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与血液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与血液系统的变化
1.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是妊娠过程中孕妇自身乃至众人均认为变化最大的器官之一,因为在子宫内要孕育胎儿,完成妊娠和分娩的过程。
(1)宫缩:从妊娠前3个月开始子宫就会有不规则的收缩,妊娠中期在腹壁可以触及,此被称之为Brax0nHicksC0ntracti0ns。到妊娠晚期这种收缩频率增快,甚至引起孕妇的不适感或假临产。
(2)子宫胎盘血流:胎儿的发育需要营养,也需要排除废物,这些都有赖于胎盘绒毛间隙。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试验来证实妊娠期子宫胎盘血流的实际变化。据报道子宫血流至妊娠末期可达到450~650ml/min。
(3)卵巢和输卵管:正常情况下,在妊娠期卵巢停止排卵,因此无月经。输卵管轻度充血肥大。
(4)阴道和外阴:为了适应分娩,阴道和外阴充血,黏膜增厚,结缔组织疏松,平滑肌纤维肥厚。这些变化导致阴道变长。
(5)腹壁和皮肤:50%的孕妇会在腹壁、乳房及大腿处出现所谓的“妊娠纹"。
(6)乳房:妊娠初期孕妇感到乳房发胀和刺痛。到妊娠中期乳房体积明显增大;皮肤表面可见扩张的静脉;乳头颜色加深、变大、可勃起。并且在体内激素的刺激下,为产后哺乳做准备。
2.血液系统
血液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对保证妊娠和分娩的顺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血容量: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时达到高峰,增加30%~45%。血浆和红细胞均增加,平均增加1500ml,但血浆增加的幅度大于血细胞增加的幅度,造成血红蛋白、红细胞数以及血细胞比容可有轻微下降。
(2)血白细胞数量:在正常妊娠期为(5~12)><10/L;而在分娩和产褥初期可上升至25×10/L或更高,平均在(14~16)×10/L。目前机制尚不清楚。
(3)C反应蛋白:较非妊娠期有所升高,在产程中明显升高。白细胞碱性磷酸酶亦升高。
(4)血液凝集系统: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①纤维蛋白原:非妊娠期为2~49/I。,平均39/L。妊娠期增加50%,即平均4.59/L(3~6G/L)。
②其他凝血物质增加,如Ⅱ、V、Ⅶ、Ⅷ、Ⅸ、X等,仅Ⅺ、Ⅻ、工降低。血小板无明显变化。
(5)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减少。
产后收腹带绑多久呢
正常情况下,女性盆腔内生殖器官由各种韧带及盆底支持组织维持其正常位置。在妊娠期,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母体各个系统均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而以生殖系统变化最大,尤其是子宫,其容积和重量分别增加至孕前18倍和20倍左右;固定子宫韧带也相应地变软、伸长。分娩后,子宫开始复原,约在10天左右可降入骨盆内,但需6周才能恢复正常大小。而固定子宫的韧带,因孕期的过度伸展,比孕前略松弛。阴道及盆底支持组织,因分娩时的过度伸展、扩张及损伤,使其弹性下降不能完全恢复到产前状态,受孕子宫膨胀的影响,产后腹壁松弛,约需6-8周可渐恢复。正常产褥期裹腹,不仅无助于恢复腹壁的紧张状态,反因腹压增加,而产生后盆底支持组织及韧带对生殖器官的支撑力下降,导致子宫下垂,子宫严重后倾后屈,阴道前、后壁膨出等。因生殖器官正常位置的改变,使盆腔血液流动不畅,抵抗力下降,易引起盆腔炎、附件炎、盆腔瘀血综合征等各种妇科疾病,严重影响产妇健康。一般产后要4个月才能戴束腹带,因为产后4个月后子宫,内脏才能复位。这时戴束腹带才不会影响产后身体恢复。
在使用产后收腹带的时候会感觉到自己的小肚子绑的难受,而且收腹带特别的紧,很容易会造成血液不循环,最好是带半个小时放松一下哦,很多的妈妈们还是要注意适当的用收腹带。
如何预防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危害呢
(一)甲减的病因预防:
1、呆小症的病因预防:地方性的呆小症,胚胎时期孕妇缺碘是发病的关键。散发性的呆小症,多由孕妇患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引起,明确病因进行预防。母体妊娠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尽量避免剂量过大,用是加用小剂量干甲状腺制剂,并避免其他致甲状腺肿的药物。
2、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预防:及时治疗容易引起甲减的甲状腺疾病,防止手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或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引起的甲减。
(二)积极防止甲减病情恶化:
