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鼻子要开窍多按三穴位

鼻子要开窍多按三穴位

我本人当然是经常作一些穴位按摩的,碰到感冒头痛等小毛病,我自然有办法迅速为自己缓解症状。因此,常有朋友、病人要“拜我为师”,希望能随我学习中医,学习一些自我保健的方法。

其实,学习中医,可以从经络开始,从穴位入手。因为经络穴位都在自己身上,随时可学,处处可用。

普通人只要掌握二二三十个防治疾病的常用穴位,再拥有一枚刮痧板,就可随时针对机体出现的常见小毛病,进行自我治疗了。

我们先来讲讲印堂、迎香、合谷这三个穴位。常按摩这三个穴位,可起到防治头鼻部不适的作用。

印堂穴 位于两眉头的中间。按压此穴可以防治头痛、鼻疾惠。

迎香穴 位于鼻翼外缘中点与鼻唇沟的中间。按压此穴可以防治鼻炎、鼻窦炎、面瘫、面部瘁等。

合谷穴 位于拇指与食指的虎口处。此穴为止痛要穴,对退热、消炎有辅助作用。此穴善治五官科各种疾病,如头痛、牙痛、眼病、耳鼻病、咽喉病,以及感冒咳嗽。由于此穴有引产功效,故孕妇禁针、禁按。

鼻塞捏什么穴位

鼻通穴

位置:在面部、鼻翼软骨及鼻甲交界处。

功效:主治鼻塞、鼻炎、鼻窦炎。方法:用中指的指腹按压1~2分钟即可。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处。于鼻翼外缘中点作一水平线,与鼻唇沟(微笑时鼻子与嘴唇外侧自然形成的浅沟)交点处。

功效:清热散风、宣通鼻窍,主治鼻塞、鼻炎、鼻出血、嗅觉减退等鼻病。方法:用食指的指腹按压1~2分钟。

印堂穴

位置:在额部,两眉头中点。

功效:通鼻开窍,清头明目。主治鼻炎,鼻塞,头痛、目眩等疾病。方法:中指或食指按揉1~2分钟。只要找准穴位的位置,效果都很不错,赶紧试试吧。如果长时间鼻塞没有缓解,还是建议最好能到耳鼻喉专业诊查,明确是否并发其他鼻部疾病。

鼻塞捏什么穴位

一、鼻塞捏什么穴位

鼻通穴

位置:在面部、鼻翼软骨及鼻甲交界处。

功效:主治鼻塞、鼻炎、鼻窦炎。方法:用中指的指腹按压1~2分钟即可。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处。于鼻翼外缘中点作一水平线,与鼻唇沟(微笑时鼻子与嘴唇外侧自然形成的浅沟)交点处。

功效:清热散风、宣通鼻窍,主治鼻塞、鼻炎、鼻出血、嗅觉减退等鼻病。方法:用食指的指腹按压1~2分钟。

印堂穴

位置:在额部,两眉头中点。

功效:通鼻开窍,清头明目。主治鼻炎,鼻塞,头痛、目眩等疾病。方法:中指或食指按揉1~2分钟。只要找准穴位的位置,效果都很不错,赶紧试试吧。如果长时间鼻塞没有缓解,还是建议最好能到耳鼻喉专业诊查,明确是否并发其他鼻部疾病。

鼻炎鼻塞怎么办怎样让鼻通气 按摩法

鼻炎鼻塞可以通过对鼻子部位进行按摩,常用的有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具有很好的通利鼻窍的作用。

方法:用食指指尖点压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然后再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最后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

感冒鼻塞怎么办小窍门

1.穴位快速缓解法

天柱穴巧治鼻塞

天柱穴位于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治疗鼻塞是先将大拇指摩擦发热,然后找准穴位后用适度的力量按压5秒钟,停3秒钟,如此反复的进行,不久鼻子就能通畅了。

