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分型 休克型痢疾(周围循环衰竭型)
痢疾分型 休克型痢疾(周围循环衰竭型)
痢疾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有感染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发绀等。
痢疾如何正确的预防
痢疾杆菌经口进入人体,主要破坏结肠的构造,形成所谓化脓性溃疡性结肠炎,引起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如果痢疾未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便可由于痢疾杆菌长期在体内寄生,症状持续不断,病情多有反复而形成慢性菌痢。多数急性菌痢经过合理治疗,可在1周左右恢复健康,较少出现其他合并症。但急性菌痢病例中个别可为中毒型,简称“中毒痢”,它来势凶猛,常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的衰竭,继而危及生命。此种情况多发生于2~7岁平素健壮的小儿以及一些青壮年患者。
一旦出现痢疾样症状,切忌自行服用效果不确切的药物或者采取不用药治疗而“抗一抗”的做法,应当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多数病例可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等手段得以确诊。经过口服抗菌药物,必要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大量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病情往往在数日后即见好转。
如果患者(特别是小儿)起病甚急,突然出现高热、寒战(个别可无发热表现),数小时内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发凉、反复惊厥、意识不清等症状时,即应考虑为中毒痢,这类患者不一定有频繁的脓血便,所以不能因为“没有腹泻”而排除中毒痢的诊断和治疗,对此类患者必须争分夺秒地送医院治疗。在经过抗休克、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等综合治疗,多数可在数日内恢复。一般临床上将中毒痢区分为休克型、脑水肿型和混合型,是依据发病后主要影响到人体正常功能的某一方面而言。休克型主要影响到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以低血压、休克、肾功能变化为主;脑水肿型主要导致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混合型则兼有两者的表现,为临床最为凶险的一种。
如前所述,如果往年曾患痢疾但未经彻底治愈,亦可每于抵抗力下降之时重新发病,也就是常说的慢性菌痢。慢性菌痢既可表现为长期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所谓“慢性迁延型”,亦可表现为再次突然发病的“急性发作型”,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能在粪便中查到痢疾杆菌的则属于“慢性隐匿型”,这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
痢疾的预防和防治知识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痢疾),是夏季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他季节亦可发生,并且全国各地均可发生。引起菌痢的病原体为痢疾杆菌,此种细菌不仅广泛存在于土壤之中,也常可污染水果、蔬菜甚至水源。苍蝇在传播菌痢方面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痢疾杆菌经口进入人体,主要破坏结肠的构造,形成所谓化脓性溃疡性结肠炎,引起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如果痢疾未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便可由于痢疾杆菌长期在体内寄生,症状持续不断,病情多有反复而形成慢性菌痢。多数急性菌痢经过合理治疗,可在1周左右恢复健康,较少出现其他合并症。但急性菌痢病例中个别可为中毒型,简称“中毒痢”,它来势凶猛,常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的衰竭,继而危及生命。此种情况多发生于2~7岁平素健壮的小儿以及一些青壮年患者。
一旦出现痢疾样症状,切忌自行服用效果不确切的药物或者采取不用药治疗而“抗一抗”的做法,应当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多数病例可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等手段得以确诊。经过口服抗菌药物,必要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大量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病情往往在数日后即见好转。
如果患者(特别是小儿)起病甚急,突然出现高热、寒战(个别可无发热表现),数小时内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发凉、反复惊厥、意识不清等症状时,即应考虑为中毒痢,这类患者不一定有频繁的脓血便,所以不能因为“没有腹泻”而排除中毒痢的诊断和治疗,对此类患者必须争分夺秒地送医院治疗。在经过抗休克、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等综合治疗,多数可在数日内恢复。一般临床上将中毒痢区分为休克型、脑水肿型和混合型,是依据发病后主要影响到人体正常功能的某一方面而言。休克型主要影响到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以低血压、休克、肾功能变化为主;脑水肿型主要导致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混合型则兼有两者的表现,为临床最为凶险的一种。
如前所述,如果往年曾患痢疾但未经彻底治愈,亦可每于抵抗力下降之时重新发病,也就是常说的慢性菌痢。慢性菌痢既可表现为长期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所谓“慢性迁延型”,亦可表现为再次突然发病的“急性发作型”,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能在粪便中查到痢疾杆菌的则属于“慢性隐匿型”,这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
得了细菌性痢疾身体会出现哪些不适
因进入人体的痢疾杆菌菌型不同,数量多少及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临床上将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一、急性痢疾
