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脱肛偏方 棉花根升麻汤

小儿脱肛偏方 棉花根升麻汤

用棉花根30-60克,升麻9克,防风1.5-3克,白术9克。用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温服。本方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升阳举陷的功效,治疗小儿脱肛效果明显。

脱肛的最佳治疗偏方

脱肛的最佳治疗偏方

1、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收肛散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功效:收涩固脱。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3、提肛汤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主治:小儿脱肛。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10克;炙粟壳5克,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本方为自拟方,临床运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4、益气升阳汤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功效:益气升阳。主治:脱肛。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

5、脱肛液

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肠收涩。主治:直肠脱垂。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粘膜层与肌层之间。

脱肛的分类

Ⅰ度:直肠黏膜脱垂或叫部分直肠脱垂。

排便时或增加腹压时直肠粘膜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还纳,脱出长度3cm左右。脱出直肠黏膜呈圆形、半圆形,红色、表面光滑或呈放射状。

Ⅱ度:完全性直肠脱垂。

排便时,长期反复脱出,使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因而常有血液及粘液分泌物流出肛门外,需要用手还纳,脱出长度4-8cm左右。脱出直肠黏膜呈“同心环”皱襞。

Ⅲ度:完全性直肠脱垂。

不仅在排便时直肠脱出,而且在咳嗽、打喷嚏、排气、行走、久站、久坐时直肠都脱出肛门外,此期直肠全层或肛管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自己根本不能还纳,脱出长度8cm以上。脱出肿物呈环状脱出或呈牛角状脱出。

中医治疗脱肛的方法

一、 内服治标:枳壳10克,升麻8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日煎服,一日两次。补气固脱。

二、 外擦提肛膏:石榴皮、柯子、五倍子,研粉末各取等份混合均匀。用麻油调成50%浓度的膏药。睡觉前将药膏涂抹于肛门上,然后用手轻轻地将肛门脱回,再用消毒纱布固定。一般晚上用药效果最好,如果较为严重,白天也可以敷用,治疗期间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三、 熏洗提肛散:柯子、五倍子、椿根皮、石榴皮、枯矾各50克,水煎,待温坐盆,先熏后洗肛门,每次20-30分钟,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肛门坠胀的偏方

1.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 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

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收肛散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 功效:收涩固脱。 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 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3.提肛汤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 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

主治:小儿脱肛。

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10克;炙粟壳5克,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本方为自拟方,临床运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

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得了麻疹怎么治

1、一般治疗

隔离、休息、加强护理。在出疹期间既要保证患儿一定的营养(易消化而富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又要保持眼睛和口腔等的卫生,并应注意室内空气交换,但又不能让患儿直接吹风。

2、对症治疗

高热可酌情用小剂量退热药,应避免急骤退热致虚脱;咳嗽选用止咳剂;烦躁选用镇静剂。体弱病患儿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

3、中医治疗

透疹解表,葛根升麻汤加减,芫荽汤口服。出疹期用银翘散加减。

阳气虚弱型食道癌药膳疗法3种

食道癌在中医里属于“噎膈”范围,中医里把此病分为痰气交阻型,瘀血内结型和阳气虚弱型三种。现介绍阳气虚弱型的症状、治则及药疗法。

症状:饮食不下,面色觥白,形寒气短,泛吐清涎,面浮足肿,腹部胀满,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则:益气健脾。

药膳疗法:

1、补气运脾粥:

配方:人参6克(或党参12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黄芪10克,陈皮10克,大枣五枚,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前五味药加水煎,去渣取汁人大米、枣再煎,米烂粥成后,再加入白糖调匀即成。

服法:每日l剂,连服15_30剂,亦可常服。

注:若用人参,宜将人参单独煎,取汁兑入粥内。

2、菝葜炖猪肉:

配方:鲜菝葜500克(干品100克),肥猪肉100克。

制法:先将菝葜切碎,加水1500毫升煎煮,煎至水减到500毫升左右时去渣,加入猪肉再炖,待肉熟后即可。

服法:分2~3次服完,吃肉喝汤,每日1剂,可连服20~30剂。

3、棉根煮大枣:

配方:棉花根60克,大枣15~20枚,红糖适量。

制法:将棉花根与大枣加水共煮,至枣熟后去棉花根,加红糖即成。

服法:每日1剂,吃枣喝汤,分数次服,连服15~30天。

小儿脱肛偏方大全 乌梅外敷方

用乌梅5个,冰片0.2克。先将乌梅用温火焙干,研磨成细末;将冰片和乌梅和匀研磨成细末,再以香油调成糊状,涂抹于脱肛周围。每次大便后肛门脱出处涂药一次,直至不脱出为止。

