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的自我调治
慢性肾炎的自我调治
1、定期到医院复诊。慢性肾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缠绵,不会三五天康复,所以定期复诊了解自己的病情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要保存好自己的病历。
2、尽量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如劳累、感冒、腹泻、剧烈运动等,因为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加重病情,甚至使已经稳定的病情急转直下;同时,一旦患病,在用药特别是使用抗生素的时候更要谨慎,要告之医生自己是肾脏病患者,这样医生在用药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免使用损肾药。
3、坚持服药。如各种降压药、调脂药,包括专科医生给你指定的辅助药物。漏服药物特别是降压药对肾脏造成的损伤短时间内你不会感觉到,但科学研究表明高血压是损伤肾脏的“第一杀手”。当然滥用药或是不正确的用药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4、膳食合理。避免高盐、高脂肪、大量高蛋白饮食,因为这些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食疗,可以调节免疫、增强体质、预防病情复发,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甚至事半功倍。
5、自我心理调节。社会的压力、生活的负担、疾病的缠身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抑郁,悲观的情绪只会加重病情。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条件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甚至必要时去看心理医生。
6、适度的体育锻炼。剧烈,高强度的运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导致蛋白尿、血尿的增加或病情的复发;但是,在疾病恢复期进行适量的锻炼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于病情的康复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进行适当的慢步走、太极拳、八锦段等。
7、保持正确的体位。不宜久坐、久站立,甚至熬夜打牌。肾脏在人体平卧位时血流量是最大,因此适量适当的卧床也是有利的。
8、注意自我卫生保健。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使我们身心愉悦,而且可以避免一些传染及感染性疾病。
中医膏方药膳教你摆脱“腰子病”的困扰
慢性肾炎主要是指慢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为特征,部分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肾功能的损害。绝大多数慢性肾炎的病因尚不清楚,起病即呈慢性,仅有少数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本病多属于中医学之“肾劳”“水肿”“腰痛”等症的范畴。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延缓肾损害的进展,而不是以消除蛋白尿,血尿等症状为目的。
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就是“整体观”,中医药在具有对因治疗作用的同时,更具有调节,改善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活动和整体机能,起到了多靶点的治疗,从而改善慢性肾炎的症状,以还病变的进展。不同慢性肾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快慢不同,治疗时应按照个体化治疗。相对来讲,许多中药药性平和,能够调节机体的动态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对人体伤害小。
中医强调,治疗与调理融为一体。慢性肾炎是一个慢性病程,主要与病人的肾虚有关,且和肺,脾,心的许损也有关系。气血阴阳的许损随病人体质和疾病性质,有偏于气虚或血虚或阴虚或阳虚,还有气阳两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和阴阳两虚的不同。如果病情相对稳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进补膏方对身体进行调理,针对不同病人的虚损组合采取行营的补益法,如温补肾阳,滋养肾阴,补益气血,阴阳双补,补肾健脾,补益肺肾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尝试吃一些药膳。一般建议慢性肾炎的患者平时多吃清淡平补的食物,如芹菜,莴苣,海带,冬瓜,丝瓜,西瓜,枸杞子,马兰头,茭白等。不宜吃辛热温补的食物,如辣椒,胡椒,香菜,牡蛎,麻雀,狗肉等,也不宜吃大量蛋白质和肥甘厚腻食物。还有一些中药,如黄芪,茯苓,赤小豆,苡仁,芡实,莲子,玉米须,车前子,山药具有益气利水之功,可选择运用与炖汤或煮粥;西洋参,冬虫夏草补益肾气,可少量煎汤代茶饮用;枸杞子,红花,菊花泡服具有养肝明目,活血和络之功。
药膳推荐:
乌鱼茯苓苡仁汤:乌鱼一条,茯苓30克,赤小豆15克,苡仁10克,文火炖汤。具有清热化湿,补气利水消肿作用。
黄芪炖母鸡:母鸡一只,生黄芪100-150克,生姜2片,文火炖汤,可补益脾气利水。
芡实粳米粥:芡实30克,莲子10克,苡仁10克,粳米50克煮粥。具有补益脾气,益肾涩精,消除蛋白尿的作用。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膏方和药膳的食用。
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炎怎么区分
其实慢性肾炎80%以上是阴虚型慢性肾炎,只要没有畏寒肢冷和腹泻的症状,一般都是阴虚型慢性肾炎,阴虚型慢性肾炎又分为肝肾阴虚型慢性肾炎和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这里面后者可以用前者的药 ,但前者肝肾阴虚型慢性肾炎不适合用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中药,所以在众多的慢性肾炎中成药中,””肝肾阴虚型慢性肾炎中成药““是慢性肾炎中药里面适应人群最广泛相对安全的慢性肾炎药物。例如像华丹肾炎灵,二至丸等都是典型的肝肾阴虚中成药。
