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对孩子心理伤害有多大
尿床对孩子心理伤害有多大
孩子生下来都会尿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泌尿系统会逐步发育完全,尿床现象就会逐渐消失。通常来说,孩子在1岁或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
其后,3-4岁的孩子控制排尿能力大大增加,如果5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如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3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男孩子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大体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尿床,分别有以下表现:
原发性遗尿:是指尿床从婴儿期延续而来,之前没有不尿床记录并且超过6个月,占遗尿患儿的69%。
继发性:患儿之前已经停止尿床至少6个月,又出现尿床. 继发性遗尿文献报道多为器质性病变引起,临床发现和饮食精神紧张等有关。
这里我们主要谈一下原发性遗尿症,它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尿床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2、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抱孩子去厕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3、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
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4、环境因素
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5、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
另外,还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控制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
6、功能性膀胱容量小
膀胱容量和夜间产出尿液量不匹配,膀胱容量小,低于正常膀胱容量。多和逼尿肌功能紊乱有关。
建议治疗具体做法有:
(1).生活管理:生活规律,定时睡眠,不要玩电脑游戏和手机游戏,不看过于刺激的电视节目,睡前不要过度玩耍,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
(2).饮食禁忌:不喝饮料,不吃辛辣膨化小食品,不吃甜点,晚上不吃水果、不喝小米稀等利尿饮品,睡觉前2小时开始不再喝水、稀饭。
(3).膀胱训练:鼓励患儿白天尽量多饮水,并通过转移意力的方法延长排尿时间,使其膀胱容量增大.让孩子在白天排尿时,排尿、中断、再排尿、再中断,重复直至排空膀胱(有残余尿的孩子不适用)。
(4).唤醒训练:父母掌握患儿遗尿规律,在尚未尿床前亲自或闹钟唤醒孩子,一定令孩子清醒后自行下床排尿,不能接尿、不能把尿。经多次反复训练,使其能自觉醒来排尿。不能怕孩子尿床一夜多次叫醒孩子,接受治疗后,可以把叫醒孩子时间往后延,叫醒后观察孩子排尿量,尿量少,时间再往后拖延,直到孩子一夜不排尿。另外孩子很久不尿床,因饮食、阴雨天、疲劳偶尔出现一次尿床,第二天夜间一定叫醒孩子排尿,不能让孩子连续出现尿床,若连续尿床3个晚上,可能治疗又要从零开始。
年龄满5周岁,在家长不叫醒、不把尿的情况下,每周尿床2次以上,需要及时到遗尿专科门诊就诊;另外年龄3-5岁学龄前儿童尿床1次/夜以上,伴有午睡尿床,或伴有白天尿频尿急、尿裤,经以上调理症状无改善者,也要及时到遗尿专科门诊就诊。
孩子尿床 惩罚万万要不得
1.惩罚尿床孩子的危害
在年幼的孩子中,尿床的孩子比率达到了15%。相比女孩,男孩出现夜间尿床症的情况是女孩的三倍,其中高达三分之一的父母会因为孩子尿床而惩罚孩子。
有些父母也可能不在因为孩子尿床而惩罚孩子,估计是他们已经知道称孩子孩子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导致孩子更频繁的尿床以及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抑郁和低质量的生活氛围。
2.实验对比数据分析
