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遗尿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遗尿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 脑干觉醒中枢的因素:孩子在熟睡时,无法感受到膀胱涨尿时神经的传导,而由脊椎的反射中枢不自主的排尿,导致尿床。

2. 膀胱功能性的因素:经过许多尿动力学检查的结果发现,确实某些尿床孩子的功能性膀胱容积较小,或者出现逼尿肌不稳定收缩的现象,而且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可能在夜间睡着后才出现。

3. 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一般正常的孩子,在夜里自然而然他的抗利尿激素会比白天升高,但是尿床儿童的抗利尿激素在熟睡后却没有增加,所以造成夜间大量尿液产生,也就是夜间多尿症,因此容易尿床。

自闭症发病原因

自闭症 发病原因不明

“虽然目前的研究没有明确病因,但一些高危因素如遗传、环境、母体健康是不可忽视的病因。”专家指出,研究发现,自闭症人士的孪生兄弟姊妹大约有10%至20%可能有轻微的自闭倾向;而环境方面,则包含生态、工作等多方面;此外母体健康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育。

而从发病情况上看,母体感染风疹病毒、子宫环境不健康,以及其他原因导致早产、难产、产伤、窒息等情况的,只要是造成孩子神经发育障碍的,患自闭症的风险就会相应增加。

三大症状 警惕自闭症

专家表示,自闭症有几种典型症状,如逃避与人交往,抗拒或者害怕与人交往,说话、接触时不看人的眼睛,很少或没有目光交流。不会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连言语也非常少,显得特别不合群,另外情绪波动大,行为、兴趣非常刻板、狭隘。

少言寡语,对别人讲话的内容或部分内容进行重复、模仿。“有的家长把孩子常见的几种症状当成害羞、性格不开朗、说话迟,这是不好的。”

专家分析,如果孩子到2岁还不会说话,并且抵触跟人交流,打针、摔倒时不会哭,不畏惧危险等,就要注意了,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儿童遗尿症如何治疗

尿症发生在各年龄阶段.但是在成人中的遗尿症一般都来自器质性因素,如疾病,伤残,药物副作用,衰老等.绝大多数不属于心理疾病,治疗手段也根据病况具体分析处理,有些可能终身不愈.

作为心理疾病的遗尿症一般是指儿童遗尿症,即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显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 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根据某些资料,也有大约10%的5岁女孩,15%的5岁男孩遗尿的统计.大约2/3的遗尿是在夜间最初1/3时间内发生.因遗尿症发现较早,不难治疗.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

(1) 遗传因素:可能为本病发病因素之一,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约为70%的患儿一级亲属有遗尿史,可能与有遗传因素的患儿控制遗尿的神经机制成熟延迟有关. 国外报道74%的男孩和58%的女孩,其父母双方或单方有遗尿症的历史.单卵双胎同时发生遗尿者较双卵双胎者为多.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2)精神因素:本病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高于正常儿童,且遗尿常在精神刺激后开始或恶化,说明心理因素在部分患儿中起一定作用.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使遗尿经久不愈.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3)睡眠过深:根据不少家长反应,这类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

(4)教育训练因素:因父母排尿习惯训练不良,教育不当,未能养成正常排尿习惯,或儿童生活不规律,白天体能活动过度或功课负担过重,均可造成夜间不能适时排尿而出现遗尿.例如,有些患儿使用尿布时间过长,以致自幼就没有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有的母亲训练幼儿的方法不对,夜间把幼儿唤醒后,让他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拉尿,最后也没有看看是否已经排尿,就把孩子抱上床.这样幼儿不可能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在一起,构成条件反射.因为孩子有时排了尿,有时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未排尿,这样反会造成孩子排尿紊乱,不可能形成规律.还有的母亲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强迫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挣扎,哭闹,反正不排尿就不让孩子离开便盆,这样会使幼儿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同样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

(5)器质性因素:如泌尿系感染,尿崩症,癫痫发作,智力发育障碍,神经系统病变等.引起遗尿的原因,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与脊柱裂,癫痫,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有关.但是绝大多数儿童遗尿的出现与疾病无关,是出于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

(6)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1970年有人曾经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研究63名遗尿儿童,发现膀胱容量比预计少30%.1992年我院对44例遗尿儿童作膀胱B型超声检查,除1例正常外,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50%.

