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虾尾刺破手指身亡 海洋创伤弧菌到底是什么病菌

虾尾刺破手指身亡 海洋创伤弧菌到底是什么病菌

“海洋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这种病菌相对罕见但十分凶险,感染后致死率极高,一旦感染上发病很快,48小时内死亡率可超过50%。


虾尾刺破手指身亡 虾尾刺破手指身亡时间始末

近日,60多岁的王大妈在家里做饭时,在清洗海虾过程中,右手中指不小心被虾子尾巴刺了一下,当时她只感觉手指隐隐痛了一下,因为天天做饭,手指被切伤和刺破都是家常便饭,她根本没当一回事,简单的用水冲了一下伤口,就继续做饭了。不料,第二天,王大妈的右手中指开始肿胀疼痛,此时,她依然没太在意。两天后,王大妈开始发烧,双下肢肿胀伴大面积血性大疱,家人发现情况严重后,立即将她送到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据接诊医生介绍,到急诊时,王大妈的情况已经很严重,已经出现了乳酸酸中毒、软组织感染、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症状,病情十分危急,随后,王大妈被立即转入EICU(急诊重症医学科)治疗。

急诊科主任王言理带领科室医生立即邀请全院10多个科室骨干和国内知名重症专家前来联合会诊,经过会诊讨论,王大妈疑似感染上比较罕见的“海洋创伤弧菌”细菌。不幸的是,虽然医护人员用尽各种办法尽最大努力日夜监护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挽救回王大妈的性命。

2017年1月10日傍晚,妻子买回一条太阳鱼,朱俊杰在处理鱼的时候,右手不慎被鱼刺扎了一下。一家人并没有重视及时处理伤口,以为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想到,第二天朱俊杰就突发高烧、右手发肿发黑。

12日晚,朱俊杰在医院确诊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并于次日凌晨进行了紧急截肢手术。

朱俊杰本身患有心脏病和肝炎。

医生表示,不能因为王大妈的个案,就对海鲜等食品产生恐惧,只要在制作和食用这类食品时,多注意点就好了。

日常生活中为避免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应尽量将水产煮熟;避免受伤或将皮肤伤口暴露在海水中;从事海边工作或在海边游玩挖螺的市民和游客,要做好防护工作,戴手套、穿套靴;在挑选或者食用海鲜时,要注意不要被尖刺部位扎伤,尽量戴上手套进行操作。

皮肤发红局部出现水泡,又有吃生海鲜、皮肤被海鲜剌破或海边作业的病史,要尽早到医院诊治,不要等到皮肤小疱出现紫癜才去就诊,后者往往皮下已大片坏死,抢救非常困难。


非霍乱弧菌感染的治疗

经过15~24小时的潜伏期后,疾病开始急性发作,出现痉挛性腹痛,水泻(大便可为血性并含有多形核白细胞),里急后重,乏力,有时有低热.24~48小时后症状自行消退.非凝集性弧菌可引起霍乱样疾病,并在伤口和血液可分离得到该菌.通过温暖的海水感染的伤口可演化为蜂窝织炎,有些病例可迅速恶化为伴有典型出血和大泡性病变的坏死性筋膜炎.创伤弧菌被受损宿主(常为有肝病或免疫缺陷者)摄入后,可通过肠粘膜而不引起肠炎,但可产生具有高死亡率的败血症。

常规培养很易确诊伤口和血流的感染.若拟诊肠道感染,则可将粪便用硫代硫酸盐-枸橼酸盐-胆汁-蔗糖培基培养,分离出致病的弧菌.污染的海鲜作培养也可取得阳性结果。

治疗:

有皮肤伤口的高危病人应避免操作未烧过的海鲜和接触海水.非霍乱弧菌感染可用环丙沙星1g或强力霉素300mg单剂口服治疗.腹泻时应密切注意补充血容量和丧失的电解质.对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人,除给抗生素外,还应作外科清创处理。

