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危害等级的致癌物的等级
致癌危害等级的致癌物的等级
致癌危害等级 -致癌物的等级 手机已被列入2B级致癌物的清单。
致癌物严格地说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这些外因大致可以分为化学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致癌物和食物致癌物。对于致癌物的分类依据,虽然各国之间或有些差异,但联合国辖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的分类表,系目前国际上最重要、也最常被引用的一项分类标准。
致癌物
致癌性是筛选优先污染物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IARC的分类,致癌物共可分为四级:
(一)、第一级(Group1)致癌物:现有88类物质(如前述的马兜铃酸、苯、黄曲毒素、放射性物质、石绵、戴奥辛等),对人类为确定之致癌物。
(二)、第二级A类(Group2A)致癌物:现有64类物质(如前述的氯霉素、甲醛、多氯联苯、丁二烯、硫酸二甲酯、环氧氯丙烷、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柴油引擎废气等),对人类为很可能致癌物,对动物则为确定之致癌物。
(三)、第二级B类(Group2B)致癌物:现有236类物质(如黄樟素、四氯化碳、电磁波、抗甲状腺药物propylthiouracil、二异氰酸甲苯、抗艾滋病药物zidovudine、汽油引擎废气、干洗业等),对人类为有可能致癌物,对动物为很可能也是致癌物。
(四)、第三级(Group3)致癌物:现有496类物质(如前述的furazolidone、咖啡因、食用色素等),目前尚无足够的动物或人体的资料,以供分类该物质是否为人类致癌物。
(五)、第四级(Group4)致癌物:现有1类物质(caprolactam,为一种化学原料),根据已有的资料,足以认为该物质并非致癌物。[1]
如何分直肠腺癌的等级
级表示癌的恶性程度,同时有助于判断预后:根据细胞学型态、分化程度和有丝分裂形式分为四级。分化良好的为低级(G1),分化中等的为(G2),分化不良的为高级(G3)和粘液癌。分期是按直肠癌的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范围来划分。目前采用的Dukes分期是常用于评定治疗效果的根据。虽有些改进。但对预后的评价都有一定限度。
直肠癌的Dukes分期为:
A期肿瘤局限于直肠壁内,未扩展到直肠外组织,无淋巴结转移;
B期是癌肿直接扩展到直肠外组织,但无淋巴结转移;
C期是已有淋巴结转移;
D期指局部有广泛侵犯或淋巴结蔓延或运处有转移。
Astler和(50iler改进的Dukes分期:
A期:癌局限于粘膜,即原位癌;
B。侵犯浅层肌肉,但未穿通,无淋巴结转移;B2为癌已扩展到全肌层,元淋巴结转移;
CI局部为B2的病变程度,有淋巴结转移;
C2为癌已穿透肠壁各层,并有淋巴结转移;
D为已有远处转移者。
临床分期目前还无更完善的方法。术前症状出现的时间长短与分期无多大关系,手术时按有无淋巴结转移也不完全准确可靠。直肠癌的分级有时与分期也有矛盾,并且行活组织检查时病理分级与全部标本组织病理学分级的结果有时有一定差异。因此,临床上的分级和分期仅是对病情判断和术后进一步治疗及估计预后盼指导性依据。
肉的等级
17世纪之后,猪肉陆续成为全世界主要肉品以来,选择猪肉的标准都大约相同。都是浅红,肉质结实,纹路清晰为主。
而最高级的肉,是瘦肉与脂肪比例恰好,吃起来不涩不油的肉品,其部位约在里肌,大腿,和排骨。之后,如果白色脂肪越多,猪肉肉品等级就越低。不过,若为全脂肪的猪肉,亦可制成猪油。
猪肉的不同部位肉质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级。
特级:里脊肉;
一级:通脊肉,后腿肉;
二级:前腿肉,五花肉;
三级: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后肘。
不 同肉质,烹调时有不同吃法。吃猪肉,不同位置的肉口感也不同。猪身上里脊肉最嫩,后臀尖肉相对老些。炒着吃买前后臀尖;炖着吃买五花肉;炒瘦肉最好是通脊;做饺子、包子的馅要买前臀尖。"
分类
1.里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
猪肉种类 切丝、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
2.臀尖肉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一般可代替里脊肉,多用于炸、熘、炒。
3.坐臀肉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但向质较老,纤维较长,一般多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
4.五花肉为肋条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夹起的,适于红烧、白炖和粉蒸肉等用。
5.夹心肉位于前腿上部,质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于制馅,制肉丸子。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适宜作糖 醋排骨,或煮汤。
6.前排肉又叫上脑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瘦内夹肥,肉质较嫩,适于作米粉肉、炖肉用。
7.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多熬油用。
