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要点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要点
学龄前宝宝需要补充的营养
1、热能、蛋白质:学龄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活动能力和活动量均增大,热能消耗增多,其需要量仍相对高于成人。热能供给量,男、女儿童4岁时分别为6.1MJ(1450kcal)及5.9MJ(1400kcal),6岁时分别增至7.1MJ(1700kcal)及6.7MJ(1600kcal)。
与幼儿相似,学龄前饮食也应注意到热能需要的个体差异,既要防止热能摄入不足,也要防止摄入过多发生肥胖症。学龄前儿童肌肉发育较快,再加以内脏器官增长、酶和激素等合成机能的成熟,均需要大量蛋白质。每日应供给45—558的蛋白质。
2、矿物质、维生素:充足的钙与维生素D的供给不仅能够影响学前儿童骨骼增长和骨骼硬度的增加,而且与恒牙的健康也有很大关系。因在此阶段儿童虽然乳牙已经出齐,恒牙要在6岁左右开始长出,但其钙化过程却早在出牙之前就开始了,所以钙和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是很重要的。
我国钙供给量为800mg,已与成人的要求一致。在铁和锌的营养方面主要是注意选择含量高、吸收利用好的食物来达到供给的作用。儿童维生素A及核黄素往往因食物关系而易摄入偏低,所以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温馨提示,对于宝宝某种营养素缺乏,要想给宝宝补充,最好是用食补方法,才能够更健康的帮助宝宝补充营养素。
学龄前宝宝的饮食要点
1、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饮食卫生习惯主要有不挑食、偏食,按时吃饭,不暴饮暴食,饭前、吃东西前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吃饭时不看书、不看电视、不说笑,饭后不做剧烈运动等。
2、膳食要均衡,食物要新鲜、品种多样化:通过均衡的膳食,即粗细、荤蔬搭配,是可以达到儿童的营养需要,而不必买营养品、 滋补品之类。
3、注意摄入蛋白质的质量: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需大量的蛋白质,而且蛋白质的质量要优良,即摄入肉、禽、蛋、豆类的蛋白质,但不宜多吃高脂肪食物。
4、早餐不宜马虎:调查表明,从早餐中获得足够热能和蛋白质的孩子,其体形和机能发育较好,学习效率亦高。早餐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得好,可选择鸡蛋、牛奶、米饭、面包、小菜、馒头、果酱、芝麻酱等搭配吃。
5、补足水分:学龄前儿童活动量大,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的需要量也大,应注意补足水分。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配制的各种果味料、碳本型饮料,不宜作为儿童补水之用。
6、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处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对矿物质、微量元素需求量大,调查表明,他们是易缺乏钙、铁、 锌、碘及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的人群,应注意从食物中摄入补充。可增加乳制品、豆制品、 海产品及肉类、动物肝脏及新鲜蔬菜的摄入。
7、适当吃些零食:可在午后三四点钟时吃一些零食,可缓解饥饿,提高效率,现提倡吃些硬果类零食,因为它们营养丰富,而且通过咀嚼有利于咀嚼肌发育,有益于视力。但应控制食量,而且不在饭前吃。
8、注意食物的色香味,进食环境整洁优美:良好的进食环境是合理营养的基本条件,儿童进餐的环境应整洁、卫生,不在吃饭时训斥、指责他们,让他们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专心进食,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电动牙刷儿童可以使用吗
学龄前儿童不宜使用电动牙刷。
学龄前的儿童只有一些软垢,很少有牙石等顽固的物质,没有必要使用电动牙刷大力摩擦。而且刷牙的时候,学龄前儿童掌握不了正确的方法,很容易损伤牙龈,使牙龈出现红肿、出血等症状,因此建议学龄前儿童最要不要选择电动牙刷。
练健身操的好处
1、运动身体,提高体能素质
·促进肌肉生长。学龄前儿童健身操是一种适度运动。做运动时,参与活动的肌肉血液流动加快,使新陈代谢变得旺盛,肌肉会因此变得结实强壮。
·促进骨骼形成和发育。做运动时,覆盖在骨骼上作为肌腱收缩媒介的骨膜会受到刺激,使骨骼的生长更为旺盛和坚固。
·促进器官发育。做运动时,学龄前儿童的主要器官都被调动起来,心、肺、肝、脾、肾功能变得更为强盛,成长变得更为迅速。
2、刺激感官,促进智能发达
·活化全身的神经系统。学龄前儿童健身操是一种适度的刺激,可以刺激学龄前儿童的感官、皮肤和经络,从而使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的神经系统与荷尔蒙系统的机能经常处于活化状态。
·养成良好性格。学龄前儿童健身操能给孩子带来喜悦,让孩子在运动中得到快乐,从而养成性格开朗、生机勃勃和喜欢与人沟通的性格。
·促进智力的发达。通过做操不断刺激感官、经络和身体,从而不断刺激中枢神经和大脑,增强大脑皮质的活动,使大脑生长速度加快,发育更为完善,使智力更为发达。
3、调节生理,培养良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运动姿势。学龄前儿童健身操是一种适度的调节,通过促进学龄前儿童坐起、站立、步行等动作的发展,培养正确的运动姿势。
