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性格的自我心理训练
封闭性格的自我心理训练
1、初期
每天下班后,不要急于马上回家,而是先到百货商场,农贸市场等人多的地方逗留一段时间,引导自己对周围环境里的人和事情感兴趣,然后回家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记录下来。
这一心理训练的目的是将你从个人小世界里拉出来,让你置身于你以前不愿、不敢呆的环境里。
如果刚开始怕人太多的地方,可先从人少或无人的环境里开始。另外,在外逗留的时间也应遵循由短到长的原则。
2、中期
①阅读一些有关基本沟通技巧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如怎样和人打招呼,怎样和人开始谈话,谈话的礼貌等。
②到某市场询问一种蔬菜的价格。
③在路上向陌生人问路,其中包括问年长的、年轻的和年龄较小的同性和异性问路。特别是要完成一次向年轻英俊漂亮的异性问路和一次向看起来并不和善人的问路。
④买一种商品,然后退货。退成退不成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敢于并能够向店方陈述你的理由。
注意:每完成上述一个步骤,都要写成感想,分析一下自己运用前面所学的沟通技巧的情况,总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于长处,要在以后的行动中坚持下来,而对于不足要通过再一次的“补充练习”加以纠正,直至基本克服为止。
3、后期
①每天向同事询问一项有关单位的业务问题,直到第二个星期为止;
刚开始,可选择那些比较和气、比较宽容的同事(如老同事),然后再选择那些脾气不太好,看起来不大好打交道的人询句。
问时要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认真倾听。眼睛要经常注视着对方(但也不是始终死盯不放),并要有所反应(如点点头,表示明白了)。若可能的话,找一个比较容易接近和耐心的人给你指点一下。
自闭症心理训练有什么
第一,特殊教育的理念应更新。许多教育专家都指出,教育特殊孩子就以生存本领为核心,一个人可以无亲无故,但他不可能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一个工作生活的群体环境,否则他不可能在社会立足,所以我们的孩子首先要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行为规范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其次才上升到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劳动技能的层次。
第二,我们给予孩子的应该是孩子最想要的。我们特殊孩子的情绪本来就不稳定,作为家长不应根据自已的意愿强迫孩子学习和做事情,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正确引导,才会使孩子进步。
第三,让孩子学会爱父母、爱别人。因为我们的孩子是弱者,所以得到的关爱特别多,而对孩子的要求特别少。比如在家里,最好吃的菜给孩子,最大的苹果是孩子的。殊不知道,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会变得不懂谦让,以自我为中心,成为瞬息万变、自私自利的人。试想,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他怎么会去爱别人,怎么会去关注、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他又怎么能继续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呢?心理专家说:象“孔融让梨”这种弘扬中华美德的故事永远都不会过时。
为什么会生出自闭症的孩子 自闭症孩子怎么治疗
对于孩子封闭的心理进行心理辅导,可以运用认知行为主义治疗方法,比如运用奖励等强化以及惩罚手段来改造自闭症孩子的不适当行为,也可以通过游戏来释放孩子的紧张,封闭心理。
让自闭症孩子暴露在一个拥有丰富语言刺激的环境中,提高孩子的词语积累量,可以设置情景或者是通过游戏来使自闭症孩子主动发声,同时注重对孩子的发声训练,可以针对发声时的声速,声调进行训练,也可以加强发声器官的锻炼。
自闭症孩子一般存在重复性的刻板行为,需要我们逐渐改善。当孩子做出了恰当行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强化,可以使用口头鼓励或者是实物奖励。当孩子做出不当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采用“忽视法”,不要强化孩子的不当行为。
哪些方法能够有效的治疗小儿脑瘫
心理治疗小儿脑瘫
心理治疗小儿脑瘫是指通过师生日常的接触及各种教育训练活动,减少或消除小儿脑瘫患儿的心理障碍,调整与人的关系,恢复和形成学前小儿脑瘫儿正常的心态和人格。所以,在康复训练中尽可能多地提供成功的体验,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用成功的体验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他们因能力而造成的失误从不批评,对他们遇到的任何困难都给予极大的关怀和帮助,教师用比父母更多的爱逐渐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使他们能接纳他人,愿意与他人交往和游戏,也愿意接受教师施与的康复训练措施。也为他们融入社会群体打下了基础。
神经反射再成训练法治疗小儿脑瘫
神经反射再成训练法治疗小儿脑瘫是指在运用特定的训练手法和技巧,结合康复师的引导。使得小儿脑瘫患者大脑内部形成新的神经树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新的神经反射通路,让大脑能够支配肢体产生新的运动习惯和姿势,以纠正由于原始的脑神经树突不能下传运动意识而导致小儿脑瘫的症状。
反向物理因子疗法治疗小儿脑瘫
反向物理因子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是采用特殊的理疗设备,即4-8电极片。在治疗小儿脑瘫的肢体同时,对相反方向的肌肉群同样实施治疗,使得肢体在治疗的效应场内全方位的接受理疗的作用。这样的治疗是肢体的肌群产生协调作用和生理性的运功。