副溶血性弧菌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菌,呈弧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状,广泛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产品中。鱼虾蟹贝都是常见的可能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的海产品,特别是牡蛎、毛蚶、蛏子等滤食性贝壳类,更容易在体内富集这种细菌。

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嗜盐特性,所生长的环境需要有一定浓度的盐分,盐浓度太低或太高的情况下都不能生长,在自来水、河水、湖水中一两天内就会死亡,这正是这种小细菌偏爱海水和海产品的原因。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是引起急性肠胃炎的主要致病菌。随着生鲜配送服务的快速发展,内陆地区也常有病例报道。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一般有一到两天的潜伏期,之后急性起病,表现为肠胃炎。常见症状就是腹痛、腹泻,呈喷射性水样便,可能混有粘液或脓血,一天大便5-6次,多的可达10多次,伴有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表现,还可能出现头疼、发烧等症状。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通常具有自限性,病程比较短,2-3天后可自愈,不留后遗症,也不大可能危及生命。治疗方面以对症处理为主,除非特别严重,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夏秋季节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高发时间,海鲜爱好者们要当心!

副溶血性弧菌还是比较脆弱的,怕热也怕酸,加热到80-90℃时一分钟就能把它们杀死,在食醋中数分钟就会死亡。所以,吃海鲜时只要蒸熟煮透,就不用担心副溶血性弧菌了。

有人就是喜欢吃生海鲜,认为既然这些小家伙怕醋,那吃生海鲜的时候蘸点醋就行了。这还真不行,副溶血性弧菌怕酸没错,但你得把它们泡在酸里,吃海鲜的时候在表面蘸那点醋,根本不足以杀死藏在海鲜里的细菌,还是老老实实吃熟的才安全。

防止厨房内交叉污染也很重要,避免生鲜海产品及其盛放、处理的器具污染其他食品。我国报道的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除了海产品外,还有凉拌菜、咸菜和熟食制品,多是因不规范操作导致交叉污染所致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越来越多人重视食物的营养与安全,不少人选择肉类时会优先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海鲜,但如何聪明又安全的选择也很重要。

深海鱼选食草的。深海鱼是公认的营养高手,但最好选择含汞量低的食草鱼。平日常见的黄花鱼、秋刀鱼、带鱼、鲅鱼、鲷鱼等都是食草海鱼,二十二碳六烯酸(又称DHA、脑黄金)含量也不低,特别是秋刀鱼。银鳕鱼也被很多人喜爱,但它的含汞量虽未超过国家许可的残留标准,但比带鱼、黄花鱼高,偶尔吃一次无需担心,建议每周不超过一次。

淡水鱼营养也不低。淡水鱼脑黄金含量也不少,其中鲈鱼就不逊色于海鱼,脂肪多的鳗鱼也不错。

贝类偶尔少量吃。贝类的脑黄金含量高,但易富集重金属,大量吃较危险,偶尔少量吃为佳。

正确烹调保营养。烹饪方式对保留营养至关重要。烤制或清蒸是保留脑黄金的最佳方式。脂肪含量高的秋刀鱼、银鳕鱼等即使油煎也不用放油;或者油煎时尽量少放油或使用不粘锅。否则脑黄金比例会大幅下降。

同时,吃海鲜时最好搭配点蔬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各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是清除污染的能手,奶类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也有利于减少汞的伤害、排出重金属,宜常吃。▲


生吃生蚝里面的汁水能喝吗

生活在天然无污染环境下的生蚝汁水能直接喝。

生蚝是双壳贝类,属于滤食性动物,也就是像过筛子一样,把海水里的藻类和浮游动物收集起来吃掉,这带来的一个问题时,它也会把海水中的脏东西富集起来,比如泥沙和微塑料,如果是水质不洁净的话,生吃生蚝的汁水可能会把海水里的致病微生物吸进去,比如副溶血性弧菌、诺如病毒、创伤弧菌等,另外在运输、制作过程中,也可能被沙门氏菌等其它致病菌污染,因此生吃生蚝首先要保证生蚝的卫生和品质过关。

