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你为什么有口腔白斑

你为什么有口腔白斑

一是吸烟与白斑有密切关系。

二是白色念珠菌与白斑有密切关系。具国内学者调查,我国口腔白斑患者中,白色念珠菌阳性率为34%左右。推测少数白斑患者,白色念珠菌可能是其中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而对于另一些白斑患者,白色念珠菌可能是其中一种联合病因因素之一。

三是与全身因素有关,其中与气血循环障碍有很大关系。一些患者用中药活血化瘀取得较好的效果就是一个例证。

四是局部剌激有关。

慢性刺激如残根、残冠、不合适假牙的长期刺激、嗜酒、长期吃过烫食物等。白斑好发于颊、唇、舌,其次为腭、牙龈及口底。常表现为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呈灰白或乳白色,稍高出黏膜面的斑块。有的表面有针刺状或融合成绒毛状,也可呈不规则散在分布的颗粒状,高出黏膜。大多数人早期无不适感觉,如发生糜烂或溃疡,则可出现疼痛。医学上分为均质状、疣状、颗粒状及溃疡性四型白斑。白斑恶变的信号为:突然快速增大增厚、周围充血红肿、出血、疼痛,基底形成硬结或形成弹坑状(火山口状)溃疡等。

口腔白斑病的偏方

口腔白斑病的偏方1、取白芷9克,鱼头(胖鱼头或草鱼头为好)1个,加适量水炖汤,油盐调味食用,可连续食用。

口腔白斑病的偏方2、马齿苋20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再配合马齿苋捣烂取汁外涂,每日5次,10天为一个疗程,1~3个疗程显效。

口腔白斑病的偏方3、将黑豆先以水浸泡软后,用八角茴香及适量盐煮熟或炒食,每日吃不开50至90克为宜黑豆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脂肪及维生素外,还含有黑色素源及烟酸,以常内服黑豆能促使黑素源转变为黑色素。

口腔白斑病的偏方4、黑芝麻60克,猪肝1具,食盐少许,先将黑芝麻炒熟研成细末备用再将猪肝洗净,放锅中加水及盐,煮至用筷子扎猪肝不出血为度,捞出切薄片,用猪肝蘸黑芝麻末食用之,每日一次,功能滋补肝肾,填精润肤,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之白癜风。

口腔白斑病的偏方5、补骨脂60克,白酒500毫升。用补骨脂泡入白酒中,浸泡5~7天。每天早、晚空腹饮补骨脂酒15毫升。另用补骨脂30克,加入75%的酒精100毫升中,浸泡5~7天,用双层纱布过滤,得暗褐色滤液。取滤液煮沸浓缩至30毫升。用浓缩补骨脂酒精搽涂白斑病处,晒太阳10~20分钟,每天1次,连用半个月以上。

容易患口腔癌的人有哪些

口腔癌也是常见的癌症之一,它在癌症中的排名位于第六位,这也就提醒我们不要因为它的发病率低就忽视它,它也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那么那些人容易患有口腔癌呢?

口腔癌发生于舌、颊、颌骨、牙周组织任何部位。男性的发生率较女性高1至5倍。口腔癌的发生率与年龄的增加有关。40岁后发生率急剧上升。随着世界老龄人口的增加,将有更多的老年人处于发生口腔癌的高度危险之中。其危险随年龄增长急剧上升,由30岁男性的7/10万升至60岁时80/10万。

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口腔癌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患口腔癌的危险随着每天吸烟的支数和吸烟的年数而增加。口腔癌发生率的增加与酒的消耗量呈正比。不论是男性或是女性,患口腔癌的危险与饮用葡萄酒的相关性是最低的。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含漱剂中的酒精含量超过25%,则患口腔癌的危险增加;使用时间长且使用次数多,则危险性增加,尤其使用含高浓度酒精的含漱剂治疗口腔白斑,更易使其发生癌变。

食物与口腔癌,据有关资料统计,口腔白斑的发生与喜吃烫、辣食物等饮食习惯有关。白斑是一种口腔癌癌前病变,一般好发于40岁以上者。白斑转化为癌,主要与局部是否继续受到物理化学刺激有关。如有白斑,要经常注意白斑的变化,如白斑周围出现红斑、斑块变硬,甚至有出血、溃疡等现象要特别警惕。