肾炎的分类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隐匿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紫癜性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狼疮性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但绝对不是肾小球疾病的全部,肾小球疾病的种类非常复杂,通常将肾炎分为原发性肾炎和继发性肾炎(包括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肾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急性肾炎(即: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于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起病较急,在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系列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常见,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本病治疗困难,大多渐进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
慢性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为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根据病理分类,又可分为:
(一)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又称: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
(二)慢性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由急生肾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
(三)膜性肾病(MN)(膜性肾小球肾炎)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有部分表现为慢性肾炎,35岁以后发病多见。
(四)膜增殖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多见于30岁以前的青少年。一般起病急,有前驱感染表现,易与急性肾炎混淆,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五)局灶节段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好发年龄为20-40岁,几乎所有病例都是隐袭发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并常伴有高血压。
慢性肾炎分几种
根据1986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辨证分型方案,慢性肾炎分为四个证型,即可辨证为该型:
1、肝肾阴虚型慢性肾炎
2、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
3、肺肾气虚型慢性肾炎
4、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
其中 肝肾阴虚型慢性肾炎占45% , 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占15%,肺肾气虚型慢性肾炎占15%, 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占20%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如果能辨别自己的肾病症型,这样方便大家对症用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慢性肾炎会得尿毒症吗
慢性肾炎是“隐形杀手”
专家指出,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不过以青壮年居多。多数人的慢性肾炎从开始多为隐匿性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炎症却缓慢发展。慢性肾炎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到最严重时即为尿毒症。迄今为止,慢性肾炎仍然是我国血液透析的第一位病因,而且人数还在逐年上升。因此,慢性肾炎常常被称为威胁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慢性肾炎有三个不一定
对于慢性肾炎的临床症状,有些人会产生一些误解,从而总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肾炎或尿毒症,因此在这里有必要说明,总结来说有三个“不一定”。
1.引起腰痛的疾病不一定是慢性肾炎
王悦表示,其实绝大多数的腰痛与慢性肾炎没有关系。可引起腰痛的疾病非常多,慢性肾炎更多表现为腰酸。
2.泡沫尿不一定是慢性肾炎
尿液中的泡沫多不一定是慢性肾炎,尿中的有形成分,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增加也可以表现为泡沫多,因此不必过分紧张。
3.得了慢性肾炎不一定会得尿毒症
很多人会担心得了慢性肾炎就一定会发展成尿毒症,实际上,尿毒症只是慢性肾炎的终末阶段,只有约2%~3%左右的慢性肾炎患者最终发展为尿毒症,比例还是很少的。
患上慢性肾炎是怎么回事
慢性肾炎是怎么引起的?慢性肾炎是如今比较常见的一种肾脏疾病,很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慢性肾炎怎样发病这个问题并不是非常的了解。那么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介绍慢性肾炎是怎么引起的这个问题吧!
