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间相处关系的六原则
亲子之间相处关系的六原则
从小开始培养
现代父母工作繁忙,这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以“工作忙”为借口而忽视孩子。从孩子出生开始,甚至从孕期开始,父母亲都要抽出时间来陪他说话,心无旁鹜地陪他玩游戏。比如做饭时让孩子在厨房的一角玩儿,或洗完澡后好好抱抱他——这很难吗?一点也不!
了解孩子的成长
等到孩子1岁多时,他会感觉打人很好玩;等到他2岁左右时,会出现“第一反抗期”;如果他和小朋友在一起,会感觉争夺玩具很有趣——这些,您都了解吗?不要在出现“问题”时就粗暴地去理解去解决,只有了解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身心成长的规律,才能使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就不会产生激烈的亲子冲突。为了在育儿的道路上走得更平稳,有心的父母要好好学习育儿这门功课,其实,得高分并不难!
父母之间沟通的技巧
“别听你爸的,把这个泥巴团扔掉!”“你妈就爱瞎叨叨!”类似的话您经常听到或经常说吗?Stop!当夫妻双方对孩子的管教方法出现分歧时,应私底下讨论,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甚至贬低对方,要知道,维护了对方形象的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形象哦!当然,如果对方对待孩子的方式太过分,比如太暴力或太粗俗,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还是要立即指出的,然后,请和另一半认真探讨彼此都认可的教养方式。
订立规矩
“管”孩子是不可避免的,否则会沦陷到溺爱的深渊里,所以很多事情很难做到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满意。有效的管教方式在于明确原则和限制,父母能勇敢地说“不可以”,不因孩子的哭闹而心软,否则,规则就失去了意义。制订规则是为了规范孩子的行为,也可防范问题发生,如见了邻居要有礼貌、不能拿刀叉玩等。要让孩子知道这些规矩都是为了爱他,为了让他学会独立自主、负责任、有教养,绝对不会因这些规矩而破坏亲子关系。
如何与孩子相处
对待宝宝,我们究竟该如何做才能建立起和睦徊的桥梁呢?如果你还在探索之中,不妨来看看以下经验家长和早教专家的意见。
金宝贝老师Emilie:宝宝逆反,顺势诱导
宝宝2岁前后开始出现逆反是常见的事情,他在专注某件事情的时候,得不到满足会就会闹个不停,这个时候你越强制他反而越来劲。比如有次我在上课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在参与游戏,有个小朋友却在旁边吵着问他妈妈要糖吃。妈妈不肯,无奈地向我求助,我就跑过去和这个孩子说:“你要吃糖吗?我可以拿给你。可是你不能吃那么多,吃多了牙齿会蛀掉,你知道蛀牙会怎么样吗,蛀牙的话要把蛀掉的牙齿拔掉,会流很多的血,非常痛的。”这样一说,宝宝似乎想起了流血的疼痛,很快就不闹了,我再将他的注意力引导课程上就非常容易了。
网友(爆炸毛毛虫):和宝宝一起发现自己的优点
我和宝宝一起发明了一种游戏,我们准备了一本本子,每天将宝宝做对的事情写在上面。每过一段时间,我们全家人就和宝宝一起分享这本本子,我当着他的面告诉他这段时间他又做了多少好事,被我们发现了多少优点,这条是他的爸爸记录的,这条是我记录的,这条是奶奶记录的。当着面表扬宝宝会让宝宝更加有自豪感,从此加油表现的更好。
网友(甜甜爸):转移注意力胜过对孩子说“不”
许多家长在看到宝宝做错事的时候,都急于对宝宝说“不”,或者说一些不该出现的字眼,反倒产生反作用。比如以前我会说“不,你不准这样做。”“不,你不能。”这样的说法,我发现反而会激起宝宝的叛逆,他看到你很激动,反倒会产生快感,乐于看你激动的表情。还有的时候,比如一次宝宝在吃脏手,你大喊“不能吃手”,但他接受到的信息中“吃手”两个关键字最熟悉,反倒激发他更投入的吃手,这时如果把注意力引开,比如塞个平常他没接触过的东西比说更管用,这也不能怪孩子,毕竟他们对大人的话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抓取信息,所以一定要耐心加上一些用心,了解宝宝的特点。
金宝贝老师Mandy:尝试与宝宝共情
