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生存率 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症状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生存率 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症状

腺癌病人腋下淋巴结转移率很高,为最常见,也是较早出现的转移部位,约占就诊病人的60%,癌细胞沿着胸大肌外侧缘的淋巴管浸入腋窝淋巴结。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原发肿瘤大小有关,肿瘤体积越大,病期越晚,腋淋巴结转移越高,转移数越多。临床上即使未扪及腋下肿大淋巴结,术后也常发现有淋巴结转移。

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率约占30%~50%,癌细胞向内侧浸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癌栓亦可返流引起胸膜或脊柱转移。


乳腺癌怎么办

1、手术治疗。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病灶限于局部及区域淋巴结的病例,均应先行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减轻癌负荷,为化疗、放疗创造良好的条件。一般对于病灶小于3cm,没有明显淋巴结转移,可以考虑保乳治疗。许多乳腺癌术后还需要进行放射治疗,这对防止或减少局部复发、转移疗效是肯定的。

2、药物疗法。大量乳腺癌术后统计资料表明,病理无淋巴结转移的Ⅰ期病例,术后的5年中仍有约10%—16%左右的病人死于血行转移。术前或术后对微小的转移病灶的杀灭,化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化学药物所取得的疗效也是其他治疗不能替代的。一些研究也发现,乳腺癌手术后进行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缓解恶性肿瘤的各种症状,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期。

3、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的是减少雌激素的合成/活减少其与受体之间的作用,改善内分泌环境,减少乳腺癌复发,控制转移,提高生存率。

乳腺癌转移到淋巴结

(1)淋巴转移:腋淋巴结和内乳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的第1站。乳腺癌病人腋下淋巴结转移率很高,临床报道乳腺癌患者就诊时有50%~70%已有腋淋巴结转移。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原发肿瘤大小有关,肿瘤体积越大,腋淋巴结转移率越高,转移数越多。

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与病灶部位及病期有关。据报道,病灶位于外侧的乳癌其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为129%,病灶位于中央者其转移率为22%,病灶位于内侧者转移率为219%。有腋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其内乳淋巴结转移率亦增高。

锁骨上淋巴结是乳房淋巴引流的第2站,其转移主要是经腋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多数是同侧的,也可转移到对侧锁骨上淋巴结。

肿瘤细胞还可通过逆行途径转移到对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

(2)血行转移:乳腺癌细胞可直接侵入血管而引起远处转移。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和病理分级有关。

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为肺,其次为骨、胸膜、肝、脑、肾上腺等

早期乳腺癌治疗

(一)治疗

1.处理原则:乳腺癌的处理原则就是依据目前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理解变化直接影响了早期乳腺癌的处理。

(1)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转移扩散在很早即可发生,转移规律也不同于原先的解释,即癌细胞首先从原发部位的淋巴管进入附近淋巴结,在其中生长繁殖,充满淋巴结及淋巴管,逐级向下转移,最后通过淋巴-静脉通道进入静脉,形成血行播散。新的理论是:癌细胞在早期即可进入肿瘤本身的血管而发生全身播散。

(2)对原发瘤局部处理的方式不影响生存率,大范围的所谓根治术可能降低局部复发率,而不降低死亡率。术后加或不加放疗,其生存率无明显差别,而且行局部切除后单纯发生在乳房的局部复发并不明显影响生存率。

(3)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生存率的指征,而不是决定性因素,其依据为:

①多年来各种对淋巴结的处理方法(手术清除或放疗)并没有改善总生存率。

②淋巴结不是万能的,癌细胞进入淋巴结后不一定持续地浸润性生长。

③在对局部区域淋巴结-静脉通道或通过肿瘤本身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④微小的转移灶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Folk认为小于2mm的微小转移灶无血管生长,仅靠渗透性营养供应,可能会长期维持在这一大小,甚至缩小。因此早期乳腺癌淋巴转移率与生存率并不成相应的反比关系,依靠切除有转移淋巴结不能使肿瘤治愈。

2.治疗方法选择

(1)患侧乳房的处理:全乳房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10年生存率在98%以上,局部复发率仅为0.6%。对直径小于1cm的浸润癌行单纯局部切除肿瘤,局部复发率较全乳切除术高,为8.5%~30%,为非标准手术。行此手术,需注意以下问题:

①必须是病人自愿接受;

②术前通过各种确诊病变为局灶性、单发的非浸润癌或≤1.0cm的镜下浸润,并确定肿瘤的准确部位;