有了口腔溃疡不要一概轻视,如有可疑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再做相应的治疗。切不可粗心大意,延误治疗时机。

口腔白斑一定会癌变吗

1、口腔白斑会癌变吗

口腔白斑虽属癌前病变,但不一定会癌变。随着病情的发展,在粘膜上凸起白色斑块,似云雾状,境界清楚表面粗糙,有时发生溃疡糜烂。

如果白斑柔软光滑,手指触感不明显,尚无大的妨碍,即无癌变的可能。如果颜色变白,表面变粗糙,一旦出现皲裂溃疡等现象时,则揭示有癌变可能,一般50-70岁的中老年人口腔粘膜白斑最易癌变。

2、什么样的口腔白斑会出现癌变

如果你感到有粗糙感、涩感,但不痛、不痒、不溃破。仔细观察口腔内,还能发现乳白色隆起的斑块,表面粗糙或略粗糙,有的斑块表面呈毛刺状或绒毛状,有的则在充血发红的“背景”中间杂有白色颗粒。

口腔白斑是一种口腔黏膜角化病变,末期可有恶化趋势,它是口腔内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白斑常发生于口腔内颊部、舌背及硬腭等部位,发病后局部黏膜会出现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的白色斑块,稍增厚,表面粗黏,质地较硬,周围黏膜无炎性反应。

患有口腔白斑的病人在早期时候一般无自觉症状,倘若出现疼痛、溃烂,往往是恶性变的前兆,可转变为癌。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切莫麻痹大意。

老年人更要预防口腔白斑癌变

口腔黏膜是口腔的“衬里”,其生理功能一点也不比牙齿差。口腔黏膜不但是口腔其他组织的“保护伞”,而且有感觉、免疫、分泌等功能。口腔黏膜的一丁点儿异常,就会“闹”得人寝食难安。与身体其他器官一样,口腔黏膜也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变薄、变干、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中老年人常患有一些慢性病,口腔黏膜会变得更为“弱不禁风”,容易出现异常,甚至发生口腔黏膜病。

许多口腔黏膜病都会出现口腔黏膜白色斑块,如白色念珠菌病,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其中,口腔白斑是最需要重视的。因为医学上所说的“口腔白斑”特指“口腔白斑病”,它是一种癌前病变!其特征为:乳白色隆起的斑块,表面粗糙或略粗糙,有的斑块发生溃疡或糜烂,有的斑块表面呈毛刺状或绒毛状,有的则在充血发红的“背景”中间杂有白色颗粒。患者常感觉有粗糙感、涩感。口腔白斑的危险之处在于其不痛、不痒、不溃破,患者往往很难察觉。由于其属于癌前病变,如果听之任之,由其发展,很有可能会癌变,癌变率为10%~30%。

以下患者具有较高的癌变倾向:①60岁以上老年患者。②不吸烟的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发生的口腔白斑,恶变的可能性大。③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④白斑位于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区者。⑤白斑表面粗糙,伴溃疡或糜烂者。⑥病理检查发现有上皮异常增生者。⑦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⑧病变时间较长者。⑨有刺激痛或自发痛者。

口腔白斑的自我检查方法

口腔白斑是一种口腔黏膜角化病变,末期可有恶化趋势,它是口腔内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白斑常发生于口腔内颊部、舌背及硬腭等部位,发病后局部黏膜会出现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的白色斑块,稍增厚,表面粗黏,质地较硬,周围黏膜无炎性反应。

患有口腔白斑的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倘若出现疼痛、溃烂,往往是恶性变的前兆,可转变为癌。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切莫麻痹大意。

口腔白斑的症状

1、斑块状: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型较硬的斑块,质地紧密,损害形态与面积不等,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值得注意的是,损害大小同癌变的可能性之间并无平行关系,有时即使只有米粒大小时已发生癌变。斑块状损害的肉眼所见,往往很难同白念菌白斑相鉴别,但扪时前者较硬。

2、颗粒状:亦称颗粒-结节状白斑,口角区粘膜多见。损害常如三角形,底边位于口角;损害的色泽为红白间杂,红色区域为萎缩的赤斑;赤斑表面"点缀"着结节样或颗粒状白斑。所以有不少同义名:结节-颗粒状白斑或颗粒状赤斑或非均质型赤斑等。本型白斑多数可以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

