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都有哪些副作用
降压药都有哪些副作用
降压药的副作用有哪些,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啊?高血压吃什么降压药副作用最小?下面介绍了九种降压药通常情况下会产生的副作用。
1、利血平:
本品降压作用缓慢、温和而持久,对一、二期高血压而无心、肾血管病变者效果良佳。对三期高血压可加服双肼苯哒嗪,以增强降压效果。其副作用有:鼻粘膜血管扩张而出现鼻塞、消化功能亢进而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腹泻、胃酸分泌增加、溃疡病恶心、出血甚至诱发新的溃疡。
2、硝苯啶:
本品既可用于慢性高血压的治疗,又可用于高血压急症的紧急治疗。但本品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面红、头痛、眩晕、乏力、低血压、足部水肿、牙龈增生、皮疹、阳痿等。
3、双肼苯哒嗪:
本品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它能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尚可抑制皮层下血管运动中枢降低血压。但美中不足的是有较多副作用。如头痛头晕、心悸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即感觉异常、麻木等。还可出现恶心、厌食、呕吐、腹泻、鼻塞及体位性低血压等。
4、敏乐啶:
本品主要是通过直接舒张平滑肌而降低血压。其副作用以浮肿常见,这是由于其增加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引起钠及体液的潴留,以及周围血管阻力减低,水分容易渗入组织所致。用药早期易产生头痛,部分病人发生多毛症。
5、甲基多巴(中枢降压药):
单用本品或与其它降压药合用,对各种类型的高血压都有效。本品不良反应有嗜睡、疲劳、眩晕、头痛、皮疹及体位性低血压等。
6、肼肽嗪:
本品为一种有效的降压药,它可有效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或肾血管高血压患者卧位或直立位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本品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引起药物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引发末梢神经炎、心率增快、心动过速、头痛、低血压等。久服本品尚可出现心悸、气促、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胃肠充气、四肢麻木、失眠、眩晕等不良反应。
7、优降宁:
本品适用于中度及重度的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特别是舒张压较高的病人效果更佳。本品降压作用较慢,一般用药1—2周后才出现降压作用,但作用维持时间较久,每日服药1—2次即可。轻度高血压不宜用本品;中度高血压可单用本品或与利尿剂合用;重度高血压应与其它降压药合用。本品的副作用有体位性低血压、水钠潴留、肝细胞坏死、造血机能障碍等。
8、胍乙啶:
本品具有强大而缓慢的降压作用,口服后24小时显效,2—4天达高峰,维持7—10天。该药副作用有恶心、呕吐、鼻塞、心率减慢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等。
9、美加明:
本品能扩张小动脉,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降压作用强而迅速,血管下降平稳,口服本品0.5—2小时产生降压作用,能维持6—12小时,本品不易产生耐受性。本品的主要副作用有口干、便秘、腹胀、消化不良、视力模糊、尿潴留等。
吃降压药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难受了才吃药
有些病人把降压药当成止疼药、止咳药这样的“对症药”,出现头晕、头痛才会吃药,这种做法很危险。临床上,很多病人没有明显症状,但高血压对健康的威胁并不会就此消除,因此,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吃药。此外,吃吃停停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不但不利于血压稳定,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误区二:跟风吃药
我曾遇到一个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听朋友说β受体阻滞剂降压好,就自己买了吃,结果引起哮喘发作。患者本身心率就慢,吃药后心率只有每分钟40来次,非常危险。还有些患者不去看医生,自己到药店买药吃,或是看身边人吃什么自己也吃,还有些人喜欢打听偏方、买降压帽、戴降压皮带,这些做法都会延误病情。高血压是种“有个性”的病,每个人血压水平、危险因素、伴随的其他疾病都不一样,治疗方案也不相同。因此,选什么药、怎么吃都需要医生具体指导,不能自己擅自做主。
误区三:来回换药
有一些患者不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而是自作主张换来换去,结果导致血压波动,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其实任何药治病都有一个过程,降压太快的并不一定是好药。有的降压药作用比较温和,从服药到理想平稳控制血压一般需1周时间,在此期间不要来回换药。
误区四:老盯着副作用
很多老年朋友对说明书上的副作用特别上心,并会因此排斥吃降压药,或改服其他所谓“没有副作用”的中药。其实,副作用只是对一些特殊患者或特殊情况做出的“特别提示”,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有时候药用得好,副作用也能成为治疗作用。比如以硝苯地平为代表的二氢吡啶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可能会使心率增快,引起心悸等副作用。但如果患者用药前心率过缓,则副作用可能转化为有利作用。
误区五:用药时间不对
血压会根据时间不停波动,因此,吃降压药要讲究“天时”。很多人早上起床后血压容易出现高峰,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这类患者,晨起第一件事就是把降压药吃上,但很多人偏偏喜欢晨练完,或者吃完早饭再吃药,很容易导致意外。建患者每年春夏、秋冬季节交替时做两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只有量体裁衣,才能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误区六:服药不测血压
测试降压药有没有效果、药量是否合适,不仅要观察症状是否减轻,更科学的方法就是每天测量血压。高血压病人每天要至少测量一次血压,每天早晨起床后测量比较准确。
这7个高血压真相家里的老人未必知道
1、没有症状,可以不吃药?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首先高血压是一个可以没有症状的疾病,高血压所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不是由临床症状引起的。
其次,血压值才是决定患者用药的唯一标准。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患者也必须根据监测的血压水平来决定降压药的服药方法和剂量。而且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不适感,只有在血压非常高时才会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2、降压药有耐药性,我吃一段就要换?