所谓共情,就是表达出于宝宝同样的感情,这种共鸣感会让宝宝觉得他被你所理解,宝宝其实和我们成人一样,需要被理解。比如有的宝宝吃饭时间玩玩具,家长通常都会命令宝宝放下手里的玩具来吃饭,可是效果一般都不好。那不如蹲下来告诉宝宝:“这个玩具真的很好玩,妈妈和你一样也最喜欢它,可是玩具和宝宝一样也要休息和吃饭哦,你还是和我吃好饭后再找它玩吧。”另外一方面,就像我们课堂上以身示范的道理一样,示范带来的共情效果也非常好,比如还是吃饭这件事,如果家长过于关注孩子吃饭的细节很容易让孩子对吃饭产生逆反情绪,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和大人同时进餐,大人吃饭时显示出很开心很好吃的表情,孩子会感受到,并尽力模仿大人,反倒会自然享受吃饭的快乐。
与孩子相处的技巧虽然看起来很难学,但有时候其实我们只要顺着宝宝的心思换位去想,就会豁然开朗了。另外,我们不妨去学习、思考宝宝行为背后的生理特点,抓住孩子模仿、逆反等特点去和宝宝做沟通,效果一定会好于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产生的武断专横的教育方式,这样也更加有利于家庭良好气氛的组建,而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会更容易成为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孩子,才能够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这也是早期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四大表现预示小儿多动症
1、注意力障碍
一般多动症患儿注意力集中困难或者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例如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多动症患儿上课,写作业,参加活动,做事情都不能专心一致,并且容易出错,经常会因为外界的事情而注意力分散。常常是一件事情没做完,就转移到另外的事情上去了。因而多动症患儿的成绩很差。
2、过度活动
多动症患儿往往好动,好玩,调皮捣蛋,安静不下来。在安静的地方,常常也是动来动去的。例如,多动症患儿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与同学相处,往往一言不和,就发生矛盾纠纷。并且经常不顾危险,踩高爬低,导致事故的发生。
3、学习困难
由于好玩,好动,注意力集中难,因而经常导致多动症患儿无法在课堂上安静的呆到45分钟,下课之后更是无法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导致孩子学习成绩差。部分孩子在读写。理解,计算等出现思维性的偏差。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行为偏差
4、行为偏差
多动症患儿往往情绪起伏较大,易冲动,任性,做事情经常不计较后果,行事莽撞。因而多动症患儿经常被视为不爱学习的孩子,常常受到疏远,许多同龄的孩子不愿与之亲近,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自尊心以及往后成长人格和心理上的变化。常常出现自卑,内向,胆怯的心理。更甚者,有的孩子自暴自弃,思想里认为自己就是坏孩子,从而导致逆反心理出现,不服从家长和老师的管教。父母亲子之间的关系冷淡。在学校里更是与同学关系差,没能学到基本的人际关系相处之道,长大后出现社交困难,对社会产生避退行为。
儿童轻微多动症治疗
心理治疗
包括行为治疗、学习辅导、家庭治疗和医护配合等方法。多数治疗方法都须要专业人员完成,以家庭治疗为例:
家庭治疗:从系统论观点分析,孩子作为家庭系统中的一员,孩子出了问题,反映出家庭中的问题如亲子关系不正常、家庭教育不科学等。同时,家里有多动症患儿,也常常会导致大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因此,在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时,必要时其他的家庭成员也要接受咨询。接受咨询可以使父母学会理解、同情对方,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安慰。
家庭治疗的目的在于:①协调和改善家庭成员间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②给父母必要的指导,使他们了解该障碍,正确地看待患儿的症状,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和谐地与孩子相处和交流,掌握行为矫正的方法,并用适当的方法对患儿进行行为方面的矫正。
父母培训
通过培训,教给父母如何管理子女行为的方法。给家长解释ADHD儿童产生对抗行为的原因,指导如何关注、表扬儿童,如何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使父母能更加理解患儿的需要,更好地对其行为做出适当反馈。