慢性肾炎是怎么引起的?慢性肾炎怎样发病可以分下面几种情况:
1、患者起初是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怎样发病但是治疗后尿多了,水肿也退,但还是有血尿、蛋白尿,持续一年以上,就转变成了慢性肾炎。这类患者大概占慢性肾炎患者中的10%左右。
2、有过急性肾炎的,经过治疗病好了,慢性肾炎怎样发病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是突发有段时间工作特别劳累,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一受凉感冒发烧,出现少尿、水肿。在医院检查有血尿、蛋白尿,诊断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这类患者是有急性肾炎史,慢性肾炎怎样发病自以为已经无恙了,未加注意,劳累引起,损伤了肾脏。
上述两种都与急性肾炎有关,但加起来也只是占慢性肾炎患者中的10%-15%,慢性肾炎怎样发病所以慢性肾炎不一定要急性肾炎发展过来的。
3、患者之前从来没有急性肾炎病史,慢性肾炎怎样发病在体格检查的时候发现有点血尿、蛋白尿,偶然有点水肿,但肾功能尚好的,血压也不太高或者血压正常。慢性肾炎怎样发病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出现肾功能不好,血压高起来了,诊断为慢性肾炎,之后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患上慢性肾炎是怎么回事?看了上面的这些介绍后,大家对于慢性肾炎是怎么引起的这个问题现在是否都了解了呢!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慢性肾炎怎样发病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的关系
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的关系!大多数人认为急性肾炎如果不治疗,拖的时间长了就会变成慢性肾炎,这是大家的认为,但是专家解释说,慢性肾炎不同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的发病的病因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希望通过我们下面的介绍,让您有一定的了解,更好的摆脱慢性肾炎的困扰。
急性肾炎会引发慢性肾炎的情况:
一:起初是急性肾炎,经过治疗后,水肿退了,但还是有血尿、蛋白尿,就这样过段时间,就转变成了慢性肾炎。这类患者大概占慢性肾炎患者中的百分之十左右。
二:患者患过急性肾炎,但是经过治疗后,病好了,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是突发有段时间工作特别劳累,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一受凉感冒发烧,出现少尿、水肿。在医院检查有血尿、蛋白尿,诊断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这类患者是有急性肾炎史,自以为已经无恙了,未加注意,劳累引起,损伤了肾脏。
上述两种都与急性肾炎有关,但加起来也只是占慢性肾炎患者中的10%-15%,所以慢性肾炎不一定要急性肾炎发展过来的。
三:患者之前没有急性肾炎病史,在体检的时候发现有点血尿、蛋白尿,偶然会有点水,但是身体一切都很正常。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出现肾功能不好,血压高起来了,诊断为慢性肾炎,之后发展到肾衰竭。
四:也是通过体检,发现自己的血压高,其他没什么,尿液中稍微有点红细胞蛋白,肾功能完好,虽然有的时候稍微差点,也没有肾炎病史的,就这样过段时间后,也会被诊断为慢性肾炎。这类患者易误诊为高血压病或高血压肾病。
五:突然有感冒或者其他的感染发烧以后出现蛋白尿、水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后面三种情况大概占慢性肾炎患者中的85%左右。比起前两种情况更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现,往往到症状明显才发现,也会造成误诊。
肾炎如何诊断
专家讲解慢性肾炎的诊断要点
慢性肾炎的诊断是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有助于慢性肾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对慢性肾炎患者是十分有益的。那常见的慢性肾炎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慢性肾炎的诊断要点。
一般,常见的慢性肾炎的诊断要点有: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上慢性肾炎的症状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随着病情发展,慢性肾炎患者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的出现。
2、慢性肾炎患者可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表现中的一种如血尿或蛋白尿或数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慢性肾炎患者可伴有肾病综合征或重度高血压。
3、病程中慢性肾炎患者可有急性发作,常因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诱发,发作时有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有些慢性肾炎的症状可自动缓解,有些病例出现病情加重。
4、尿液检查尿异常是慢性肾炎的基本标志。蛋白尿是诊断慢性肾炎的主要依据,尿蛋白一般在1~3g/d,尿沉渣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血尿一般较轻或完全没有,但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镜下血尿甚至肉眼血尿。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慢性肾炎的诊断要点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旦确诊为慢性肾炎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慢性肾炎会得尿毒症吗