3、疣状:损害隆起,表面高低口腔白斑病的症状不平,伴有乳头状或毛刺状突起,触诊微硬。除位于牙龈或上腭外,基底无明显硬节,损害区粗糙感明显,通常因溃疡形成而发生疼痛。

4、皱纸状:多见于口底和舌腹,同义名有口底白斑、舌下角化病。本病既可同时发生在口底和舌腹,也可单独发生在口底或舌腹或口底舌腹左右交叉。

以上就是有关口腔白斑的几种症状的相关介绍,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帮助到您。口腔白斑有点类似于口腔溃疡,但是又与口腔溃疡是不同的,这种疾病并不像口腔溃疡那么容易痊愈,得了疾病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

口腔白斑会产生什么危害

口腔白斑会产生什么危害

口腔白斑是口腔粘膜的白色角化性损害,发生在口腔粘膜的白色斑块,属于癌前病变(即有癌变的可能)。临床上我们多见口腔白斑有如下危害:

1.神经系统疾病:由神经系统症状者占20%~50%。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紧张,失眠多梦,健忘等。从病史中多见精神创伤引起发病或使病情加重的病例。

2.消化系统疾病:有消化系统症状的病人占10%~30%。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或伴有肝、肾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3.高血压:有高血压的病人占5%~10%,国外有人认为口腔白斑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4.口腔癌的前期病变:舌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口腔癌,口腔白斑是口腔癌前期病变,好发于40岁左右的人群。如果有酗酒、抽烟习惯,更会使癌变比率大大增加。

专家们治疗口腔白斑经验丰富,临床上已经治好了众多的口腔白斑的患者,鉴于口腔白斑会产生严重危害,专家建议,一定要选择专业、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口腔白斑会产生什么危害想必您已经清楚了,但是清楚了危害是不够的,还要积极的治疗,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

相关推荐

抽烟对口腔的影响 抽烟如何影响口腔健康

抽烟者经常口臭的问题,这是因为嘴巴干燥结合口腔中沉积的烟草焦油和尼古丁所导致。因此,这样的口气问题也不容易消除。 香烟中的焦油和尼古丁会沾附在牙齿上,导致牙齿变黄,并且产生许多明显的牙垢。这会破坏的微笑,影响的外观。 使用烟草会导致牙龈和骨头分离,促使组织细胞对感染开放,导致牙龈炎和其他牙龈疾病。因此,长时间抽烟很容易导致牙龈问题。 抽烟者牙齿形成的粗糙结石表面很容易使更多牙菌斑沾附在牙齿上。这会导致蛀牙、牙齿腐蚀,最终导致牙齿损失。 抽烟是导致口腔癌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这会影响嘴唇、舌头和牙龈。大量

口腔白斑一定会癌变吗

口腔白斑虽属癌前病变,但不一定会癌变。随着病情的发展,在粘膜上凸起白色斑块,似云雾状,境界清楚表面粗糙,时发生溃疡糜烂。 如果白斑柔软光滑,手指触感不明显,尚无大的妨碍,即无癌变的可能。如果颜色变白,表面变粗糙,一旦出现皲裂溃疡等现象时,则揭示癌变可能,一般50-70岁的中老年人口腔粘膜白斑最易癌变。

口腔白斑三大临床表现

口腔白斑病的3大临床表现: 1、 斑块状,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型较硬的斑块,质地紧密,损害形态与面积不等,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值得注意的是,损害大小同癌变的可能性之间并无平行关系,时即使只米粒大小时已发生癌变。斑块状损害的肉眼所见,往往很难同白念菌白斑相鉴别,但扪时前者较硬。 2、颗粒状,亦 称颗粒-结节状白斑,口角区粘膜多见。损害常如三角形,底边位于口角;损害的色泽为红白间杂,红色区域为萎缩的赤斑;赤斑表面“点缀”着结节样或颗粒状白 斑。所以不少同义名:结节-颗粒状白斑或颗粒状赤斑或非

口腔粘膜白角化病与白斑病介绍

口腔白色角化病是一种浅表的灰白色损害,在一般情况下,可处于长期稳定少变的状态,当局部刺激因素减轻或去除后,这些病损也相应变薄或消失;口腔粘膜上皮因代谢紊乱,发生过度角化,出现白色角化斑块,故称口腔白斑。那么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口腔白色角化病的相关知识。 口腔粘膜白斑主要在唇、颊、舌等部位出现白色斑块状病变,表面稍粗糙,界线清楚,稍突出口腔粘膜表面,一般无任何自觉症状,用多种药物治疗都难以消除。