小儿脱肛偏方大全 蝉蜕外敷

用蝉蜕9克,将蝉蜕研磨成细末,用适量香油调和成糊状。待儿童脱肛时,将其涂抹于拖出物上,片刻可自然回缩。此法可用于来治疗小儿脱肛,日久不收者。

宝宝脱肛了怎么办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小儿脱肛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咳嗽、腹泻、便秘等引起。对此,首先要积极治疗这些容易引起脱肛的疾病,以减少腹腔内的压力,缓解脱肛的发生。一般在疾病治愈后,脱肛也会随之自愈。

脱肛的症状

在小儿的众多疾病中,脱肛可谓是比较令人尴尬的。

所谓小儿脱肛,其实就是小儿肛管直肠甚至部分结肠移位下降外脱的一种疾病。

早在《诸病源候论》中就有记载,“小儿患肛门脱出,多因利久肠虚冷,兼用躽气,故肛门脱出”。

也就是说,小儿血气未充,或因久泄久痢等情况,导致中气下陷,不能摄纳,那么脱肛这种疾病也就容易发生了。小儿脱肛这种疾病对小儿的身心健康是有一定危害的,需要及早治疗。

在小儿脱肛的早期,在排便后肠管从肛门内脱出,随后会自动缩回,这个属于轻证。

脱肛吃什么药比较有效

1.中草药内服疗法: 黄芪、芡实各30克,白术、党参、陈皮、柴胡、升麻、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2.涂敷疗法:

①蝉蜕(焙黄)、党参、黄芪各等量,共研细末,用菜籽油调匀,涂敷于肛门脱出的肿物上。

②生天南星30克,研成细末,温开水调和,敷于百会穴,肛门脱出物回缩后洗去。

③蓖麻仁、前胡根各10克,同捣如泥,敷百会穴。每日换药1次。此法还可治疗胃下垂及子宫脱垂。

④煅龙骨、煅牡蛎、五倍子各15克,共研细末,瓶装备用。每次大便之后,先用上法熏洗,再用此药粉撒在脱出的肛管及直肠粘膜上,再托回肛内。然后将两侧臀部合拢,用宽胶布贴紧固定。至再次大便时除去,大便后再洗再涂。

⑤诃子、五倍子、煅龙骨各等份,共研细末,撒于肛门脱出肿物之上。每日2次。

⑥蓖麻仁30克,去壳捣如泥,捻作饼状,直径约2厘米,敷贴于囟门上。适用于小儿脱肛初起。

⑦附子末、葱白、大蒜瓣各等量,共捣如泥,如上法制作药饼,敷于囟门上。适用于小儿脱肛日久手足发冷者。

3.烟熏疗法:

①皂荚1个,放碗内燃烧,将漏斗反罩在碗上,令患者将鼻孔凑近漏斗口吸烟,打喷嚏后,肛门脱出物即回缩。

②五倍子30克研粗末,艾绒100克,将五倍子末揉入艾绒内,放桶内燃烧,令患者脱去内裤坐桶上熏治。待肛管及直肠回缩肛内,再用明矾粉轻轻揉擦。此法对小儿脱肛效果较好。

脱肛五个食疗小偏方来帮你

五个治疗脱肛小偏方:

一、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二、收肛散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功效:收涩固脱。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三、益气升阳汤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功效益气升阳。主治脱肛。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四、脱肛液

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肠收涩。主治直肠脱垂。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粘膜层与肌层之间。

五、提肛汤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主治小儿脱肛。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10克;炙粟壳5克,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本方为自拟方,临床运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脱肛忌吃食物:

1、脱肛忌油腻

虚寒型脱肛患者大多伴有消化功能较差,油腻不易消化,大鱼大肉会引起腹泻,实热性脱肛会加重病情,所以应以清淡食品为原则。

2、脱肛忌刺激

不要太辣、太咸、太甜。脱肛患者大多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胃炎,虚寒型脱肛太辣会腹痛腹泻,实热型脱肛会迁延难治;太咸和太甜会刺激胃肠,引起不适。

3、脱肛忌生冷

虚寒型脱肛大多为遗传基因所致,大多同时伴有虚寒性脱肛,长期食用生冷食品会加重脱肛,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和基因的改变。