怎样调节恐惧心理呢
恐惧心理还与人的性格有关。一般从小就害羞、胆量小,长大以后也不善交际,孤独、内向的人,易产生恐惧感。
怎样才能克服恐惧心理呢?主要是通过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认知视野,判定恐惧源。认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认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目标判断,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另外,平时积极参加有关的心理训练,提高各项心理素质。比如:进行模拟训练危险情境,设置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形成对危险情境的预期心理准备状态,就能够有效地克服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适应和平衡性,增强信心和勇气,以无畏的精神克服恐惧心理。
人的恐惧大多是缺乏科学知识胡思乱想而造成的。有的学者说:“愚笨和不安定产生恐惧,知识和保障却拒绝恐惧。”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知识完全的时候,所有恐惧,将统统消失”所以人们要多学习知识多看书,以科学的头脑去取代恐惧的心理。这种方法不但效果好,而且还可增长知识。
如何预防自闭症
1、儿童自闭症要从妊娠期开始,母亲要注意孕期保健,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积极进行优生优育工作。妊娠期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出生时窒息和剖宫产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母亲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个月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而致儿童自闭症。
2、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3、防治儿童自闭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集体活动,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自闭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4、在了解孩子有这方面的倾向时,家长越早发现,越早对其进行治疗,效果就会越好,因为这些孩子若没有及时地接受特殊的教育训练,他们将成为终身残障,若他们能得到合理的教育和训练,绝大部分儿童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一部分孩子可能基本具备自主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5、父母对疑有自闭症倾向的儿童,应尽早去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儿童神经精神、心理、保健专业)确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由于自闭症儿童的年龄、临床表现、功能损害各不相同,治疗需要因人而异。治疗前由主管医生和家长一起评估儿童的基本心理功能,如语言,社交,动作行为,生活能力等发育水平,然后制定个体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治疗方案。
6、建立亲子依恋和情感联系,家长应让孩子多与外界环境接触,多参加各种锻炼,让孩子与同龄儿童一起玩耍、交往和学习,使其个性和社会适应性健康发展,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自闭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7、看电视时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内容要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适合儿童看的节目有动画片、木偶片、儿童文艺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或反映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节目。凡不适合儿童看的节目,家长应坚决不要让孩子看。
8、时间允许时父母最好陪孩子一起看电视,同时要给孩子解释电视节目中的适合孩子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当孩子看过电视之后可让孩子复述,这样既可使孩子尽快从电视中摆脱出来,又可培养分析、表达、记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自闭症不治疗会怎样 自闭症怎么治疗
心理干预:对于孩子的封闭心理进行引导,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使用游戏来代替语言,用肢体表达心理状况,以游戏作为媒介来进行比较有效的沟通。
语言训练:主要集中在声调,声速的训练上,让自闭症患者学会尽量控制的语言,对于语言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
行为干预:及时强化自闭症孩子的积极行为,进行一定肌能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骨骼,肌肉,神经的发育。
自闭症训练方法和技巧 心理诱导训练
1.尊重孩子;尊重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循序渐进;
2.要明白“交流”是怎么回事?