承山穴治鼻塞

寻找穴位时将脚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或者将手指严重腿肚子向上推,停在腿肚子正中最高处,这里就是承山穴了。取一个发卡,轻轻的划动这个地方,右边鼻塞划左边承山穴,左边鼻塞划动右边承山穴,几分钟即可使阻塞的鼻腔畅通。

2.巧用风油精通鼻窍

在上嘴唇涂上少许风油精,或者将风油精打开后用阻塞的鼻孔用力吸入,片刻即可令人神清气爽,七窍通畅。

3.咀嚼姜片通鼻窍

感冒鼻塞时,可取鲜姜一小块,洗净后,切成薄片,放入口中咀嚼,吞服姜汁,吐出姜渣即可,可通鼻窍。一次无效时可连服,一般只需2-3片,鼻塞即可解除。

4.萝卜汁滴鼻通鼻窍

取生萝卜适量绞汁后取汁滴鼻,或者在萝卜上挖几个小孔,放入少量冰片,稍后即可有汁液渗出,将其液体滴入鼻中可缓解鼻塞和头痛。

5.蜜调冰片通鼻窍

取冰片3克,溶于蜂蜜100克中较匀,即成冰糖搽剂。用棉签粘去涂抹双侧鼻腔,可通鼻窍。

6.熏蒸法治鼻塞

将葱白一小把或者洋葱头三四个切碎,熬汤,熬好后趁热用鼻子使劲吸热气,也可以将食醋烧开,用鼻子吸醋气,效果都比较好。

小儿推拿治鼻塞手法

1、揉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的鼻翼两侧,在鼻翼旁外缘的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按摩方法:进行按摩时将两手指尖螺纹面置于迎香穴处,做旋转揉搓约50-100次。

功效:通利鼻窍、疏风解表、祛风通络、宣通鼻窍、通便止痛。

主治: 鼻塞、鼻出血、鼻窦炎、牙痛、感冒、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2、揉山根穴

位置:山根穴位于小儿两目内眦连线的中点上,处于鼻根的低洼处。

按摩方法:按摩时用中指指腹螺纹面着力,按揉两目内毗连线的中点处山根穴约100次左右。

功效:掐山根穴有开关窍、醒目定神的作用。

主治: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塞不通等。也可作诊察穴使用,若见青筋基邢,则是惊风或内伤的表现。

3、揉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头部枕骨之下,在胸锁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虎口张开,用拇指和食指严重脖子向上推至枕骨下的凹陷处即为风池穴。

按摩方法:对小儿进行按摩时注意将双上肢肘关节屈曲,两手上举,左手固定小儿头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起按揉双侧风池穴50次。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荨麻疹。

4、摩擦鼻梁

位置:鼻梁两侧。

按摩方法:进行鼻梁摩擦的具体做法时用双手的大拇指指腹,从迎香穴开始向上擦自鼻根处,小儿皮肤稚嫩,注意手法应当轻柔,以免擦破皮肤,如此反复摩擦,直到小儿局部皮肤潮红发热为佳。

鼻炎头痛按什么穴位

迎香穴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在鼻唇沟上段。揉的时候,最好先把手指搓热,然后抚摸鼻翼,之后再点迎香穴;也可先用手背从印堂开始往下轻轻地颤动撞揉鼻翼以后,再点揉迎香穴,马上会觉得神清气爽、鼻窍全通了。每天只要坚持揉两三分钟即可。

手三里穴

可治疗过敏性鼻炎。手三里穴,在肘横纹下2寸处。手三里穴还可以增强体质,是人体的强壮穴,和足三里穴一样,平时多揉,可以增强免疫力。

前谷穴

可治过流黄涕的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症状,平常没事的时候多揉揉这个穴位,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隐白穴

能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治疗鼻炎的时候可以点按。用指节尖点它,或者找个细一点的按摩棒来点按;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就是拿一个艾条点燃,灸这个穴位。效果都很好。