8.弹子肉位于后腿腿上,均为瘦肉,肉质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里脊肉。
9.蹄膀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红烧和清炖均可。
10.脖子肉又称血脖,这块肉肥瘦不分,肉者质差,一般多用来作馅。
11.猪头宜于酱、烧、煮、腌,多用来制作冷盘,其中猪耳、猪舌是下酒的好菜。
12.凤头肉:这个部位肉质细嫩、微带脆、瘦中夹肥。适宜做丁、片、碎肉末等。可用于炒、溜,或做汤等。
13.眉毛肉:这是猪胛骨上面的一块重约一斤的瘦肉,肉质与里脊肉相似,只是颜色深一些,其用途跟里脊肉相同。
14.门板肉(又称梭板肉、无皮坐臀肉):肥瘦相连,肉质细嫩,颜色白,肌纤维长。其用途跟里脊肉相同。
15.盖板肉:连结秤砣肉的一块瘦肉。肉质、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16.黄瓜条:与盖板肉紧密相连。肉质、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17.腰柳肉:是与秤砣肉连结的呈条状的肉条。肉质细嫩,水分较重,有明显的肌纤维。适于制馅、切丁、条、肉末、制肉丸子等。宜做炒、炸、汤等。
18.颈背肌肉(简称1号肉)指从第五、六肋骨中斩下的颈背部位肌肉。
19.前腿肌肉(简称2号肉)指从第五、六肋骨中间斩下的前腿部位肌肉。
20,大排肌肉(简称3号肉)指在脊椎骨下约4-6cm肋骨处平行斩下的脊背部位肌肉。
21.后腿肌肉(简称4号肉)指从腰椎与荐椎连接处(允许带腰椎一节半)斩下的后腿部位肌肉。
肉质:1-4号分割肉肌肉保持完整,表层脂肪修净,肌膜不破。感官指标,色泽鲜红或深红、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或粉白色,有猪肉固有的气味,无异味,冷冻良好,肉质紧密,有坚实感;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表面,具特有香味。
鱼籽的等级
鲟鱼鱼卵质量最好的Beluga鲟鱼,可以生产出全世界最珍贵稀少的鱼子酱,Beluga鱼子酱的颜色由淡灰到灰黑色泽都有,有着细致的透明薄膜包围着颗粒稍大的鱼子,向来有“里海珍珠”的称号。通常Beluga这种鲟鱼在一年中的鱼获量不到100尾,仅占鲟鱼总捕获量的2%,数量真是少的可怜。
产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鲟鱼的生长缓慢,从一条幼鱼开始到鱼体够大,能够成熟产卵大概要等个十八到二十年,这么漫长的成长与孕育过程,在里海滥捕情形日益严重的情形下,想要好鱼籽 好活着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在这些岁月中都要没有一点差池,实在得靠祖上积德才行。而事实上Beluga的寿命可在百岁以上,体长可以超过4公尺,而体重将近1公吨,完全成熟的Beluga鲟鱼大约年纪在60岁左右,也有为数极为稀少的百岁以上Beluga所生产出的鱼子酱,珍贵的程度就不必多提了。
次级的Oscietra鲟鱼体型较小,只有八十到两百磅重,成长年限也只需十二到十四年,鱼子呈灰棕色而闪着黑金色的光泽,具备独特且带着坚果般的风味,口感不如“里海珍珠”,但是有一种独具的水果风味。
较普通的 Sevruga鲟鱼只需七年就可长成,鱼子颗粒不如“里海珍珠”大,颜色却相似,拥有圆球颗粒状灰黑色泽的鱼子,以它饱满丰富的鱼子风味受到青睐,但在口感上尝起来比较像特别精挑过的鱼子,风味特殊性不如Beluga及Oscietra。
粉尘如何确定危害等级
首先,应确定其危害程度的定性指标,即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其次,再评定危害程度的定量指标,即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及生产性粉尘浓度的超标倍数。该标准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0级、I级、Ⅱ级、Ⅲ级、Ⅳ级危害。确定危害程度时,只要将现场所获得的三项指标数据,在危害程度分级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即可在分级表中查出其危害等级。
(1)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系指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其含量高低对矽肺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该标准中将其划分为四类:即含量等于或小于1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为10%~4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为40%~7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以及大于7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2)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在接触同一种性质的生产性粉尘行业中,由于工人所处的生产条件不同。劳动强度和接尘作业的持续时间差异悬殊,因而实际吸入到肺内的粉尘亦不同。考虑到我国生产方式的复杂情况,将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作为一项定量指标,列入分级标准。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实际包括两项内容,即工人接尘工时调查,以及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该指标既表示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又反映工人实际接尘作业时间。