降压药不仅极少产生耐药性,长期服用还对心脑肾有保护作用。因此,只要现在服用的药如果有效,就不必更换降压药物。
3、偶尔测血压高,一定是高血压了?
偶尔测得血压高,有可能是测量前心态不平或精神紧张等因素所致。还要多次测量监测,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很重要。
一般情况下,自测高血压的方法为:连续测量7天,每天早上6点~9点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下午18点~21点之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
4、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血压是逐渐升高的,降压也要逐渐下降。除了高血压危象等紧急情况外,不建议快速大幅度降压,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
对高血压急症,24~48小时内把血压缓慢降至160/100mmHg即可,一般不需要静脉用药。
5、降压药有副作用,不能多吃?
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不要因噎废食,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而且经FDA批准的原研药(进口药)相对很安全。如果按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
6、血压正常后就停药?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不可治愈,大多数人需终生服药,不能吃吃停停。而且,血压忽高忽低地波动有损于心、脑、肾等器官,危害很大,因此,即使血压得到控制,也要长期维持。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血压已经正常了,天天服用降压药会使自己的血压越来越低,这同样是错误的。
药物和食物一样,每天都要进行代谢,高血压患者服用维持剂量的降压药,就像每天吃饭维持生命一样,不会使血压越降越低。
7、用中成药降压更好?
实际上,所有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误服中药致残、致死的情况也常有报道。
像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都是短效降压药。必须每天按时服用三次。如果一天只吃一次,或没有严格按时服用,不但没有降压作用,反而会使血压发生大的波动,其副作用可能比长效降压药还要大些。
降压药有副作用怎么办
中医学者推荐服用灵芝来消除药物毒副作用。从长白山灵芝上萃取出来的灵芝营养精华。灵芝主要成分有三种,而这三种成分不仅能消除药物副作用,还能够有效降血压,修复受损组织,保护心脑。
高分子多醣体:有解毒作用,能够清除服用西药所带来的毒素。
有机锗:能使体内的血液循环通畅,增强吸收氧的能力,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有清血行气、改善体质的功能。并能使血管扩张,减少小动脉血管的阻力,从而达到降血压的效果。
灵芝酸:具有强烈的药理活性,有止痛、镇静、解毒,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降低血压;能够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胆固醇,避免血管硬化;能够修复受损肝细胞,恢复和强化肝脏功能。
灵芝腺苷:能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过度凝集,防止血凝,减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
灵芝腺嘌呤:能将血液中多余的血脂带入肝脏进行代谢,再排出体外,平稳降压。
灵芝生物碱: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及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和降低胆固醇。
走出四大降压误区
误区一:不难受不服药。没有症状不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这是很多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误区。有些病人把降压药当成止疼药、止咳药这样的“对症药”,出现头晕、头痛才会吃药,这种做法很危险,也是极不科学的做法。
临床上,很多病人没有明显症状,但高血压对健康的威胁并不会就此消除,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导致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稳定情况。而且很多时候是因为患者之前使用降压药使血压降至正常,是药力在控制血压,并非高血压症状本身已经得到控制,中断用药,血压会再次上升,会“反跳”至用药前甚至更高水平,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可以增减药物品种或服药剂量,而不应断然停药。
误区二:凭感觉服药。头痛头晕就吃药,没感觉就不吃药,也不测血压,完全跟着感觉走。其实,高血压病人感觉的症状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一致,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一样。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测量血压,依据血压来调整降压药。
误区三:不愿意服药。一些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少吃为好,为了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宁少勿多,吃一点点就可以了,或者吃中药,因为中药没有副作用。
确诊了高血压病,如果是轻型、低危者,一般可先行非药物疗法;如果血压不降,或降压不明显,就应该用药。中型、中危以上者,应及时选用降压药物。因为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脑肾等器官,有效地控制血压,能尽量减少器官的损害。虽然降压药有一定的副作用,但与预防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并保护生命相比,后者的意义要大得多。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可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死亡率。
误区四:跟风吃药。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不求医,自行购药治疗,听说别人吃什么药降压效果好,便自作主张服用同样的药,或者听信广告的夸大宣传,用保健品,降压表、降压帽、降压带、降压仪等替代药物治疗。