脱肛宜吃食物:

1、脱肛患者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小白菜、蕹菜、香蕉、梨、苹果以及山药、扁豆、莲子、鳝鱼、甲鱼、猪瘦肉、猪肠、糯米粥、莲子汤等补脾健胃、益气升提的食品。

2、久泻脱肛患者宜食含纤维素少的水果,如香蕉、菠萝、苹果泥以及各种青菜菜泥,少油腻、富脂肪食品。

3、脱肛的饮食宜营养丰富,多食蛋类、瘦肉、动物内脏、豆类及豆制品、鱼类。

4、脱肛患者宜多食酵母、粗粮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直肠粘膜脱垂中医治疗

此病多为气虚下陷,长时间腹泻不愈、久病卧床伤气、大便干结,均可以出现脱肛。

治以补益中气,升提下陷。药用炙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便秘加熟军;有热加连翘、栀子;阴虚加玄参、生地。

另外可以针灸百会、长强,病久加足三里。

治脱肛方:

1.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 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

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收肛散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

功效:收涩固脱。

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

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

3.提肛汤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 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

主治:小儿脱肛。

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10克;炙粟壳5克,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本方为自拟方,临床运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

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4. 脱肛液

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

功效:固肠收涩。

主治:直肠脱垂。

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粘膜层与肌层之间。

5. 益气升阳汤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

功效:益气升阳。

主治:脱肛。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

治疗小儿脱肛有些什么民间偏方呢

在我的印象里,五倍子就是一味好药。记得以前有个老中医曾告诉我一个治疗小儿脱肛的方子,就是用五倍子、煅龙骨各等分,研为细末,装在瓶子里备用,先用温开水把患处洗净,用棉签蘸上药粉,轻轻扑在肛门周围,然后轻轻按上,让患儿睡一个小时。

对于五倍子治疗小儿脱肛的方子还不止一个,在这里再介绍一个。

用五倍子40克,明矾30克,石榴皮50克,苦参60克,菖蒲30克,将这些药用纱布包好,浸泡在水中,约几个小时后再煎,先熏后坐浴,最好是在脱肛的症状发作时用药,每天1~2次。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比较简单的老偏方也是比较有效的。比如用芒硝20克,甘草10克,水煎坐浴,每日早晚各一次。

又比如用鱼腥草50克,水煎坐浴,每日一次。这几个方子虽然简单得很,但是临床效果还不错。

除了使用偏方治疗之外,还需要注意预防和护理。比如平时应该加强肛门的护理和清洁,每次大便后,应该用温水先清洗肛门,并及时将脱出的直肠揉托还纳。

脱肛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益气升阳汤

组成:黄芪,当归,党参,白术,柴胡,生麻,炙甘草,樗树皮,陈皮,罂粟壳。

功效:益气升阳。

主治:脱肛。

二、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麦冬,黄芩,黄连,当归,生地,枳壳,厚朴,乌梅,白芍。

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

三、收肛散

组成:蚯蚓,五倍子,炒浮萍草,龙骨,木贼草等。

功效:收涩固脱。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度。

四、脱肛液

组成:明矾,盐酸普鲁卡因,加水。

功效:固肠收涩。主治:直肠脱垂。

五、提肛汤

组成:黄芪,升麻,当归,枳壳,炒淮山药,沙参,麦冬,乌梅,白芍。

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主治:小儿脱肛。

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炙粟,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附片温补中阳。

相关推荐

脱肛的民间偏方

1、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收肛散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功效:收涩固脱。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3、提肛汤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

斑秃病怎么治疗能痊愈

偏方一:将浓盐汤轻轻涂敷头发根部,约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15天~20天为一疗程,可防治头发脱落。 偏方二:食醋150毫升,加热水200毫升。趁热洗头,每日1次。常洗见效。 偏方三:生赭石500克,研成细末后过筛。早晚饭前各服3克,连服3个月即可治愈。主治青年脱发。 偏方四:鲜侧柏叶30克,霜桑叶15克,闹羊花3克,骨碎补12克,透骨草10克,皂角3克。研末,放入大口瓶中,用75%的酒精浸泡,酒精以没过药末为度,将瓶口密封,7天后即可使用。用时以纱布滤出部分药液,用脱脂棉蘸之涂抹患处,