抽动症发病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病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较为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躯体因素 起始往往由于局部激惹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或倒睫刺激引起眨眼;或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当局部疾病原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

3、精神因素: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等。这些都对正处于发展期的儿童有一定的影响,造成儿童不同于其他小朋友的心理,长期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小孩发生异常反应。

低钙血症发病原因

如同高钙血症一样,其病因也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有很大差异,本文也根据有无甲状旁腺激素异常分类。

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1)甲状旁腺激素释放障碍: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甲状旁腺激素释放障碍;甲状旁腺基因突变;外科切除或损伤;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功能性甲状旁腺激素释放障碍;低镁血症;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激素释放障碍。

(2)甲状旁腺激素功能障碍(激素抵抗)。

(3)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2.甲状旁腺激素功能正常或增高

(1)肾功能衰竭。

(2)肠吸收不良。

(3)急性或慢性胰腺炎。

(4)成骨细胞性转移瘤。

(5)维生素D缺乏或抵抗。

具体遗尿症症状分析

1、按遗尿并发症状分

单纯性遗尿症:是指除遗尿外无其他排尿症状者。

复杂性遗尿症:是指除遗尿外伴有白天尿频、尿急、尿痛、尿溢出、排尿困难、尿淋漓不尽、尿量增多或减少、尿色清或黄 等泌尿系统症状、便秘和腹泻、蛲虫症等胃肠道症状、经常感冒、长时间咳嗽、打呼噜呼吸系统症状。可以伴有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狭窄、尿道下裂、尿路感染、 膀胱容量小、高活动性膀胱(oab)、胃肠道功能紊乱、尿崩症、糖尿病等病变。

2、按遗尿始发时间分

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出生以后就发生的遗尿。约有10%的这种儿童伴有躯体性疾病,如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狭窄、尿道下裂等泌尿系统畸形、先天性膀胱括约肌发育不全、显性脊柱裂、神经性膀胱等。

继发性遗尿症:指原发性遗尿消失6个月后再次出现的遗尿。大多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原因,部分有器质性的原因引起。

3、按遗尿患者的年龄分

小儿遗尿症:指12岁以下的遗尿。

成人遗尿症:指12岁以上的遗尿,多伴有心理上的障碍。成人遗尿症患者的发病率很高(1%),且求医率近年来逐渐增高,已占我们门诊病人的三分之一。

有哪些原因引起了小儿遗尿呢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引起遗尿的原因,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与脊柱裂、癫痫、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疾病有关。

但是绝大多数儿童遗尿的出现与疾病无关,是出于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孩子尿床我们都认为是因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或是因为白天疯玩了一天到了晚上乏了所以才会出现尿床的现象,确实小孩子尿床是在正常不过的时期了,我们谁都不会去往疾病这一方面去着想,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到了应懂事的年龄了还是总是出现尿床的话我们就应该要警惕了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患了儿童遗尿症。遗传因素,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睡眠过深,本病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心理因素,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使遗尿经久不愈。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便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什么是儿童遗尿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

由于尿道口受刺激、晚上癫痫发作、脊髓疾病、糖尿病、尿崩症等引起的晚上睡眠时排尿不属遗尿症。

有的幼儿,晚上没有自觉的醒后排尿习惯;有的已经能控制夜尿,但由于精神紧张、更换环境或全身情况虚弱等原因而出现了遗尿。遗尿发生在上半夜者居多,严重的一晚上遗尿3~5次。有的家长每晚叫幼儿排尿,但不易唤醒,即使唤醒了,幼儿也可以随地(随床)小便,为此常受父母责打,影响身心健康。

相关推荐

引起遗尿症原因哪些

少数患儿是由于物质性病蛮所致,如尿道,脊柱裂,脊髓炎,脊髓损伤、营养不良、膀胀括约肌发育不良、癫痫以及大脑发育不良等。但绝大多数是由于种种精神方面的原因导致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的功能失调所致,即遗尿是功能性的。 引起功能性遗尿的常见原因是精神因素.如突然受惊闭塞,过度疲劳,骤换新环境,失去父西照顾及不正确的教养习惯等。患儿常在夜间熟睡时梦中排尿,尿后不觉醒。轻则一夜一次,重则一夜多次,时消失后再出现,时好时坏,的甚至持续至青春期。患儿常感羞愧、恐惧、精神负担加重.产生恶性循环,增加遗尿的顽固性。 对孩

忧郁症发病原因是什么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 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

遗尿的病因

遗传因素(25%): 遗尿症明显遗传倾向,遗传基因定位在染色体22q11上,统计表明双亲遗尿,单亲遗尿,无遗尿者后代遗尿发生率分别为77%,44%,15%。 发育迟缓(15%): 若大脑唤醒中枢发育延缓,则保持婴儿时期由低级中枢反射来完成的排尿模式,这种患儿常见其他发育延迟现象,儿童丘脑和垂体发育滞后,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减少,夜间尿量增多,这种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与夜间尿量不相匹配是遗尿的重要原因。 尿流动力学因素(10%): 睡眠时尿流动力学检查发现1 /3~1/2患儿膀胱极度活跃,自主收缩频繁且幅度大