降压需要个体化,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达几十种,各有适应症和一定的副作用,病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血压水平、危险因素、伴发疾病不一样,用药也不一样,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更是伪科学的治疗方法,因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盲目追风、道听途说。
出汗有什么好处
概 述现在都在提倡锻炼身体,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锻炼出汗有什么好处。其实出汗的好处有很多,下面由我来分享我知道的给打击参考。
步骤/方法:1出汗可以控制血压,许多降压药有副作用,对胃的刺激性很大。因此有很多聪明的高血压患者已经另辟蹊径,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每天最少出一次汗,很快血压就会降下来。
2出汗不仅可以控制血压,出汗也可以排毒、美容、减肥等。所以多出汗是对人体有好处的。
3正确的出汗方法是有益于人的健康的,比如可以排毒,促进新陈代谢,也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等等。
降压药有什么副作用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
利尿剂会引起体内水电解质紊乱,钙通道阻滞剂会引起颜面潮红、便秘、眩晕和恶心等;
β 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哮喘、心跳太慢,糖尿病患者服用时还会掩盖低血糖引发的心悸症状,延误低血糖的诊断;而 ACEI 类药物最大的问题是会引发干咳,很多患者因此放弃了这种药物。
这些副作用无法完全避免的,但只要遵从医嘱用药,出现身体的不适时及时与医生沟通,可以将副作用降到最低,实在不能避免时应听从医嘱换药。但是千万不能因为顾忌降压药的副作用而不吃药。高血压这个疾病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是远远大于降压药的副作用的。如果没有发生忍受不了的副作用,这个药就是合适的、安全的。
杜仲泡茶能降血压吗
药理研究表明,纯中药杜仲降压茶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在于整体调节及辨证论治,不仅可以降低血压,降低血脂,同时还能改善高血压造成的不适应症,保护靶器官等,坚持服用可以更好的提高疗效。
杜仲茶是中药茶,杜仲茶降压不同于西药降压,西药降压是一种强制降压法,有依赖性,有副作用,易反弹。杜仲降压是纠正机体平衡的降压法,标本兼治,无副作用,不反弹。
杜仲所含松脂醇双糖甙、桃叶珊瑚甙、绿原酸、多糖等多种活性成份均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且降压持久无任何副作用。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教授研究认为,杜仲(指是杜仲皮,成分远不及雄花)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质量的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降压药物。
尤其是天气变凉,高血压患者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每天饮用杜仲茶,以便较好控制自己的血压,另注意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存在哪些误区
高血压的治疗存在以下误区:
1:血压高吃药、血压不高不吃药: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经测量血压升高时才服用降压药,如果测量血压正常则停用降压药。更有部分患者根据有无头晕、头痛、眼胀、乏力等不适确定是否服药。不规则服用降压药,容易导致血压较大的波动,会加重血管和靶器官的损害。因此需终生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当血压达标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剂量,按有效的维持量长期服用。
2:初次诊断或症状不明显者不用药:部分患者虽已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但因为是初次诊断或无明显自觉症状,或年龄相对较轻,所以多数采取不服药的对策。究竟要不要服药主要取决于血压水平、有无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及血管、靶器官损害情况。因此即使初次诊断的患者,或症状不明显,或年龄较轻,但只要血压水平较高、或者合并有血糖血脂异常、或有血管、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均应尽早接受药物治疗。
3:不结合自己的病情用药:有些高血压患者初始服用降压药并不是由专科医生指导下的医嘱,而是看张三李四或隔壁邻居、亲戚朋友吃什么药就直接去药店购药服用。这种做法显然极不科学。高血压发病原因及其机制极为复杂,临床类型不同,个体差异较大,不同患者可能合并有不同的危险因素或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损害。而降压药物作用机制也有多种。所以降压药物的选择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随意选择药物服用。
4:频繁换药:有不少病人不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而是自作主张,换来换去,结果导致血压大幅波动,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究其原因有的是降压心切,希望能立竿见影,吃药3天效果不明显就换药;有的是吃药后有不良反应,害怕副作用;也有因为价格较高,不愿长期服用。其实任何药治病都有一个过程,在此期间尽量不要频繁换药。有时候血压控制不理想不一定是药不对,也有可能是单一药物效力不够。应对降压效果不好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千万不可自作主张频繁换药。
5:要从便宜药吃起:一些患者误认为,降压药开始时不能吃最“好”的,否则以后降压药就不管用了,所以吃药应该从便宜药开始。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高血压患者,尤其中老年患者,或者合并有靶器官损害,应尽可能选择长效降压药物。长效降压药能够全天24小时把血压平稳地控制在理想水平,避免了短效降压药物所带来的血压较大波动,从而更有利于保护靶器官,减少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等急性事件的发生。长效降压药大多价格相对贵一些,而大多数短效药物价格低廉。
降压药有什么副作用 β受体阻滞剂降压药的副作用
β受体阻滞剂能够导致行动过缓,诱发支气管哮喘、高血糖、高血脂等。虽然销量的β受体阻滞剂可以治疗部分心力衰竭,但若大剂量的使用可发生急性心衰。因此同时合并有高血脂症、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此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