按摩迎香能治疗鼻炎吗

按摩迎香能治疗鼻炎。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穴名意思为鼻子从此处迎香气入内,故名迎香。

肺开窍于鼻,大肠为肺之腑,本穴属大肠而位近鼻窍,有宣肺通窍,散风热的作用,对鼻炎有一定的治疗功效。

鼻炎按摩哪些穴位

天府穴

天府穴最大的效用就是善治鼻炎,不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慢性鼻炎。此穴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找到:两臂张开,掌心相对平伸,用鼻尖点臂上,点到处就是天府穴。

陷谷穴

陷谷穴也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的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间有一个缝,从接缝的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的地方,就是陷谷穴。

迎香穴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在鼻唇沟上段。揉的时候,最好先把手指搓热,然后抚摸鼻翼,之后再点迎香穴;也可先用手背从印堂开始往下轻轻地颤动撞揉鼻翼以后,再点揉迎香穴,马上会觉得神清气爽、鼻窍全通了。每天只要坚持揉两三分钟即可。

手三里穴

可治疗过敏性鼻炎。手三里穴,在肘横纹下2寸处。手三里穴还可以增強体质,是人体的强壮穴,和足三里穴一样,平时多揉,可以增强免疫力。

前谷穴

可治过流黄涕的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症状,平常没事的时候多揉揉这个穴位,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隐白穴

能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治疗鼻炎的时候可以点按。用指节尖点它,或者找个细一点的按摩棒来点按;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就是拿一个艾条点燃,灸这个穴位。效果都很好。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缓解鼻塞 迎香穴

迎香穴属手阳明大肠经,是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的交汇处,肺开窍于鼻,大肠为肺之腑,本穴属大肠而位近鼻窍,有宣肺通窍,散风热的作用,主治鼻塞,嗅觉衰退,鼻息肉,口眼㖞斜等症。

定位: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在鼻唇沟的中间。

按摩手法: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三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部延顺时针方向按摩36圈,每天3次。

相关推荐

小儿推拿治疗鼻塞

鼻为肺窍,是呼吸的通道,司嗅觉,辨香臭,助发音。小儿鼻腔狭窄,鼻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受感染而充血肿胀,引起急、慢性鼻炎,出现鼻塞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行鼻部推拿摩可以行气活血,疏通堵塞的精力,具有祛邪通鼻窍的作用。 揉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的鼻翼两侧,在鼻翼旁外缘的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摩方法:进行摩时将两手指尖螺纹面置于迎香穴处,做旋转揉搓约50-100次。 小儿推拿治疗鼻塞 揉山根穴 位置:山根穴位于小儿两目内眦连线的中点上,处于鼻根的低洼处。摩方法:摩时用中指指腹螺纹面着力,

摩六穴位缓解鼻炎

百会穴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迎香穴 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局部压有胀感。鼻子不闻香臭,经压有“通气”感。 上迎香(鼻通) 上迎香,经外穴名。出《银海精微》。别名鼻通、鼻穿、穿鼻,位置缺如。近代定位在面部,当鼻翼

鼻子出血哪里止血 迎香穴通利鼻窍

迎香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位居鼻旁,气通于鼻,通利鼻窍的功效非常强,为治疗鼻部疾病的常用有效穴。 主治病症:鼻出血,鼻塞,胆道蛔虫病,面部神经麻痹。 腧穴定位: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摩方法:双手食指穴位,旋转揉,力度由轻到重,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3分钟。

过敏性鼻炎穴位有哪些

迎香穴 鼻炎患者摩迎香穴能起到很好的清热散风,宣通鼻窍的作用。 位置:在鼻翼两侧旁开1厘米处的皱纹中。 方法:用拇指指面直接用力进行揉至迎香穴发热即可。 印堂穴 鼻炎患者摩印堂穴能够起到很好的舒缓鼻塞、流鼻涕等鼻炎不适症状。 位置:双眉头中间。 摩方法:用拇指从鼻子向额头方向推抹印堂穴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涌泉穴 鼻炎患者摩涌泉穴能够帮助缓解鼻塞不适。另外还能改善头昏、过敏、腹泻等不适。 位置:足趾距屈前中1/3凹陷处。 摩方法:用两大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搓涌泉大约1分钟,然后揉约1分