口腔白斑的治疗

1.首要的措施是除去刺激因素,如戒烟,禁酒,少吃烫、辣食物等,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严禁用苛性药物如酚类、硝酸银等处理白斑。 2.对已经纠正吸烟等害习惯后而损害尚未消失者,可考虑选用药物治疗,并进一步寻找致病因素。 3.口服维生素A,初服时可能发生头痛、头晕,可酌减剂量,通常在几天后即可适应。常见的副反应口唇干燥、脱发等。冠心病、肝肾功能异常与高血脂者忌用。0.2%维甲酸溶液适用于局部涂布,但不适用于伴充血、糜烂的损害。涂布时先拭干唾液,以最细毛笔蘸少量溶液沿白色区域涂布,慎勿涂在唇红黏膜。 4

口腔粘膜白斑

口腔白斑病(oralleukoplakia,OLK)是一种口腔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口腔粘膜上擦不掉的白色斑块,属于癌前病变,转变成口腔鳞癌的潜在可能,对于口腔白斑这个名词或术语的定义,多年来一直所争议,甚至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1978年,WHO首次制定了较为明确的OLK定义,并在1983年又对该定义进行了修订。白斑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为:OLK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白色斑块,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不应包括上腭的烟草性过角化及其他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的单纯性过角化,同时指出该

嘴巴里面皮总是皱巴巴的怎么回事 口腔白斑

嘴巴里面总是皱巴巴可能是口腔白斑引起的额,这种口腔白斑多见于口底和舌腹,又称口底白斑、舌下角化病。本病既可同时发生在口底和舌腹,也可单独发生在口底或舌腹或口底舌腹左右交叉。损害面积不等,甚至可累及舌侧牙龈。表面高低起伏状如白色皱纸,基底柔软,可见皱纸状的“峰状突起”。除粗糙不适感外,初起无明显自觉症状。

口腔白斑可变口腔癌

可能只较少人听说过口腔癌,这种癌症生活中并不常见,却实实在在存在,其实也是“病从口入”的最好佐证。口腔癌的发生并不被人们所重视,所以一旦发病,往往找不到病根,很难治愈不说,还容易耽误了治疗。 口腔癌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上皮癌,因发生部位不同分别被称为唇癌、舌癌、颊黏膜癌、牙龈癌、口底癌和硬腭癌等。专家指出,口腔癌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并且往往仅仅是由于我们的不良饮食习惯或生活习惯所致。专家提醒大家,要注意口腔癌的预防,特别要注意口腔白斑的情况。 口腔白斑或提示口腔癌将至 口腔科专家提醒说,口腔如出现以下五个

如何预防口腔白斑癌变

(1)维生素A缺乏。 (2)吸烟。 (3)慢性刺激如残根、残冠、不合适假牙的长期刺激、嗜酒、长期吃过烫食物等。 白斑好发于颊、唇、舌,其次为腭、牙龈及口底。常表现为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呈灰白或乳白色,稍高出黏膜面的斑块。的表面针刺状或融合成绒毛状,也可呈不规则散在分布的颗粒状,高出黏膜。大多数人早期无不适感觉,如发生糜烂或溃疡,则可出现疼痛。医学上分为均质状、疣状、颗粒状及溃疡性四型白斑。白斑恶变的信号为:突然快速增大增厚、周围充血红肿、出血、疼痛,基底形成硬结或形成弹坑状(火山口状)溃疡等。 口腔

口腔白斑吃什么药

1、微营养物质(β胡萝卜素、维甲酸及其衍生物、维生素E、硒等);抗代谢类药物(5-Fu、博莱霉素、鬼臼树脂等); 2、非激素类消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等);免疫促进剂(卡介苗、左旋米唑、干扰素等);抗真菌类药物(制霉菌素、克霉唑等); 3、黄酮类药(地奥斯明、橙皮苷、槲皮酮等);抗氧化剂(丁羟基苯甲醚、丁羟甲苯等); 4、以及中药和天然物质(蜂胶、绞股蓝、冬虫夏草、柿叶茶、姜黄素、柑桔提取物等)。 5、口服维生素A,初服时可能发生头痛、头晕,可酌减剂量,通常在几天后即可适应。常见的副反应口唇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