(3)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是指作业场所实际测得的粉尘浓度值,超过国家标准的倍数,计算方法如下: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粉尘实测值/该粉尘最高允许浓度 —1
然后,取几次所测定的粉尘浓度超标倍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例如,某铸件清理岗位使用的天然砂时,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99.50%。一个工作日中一个工人的肺总通气量6999升/日·人,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是4毫克/立方米,国家标准规定最高允许浓度是1毫克/立方米,根据计算,超标倍数为3,在表3—2中找到相应位置,查出该岗位粉尘危害程度为Ⅲ级。
槟榔为啥是一级致癌物
目前,市场上槟榔分为三种:青果槟榔、烟果槟榔和台湾槟榔。青果槟榔比较软和甜香,不经过烟熏,口感较好;烟果槟榔是利用烟薰的办法把它薰干的一种槟榔,湖南市场基本是烟果的天下;而台湾槟榔就是新鲜的嫩籽槟榔,在台湾市场较大,内地则难以看到。
加入烟草的槟榔可以导致口腔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不加入烟草的槟榔也会导致口腔癌。各种槟榔制品中含有的槟榔子会导致一种口腔癌前病变(口腔黏膜下纤维化),随时可能会转化成癌症。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的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另外,槟榔较硬,咀嚼时易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创伤。
目前,市场上槟榔分为三种:青果槟榔、烟果槟榔和台湾槟榔。青果槟榔比较软和甜香,不经过烟熏,口感较好;烟果槟榔是利用烟薰的办法把它薰干的一种槟榔,湖南市场基本是烟果的天下;而台湾槟榔就是新鲜的嫩籽槟榔,在台湾市场较大,内地则难以看到。
加入烟草的槟榔可以导致口腔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不加入烟草的槟榔也会导致口腔癌。各种槟榔制品中含有的槟榔子会导致一种口腔癌前病变(口腔黏膜下纤维化),随时可能会转化成癌症。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的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另外,槟榔较硬,咀嚼时易对口腔黏膜造成机械创伤。
槟榔能诱发口腔癌
从国内医疗院所数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口腔癌之患者中约有88%有咀嚼槟榔的习惯。
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与砒霜、六价铬、二恶英、甲醛等并列。
根据中国科学院发布于2003年8月15日的报道《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槟榔被认定为一级致癌物》中提到:据台湾媒体报道,IARC(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在2003年8月7日特别刊物第85卷中,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此结论令医学界长期以来怀疑嚼食槟榔与致癌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到了确认。
如果嚼槟榔合并吸烟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且嚼槟榔、吸烟又合并喝酒,则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吸菸者,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而且嚼槟榔、吸烟又合并喝酒,则更有加乘的致癌效果。
致癌物没有那么可怕
首先,我们应该对“致癌性”有充分的认识。致癌物分级的依据并不是根据致癌能力的强弱,而是科学证据的确凿程度,证据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剂量 反应 关系、动物实验等。证据越明确,级别越高。目前WHO已进行致癌研究的化学物分为四级,分别为1级:对人类确定致癌;2A级:对人类很可能致癌,对动物确 定致癌;2B:对人类可能致癌,对动物也可能致癌;3级:目前尚无足够证据确定是否致癌;4级:非致癌。有些致癌因素如手机致癌并没有太明确的证据,只被 认定为2B级,至于微波炉致癌,则更没有科学依据。致癌物分类仅仅代表其与癌症的关联性,比如美国癌症研究所认为:每天吃50克左右培根,会增加大约 21%的大肠癌风险,是“风险”增加21%,而不是有21%的风险得大肠癌。同一级别致癌物的致癌能力也有很大区别,比如:加工肉和烟酒均为一级致癌物, 但全球每年吸烟相关癌症死亡人数为100万,饮酒相关癌症死亡为60万,而加工肉相关的癌症死亡仅为3.4万。