如何改善亲子关系
应该让爸爸好好考虑下,对宝宝的态度,是不是受对其他家人的看法的影响。不应该让宝宝承担大人之间的是是非非。更不应该让宝宝去做“宽容”的那一方。遇到爸爸对宝宝态度不好,妈妈应该果断的给宝宝支持,让宝宝觉得自己是被平等对待。也要教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情绪,这样情绪本身就不会太激烈了。同样的方式也适用于爸爸。
多动症的治疗
心理治疗
包括行为治疗、学习辅导、家庭治疗和医护配合等方法。多数治疗方法都须要专业人员完成,以家庭治疗为例:
家庭治疗:从系统论观点分析,孩子作为家庭系统中的一员,孩子出了问题,反映出家庭中的问题如亲子关系不正常、家庭教育不科学等。同时,家里有多动症患儿,也常常会导致大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因此,在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时,必要时其他的家庭成员也要接受咨询。接受咨询可以使父母学会理解、同情对方,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安慰。家庭治疗的目的在于:①协调和改善家庭成员间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②给父母必要的指导,使他们了解该障碍,正确地看待患儿的症状,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和谐地与孩子相处和交流,掌握行为矫正的方法,并用适当的方法对患儿进行行为方面的矫正。
父母培训
通过培训,教给父母如何管理子女行为的方法。给家长解释ADHD儿童产生对抗行为的原因,指导如何关注、表扬儿童,如何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使父母能更加理解患儿的需要,更好地对其行为做出适当反馈。父母培训可创造一种长期、持续、有利康复的环境,使儿童能减少的对抗行为,逐渐展示他们具有良好行为的能力。
要想治疗好多动症,除了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治疗以外,作为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应该有充足的耐心和爱心,陪孩子慢慢克服多动的毛病,如果想知道多动症哪里治疗最好,确切的说治疗最好的应该是以家庭为主战场,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婚姻关系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1、注重婚姻关系,会不会导致孩子得不到足够的关爱?
很多妈妈会觉得,一家人的精力就应该放在关爱孩子身上,丈夫是不可以跟孩子争宠的!一些丈夫会认为,妻子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完全不在乎自己的感受,没有存在感!夫妻关系也渐渐冷淡。其实,如果夫妻之间保持着能量与情感上的互动,会让孩子感觉到充满爱的氛围,孩子也会很享受恩爱的父母带给自己的安心与呵护。
2、夫妻间教养方式是否一致,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教育孩子,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夫妻之间,在教养孩子的理念上也不尽相同。当教养方式一致时,孩子接收到的信号就会有统一性,明确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要求与关爱,看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如果不一致的话,孩子就会纠结于接收哪一个人的信号、完成谁的要求,并且,面对这些争端,孩子很容易左右为难,对每种要求都无所适从,很难保持内心的和谐,这样的孩子,会不会很累?
3、相互尊重的夫妻关系,会带给孩子怎样的体验?
父母之间相互尊重、相敬如宾,会让外人看来生疏,不像两口子。但尊重并不意味着情感的不流通,尊重与包容反而会让两者的心靠的更近。孩子也会感受到这样的家庭氛围,可以毫无顾忌的把心里话讲给大人听,学会人际互动中尊重的模式,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4、有裂痕的婚姻关系,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体验?