·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它通过培养正确的运动预备条件,促使关节完全活动,习惯运动的节奏,最终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运动的正确性、灵敏度和持久力。
·提高整个身体的健康水平。孩子通过健身操得到的喜悦与快乐,经由自律神经和荷尔蒙的作用,对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和各个机能组织产生。
孩子长不高吃什么能帮助孩子 补充钙质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学龄前儿童每天需钙600毫克,小学生需要800毫克,中学生需要1200毫克。如果食物中钙供给不足,儿童就会长不高。所以,饮食中要注意供给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皮、瓜子仁及绿叶蔬菜等。给幼儿和学龄儿童添加适量钙剂和鱼肝油,对增长身高有一定好处。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要点
1.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饮食卫生习惯主要有不挑食、偏食,按时吃饭,不暴饮暴食,饭前、吃东西前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吃饭时不看书、不看电视、不说笑,饭后不做剧烈运动等
2.膳食要均衡,食物要新鲜、品种多样化
通过均衡的膳食,即粗细、荤蔬搭配,是可以达到儿童的营养需要,而不必买营养品、 滋补品之类。
3.注意摄入蛋白质的质量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需大量的蛋白质,而且蛋白质的质量要优良,即摄入肉、禽、蛋、豆 类的蛋白质,但不宜多吃高脂肪食物。
学龄前儿童饮食如何安排 晚餐
18:30
主食(总量约80-120g)。
举例:大半碗米饭或面条,如菜泥挂面,菜肉饺子。
蔬菜(各类新鲜蔬菜,总量约100g)。
豆制类食品(如豆腐、豆干等,总量约25g左右)。
肉类(牛肉、猪肉、羊肉等,总量控制在10g,以瘦肉为主,如为鱼虾贝类,可酌情增加量至15g)。
举例:芹菜炒肉丝;清炒萝卜;木耳炒白菜;鱼香肉丝;虾米炖豆腐;小肉圆,青椒肉丝炒豆干。
学龄前体检的作用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快速生长期,每年一次的学龄前体检可以及时地检查孩子的身体发育状况,以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发育程度,存在的问题。针对不理想的检查结果可以及时就医。
学龄前体检的作用就是给与学龄前宝宝一个安全的保障,让最脆弱的宝宝每年能够身体健康。
学龄前儿童饮食该如何安排
学龄前儿童胃肠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而其营养素需要量相对又高于成人,故如与成年人进食完全相同的食物,可使热能营养素摄入不足。此外这阶段儿童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而无心用餐,可使进食量不足;但有时由于活动量时大时小,其进食量也会随之经常有波动,对此则不必为之过虑。此阶段儿童模仿能力增加,易受父母饮食习惯影响,偏食、择食常于此阶段形成。
据调查目前城区学前儿童膳食结构普通存在过分求质求精,出现一些不合理状况,如脂肪多、糖类少,动物蛋白多、植物蛋白少,水果多、蔬菜少等。由此不能获得平衡膳食,一般钙、维生素A、B摄入偏低。一方面应保证幼儿有充分户外活动时间,以促进食欲、能摄入必要的营养素,同时在膳食组成及烹调加工方法上要注意调整、改进。
1、在各类食品中,蔬菜一般最易为儿童所不喜欢,但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不是水果所能替代。每天应保证200一250g蔬菜供应,其中1/2为绿色蔬菜。要注意蔬菜的烹调加工,使之色、香、味具全而促进食欲,此外不能有太粗硬的纤维,要易于咀嚼。
2、每日膳食应轮流选用一定量的乳、肉、蛋、豆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总量约300一500g。纯糖食物不宜多吃,这往往是儿童食欲下降的重要原因,并且也易引起龋齿;要避免油炸、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
3、这是终生饮食习惯开始形成的阶段,因而食物要多样化,鼓励、引导进食各种不同食物,培养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定时,除三餐外加一次点心。此外还要培养儿童清洁卫生习惯,寄生虫病也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学龄前儿童健身操
1、基本体操。对学龄前的儿童来说,要求以徒手操为主,并选学1~2套轻器械操,每套6~8节。家长要教小儿学习立正、稍息、看齐、向左(右)转、原地踏步、立定、齐步走、跑步走、左(右)转弯走等基础动作。对于动作方面,学龄前儿童走步要求步伐均匀,有精神地走;跑步时要求上体稍前倾,两手半握拳,屈肘在体侧,前后自然摆动,用前脚掌着地跑;跳跃时要求屈膝摆臂,四肢协调,用力蹬地跳起,轻轻落地,以保持平衡。
2、韵律体操。韵律体操指的是在徒手操和持轻器械体操的基础上,发展成以节奏为中心、以自然性动作为基础,并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有节奏的、有韵律的、连续性的身体练习。韵律体操的内容非常丰富,且动作新颖独特,把音乐舞蹈、技巧等融为一体,综合艺术和美的身体活动练习。韵律体操不仅可以发展孩子的柔韧、协调、灵活和耐力等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帮助孩子锻炼健美的体形,提高节奏感和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