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虽然家长不必对孩子的病况进行严格的分型,但应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状和病情变化的结局。
1. 轻型痢疾
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2. 普通型
此型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因此,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
3. 重型
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4. 中毒型
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除上述症状外,若出现休克症状的叫休克型,表现为脉膊细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少尿或无尿,有呼吸困难,咯血现象,可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现脑部症状者叫脑型,脑型的主要表现是烦燥,嗜睡,血压正常或增高,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有时出现呼吸暂停,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慢性痢疾
凡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痢疾,多数是因轻型痢疾治疗不彻底或孩子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寄生虫等病体质较弱所致,这种类型的病儿多无高热,有时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低热,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与黏液便和脓血便交替出现,患慢性痢疾的病儿,因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差,易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如肺炎,结核等。
痢疾虽然有多种类型,对孩子生命有威胁的只有重型和中毒型,如果是在夏秋季节,孩子突然发烧,反复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不管有无腹痛,腹泻,都要想到是中毒型痢疾的可能,应急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病因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发高热、病情严重,迅速恶化并出现惊厥、昏迷和休克。本型多见于2 ~7 岁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
1.病因
病原为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简称痢疾杆菌,根据其抗原构造的不同,痢疾杆菌分为4 个血清群:A 群,痢疾志贺菌(S.dysenteriae ,12血清型);B 群,福氏志贺菌(S.flexner ,6 血清型);C 群,鲍氏志贺菌(S.boydii,18血清型);D 群,宋内志贺菌(S.sonnei,1 血清型)。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见。
2.发病机制
(1 )个体反应性本病多见于营养情况较好、体格健壮的2 ~7岁小儿,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患儿特异性体质有关。
(2 )细菌毒素作用痢疾杆菌进入结肠后,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痢疾杆菌裂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进入血循环,使微血管痉挛,导致缺血、缺氧,甚至DIC ,还可有肾上腺出血或萎缩。全身微循环障碍而出现休克;脑部微循环障碍而造成临床脑病表现。
痢疾会不会传染 痢疾传染后的症状
一旦被痢疾感染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伴有发热。其余不同的症状具体要根据痢疾的分型而定,其主要分型包括轻型痢疾、普通痢疾、重型痢疾、中毒性痢疾。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症状体征
潜伏期多数为1—2天,短者数小时,起病、发展快,高热可>40℃(少数不高)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有在发热、脓血便后2—3天始发展为中毒型。根据其主要表现又可分为以下三型。
休克型 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早期为微循环障碍,可见精神萎靡,面色灰白之四肢厥冷,脉细速、呼吸急促,血压正常或偏低,脉压小,后期微循环瘀血、缺氧、口唇及甲床发绀、皮肤花斑、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可伴心、肺、血液、肾脏等多系统功能障碍。
脑型 脑微循环障碍型
因脑缺氧、水肿而发生反复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早期有嗜睡、呕吐、头痛、血压偏高、心率相对缓慢。随病情进展很快进入昏迷、频繁或持续惊厥。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深深浅不匀、节律不整、甚至呼吸停止。此型较严重,病死率高。
肺型 肺微循环障碍型
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常在中毒性痢疾脑型或休克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混合型
上述两型或三型同时或先后出现,是最为凶险的一型,病死率很高。
痢疾分型 重型痢疾
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痢疾的分类 中毒型痢疾
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
痢疾分型 轻型痢疾
轻型痢疾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
注意:由于轻型痢疾的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痢疾的分类 普通型痢疾
普通型痢疾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注意:普通型痢疾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
痢疾怎么回事
宝宝拉痢疾的症状有很多,这点医学专家已经通过医学研究表明。话虽如此,但是其实很多人对于宝宝拉痢疾的症状是不了解的,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对于宝宝拉痢疾的症状更是不了解的。那么,针对这个现状,下面就来具体说说宝宝拉痢疾的症状。