遗尿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遗传因素 遗尿症儿童常家族史,单卵双胎的孪生儿共同发病的概率高于双卵双胎者,双亲遗尿症者,在后代中发现遗尿症者达77%;父母中1人遗尿症者,子女患遗尿症为44%。然而,仅仅白天遗尿症的儿童似乎与遗传无关,而那些白天和黑夜均遗尿的儿童,明显的男性家族遗传史。Shaffer等(1984)发现阳性家族史在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中都很常见,说明遗传因素起一定的作用。最近丹麦的一些研究证实遗尿的显性基因是在第13号染色体上,这一发现为遗尿症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2.早产 遗尿症的流行病

儿童遗尿、遗尿症区别吗

儿童若到5岁还不能控制排尿称为遗尿症遗尿症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从小起控制排尿的习惯一直没训练成功称为原发性遗尿;另一类是曾经训练成功,由于某种原因控制排尿的习惯受到破坏而再次出现尿床、尿裤就称为继发性遗尿。 继发性遗尿症常由于某些疾病引起,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炎或身体其他器官疾病;手术后,尤其是发热性疾病,影响到神经系统或患儿全身虚弱致功能失调,也可以出现暂时性遗尿。一旦原发病好转,全身情况改善,遗尿也会消失。 另一种情况是心理因素导致的遗尿症,如惊吓、威胁、严厉批评惩罚或长期的紧张不安或突然

尿床的原因 孩子总是尿床是否是遗尿症

孩子小的时候,处于婴幼儿时期,排便只是一种生理反射,是没孩子自己的意识参与的。要孩子大小便时控制在一定的环境地点是一种意识性的排便,意识排便活动要大脑发育成熟到一定程度,同时经过学习训练才能养成。因此年幼的儿童和发育迟缓的儿童没办法达到意识排便的能力。 正常儿童学会控制大小便的能力的年龄差异很大。一般1—2岁的儿童尚不能自己控制大小便,大约一半以上的2—3岁的儿童可以控制大小便。但对夜尿(就是睡着后排尿时会醒来而不尿湿裤子或床单)控制还较差,多数到4—5岁时才可以控制夜尿,5岁以后就应该完全能控制夜尿。

儿童遗尿症的诱发因素

当孩子发生遗尿症的时候,家长们是一定要注意的,一般的遗尿症是不需要到医院治疗的,关键是看家长们怎样的规范孩子的症状,但是如果是因为疾病或者是遗传因素引发的遗尿症,还是要多听听医生的建议的。 1、遗传因素: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遗传与本病一定关系。 2、膀胱功能成熟延迟: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易较正常孩子小,这些孩子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但尿量不多。 3、排尿习惯训练不良:父母训练不到位,或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强迫排尿等这些都使幼儿对排尿产生恐惧,不利于培养规律的排尿习惯。 4、疾病的因素:由器质性疾

导致遗尿症原因哪些

一、遗传原因:研究资料显示,53%的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家族史,另外发现印度裔血统是遗尿症多发的高危因素,这些资料均提示遗尿症与遗传相关。 二、生理原因:膀胱容量小也会导致孩子遗尿。 三、心理原因: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些孩子自幼没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导致儿童遗尿症。 四、睡眠太沉:患儿晚间睡觉很沉,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

新生儿溶血症发病原因

1、ABO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病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或婴儿)为A型或B型。如母亲AB型或婴儿“O”型,则不发生ABO溶血病。 (1)40%-50%的ABO溶血病发生在第一胎,分娩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其原因是:O型母亲在第一胎妊娠前,已受到自然界A型或B型物质(某些植物、寄生虫、伤寒疫苗等)的刺激,产生抗A或抗B抗体(IgG)。 (2)在母子ABO血型不合中,仅1/5发生ABO溶血病,其原因为:①胎儿红细胞抗原性强弱不同,导致抗体产生量的多少各异;②除红细

儿童遗尿症的分类

在婴幼儿早期,大小便排泄只是一种生理反射,没意识活动的参与。控制大小便在一定的环境地点排泄为意识性排便,意识排便活动要大脑发育成熟到一定程度,同时经过学习训练才能养成。因此,太年幼的儿童及严重的精神发育迟缓者均不易培养成用意识控制排便的习惯。 正常儿童学会控制大小便的能力的年龄差异很大。一般1~2岁的儿童尚不能自己控制大小便,大约一半以上的2~3岁的儿童可以控制大小便。但对夜尿(就是睡着后排尿时会醒来而不尿湿裤子或床单)控制还较差,多数到4~5岁时才可以控制夜尿,5岁以后就应该完全能控制夜尿。 儿童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