研究人员首先对65名尿床孩子(其年龄从7岁到13)以及40名无尿床症的孩子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接着研究人员再把尿床孩子分成了两组——尿床受到惩罚的一组和尿床未受到惩罚的一组。就平均情况而言,那些尿床后没有受到惩罚的孩子在后面的尿床情况比受到惩罚的孩子尿床情况有所缓解。比起无尿床症的孩子和尿床后没有受到惩罚的孩子,那些收到惩罚的孩子患有更为严重的抑郁症状。
遗尿症会导致出现什么问题
一、遗尿的孩子营养差
遗尿的孩子常出现挑食、不思饮食或厌食、面黄肌瘦、乏困无力、饭前腹痛或受凉腹疼、晕车、大便溏泄或干燥等,常直接影响机体的营养供应及吸收。
二、遗尿的孩子智商低
据专业医疗机构调查数据显示:长期尿床的孩子智商比同龄儿童低17-23%。睡眠昏沉、难以叫醒为遗尿病的突出表现特点,可有多梦咬牙、睡觉乱蹬乱翻、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或不能久坐、精神萎靡或发呆、上课溜号、走神等现象,直接影响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及其发育,影响孩子的读书学习及身体发育。
三、遗尿的孩子爱得病
遗尿症儿童比其他孩子免疫力低下更易感冒发烧,易患各种传染病,直接危害机体。
四、遗尿的孩子心理疾病多
遗尿对孩子的最大危害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性格和生长环境息息相关,不论是数据显示还是家长从生活中都可以看到:遗尿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处世能力差、内向孤僻、胆小恐惧、好发脾气等。
五、遗尿的孩子长不高
3.5-10岁是人一生中身体生长发育的快速发展的阶段,长期遗尿的孩子身高体重差,严重危及生长发育。孩子长不高,和父母基因有关,但有医学报告资料显示:长期遗尿的孩子普遍身材偏矮,偏瘦或者虚胖,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5厘米,遗尿成了危害孩子长个的一个重大诱因之一。
六、遗尿的孩子成年后健康“问题”多
尿床孩子成年后,男性可能出现隐睾、少精、早泻、不育症,女性易出现月经不调、闭经、排卵障碍、更年期提前、不孕症等疾病是正常成长儿童的1.5倍。
孩子尿床容易让孩子智力下降
正常情况下,孩子在2-3岁左右就能控制夜间排尿,能够坚持夜间起夜一次或一泡尿到天亮。但是如果孩子3岁后夜间仍不能自己醒来排尿就是病了,医学称为“遗尿症”,俗称尿床。长期尿床易导致孩子大脑功能发育迟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多动、反应慢等症状,最终严重影响大脑发育,使智商降低、学习成绩下滑,且尿床时间越长,情况越糟。
孩子学习退步,凶手竟是“尿床”
小学3年级的乐乐,学习时好时坏,极不稳定,细心的妈妈发现孩子尿床频繁的那一段时间注意力明显不集中,做数学应用题时比较吃力,而且还发现乐乐很马虎,记忆力不如在幼儿园时好,老师也反映乐乐的学习有退步。妈妈打电话咨询了专家,后来专家问到孩子的身体状况以及其他生活习惯时,得知乐乐有4年的遗尿历史,明确地告诉乐乐妈妈,乐乐的学习成绩出现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尿床造成的。乐乐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心想尿床难道会影响孩子的智商和学习成绩吗?听了专家的讲解恍然大悟。
长期尿床易致孩子大脑功能发育迟缓
专家指出,正常情况下,孩子在2-3岁左右就能控制夜间排尿,能够坚持夜间起夜一次或一泡尿到天亮。但是如果孩子3岁后夜间仍不能自己醒来排尿就是病了,医学称为“遗尿症”,俗称尿床。尿床孩子或一夜尿床几次,或几天尿床一次;有的尿后能醒,而有些尿后仍迷迷糊糊不醒。
长期尿床易导致孩子大脑功能发育迟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多动、反应慢等症状,最终严重影响大脑发育,使智商降低、学习成绩下滑,且尿床时间越长,情况越糟。有资料表明,85%以上的尿床儿童在语言表达能力、数字的排序及逻辑能力方面较正常孩子有很大差距。据世界卫生组织尿床协会跟踪调查显示: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不及早治疗的在成年后多社会交往协调能力差、工作生活无计划,严重影响其人际关系、事业发展和家庭和睦。
此外,尿床给孩子带来的危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望子成龙是每个做父母的心愿,专家提醒,尿床所带来的智商低、反应慢,逻辑思维能力差等危害已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不及时治疗将成为孩子日后参与社会竞争的一大障碍。
遗尿症的危害有哪些
1.大脑发育受损:影响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孩子智商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反应慢,多动等。推荐阅读:全面解析引发遗尿症的因素!