③局部切除后详细病理确诊切片未查到癌,若切缘阳性,就重新切除,术后应密切随访。

(2)腋淋巴结的处理:原位癌的淋巴转移为3%以下,因此常规行全腋淋巴结清除术并无必要,小于1cm的浸润癌率为12.5%~20.9%。有淋巴结转移者,2/3的病例只有1~3枚淋巴结转移,其中40%的阳性淋巴结仅为镜下转移癌,这就是说如果对早期浸润癌一律行腋淋巴结清除术,只有20%左右的病人受益,而80%左右的病人将不幸承受清除术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早期浸润癌的淋巴结清除术应有选择性。选择标准术:对于广泛性的导管内癌(多有镜下浸润),分化较差的早期浸润癌或临床有腋淋巴结肿大的早期乳腺癌病人,应行中位或全腋淋巴结切除术,对于直径≤1cm而无以上指征者,则宜行低位或中位腋淋巴结清扫术。临床无腋淋巴结肿大的小叶原位癌,一般不行腋淋巴结清除术。

3.辅助治疗 无淋巴结转移的小乳腺癌经外科处理的生存率很高,如直径≤1cm无淋巴转移的浸润癌单纯手术的治愈率已可达到95%,再给予辅助治疗,生存率提高也不过4%~5%,治疗潜在的益处可能被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所抵消。应根据肿瘤大小、分化程度,选择切实可行、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目前普遍接受的原则为:

①原位癌,小乳癌无淋巴结阳性,不宜用联合治疗。

②绝经前妇女,腋淋巴结阳性,宜用联合化疗。

③绝经后妇女,腋淋巴结阳性,ER(+)者,用抗雌激素(如TAM)治疗,由于ER测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某些ER(-)病人亦可考虑应用。

④围绝经期妇女腋淋巴结阳性有预后不良指征者,如原发肿瘤>3cm,肿瘤分化差,ER(-),有淋巴管及血管侵犯及癌基因分析有预后不良因素等,可考虑应用化疗。

(二)预后

早期癌的预后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肿瘤的大小及腋淋巴结状况 肿瘤直径≤1.0cm病人的预后(10年复发率<10%)明显优于肿瘤直径为1.1~2.0cm的病人。且在肿瘤直径≤1.0cm组中,复发的危险性也随肿瘤的直径增加而增加,有腋窝淋巴转移的病例预后差。

2.ER、PR状态 肿瘤受体阳性的病人比阴性的病人预后好,5年复发率相差8%~10%。

3.组织学类型 小叶原位癌似乎较导管内癌的预后好。

4.细胞增殖比率 通过各种手段对乳腺癌标本的细胞增殖比率测定发现,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应用DNA流式细胞计数仪对细胞DNA的SF及倍体状况的测定表明:细胞核SF与预后有密切关系,而倍体状况与预后的关系不明显。

乳腺癌发生转移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乳腺癌发生转移有哪些症状表现?关于这个问题,中医乳腺癌专家说到,乳腺癌转移的方式有血行转移、淋巴道转移和直接扩散三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淋巴结转移,尤其是腋窝下淋巴结,而乳腺癌发生转移的时候的确会引发一系列的症状,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吧。

到底乳腺癌转移有哪些症状表现呢?专家指出,除了腋下以外,常见的乳腺癌转移部位有肺部、胸膜、骨骼、肝、脑等。其中乳腺癌肺转移开始一般表现为干咳,后发展为胸痛、咯血,有时出现胸水;乳腺癌胸膜转移引起呼吸困难、咳嗽和胸痛。心包积液增多后,病人可能出现气短、咳嗽、不能长期平卧。而有恶性腹腔积液的病人会出现腹部饱胀感和食欲减退,活动后还会出现较明显的呼吸困难;乳腺癌骨转移也很常见,一般以胸腰椎、骨盆及肋骨多见。表现为受损部位的骨骼疼痛,严重的会发生病理性骨折,颅底的骨转移会压迫颅内神经而导致相应的感觉异常或瘫痪;乳腺癌脑转移常伴有剧烈头痛,其次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行为改变以及精神活动异常等;晚期乳腺癌患者多出现肝转移,人出现肝区疼痛、肝肿大、肝功能障碍、黄疸、腹水等症状。

乳腺癌转移淋巴结能活多久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治疗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主要有手术加放化疗预防进一步恶化。放化疗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大小,应根据手术情况和分期而定。放疗是预防局部复发最有效的手段。一般中西药联合用药在治疗上也比较常见。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乳腺癌是一种特别严重的乳腺疾病,尽早的发现对治疗很关键。因为到晚期就比较难治,乳腺癌发展到晚期很可能会发生转移,常见的会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而最常见的淋巴转移部位是同侧腋窝淋巴结。这里介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淋巴结常由小逐步增大,淋巴结数目由少逐步增多,起初,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推动,最后相互融合,固定。肿大的淋巴结如果侵犯、压迫腋静脉常可使同侧上肢水肿;如侵及臂丛神经时引起肩部酸痛。检查腋窝淋巴结时,应使患侧上肢尽量放松,这样才可扪及腋顶。若能触及肿大淋巴结尚需注意淋巴结的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及其表面情况,以和炎症、结核相鉴别。