早期诊断、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防止甲减病情恶化的关键。早期采用中医药治疗可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生活调理避免加重病情因素的刺激。
(三)防止甲减愈后复发:
甲减病愈后机体尚处于调理阴阳,以“平”为期的阶段,此时的饮食精神药膳锻炼药物等综合调理、增强体质提高御病能力,是病后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
(四)饮食护理:
甲减病人多为虚寒性体质故不宜食生、凉、冰食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适量的节制饮食。注意食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如服中药忌饮茶。
(五)情志护理:
了解病人常有的思想顾虑:畏病乱投医、恨病求速效、惜钱不就医等帮助病人消除思想顾虑、树立自信。
(六)病情观察:
一般亚临床型甲减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表现,临床型甲减,特别是发展到成人黏液性水肿时,症状才逐渐表现出来,早期观察有无精神委靡、智力减退、疲乏、嗜睡、大便秘结等。其次,观察有无低 基础代谢率综合征、黏液性水肿面容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有无异常,嗜睡状态下则应注意防止昏迷的发生。
早孕反应都有哪些 乏力困倦
怀孕后,女性绒毛膜性腺激素增加,使得身体容易疲累。加上孕妇的基础新陈代谢增加,妊娠期母体分泌系统产生了变化,体内热量消耗比较快,血糖不足,这些都会导致孕妇乏力困倦的情况。
外界有害因素能引起流产吗
(1)对胚胎的影响:在生殖细胞形成(配子发生至受精)过程中,当有害因素具有亲性腺作用时,可直接对生殖细胞(配子)产生影响。影响精子的生成及卵子的发育,或引起遗传损伤,使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发生改变,即导致遗传突变。结果可抑制受精,造成不孕,或使受精卵发育异常而影响着床,导致发生未被觉察的流产。如胚泡着床,则可影响胚胎的发育,致胚胎死亡而自然流产,或胚胎发育异常而生出有缺陷的婴儿。据报道,多数的异常妊娠,包括95%伴有染色体异常的妊娠,很少可持续到妊娠终期,而多半以自然流产告终。有报道,自然流产中,畸形或其他先天异常较活产可高60倍以上。
在妊娠后阶段,胚胎的不同时期受影响程度不一样。动物实验表明,受精后,在卵细胞分裂过程中,有害因素可以对胚胎的发生产生影响,超过一定阈值以上的物理、化学因素可引起胚芽死亡,但此阶段对致畸不敏感。
受精后第3周进入胚胎期,此时期为各主要器官系统的形成期,3个胚层各自生成若干特定的组织和器官。一般说来,至受精后约9周,亦即妊娠第3个月初,除生殖器官尚未分化完毕,外观形态上已形成完整的个体。器官形成期这一阶段对致畸作用的感受性最强,受有害因素影响,易引起畸形或流产。
自妊娠的第3个月初至妊娠终了的胎儿期阶段,器官分化已基本完成,随妊娠月数的增加,对致畸的敏感性逐渐下降,当受有害因素影响时,一般不引起畸胎。但此时期,生殖器官的分化尚未完成,中枢神经系统仍在继续分化,故对此类少数器官仍有可能出现形态学上的异常。此时期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可导致流产,但主要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出生低体重儿或生后行为发育异常。
(2)对妊娠母体的影响:妊娠时母体为胎体提供了发育所需要的场所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因此妊娠期间母体的健康状况、生理状态、遗传特性等,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关系极大。而外源性环境因素无一不是经由母体而对胚胎或胎儿发生影响的。它们可以直接作用于胚胎或胎儿,也可以通过对母体的不良影响,损害母体健康而间接地对胎体产生不良影响,影响胎体的正常发育。
妊娠时母体的生理变化对环境因素的作用发生了改变。妊娠时为适应妊娠的需要,孕妇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子宫增大,体重增加,能量消耗增加,对氧的需要量加大,故肺通气量增加,较平时易于吸人较多的污染物。孕期身体血容量增加,心率加快,每分钟心脏的搏血量增加。循环加快的结果又可促进机体对有毒物质的吸收。
妊娠时子宫不断增大,血流量重新分布,孕末期子宫血流量可增加70%~80%,胎盘的通透性也加大,化学物质对母体和胎儿的毒性有一定变化。如暴露于甲基汞时,毒性物质迅速透过胎盘进入胎体,那么可以观察到对胎儿毒性增加,而对母体毒性可能减小。如暴露于镉时,化学物质不易到达胎儿,那么母体组织中的浓度较高,可导致母体毒性的增加。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于母体内代谢是解毒的重要机制,由于妊娠时新陈代谢加快,肝脏的负担加大,解毒机制可能受到影响。由于酶的诱导,有些化学物质经过代谢活化毒性也可能增高。妊娠时肾小球过滤性增加,水溶性代谢产物的排泄也增加,同时胎儿的废物需要经母体排泄,肾脏的负担也加大。肝脏是化学物质在体内进行转化、解毒的主要器官,肾脏是毒物排泄的主要器官,妊娠时接触有毒物质,肝、肾均易受到损害。