2.免疫功能受损:尿床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差,易患病。
3.生长发育受损: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长期尿床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及钙的吸收和合成酶的生成,孩子脏器发育迟缓。
4.影响心理健康:95%的尿床孩子造成性格缺陷,出现行为异常,如孤癖、自卑、内向、胆小、不合群,恐惧集体生活、男孩有暴力倾向,严重者引起精神分裂。
5.生殖发育受损:尿床孩子成人后问题多,男性易出现少精、早泄、阳痿等症,女性则可能引起排卵障碍、月经不调、闭经等症,并可影响生育机型功能,还将遗传累及后代。
6、其他:遗尿症影响孩子成长,出现偏矮(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5厘米)、偏瘦或虚胖身材。智商降低、学习成绩下滑。
据相关组织调查显示:长期尿床严重影响大脑发育,孩子在记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比正常儿童差,对数字和物体的分辨上也明显比同龄孩子弱,据咨料显示:患有遗尿症的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大部分孩子记忆力差、多动、反应慢、学习成绩差。
遗尿症会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产生自卑、内向、胆小、孤僻、偏执等精神心理障碍,男孩还会有暴力倾向。恐惧集体生活,个别严重者甚至出现难以与他人沟通、偏执、具有暴力倾向等精神障碍,尿史越长情况越糟。
逗小孩要注意些什么
1、要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征,天真是孩子的天性,不要拿孩子的天真来娱乐。
2、小朋友会模仿成人。有一些危害安全感的行为,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所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3、孩子的心理还是十分脆弱的,过多的心理伤害会造成孩子心理形成阴影,造成孩子成长的一些问题。
怎样帮助尿床宝宝告别尿床
父母要帮助孩子进行一定治疗,包括:
要求孩子定时睡觉(一般在晚上9点)。
去厕所:睡前,一定要求孩子去厕所小便,不要在床边放痰盂。因为去厕所小便可以使孩子建立“到厕所去小便”的条件反射。
开闹钟:临睡前把闹钟定在11点,放在孩子的耳朵边上。一般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闹钟是叫不醒孩子的,仍要妈妈去叫,大约经过3个月左右,闹钟就可以把孩子叫醒。为什么闹钟要定在11点呢?因为绝大多数尿床孩子的首次尿床时间都是在入睡后的最初3个小时以内,所以要提前1个小时(11点)叫醒孩子。
少喝水:要求孩子睡前(一般从晚饭后开始)不要喝水、不吃水果,目的在于减少尿量。
别兴奋:在孩子睡觉前,家长不要逗引孩子,不要让孩子看惊险的电影或电视,也不要给孩子讲会使他“激动”的故事。因为睡前过于兴奋,孩子就会睡得很深,容易尿床。
定时叫醒孩子(一般在晚上11点)。应注意:
要醒透:不仅要叫醒孩子,而且一定要使孩子彻底醒“透”,否则就会尿不干净,后半夜就容易尿床。
去厕所:在孩子醒“透”以后,不管天气有多冷,一定要让孩子去厕所小便,决不可以尿在床边的痰盂里。这样做,一方面孩子从床边走到厕所,有助干醒得更“透”一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使孩子建立起“到厕所去小便”的条件反射。
父母陪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了解孩子小便的情况:是否尿了?尿得是否干净?
