强体育锻炼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增强腹肌和肛门的收缩功能,着对防治小儿脱肛有益。

小儿脱肛 棉花根升麻汤

用棉花根30-60克,升麻9克,防风1.5-3克,白术9克。用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温服。本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升阳举陷的功效,治疗小儿脱肛效果明显。

孕妇严重脱肛怎么办才好

1、脱肛是指肛管和直肠的粘膜层以及整个直肠壁脱落坠出,向远端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中医称脱肛或直肠脱垂。妇女在怀孕期间,尤其是妊娠后期,容易发生孕妇脱肛。这是因为妊娠期间,盆腔内的血液供应增加,胎儿发育后,长大的子宫会压迫静脉,而造成血液的回流受阻,再加上妊娠期间盆腔组织松弛,都可以促使孕妇脱肛发生和加重。分娩以后,这些因素自然会逐渐地消失,孕妇脱肛的症状也会得到改善,甚至消失。 2、如果妊娠期间对脱出来的肛管进行套扎和冷冻或激光等特殊治疗或手术切除,均会冒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只要不是大量或经常出血,

怎样治好脱肛

第一步:清热除湿——缓解当下之急 直肠脱垂很容易发生溃疡出血,常有分泌物流出,使肛周瘙痒潮湿,污染内裤,使患者十分尴尬。“双红提肛”精用消炎消毒、清热除湿之品,针对肛门脱出辨证用药,可迅速消除脱肛症状。 第二步:升提固涩——强化直肠自行还纳功能 直肠脱垂患者脾虚下陷,肛门失约,导致直肠反复脱出。“双红提肛”运用健脾益气、升提固涩的治法,使脾有力运化气血,升阳举陷,增强肛门收缩能力,恢复并强化直肠自行还纳功能。 第三步:补益中气——扶正固本,杜绝复发 直肠脱垂即使术后也很容易复发。要根治直肠脱垂必须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