中医治疗脱肛的经典药方

1、脱肛液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功效:固肠收涩。主治:直肠脱垂。用法:注射于直肠四周或直肠粘膜层与肌层之间。 2、参麦芩连回地汤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回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用法:水煎服,逐日1剂。 3、益气升阳汤组成:黄芪15克,当回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功效:益气升阳。主治

治疗女性脱发偏方

方一: 柏枝(干药)、椒仁、半夏各90克。将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入蜜少许,再煎1–2沸。用时人生姜汁少许,调匀,擦无发处,每日2次。 偏方二: 白矾、郁金各等分。将白矾、郁金制成丸,每次4–5克,每日2次。 偏方三: 食盐15克。将食盐加入1500毫升温开水,搅拌均匀,洗头,每周1–2次。 此法长期应用,可防止脱发。 偏方四: 榧子3枚,胡桃2个,侧柏叶30克。将药共捣浸雪水梳头,其发水不脱落,而且光润。 本方尤适用于肾虚型脱发。 偏方五: 侧柏叶若干。将柏叶阴干研细,以春油浸之。每戟蘸刷头

脑膜炎的偏方

脑膜炎的偏方1. 瓜藤 芦根 汤:取 黄瓜 藤30克,鲜芦根50克,糖12克。将黄瓜藤、鲜芦根加水煮20分钟,加糖饮用。小提示:适用于脑炎后遗症。 脑膜炎的偏方2. 两根石膏汤:取茅根30克,芦根30克,生石膏30克,生 甘草 5克。将以上中药加水煮30分钟饮用。小提示:适用于脑炎高热的患儿。 脑膜炎的偏方3. 菊花 连翘汤:取菊花12克,连翘12克,生甘草5克。将以上中药加水煮20分钟饮用。小提示:适用于脑炎早期的患儿。 脑膜炎的偏方4. 瓜篓 陈皮 茅根汤:取瓜篓皮15克,陈皮5克,茅根30克。将以上

孕妇治疗痔疮的偏方

1、孕妇治疗痔疮的偏方 1.1、木耳柿饼汤:黑木耳6克,柿饼、红糖各50克。将上3味同置锅中,加水适量,煮汤。每日服1剂,连服5-6日。功效活血祛瘀。适用于痔疮,痔核初发,粘膜淤血,肛门瘙痒不适,伴有异物感,或轻微出血,疼痛等症。 1.2、黄花莱木耳汤:黄花菜100克,木耳25克,白糖5克。将黄花菜、木耳洗净,拣去杂质,加水煮1小时,原汤加白糖调服。每日1剂。功效清热,除湿,消肿。适用于湿热脱肛,大便时肛门痛或便后滴血等症。 1.3、姜汁猪血菠菜:菠菜300克,姜25克,猪血100克,酱油15毫升,香油3

中西医治便秘脱肛方法有哪些

引起脱肛的原因很多,如便秘、肛门括约肌损伤,孕妇多次分娩,营养不良等。便秘是其中的一种原因,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因。长期便秘,会导致人的腹腔压持续增加,压迫肛管直肠通过肛门外露导致脱肛。 1、参麦芩连归地汤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收肛散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功效:收涩固脱。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

中医治疗脱肛偏方大全

干姜粳米治脱肛 【功能主治】温补固脱。主治脱肛。 【偏方组成】干姜9克,附子9克,赤石脂12克,粳米12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张某,男,75岁。患者脱肛已达9年之久,证见有腹泻,时有腹痛下坠,下利清水,多时日便20余次,并常有呕吐,食欲差。重用姜、附以加强温阳之功。连进5剂,诸症见转。 人参升麻治脱肛 【功能主治】补气生阳,涩肠举阳。主治脱肛。 【偏方组成】人参(另炖)、升麻各10克,炙黄芪80克,乌梅3个。 【用法用量】后三味加水600毫升,煎至250毫升,取汁,再加水300

宝宝脱肛了怎么办 加强体育锻炼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增强腹肌和肛门的收缩功能,着对防治小儿脱肛有益。

脱肛的治疗方法

内治: 气虚下陷证: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甚至咳嗽、行走时即脱出,色淡红,伴有肛门坠胀或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气短声低,头晕心悸,甚则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弱;治疗方法以补气升提、收敛固涩为主,方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神曲、谷麦芽、炮姜、荜茇、枳壳、木香、山萸肉、覆盆子、诃子等。 气血两虚证:肛内脱出物色淡无华,伴面白或萎黄,少气懒言,头晕眼花、神倦乏力,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以益气养血、升举固脱为主,方药以八珍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