A.理解孩子的意愿和感受。B.帮助解决问题。C.鼓励孩子。D.在主要问题上坚持主动。E.表现出欣赏和尊重。
减肥的几个心理训练
厌恶训练。治疗者运用一些附加条件,使肥胖者对自己的肥胖产生厌恶感,避免过食。比如在冰箱旁,贴上自己因体态臃肿而遭人嘲笑的漫画,或者将自己大腹便便的照片置于餐桌上,一边看照片,一边吃饭,让自己面临美味佳肴,正欲狼吞虎咽之时,马上受到厌恶的刺激,以抑制食欲。
控制进食的速度。如果肥胖者学会了轻松缓慢地吃东西,他就会有时间对所吃的东西加以品尝,并且到时间会自然停止。如果吃得太快,可以让自己吃完一小份后暂停一会儿,然后再吃另一份。这两种方法并非引导肥胖者少吃,而帮助他们掌握忍耐饥饿的技巧,用这些方法给他们逐渐确定合理的食量。
善于自我奖励。肥胖者可利用奖励的办法来坚定自己减肥的决心。奖励的办法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做法就是每坚持减肥一天,就丢一个硬币进储钱罐,奖励自己买喜欢的东西。但是请记住,千万别往嘴里奖食物。还可以标新立异,将每点进步具体化。比如体重每减轻一斤就往空袋子里装上一斤沙或其他东西,并时常提提那个袋子,看看有多重。这重量就是以前你身上多余的肉。
借助他人的影响。对于肥胖者来说,应尽量避免单独进食,而应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吃。在亲朋好友当中,“聘请”几个对自己有影响的“监督员”。这样,他们可以控制你的饮食,既不会让你空着肚子,也不会让你敞开肚皮吃。有时尽管你真心实意地减肥,但也有绝望而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此时你应找一个有同样苦衷的减肥者,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共度难关。
用其它行为来代替进食。“只要想想食物,我的体重就会增加。”肥胖者常常抱怨。研究者发现有些人对食物的形象、气味,甚至于对食物的想像,都会引起食欲。那些“过度反应者”有较多数量的胰岛素,在见到或想到食物时就会提高胰岛素水平,产生食欲的条件反射。为此研究者建议用其它行为来代替进食,也许能够熄来这种反应。比如作一次轻快的散步,喝一杯水,或者坚持不进食,直到这类想像不能导致过多分泌胰岛素为止。
控制进食时间和地点。如果你常在一个特写的环境里吃东西,比如边看电视边吃零食,久而久之,一看电视就想吃,不管饥饿与否。根据肥胖者的特点,依据下面两条原则来摄食,便可取得理想的效果:第一,只在一定的地方、一定的时间内就餐;第二,不边看电视边进食。
强迫症的病因
强迫症主要是再面对某一刺激情景之后自动出现强迫行为的程序,在面对刺激情景的时候就开始焦虑,如果不满足会更加焦虑,影响正常的生活;如果满足了强迫行为,会因为“觉得自己不正常”而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心理训练给你一个正确的程序,面对刺激情景心情是轻松的,不满足强迫行为心理也是轻松的,关键是调节情绪。大多数都会说,我也明白那样做没必要,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这是因为这一程序是潜意识的,你意识到了但控制不了,所以要通过心理训练来完成。 解决强迫症的一个途径是在面对“引发强迫症状的刺激情境”时,你不焦虑,那么久没有下面的强迫思维。
但是你往往知道焦虑是不对的,但是你控制不了,对吧?这就是因为刺激情境与焦虑情绪已经建立了条件反射,也就是说刺激情境一出现,你便自动的出现焦虑情绪。但是你改变不了,是因为这种条件反射是潜意识里的,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打破这种条件反射,让你面对刺激情境中情绪是轻松的。 第二个途径是再强迫行为不满足后,情绪也是轻松的,原理同上。这两者之间不冲突,同时进行。 不知道你是哪个地方的,我在大连,如果可以的话给你做个心理训练。
如果不行给你讲一下原理,你照适当的方法练习。心理训练的原理是利用暗示学习的高效性,也就是以优美的音乐为背景,通过肌肉绷紧和放松加上想象一些能让你感到轻松的情境,这个时候达到一种轻松平静的暗示学习状态下,想象一个正确的程序“面对刺激情境,我可以轻松的路过”(就是正常该怎么做就怎么想),因为暗示学习是高效的,所以正确的程序容易获得。直到面对刺激情境时正确的程序可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