如果品质好的生蚝汁水则是可以连同生蚝肉一起喝的,因为生蚝汁水还带有淡淡的海水的盐度,若海水盐度越高,生蚝的味道也就越鲜,会非常好吃。


醋泡生鱼片可杀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来自海产品,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它导致的食物中毒,在经盐腌后生食的梭子蟹、盐水虾、咸泥螺等,食用时用调味品蘸食的蚶子、牡蛎、虾、生鱼片等中比较常见。中毒的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多数患者在腹泻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腹泻多为水样便,重者为黏液便和黏血便。失水过多者可引起虚脱并伴有血压下降。大部分病人发病后2—3天逐渐恢复,病程约 1周左右。少数严重病人由于休克、昏迷而死亡。在病愈后的一段时间,患者的免疫力仍较弱,可重复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对温度敏感,56摄氏度时5—10分钟即可死亡;对酸较敏感,在普通食醋中1—3分钟即死亡。王兴国提醒,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炒透,尽量不吃生的海产品。生鱼片之类的处理可以先用醋浸泡,或者在烹调过程中加一些醋也可以有效杀灭副溶血性弧菌。

虾尾刺破手指身亡 虾刺到手指有海洋创伤弧菌怎么办

就医治疗。

海洋创伤弧菌虽然凶险,但健康人并不容易感染,酒精性肝硬化、原发有肝病、慢性疾病者才是高危人群,如被刺伤的患者有上述疾病史的,要及时就医治疗,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疗创伤弧菌,用点滴方式注入,若是短时间内没有效果,就必须将其溃烂部分切除。


虾尾刺破手指身亡 如何避免感染海洋创伤弧菌

很多人喜欢生吃海鲜,但进食生的或未经加工熟的贝甲类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很容易感染海洋创伤弧菌,其危害不在于其引起胃肠炎,而在于其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建议海产类食物绝对要煮熟再吃,因高温可以杀死创伤弧菌。

注意:一些深海鱼如虎鳗、石斑鱼(老虎斑、东星斑)、剥皮鱼等,体内含有神经性毒素雪卡毒素,蒸煮、冷藏甚至加热至120℃也不能降低其毒性。

人们到海边戏水时、或生吃海鲜时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特别是肝功能不良者或身体有伤口时,以免被此菌侵袭导致感染;处理海鲜时、应戴手套,以防止扎伤。


相关推荐

霍乱潜伏期及症状

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患者因进食或饮用受霍乱菌污染的食物或食水,引致不适。散播方式病人排出带有霍乱弧菌的粪便,可循叁种途径污染食物:病人如厕後没有洗手,其後又接触食物。苍蝇等沾到病人的粪便,把细菌带到其他食物。病人的粪便排到一些水源,如河水及海水中。如没有煮沸便饮用这些水,或生吃水中的海产,便有机会感染霍乱细菌。由於霍乱弧菌在咸淡水均能生存,而生存时间颇长,因此海产特别容易染有病菌。经空

霍乱弧菌有六怕

一般说,霍乱弧菌有六怕,即怕热、干燥、直射日光、酸、茶及一般消毒剂,而在低温、潮湿、硷、低盐及低营养物的不良环境条件下可长期存活。怕热不怕冷霍乱弧菌对热敏感,55℃湿热中10分钟死亡,煮沸立即死亡。20年前,有人观察该病菌在室温下可存活336小时。低温下存活时间延长,-17℃~-21℃可生存一个月,冰箱内(4~10℃)可存活数十天。近年,国内外研究均证实,本菌流行株(产毒株)可在海湾河口和河水中越

吃海鲜过敏最好先冷冻再浇点淡盐水

过敏一种慢性病,和体质有关。许多人一吃海鲜(吓、鱼、螃蟹等)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大部分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脸部、腿部、胳膊,甚至全身)起疙瘩并伴有瘙痒症状。中医专家指出吃海鲜最好先冷冻、再浇点淡盐水。吃的时候多醮点醋,慢慢的细嚼。使唾液中的酶能减缓过敏源在胃肠道里的吸收。牡蛎及一些水生贝类常存在一种“致伤弧菌”细菌。对肠道免疫功能差的人来说,吃海鲜具有潜在的致命危害。不要贪鲜,最好煮熟煮