父母先尿:目的是诱导孩子小便,有利于孩子尿得更干净些。
一般来说,经过上述“家庭心理治疗”,大约3-6个月以后,大多数的孩子就不会再遗尿了。
小孩尿床家长要怎么办
1要求孩子定时睡觉(一般在晚上9点)
去厕所:睡前,一定要求孩子去厕所小便,不要在床边放痰盂。因为去厕所小便可以使孩子建立“到厕所去小便”的条件反射。
开闹钟:临睡前把闹钟定在11点,放在孩子的耳朵边上。一般在最初的一两个月里,闹钟是叫不醒孩子的,仍要妈妈去叫,大约经过3个月左右,闹钟就可以把孩子叫醒。为什么闹钟要定在11点呢?因为绝大多数尿床孩子的首次尿床时间都是在入睡后的最初3个小时以内,所以要提前1个小时(11点)叫醒孩子。
少喝水:要求孩子睡前(一般从晚饭后开始)不要喝水、不吃水果,目的在于减少尿量。
别兴奋:在孩子睡觉前,家长不要逗引孩子,不要让孩子看惊险的电影或电视,也不要给孩子讲会使他“激动”的故事。因为睡前过于兴奋,孩子就会睡得很深,容易尿床。
2 定时叫醒孩子(一般在晚上11点)
应注意要醒透:不仅要叫醒孩子,而且一定要使孩子彻底醒“透”,否则就会尿不干净,后半夜就容易尿床。
去厕所:在孩子醒“透”以后,不管天气有多冷,一定要让孩子去厕所小便,决不可以尿在床边的痰盂里。这样做,一方面孩子从床边走到厕所,有助干醒得更“透”一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使孩子建立起“到厕所去小便”的条件反射。
父母陪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了解孩子小便的情况:是否尿了?尿得是否干净?
父母先尿:目的是诱导孩子小便,有利于孩子尿得更干净些。
一般来说,经过上述“家庭心理治疗”,大约3-6个月以后,大多数的宝宝就不会再遗尿了。
患遗尿症会影响孩子智力吗
正常情况下,孩子在2-3岁左右就能控制夜间排尿,能够坚持夜间起夜一次或一泡尿到天亮。但是如果孩子3岁后夜间仍不能自己醒来排尿就是病了,医学称为“遗尿症”,俗称尿床。尿床孩子或一夜尿床几次,或几天尿床一次;有的尿后能醒,而有些尿后仍迷迷糊糊不醒。
长期尿床易导致孩子大脑功能发育迟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多动、反应慢等症状,最终严重影响大脑发育,使智商降低、学习成绩下滑,且尿床时间越长,情况越糟。
有资料表明,85%以上的尿床儿童在语言表达能力、数字的排序及逻辑能力方面较正常孩子有很大差距。据世界卫生组织尿床协会跟踪调查显示:尿床孩子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不及早治疗的在成年后多社会交往协调能力差、工作生活无计划,严重影响其人际关系、事业发展和家庭和睦。
儿童尿床怎么办 注意教育方法
对于有尿床习惯的孩子,父母和老师,切不可施加压力,责骂、惩罚孩子,否则会给儿童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后果,加重孩子心理负担,导致自卑、羞怯、孤独的个性。要关心、鼓励孩子,建立克服遗尿的勇气和信心。
宝宝多大不会尿床 宝宝经常尿床有什么危害
5岁以上的儿童如果还经常尿床,对健康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孩子长不高、智商发育受影响、孩子心理疾病多等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尿床协会认为:尿床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杀手,最大的危害在性格方面,直接导致儿童缺乏自信心、处事能力差、恐惧集体生活,许多患者甚至出现偏执、胆怯等精神心理障碍。尿床儿童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身高矮2-5公分。
而且孩子尿床通常与许多疾病有关,如小儿糖尿病、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间质性肾炎、尿路感染,或一些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有关,专家提醒患儿家长,儿童尿床必须及时治疗。
尿床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呢
儿童尿床的四大危害是:尿床孩子长不高、尿床孩子智商低、尿床孩子心理疾病多、尿床孩子成人后问题多。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尿床协会认为:尿床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杀手,直接导致儿童缺乏自信心、处事能力差、恐惧集体生活,许多患者甚至出现偏执、胆怯等精神心理障碍;尿床对孩子最大的危害在性格方面,尿床造成孩子不健康的性格会影响一生;尿床儿童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身高矮2-5公分。专家提醒患儿家长,儿童尿床必须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