其次,致癌物的致癌能力与剂量密切相关。“剂量”决定毒性,而剂量又包括暴露量和暴露时间。即使是一级致癌物如火腿、培根等加工肉类,也不是吃 一次 就致癌,但如果天天大量吃,时间长了,患肠癌的风险就增加了。类似的一级致癌物如酒精,长期酗酒罹患肝癌的风险增加,但少量饮酒,特别是葡萄酒,对健康反 而是有利的。因此,离开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人体有解毒功能,即使食入少量致癌物质,通过肝脏的解毒功能也能将致癌物质代谢掉,未必会导致癌症发生。
最后,我们更要认识到,癌症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是遗传基因、心理、职业、环境、饮食等内外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没有某个单独因素必然导致癌症的发生。因此,面对众多“致癌物”的报道和传闻,应该理性对待,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偏听偏信。
科学防癌需要做到“维多利亚宣言”所提出的四大原则: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而不是因噎废食,期待通过食用某种抗癌食品或不吃某种“致癌”食品就能起效。这样会把生活过得太累,更不利于健康。
瓜子吃多了会致癌吗
瓜子吃多不会致癌的,瓜子吃多了可能致癌的因素,主要有瓜子炒制前后可能存在容易发霉的现象,尤其是瓜子存放时间长,可能因为发霉而产生黄曲霉素,而黄曲霉素被列为一级致癌物,这就存在了健康隐患。但是有苦味未必是发霉后产生的致癌物在作怪,因此要食用新鲜的瓜子,建议购买有质量保证的品牌瓜子。
吃薯片有什么危害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致癌物质危险程度的5级分类中,丙烯酰胺被列为第2级,致癌性相当高。而最危险的是1级,属于确认致癌物质,其次是2A和2B级,具有较高致癌的可能性。1级的有煤焦油、石棉、口嚼烟叶、镉元素等;2A级的有丙烯酰胺、用于木材防腐剂的杂酚油、汽车排放的废气等。薯片中的丙烯酰胺与汽车排放的废气属于对人体危害程度相等的有毒物质,也就是说,吃薯片等于在吸汽车的尾气。
薯片的营养价值很低,还含有大量脂肪和能量,多吃破坏食欲,容易导致肥胖,还是皮肤健美的大敌。
如果薯片吃多了,那么危害就更大了……
危害:导致血压增高,因而肾脏血液未能维持正常流量,而造成糖尿病。
引起此危害的原因:薯片含高度盐份,吃薯片不只会吃一块,满足到味觉后,或把一整包吃完才会停止,此时便会不知不觉吃下大量盐份,导致血压增高,因而肾脏血液未能维持正常流量,而造成糖尿病。
常吃槟榔会致癌
槟榔的危害
常吃槟榔没有风情有险情
槟榔是一种亚热带、热带植物,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我国以海南、台湾种植较多,福建、广西、云南等省也有栽种,槟榔消费市场也以这几个省为主。汉森四磨汤被曝出以一级致癌物槟榔入药后,微博有网友针对报道提出质疑:“所说的一级致癌物槟榔指的是烟果吧,也就是湖南这边的槟榔,加了很多添加剂的,对口腔有伤害,而做四磨汤用的是青果,这明显是在混淆视听。”
目前,市场上槟榔分为三种:青果槟榔、烟果槟榔和台湾槟榔。青果槟榔比较软和甜香,不经过烟熏,口感较好;烟果槟榔是利用烟薰的办法把它薰干的一种槟榔,湖南市场基本是烟果的天下;而台湾槟榔就是新鲜的嫩籽槟榔,在台湾市场较大,内地则难以看到。
根据中文维基百科对“槟榔”的定义表示,在2003年,槟榔被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证明为一级致癌物,证实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槟榔子也会致癌。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槟榔的确切致癌性主要表现在提高口腔癌发病率方面,而槟榔是否会提高消化道癌症、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目前仍在猜测与探索阶段。
尘肺病的致残等级如何确定
尘肺病对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影响程度需根据其x线诊断尘肺期别、肺功能损伤程度和呼吸困难程度进行鉴定。根据新颁布的《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gb/t16180-2006),尘肺致残程度共分为6级,由重到轻依次为:
1)一级 ①尘肺ⅲ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po2 <5.3 kpa(40 mmhg)〕。②职业性肺癌伴肺功能重度损伤。
2)二级 ①尘肺ⅲ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②尘肺ⅱ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po2<5.3 kpa(40mmhg)〕;③尘肺ⅲ期伴活动性肺结核;④职业性肺癌或胸膜间皮瘤。
3)三级 ①尘肺ⅲ期;②尘肺ⅱ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③尘肺ⅱ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4)四级 ①尘肺ⅱ期;②尘肺ⅰ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③尘肺ⅰ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5)六级尘肺ⅰ期伴肺功能轻度损伤及/或轻度低氧血症;
6)七级尘肺ⅰ期,肺功能正常。
尘肺的致残等级
1)一级 ①尘肺Ⅲ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PO2 <5.3 kPa(40 mmHg)〕。②职业性肺癌伴肺功能重度损伤。