夫妻间争吵不休甚至离婚,会让孩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对于小的孩子来说,这是毁灭性、灾难性的事情,会威胁到孩子的生存;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会让孩子有无力感、孤独感,在成人后也很难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如何与孩子相处
宝宝逆反,顺势诱导
宝宝2岁前后开始出现逆反是常见的事情,他在专注某件事情的时候,得不到满足会就会闹个不停,这个时候你越强制他反而越来劲。比如有次我在上课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在参与游戏,有个小朋友却在旁边吵着问他妈妈要糖吃。妈妈不肯,无奈地向我求助,我就跑过去和这个孩子说:“你要吃糖吗?我可以拿给你。可是你不能吃那么多,吃多了牙齿会蛀掉,你知道蛀牙会怎么样吗,蛀牙的话要把蛀掉的牙齿拔掉,会流很多的血,非常痛的。”这样一说,宝宝似乎想起了流血的疼痛,很快就不闹了,我再将他的注意力引导课程上就非常容易了。
网友(爆炸毛毛虫):和宝宝一起发现自己的优点
我和宝宝一起发明了一种游戏,我们准备了一本本子,每天将宝宝做对的事情写在上面。每过一段时间,我们全家人就和宝宝一起分享这本本子,我当着他的面告诉他这段时间他又做了多少好事,被我们发现了多少优点,这条是他的爸爸记录的,这条是我记录的,这条是奶奶记录的。当着面表扬宝宝会让宝宝更加有自豪感,从此加油表现的更好。
网友(甜甜爸):转移注意力胜过对孩子说“不”
许多家长在看到宝宝做错事的时候,都急于对宝宝说“不”,或者说一些不该出现的字眼,反倒产生反作用。比如以前我会说“不,你不准这样做。”“不,你不能。”这样的说法,我发现反而会激起宝宝的叛逆,他看到你很激动,反倒会产生快感,乐于看你激动的表情。还有的时候,比如一次宝宝在吃脏手,你大喊“不能吃手”,但他接受到的信息中“吃手”两个关键字最熟悉,反倒激发他更投入的吃手,这时如果把注意力引开,比如塞个平常他没接触过的东西比说更管用,这也不能怪孩子,毕竟他们对大人的话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抓取信息,所以一定要耐心加上一些用心,了解宝宝的特点。
尝试与宝宝共情
所谓共情,就是表达出于宝宝同样的感情,这种共鸣感会让宝宝觉得他被你所理解,宝宝其实和我们成人一样,需要被理解。比如有的宝宝吃饭时间玩玩具,家长通常都会命令宝宝放下手里的玩具来吃饭,可是效果一般都不好。那不如蹲下来告诉宝宝:“这个玩具真的很好玩,妈妈和你一样也最喜欢它,可是玩具和宝宝一样也要休息和吃饭哦,你还是和我吃好饭后再找它玩吧。”另外一方面,就像我们课堂上以身示范的道理一样,示范带来的共情效果也非常好,比如还是吃饭这件事,如果家长过于关注孩子吃饭的细节很容易让孩子对吃饭产生逆反情绪,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和大人同时进餐,大人吃饭时显示出很开心很好吃的表情,孩子会感受到,并尽力模仿大人,反倒会自然享受吃饭的快乐。
与孩子相处的技巧虽然看起来很难学,但有时候其实我们只要顺着宝宝的心思换位去想,就会豁然开朗了。另外,我们不妨去学习、思考宝宝行为背后的生理特点,抓住孩子模仿、逆反等特点去和宝宝做沟通,效果一定会好于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产生的武断专横的教育方式,这样也更加有利于家庭良好气氛的组建,而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会更容易成为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孩子,才能够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这也是早期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多动症能彻底治愈吗
(1)中枢兴奋剂:为首选药。主要用于6岁以上患儿,可减轻多动、冲动,改善注意力。常用:① 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该药有效率为75-80%。② 匹莫林,因为有增加急性肝衰竭的风险,已不再推荐使用。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报道显示,长效、缓释或控释哌甲酯疗效更持久,更稳定。有替代传统速效哌甲酯的趋势。
(2)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托莫西汀。托莫西汀是一种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SNRI)。该药是第一种被批准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非兴奋型药物,国外已经有3-4年的使用经验,国内也已有近2年的使用经验,临床实践表明,该药治疗ADHD的疗效与哌甲酯相当,副作用不明显。目前也是主要治疗药物之一。
心理治疗
包括行为治疗、学习辅导、家庭治疗和医护配合等方法。多数治疗方法都须要专业人员完成,以家庭治疗为例:
家庭治疗:从系统论观点分析,孩子作为家庭系统中的一员,孩子出了问题,反映出家庭中的问题如亲子关系不正常、家庭教育不科学等。同时,家里有多动症患儿,也常常会导致大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因此,在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时,必要时其他的家庭成员也要接受咨询。接受咨询可以使父母学会理解、同情对方,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安慰。家庭治疗的目的在于:①协调和改善家庭成员间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②给父母必要的指导,使他们了解该障碍,正确地看待患儿的症状,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和谐地与孩子相处和交流,掌握行为矫正的方法,并用适当的方法对患儿进行行为方面的矫正。
多动症的心理社会性干预性治疗
多动症的心理社会性干预性治疗包括行为治疗、学习辅导、家庭治疗和医护配合等方法。多数治疗方法都须要专业人员完成,以家庭治疗为例:
从系统论观点分析,孩子作为家庭系统中的一员,孩子出了问题,反映出家庭中的问题如亲子关系不正常、家庭教育不科学等。同时,家里有多动症患儿,也常常会导致大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因此,在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时,必要时其他的家庭成员也要接受咨询。接受咨询可以使父母学会理解、同情对方,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安慰。家庭治疗的目的在于:
①协调和改善家庭成员间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
②给父母必要的指导,使他们了解该障碍,正确地看待患儿的症状,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和谐地与孩子相处和交流,掌握行为矫正的方法,并用适当的方法对患儿进行行为方面的矫正。
保姆会削弱亲子依恋
保姆每天与孩子相处,她的言行举止、情绪等都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千万不能忽视保姆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保姆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文化素养
如果保姆初中或高中毕业,并掌握一些幼教基本知识,就可以经常给孩子介绍周围事物、自然现象,给孩子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孩子的语言因此发展得比相对沉默寡言的保姆带出的孩子快。这样的保姆还能帮助孩子了解周围世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性格特点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种情况:父母的性格都比较活泼、开朗、善交际,而他们的孩子却文静、内向,不善和人相处。原因是和她朝夕相处的保姆的性格正是如此。还有的甚至连处事的态度、说话的语调、表情都酷似保姆。由此看来,保姆性格的优缺点都可能成为碎片在孩子身上留下烙印。因此,在选择保姆时,父母有必要考虑保姆的性格特征。
保姆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特长特技
如果保姆擅歌、擅画、擅手工,那么,孩子就会在其引导下培养起相应的兴趣。例如,擅画的保姆,平时给孩子画上一只小鸟、一只小熊或一辆小汽车都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快乐,促进孩子形象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擅手工的保姆,剪一个小五角星、小窗花,或折一只小鸟、小青蛙或利用废布给孩子做一个小书签、小娃娃,这些都可以寓教于乐。这就比那些为了省事而千方百计让孩子睡觉,限制幼儿活动的保姆更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
由此看来,父母们有必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看法,认为保姆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是:只保证孩子不受伤害、吃饱、睡好即可,这种只保不教的做法与我们通常强调的保教结合是相悖的。所以,父母在给孩子选择保姆时,适当注重保姆的文化素质和为人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保姆会削弱亲子依恋
幼教专家指出:长期由保姆照顾孩子,会削弱必要的亲子依恋关系。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
1、父母照料孩子的时间很少,保姆就成了婴儿的主要抚养者,孩子的依恋对象极有可能转移到保姆身上。
2、如果频繁更换保姆,孩子就要不断克服和陌生人相处的恐惧,会很烦躁,出现更多的哭闹。
由此可以发现,无论是长期固定的保姆还是不断轮换保姆,实际上都削弱了亲子的依恋关系。因此,不管请不请保姆,父母都应该特别加强与婴儿的交流,不要以为请了保姆就可以省事了。
保姆的确是父母的好帮手,但是保姆也会削弱亲子的依恋,所以父母在平时也要多关心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