小儿推拿治疗鼻塞

一、小儿推拿治疗鼻塞 鼻为肺窍,是呼吸的通道,司嗅觉,辨香臭,助发音。小儿鼻腔狭窄,鼻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受感染而充血肿胀,引起急、慢性鼻炎,出现鼻塞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进行鼻部推拿摩可以行气活血,疏通堵塞的精力,具有祛邪通鼻窍的作用。 揉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的鼻翼两侧,在鼻翼旁外缘的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摩方法:进行摩时将两手指尖螺纹面置于迎香穴处,做旋转揉搓约50-100次。 揉山根穴 位置:山根穴位于小儿两目内眦连线的中点上,处于鼻根的低洼处。摩方法:摩时用中指指腹螺纹面着力,

缓解鼻炎的摩方法有哪些

1.准备工作。先用双手食指沿鼻翼两侧搓200次,直到鼻子有发热的感觉。 2.迎香穴(鼻孔两侧,鼻唇沟上)。用双手食指摩200次。上迎香穴又叫“鼻通穴”,可等摩完后觉得鼻子通了,再进行下面的步骤。 3.迎香穴(鼻翼两侧旁开一点)。双手食指摩迎香穴200次,摩时会有酸麻感。 4.合谷穴(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摩右手的“合谷”穴位200下,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左手的“合谷”穴位200下。 5.印堂穴(两眉之间中点)。印堂穴的主功能是清头明目,通鼻开窍摩100次。

缓解鼻炎的摩疗法

1、上迎香(鼻通):上迎香,经外穴名。出《银海精微》。别名鼻通、鼻穿、穿鼻,位置缺如。近代定位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布有筛前神经,滑车下神经,眶下神经分支和面动、静脉。主治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旁窦炎,鼻息肉,烂弦火眼,感冒头痛等。沿皮刺0.5-1寸。 2、印堂穴: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压有酸胀感。 3、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此穴的主治疾病为:

穴位治疗皮肤过敏的方法

肺俞穴 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肺主皮毛,外邪侵袭,首先犯肺。 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大都与肺功能失常尤其是肺气虚相关。季节变换时,因身体虚弱,复感外邪,就容易发病,且易反复。 本穴为肺脏经气输注之处,凡是肺功能失常所致的一切疾患,均可取该穴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 用手掌来回摩擦穴位,以透热为度,每日1~2次为宜,有调理肺气、散寒祛风、止咳平喘的功效。 迎香穴 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主治鼻塞不通、嗅觉下降,有开通鼻窍、迎闻香臭的功效,故名“迎香”。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开窍于鼻,迎香穴是手阳明大肠

宝宝鼻子不通气怎么推拿 迎香穴

位置:在宝宝鼻翼旁的0.5厘米处。 摩方法1:用大拇指和食指指腹在迎香穴的位置,以旋转揉搓的方式进行摩,摩50-100次。 摩方法2:用大拇指和食指指腹,从迎香穴的位置开始向上摩擦鼻梁,2-3分钟。 作用:疏风解热,通利鼻窍。摩迎风穴可促进鼻子血液循环使气血通畅。

鼻窦炎犯了鼻塞怎么办 肝胆火盛型鼻窦炎摩治疗

穴位:迎香穴、印堂穴、太冲穴、风池穴 治法:取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用泻法摩。 功效:迎香穴、印堂穴靠近鼻部,有通窍、清热的作用;太冲是肝经上的原穴,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的作用;风池为胆经与阳维脉之间的会穴,有疏风清热,清透开窍的作用。所以此摩手法可以清肝热、泻胆火、通鼻窍,可用于肝胆火盛型鼻窦炎犯了鼻塞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