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原因有哪些

一、感染因素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常见的致病细菌有沙门氏菌属副溶血弧菌(嗜盐菌)幽门螺旋杆菌,以及某些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等。毒素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为最常见。沙门氏菌属常在肉、及蛋中生长。副溶血弧菌主要在蟹、鱼、螺、海蜇等海产品咸菜中,天热久置的饭菜,奶、肉食适宜于葡萄球菌繁殖及肠毒素的产生。二、理化因素物理因素如进食过热、过冷粗糙的食物,X线照射等。化学因素如烈酒咖啡、浓茶、香料及某些

和西红柿能一起吃吗 死亡时间越长积累的毒素越多

内含丰富的组胺酸,这令其味鲜的主要成分。但一旦死亡,组胺酸即被细菌分解成为对人体有害的组胺物质。还有,的肠胃中常含有致病菌和有毒物质,死后体内极易腐败变质。特别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体内积累的毒素更多,吃了便会出现中毒现象。此外,体内多有肺吸虫的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等,如吃了未煮熟的,就容易感染肺吸虫病和导致胃肠道中毒。鲜煮熟后不宜存放,第二次食用必须重新加热。

常吃海的好处

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可制多种佳肴的美味,有菜中之“甘草”的美称。我国海域宽广、江河湖泊众多,盛产海和淡水、海,有对、明和龙;淡水有青(沼和草),还有半咸水如白等。不管何种,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其肉质和鱼一样松软,易消化,同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铁等),海还富含碘质,对人类的健康极有裨益。 值得注意的虽为美味,但食用也要讲究方法。否则,也会

吃海鲜沾酱油还醋 吃海鲜沾醋有什么作用

吃海鲜沾醋主要杀菌的作用。凉拌菜及海鲜菜肴为了食用安全最好蘸醋或和蒜一起食用,主要目的为了杀菌。海鲜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大肠杆菌等细菌衍生的温床,吃时一定要加热,副溶血性弧菌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它喜欢盐却怕酸,在pH值小于6的环境中就会死亡。所以,我们在吃海产品尤其新鲜海产品时,蘸上点食用醋,将海产品放在醋里1分钟,副溶血性弧菌就会被杀死。醋有很强的杀菌效果,能杀死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海

小龙死了能不能吃了 死了的小龙

不一定。指的就小龙部,判断死了的小龙,不能单纯从它来判定,这样过于武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辨别,首先,活的小龙弯曲得会比较紧,弧度大,而死的小龙则弯曲比较松,没有弹性;其次,活的小龙吃起来肉质比较硬,且富有嚼劲,而死亡的小龙则肉质会比较松散,有点软乎乎的感觉;最后,活的小龙肉质比较鲜,会带有一点甜味,而死亡的小龙部口感比较淡,甚至

蜂窝织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医学指出:引起蜂窝织炎这种疾病的原因病原菌,病原菌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以由厌氧性或腐败性细菌由外界侵入皮下组织所致。也可由其他局部化脓性感染直接扩散而来。或由淋巴或血行感染所引起。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浅表性蜂窝织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播散性感染的发生由于病原体产生的链激酶,脱氧核糖核酸酶和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成分而形成的,致使炎症难以控制和局限化。由B,C,

患上甲沟炎会传染吗

甲沟炎一种皮肤性病,而很多人对于皮肤性病的第一个反应就会传染,所以,甲沟炎的患者也很担心这个问题。那么,下面就由为大家介绍,甲沟炎传染吗?可以预防吗?甲沟炎指(趾)甲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感染,细菌通过甲旁皮肤的微创破损袭至皮下并生长繁殖引起。那么甲沟炎会传染吗?会不会像灰指甲一样得了一个就会传染俩呢?请看下文介绍。甲沟炎不会传染的,甲沟炎由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或外伤引起的,并伴发葡萄球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