轻型痢疾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普通型此型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因此,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
重型,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中毒型,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
除上述症状外,若出现休克症状的叫休克型,表现为脉膊细弱,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少尿或无尿,有呼吸困难、咯血现象,可因发生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现脑部症状者叫脑型。脑型的主要表现是烦燥、嗜睡、血压正常或增高,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有时出现呼吸暂停、叹息样呼吸或双吸气,很快进入昏迷状态,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毒性痢疾的病因及症状
中毒性痢疾起病急骤,来势凶猛。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烧、抽风、昏迷,此时患儿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口周青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多数患儿此刻并没有消化道症状,更不见脓血便,因此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常可中毒性休克直接致死。
在诊断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细菌性痢疾流行季节(夏秋季),适龄儿童突然出现高烧、抽风、昏迷、体克的不明原因患儿,应即刻进行温盐水灌肠,取出大便化验,一旦发现有潜在的“脓血便”便可确诊。
每年的7-9月份为中毒性痢疾的发病高峰期。小儿患上中毒性痢疾后,其症状往往不是腹痛、腹泻,而是高烧、惊厥、精神萎靡。这种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是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应当引起家长的重视。
中毒性痢疾和普通痢疾一样,都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并有显著的不稳定性,对痢疾杆菌所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反应较为敏感,所以,发病常见于2-7岁的儿童。发病时,患儿突然高烧,嗜睡、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发生惊厥及昏迷。
根据症状的侧重不同,临床上将中毒性痢疾分为以下3种类型:
1、休克型。这是较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高烧、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腋下体温在休克加重时常常不高,但肛门温度多在39摄氏度以上,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心跳加速,皮肤有花纹或瘀点等症状。如果家中无血压讲卫生时,可用手按小儿腕部脉搏,脉搏细弱、手背静脉血管埸陷者,表示血压低于正常。
2、脑型。即呼吸衰竭型。此型表现为血压正常或偏高,头痛剧烈伴有呕吐,呼吸不规则,深浅不一,瞳孔两测不等大,有时会出现呼吸暂停。
3、混合型。此型同时具有上述两型的主要症状,比较少见。
中毒性肠麻痹的症状及治疗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简称中毒型菌痢)是由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急危重症。那么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中毒型菌痢以儿童多见。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伴全身严重毒血症,如循环衰竭、突然惊厥(常在肠道症状发生前发生)。病
初其泻痢症状如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
血黏液大便等症状常不明显,往往在起病后
数小时至12h才出现。或根本无大便,甚至需用肛门指检、肛拭、灌肠采集大便,才发
现黏液脓血便。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和红细胞。按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以下三型。
(一)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本型多见。有感染性休克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早期可有高热、精神委靡、口渴、出汗;进而面色青灰、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压缩小、心音低钝、
烦躁不安、谵妄、尿量减少等;晚期则口唇与指甲紫绀、皮肤发花有淤点、血压和脉搏消失、无尿、昏迷等。
(二)脑型(脑水肿型、呼吸衰竭型)
比休克型发展更快,以严重脑部症状为主。早期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神志模糊、嗜睡或躁动、谵妄、可突然发生惊厥;晚期血压升高或突然下降、瞳孔忽大忽小、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反复惊厥、昏迷加深,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深浅不一、节律不整,可有叹息样呼吸、呼吸缓慢或暂停,甚至突然呼吸停止死亡。
(三)混合型
兼有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的表现,预后凶险,常因高热、休克、惊厥、呼吸衰竭而死亡。
[诊断]
在夏秋季节,有进食不洁食物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有上述临床表现;发现有脓血样大便或肛拭或灌肠取样,大便镜下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即可诊断。确诊则有赖于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本病诊断需排除急性食物中毒,休克型则需排除其他感染性休克,脑型应排除流行性乙型脑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