2)二级 ①尘肺Ⅲ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②尘肺Ⅱ期伴肺功能重度损伤及或重度低氧血症〔PO2<5.3 kPa(40mmHg)〕;③尘肺Ⅲ期伴活动性肺结核;④职业性肺癌或胸膜间皮瘤。
3)三级 ①尘肺Ⅲ期;②尘肺Ⅱ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③尘肺Ⅱ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4)四级 ①尘肺Ⅱ期;②尘肺Ⅰ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及/或中度低氧血症;③尘肺Ⅰ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5)六级尘肺Ⅰ期伴肺功能轻度损伤及/或轻度低氧血症;
6)七级尘肺Ⅰ期,肺功能正常。
常吃槟榔是否致癌
槟榔品种有三种,被证实致癌性明确槟榔是一种亚热带、热带植物,主要分布在中非和东南亚,我国以海南、台湾种植较多,福建、广西、云南等省也有栽种,槟榔消费市场也以这几个省为主。汉森四磨汤被曝出以一级致癌物槟榔入药后,微博有网友针对报道提出质疑:“所说的一级致癌物槟榔指的是烟果吧,也就是湖南这边的槟榔,加了很多添加剂的,对口腔有伤害,而做四磨汤用的是青果,这明显是在混淆视听。”
目前,市场上槟榔分为三种:青果槟榔、烟果槟榔和台湾槟榔。青果槟榔比较软和甜香,不经过烟熏,口感较好;烟果槟榔是利用烟薰的办法把它薰干的一种槟榔,湖南市场基本是烟果的天下;而台湾槟榔就是新鲜的嫩籽槟榔,在台湾市场较大,内地则难以看到。
根据中文维基百科对“槟榔”的定义表示,在2003年,槟榔被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证明为一级致癌物,证实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槟榔子也会致癌。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槟榔的确切致癌性主要表现在提高口腔癌发病率方面,而槟榔是否会提高消化道癌症、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目前仍在猜测与探索阶段。
常嚼槟榔为什么容易致癌?根据研究发现,常嚼食槟榔的国家如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口腔癌发病率在世界前列,嚼槟榔盛行的台湾,口腔癌发病率也很高。研究者们猜测槟榔导致口腔癌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第一,槟榔中的粗纤维容易摩擦口腔黏膜,造成黏膜反复创伤,形成局部慢性损伤,进而导致癌变;第二,槟榔中含有的大量生物碱促进上皮细胞凋亡,与槟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基因毒性,进而导致癌变;第三,与烟草共同食用更易促进癌症。
槟榔被证明致癌是不是就该敬而远之?槟榔不但是一级致癌物,长期嚼食对牙齿磨耗严重,其紫红色的汁液还容易染黑牙齿,其中含有的大量生物碱也容易让人吃后产生头晕、恶心的不适感。但这是否代表,槟榔就是罪大恶极、应当敬而远之的?
应当厘清的一点是:许多人认为,“一级致癌物”就是毒性最强、对人体伤害最大的致癌物质。但事实上,对于“一级致癌物”的定义是:“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而非“对人体伤害最大的物质”。已明确的“一级致癌物”有很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阳光、烟草、酒精、家居装修常有的甲醛、烧烤煎炸后产生的苯芘类物质、腌渍食品中容易产生的亚硝酸盐类物质……
槟榔原是重要药用植物之一,剖开煮水喝可驱蛔虫,其蛆虫性在临床上也得到研究证实;槟榔虽然味道又苦又涩,但能令口舌生津,神清气爽,这也是槟榔受到南方大多数人喜爱的原因,也说明,看待槟榔应当客观公正,不应因其有“一级致癌物”的标签就戴上惊恐的有色眼镜。有一句老话: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广东省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汉平教授曾指出:“大多数时候,癌症是一种生活习惯病。”槟榔虽是一级致癌物,但偶尔吃,吃一次两次,并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但是如果将吃槟榔变成一种生活习惯,长期吃,大量吃,天天吃,那么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就会大大上升了。
脱发的等级
脱发是指头发脱落的现象。正常脱落的头发都是处于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发,由于进入退行期与新进入生长期的毛发不断处于动态平衡,故能维持正常数量的头发。脱发是正常的新陈代谢,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脱发。而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现象。 一般来说,一个正常成年人一天掉50-60根头发属正常现象,掉头发超过100根就是脱发信号。如果一天掉头发超过100根,且持续2或3个月以上,就要尽快就医。
脱发等级是指根据脱发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按照一定规律划分成的阶梯等级,医学界一般将脱发等级划分成七级,一级和二级属于轻度脱发,三级四级属于严重脱发,四级以后便属于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