妊娠时自主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发生改变,且往往出现生理性贫血。故对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或血液系统的毒物,也会表现得更为敏感。此外,妊娠时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动静脉氧差较平时减小,故对缺氧也比平时更为敏感,凡能使能量消耗增加、需氧量加大的生产作业,对孕妇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于上述一系列的改变,孕妇往往可出现对某些有害因素特别是某些毒物敏感性增高的现象。而妊娠母体的中毒、缺氧等,对胎儿的正常发育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以致流产。
产褥期是什么意思 产褥期的身体改变
产褥期母亲的全身各个系统都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其中以生殖系统变化最大,其次是乳房,以及循环、泌尿和内分泌等系统的变化。在产褥期子宫肌层的缩复和子宫内膜进行再生;产后恶露的排出;乳房也开始分泌乳汁;产妇的消化以及内分泌系统也会逐渐恢复到怀孕前的状体;还会在在产褥早期出现尿量增多、体温升高等变化等。
剖腹产以后多久才可以用收腹带
正常情况下,女性盆腔内生殖器官由各种韧带及盆底支持组织维持其正常位置。在妊娠期,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母体各个系统均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而以生殖系统变化最大,尤其是子宫,其容积和重量分别增加至孕前18倍和20倍左右;固定子宫韧带也相应地变软、伸长。
分娩后,子宫开始复原,约在10天左右可降入骨盆内,但需6周才能恢复正常大小。而固定子宫的韧带,因孕期的过度伸展,比孕前略松弛。阴道及盆底支持组织,因分娩时的过度伸展、扩张及损伤,使其弹性下降不能完全恢复到产前状态,受孕子宫膨胀的影响,产后腹壁松弛,约需6-8周可渐恢复。
正常产褥期裹腹,不仅无助于恢复腹壁的紧张状态,反因腹压增加,而产生后盆底支持组织及韧带对生殖器官的支撑力下降,导致子宫下垂,子宫严重后倾后屈,阴道前、后壁膨出等。因生殖器官正常位置的改变,使盆腔血液流动不畅,抵抗力下降,易引起盆腔炎、附件炎、盆腔瘀血综合征等各种妇科疾病,严重影响产妇健康。
温馨提示:剖腹产以后,女性身体的营养和水分都会大量流失,所以在剖腹产后,一定要多吃一些滋补的食品,也要注意多喝水,这样身体才能更块地恢复,不过,刚刚剖腹产完以后,是不能碰水的,这点对于剖腹产后女性而言也非常重要。
产褥期生理变化
1、生命指标的变化
产褥期间产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产后一天内略升高,一般不高于38℃。产后脉搏略微减慢,每分钟60~70次,7天后可恢复正常。产后呼吸14~16次/分。产后血压平稳。
2、产褥期生殖系统变化
产褥期生殖系统变化主要包括子宫变化、子宫下段及宫颈变化、阴道及外阴变化。子宫变化,是指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6周时间,期间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子宫下段及宫颈变化主要在产后2~3天内,宫口任然可容纳2指。产后1周后,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复原;产后4周,宫颈恢复到没有怀孕时形态。分娩时常发生宫颈外口3点及9点处轻度裂伤,使初产妇的宫颈外口由产前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一”字形横裂(已产型)。
3、乳房变化
产后乳房会变得更丰满,并开始分泌乳汁。产褥期2-3天会感觉乳房胀痛,这时应让宝宝早吮吸,刺激早下奶。最初几天的乳汁称为初乳,呈现淡黄色,其内含大量免疫抗体,能够提高宝宝出生后一年内的抵抗力。初乳一周后即转为正常母乳,乳汁白色,质较浓。
4、泌尿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孕妇体内潴留的多量水分主要通过肾排出,所以产后最初7天的尿量会增多。妊娠期发生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产后,需2~8周恢复正常。在产褥期,尤其在产后第一天,膀胱受压致使黏膜水肿、充血、肌张力降低、对膀胱内压的敏感性下降,以及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容易发生尿潴留。
5、消化系统的变化
产后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力减弱,大约需要2周时间恢复。因此很多产后在产褥期会发生便秘的情况。此外,在产褥期还会发生循环系统和血液变化、腹壁变化,一般在6-8周可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