如果乳房内未及肿块,而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第一症状而来就诊的比较少,当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是转移癌时,除仔细检查其淋巴引流区外,尚要排除肺和消化道的肿瘤。若病理提示是转移性腺癌,要注意“隐匿性乳腺癌”可能。此时,多未能发现乳房病灶,钼靶摄片或许有助于诊断。淋巴结行激素受体测定,若阳性,即使各项检查都未能发现乳房内病灶,仍然要考虑乳腺来源的肿瘤。

乳腺癌可向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还可通过前胸壁和内乳淋巴网的相互交通,向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约5%左右。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有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甚至对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以上是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肿大的症状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患者朋友还要有坚强的心,以开朗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防止乳腺癌恶化转移。

乳腺癌转移淋巴结能活多久 什么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的淋巴转移是指浸润的肿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的现象。乳腺癌转移方式有局部侵润,淋巴扩散和血行转移。其中淋巴扩散途径主要有腋窝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和锁骨上下淋巴结三大处,大部分病人就诊时大部分已经有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有哪些表现

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甲状腺癌的发布率约占2-3/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1%--2%,女性多见,主要病理类型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末分化癌4型。其转移情况与病理分型有关。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转移途径是颈部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少见。滤泡癌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相对较多。二者一般病程长,手术治疗愈后好,属于高分化甲状腺癌。髓样癌不多见,颈淋巴结转移较常见。末分化癌较少见,恶性度高,常发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也多见。主要死亡原因是由于局部病变所致,占全部甲状腺死亡的80%--86% 。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甲状腺癌常伴有同侧颈淋巴结转移,颈部各区中除颏区外其它各区均可累及。转移的淋巴结大多在颈内静脉周围,同时可循淋巴管向颈后三角区或向纵隔淋巴结转移,很少向颌下区转移。即使临床上检查颈部淋巴结为阴性的患者,术后颈淋巴结标本病理检查仍有50%为转移。在临床上可触及到肿大淋巴结者,术后病理证实基本上100%有癌转移。颈浅淋巴结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肿大的,一旦肿大,特别是颈前带状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淋巴结肿大,即意味着存在淋巴道逆行转移,颈淋巴结转移灶可以穿破淋巴结包膜,互相融合成块或侵及邻近的血管,神经和周围的软组织。约有4%的病例出现对侧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原发灶与颈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

(1)一般发生在原发灶的同侧,甲状腺癌侵润程度越重,转移的机会越多。

(2)不同类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不同(见图)。乳头状腺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滤泡型甲状腺癌易发生血行转移。

(3)肿瘤侵及包膜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

(4)肿块原发于甲状腺周边者有较高颈淋巴结转移率。

(5)任何大小的甲状腺癌都有可能发生转移,叶真等统计,癌组织直径<1.0cm转移率达85.7%,>2.0cm则为37%。但肿瘤大小与颈淋巴结转移与否无统计学意义。

乳腺癌转移淋巴怎么办

乳房内的无痛性肿块常是乳腺癌的早期征象,特别是质硬、边界不规则的肿块。早期,肿块易被推动;当肿瘤侵犯皮肤或乳腺组织后,活动就会受限。这时如果将乳房轻轻上抬,就可看到皮肤被牵拉而凹陷,称为“酒窝征”。

临床中,乳腺癌淋巴转移较常见,转移途径有两种,乳腺癌淋巴转移的症状主要分两点来介绍:

一、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率约占30%-50%,癌细胞向内侧浸进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癌栓亦可返流引起胸膜或脊柱转移。

二、乳腺癌病人腋下淋巴结转移率很高,为最常见,也是较早出现的转移部位,约占就诊病人的60%,癌细胞沿着胸大肌外侧缘的淋巴管浸进腋窝淋巴结。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原发肿瘤大小有关,肿瘤体积越大,病期越晚,腋淋巴结转移越高,转移数越多。临床上即使未扪及腋下肿大淋巴结,术后也常发现有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转移到脖子淋巴时可以试试“胸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术”新术式,是在病人接受保乳手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紧接着利用胸腔镜,对整个内乳淋巴引流区进行连续整块切除。该手术属于治疗性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并有助于明确诊断内乳淋巴结是否转移。如果切下来后证实内乳淋巴结存在癌转移,可免去进一步放疗对心脏的损害。如果没有出现肿瘤转移,该手术也不会额外增加病人的生理损伤。至今已超过100例患者成功接受该项新手术。前期已完成的随机研究证实,患者并未因为增加手术操作而从生理上增加损伤。

相关推荐

乳腺癌转移哪些部位

(1)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一般情况下,低分化的乳腺癌较易发生转移,浸润性亦强,病程恶化较快。(2)被转移器官的特点:乳腺癌一般容易转移到血液供应丰富的器官,如骨骼、肺及肝等。(3)人体的状况:当病人的一般情况较差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时,都能增加癌症转移的机会。(4)外界的机械刺激:对乳腺癌过多地按压和过多地穿刺检查等,都可促进癌细胞进入血液系统,有增加转移的危险。乳腺癌转移途径有以下3种:(1)直接浸

乳腺肿瘤诊断鉴别

乳腺肿瘤诊断⑴乳头溢液;⑵乳头和乳晕改变;⑶局部皮肤改变;⑷乳房轮廓改变;⑸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乳腺癌(肿瘤)的分期分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通用的分期方法是Ⅰ期:指原发肿瘤原发肿瘤小于2cm 淋巴结转移;Ⅱ期:原发肿瘤大于2cm 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活动;Ⅲ期:原发肿瘤大于5cm 有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固定;Ⅳ指原发肿瘤期任何大小 锁骨上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常见乳腺肿

如何做好乳腺癌各阶段的治疗呢

早期乳腺癌。经过体检或者乳腺癌检查,发现的早期乳腺癌,治疗在临床上是比较容易的。早期乳腺癌指确诊时原发肿瘤小于2cm,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这个阶段可选择手术方式有多种,病灶切除、包括病灶在内的乳腺部分切除、乳腺全切除,同时需做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后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早期乳腺癌治疗需要把握的受益点有三点,一是获得根治、二是保留乳房,三是避免非必

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淋巴是我们人体废物代谢的场所,我们人体有很多的淋巴,遍布我们身体各处,而我们的腋下也是有淋巴的,而我们的淋巴结也是非常容易出现异常的情况的,这就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健康,而淋巴肿瘤也是比较常见的疾病,那么,究竟腋淋巴结转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呢?淋巴结转移性腺癌可由隐匿性乳腺癌发生转移后引起,临床乳腺未触及肿块而已有腋窝淋巴结肿大转移,治疗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如果患者乳房悬垂或腋淋巴结转移癌较大,

得了食管癌还能活多久

食管是人体的生命通道,位置特殊,紧邻气管,夹于两肺中间,旁有心脏大血管,后有脊柱。所以得了食管癌,等于生命通道受阻,弄不好心肺也受牵连,预后多不好。那么,得了食管癌,究竟能活多久?总的来说,预后与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方式等等有关。分期早,预后好;鳞癌稍好于腺癌;病变长度短者比长者预后好;无淋巴结转移者比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好。食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总体约25~40%,I、II、III、

乳腺癌的典型症状介绍

乳腺癌症状中,处于早期和晚期是有所不同的,早期乳腺癌相对来说不是特别严重,有治愈的几率,但是晚期就未然,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为乳腺肿块。乳腺癌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乳腺有肿块,大部分患者也是以该症状就诊,如果乳腺出现肿块,还需到医院进一步的检查。皮肤改变。乳腺皮肤出现发红、水肿、皮肤浅表以及粘连等改变,晚期乳腺癌患者还会出现皮肤溃疡,一旦合并细菌感染,气味难闻。若癌细胞浸润到皮内并生长,会形成皮肤卫星

男性乳腺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1)对于未侵犯胸肌的患者适用改良根治术。(2)对于侵犯胸肌的患者手术方式以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为主。因为位于乳晕区的肿瘤极易转移至内乳区及腋窝淋巴结;因此,如果不具备放疗设备及存在放疗禁忌证,扩大根治术有较大指征。如果具备上述设备,可考虑行根治术,术后追加放疗,但慎选乳癌改良根治术;更不宜选用小于单纯乳房切除术的术式。2.放射治疗男性乳腺癌因其乳房特点及乳头、乳晕下有丰富的淋巴管网,其

甲状腺癌转移

甲状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以40-50岁多见.各类型的甲状腺癌生长规律有很大差异,有的生长缓慢似腺瘤,有的原发灶很小,而转移灶较大,首先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有的短期内生长很快,浸润周围组织引起临床症状.多数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仅少数引起内分泌紊乱.常见的甲状腺癌的类型主要有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甲状腺癌的扩散途径为:乳

乳腺癌具体成活率有多少

根据肿瘤分期来看,乳腺癌生存率是0期100%,I期80-90%,II期60-70%, Ⅲ期30-40%,Ⅳ期

乳腺粘液腺癌的存活率有多大

乳腺粘液腺癌患者存活率问题在医学上并没有统一定论,乳腺粘液腺癌存活率取决的因素很多,多数研究者认为乳腺肿瘤组织中粘液的产生和量的多少在影响其预后中起重要作用,指出粘液形成是癌细胞变性坏死的结果,因而恶性度下降。粘液癌的粘液分泌越多,预后越好。另外,淋巴结转移亦是影响乳腺粘液腺癌存活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单纯型粘液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率很低,混合型粘液腺癌较单纯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高。同时有报道称乳腺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