肾脏疾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在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总患病率为10.8%,约有1.3亿人患有此类疾病。而慢性肾炎(绝大多数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大概占到了所有慢性肾脏疾病的30%~40%左右,约合4000万人。
慢性肾炎是“隐形杀手”
专家指出,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不过以青壮年居多。多数人的慢性肾炎从开始多为隐匿性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炎症却缓慢发展。慢性肾炎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到最严重时即为尿毒症。迄今为止,慢性肾炎仍然是我国血液透析的第一位病因,而且人数还在逐年上升。因此,慢性肾炎常常被称为威胁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慢性肾炎有三个不一定
对于慢性肾炎的临床症状,有些人会产生一些误解,从而总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肾炎或尿毒症,因此在这里有必要说明,总结来说有三个“不一定”。
1.引起腰痛的疾病不一定是慢性肾炎
王悦表示,其实绝大多数的腰痛与慢性肾炎没有关系。可引起腰痛的疾病非常多,慢性肾炎更多表现为腰酸。
2.泡沫尿不一定是慢性肾炎
尿液中的泡沫多不一定是慢性肾炎,尿中的有形成分,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增加也可以表现为泡沫多,因此不必过分紧张。
3.得了慢性肾炎不一定会得尿毒症
很多人会担心得了慢性肾炎就一定会发展成尿毒症,实际上,尿毒症只是慢性肾炎的终末阶段,只有约2%~3%左右的慢性肾炎患者最终发展为尿毒症,比例还是很少的。
慢性肾炎的自我调治
1.定期到医院复诊。慢性肾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缠绵,不会三五天康复,所以定期复诊了解自己的病情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要保存好自己的病历。
2.尽量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如劳累、感冒、腹泻、剧烈运动等,因为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加重病情,甚至使已经稳定的病情急转直下;同时,一旦患病,在用药特别是使用抗生素的时候更要谨慎,要告之医生自己是肾脏病患者,这样医生在用药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免使用损肾药。
3.坚持服药。如各种降压药、调脂药,包括专科医生给你指定的辅助药物。漏服药物特别是降压药对肾脏造成的损伤短时间内你不会感觉到,但科学研究表明高血压是损伤肾脏的“第一杀手”。当然滥用药或是不正确的用药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4.膳食合理。避免高盐、高脂肪、大量高蛋白饮食,因为这些都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食疗,可以调节免疫、增强体质、预防病情复发,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甚至事半功倍。
5.自我心理调节。社会的压力、生活的负担、疾病的缠身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抑郁,悲观的情绪只会加重病情。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条件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甚至必要时去看心理医生。
黄芪粥调治慢性肾炎有奇效
清代医著《冷庐医话》中记载过一则黄芪粥治水肿病案:王某患肿胀病,自顶至踵,大倍于常,气喘声嘶,二便不能,生命垂危,求医于海宁许珊林。许氏取生黄芪120克,糯米30克,煎粥一大碗,令病家用小匙频频送服。不久,患者喘平便通,全身浮肿消而痊愈。
受黄芪粥能消肿的启发,现代名医岳美中采用黄芪粥治疗慢性肾炎而取得很好疗效。他在原方的础基上组方:生黄芪30克,生苡仁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为末)9克,金橘饼2枚,糯米30克。先以水600毫升,煮黄芪20分钟,捞去渣,次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次入鸡内金、糯米,煮熟成粥,食用。分两次服完,食后服金橘饼一枚,每日1剂。结果证明,此方对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残余的浮肿,疗效较佳,对消除尿蛋白亦有效。不过,黄芪粥对肾阳虚、肾气衰弱之水肿最为适宜,但肾阴虚者不宜用。古人认为,黄芪有“利水”作用,而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中等剂量的黄芪煎剂能使大鼠、狗产生显著利尿作用,其利尿效果与双氢氯噻嗪相近,但比后者利尿作用持续时间更长,且无耐受性。
由于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增强造血、强心、降血糖等作用,其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黄芪(或以黄芪为主药)常被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衰、糖尿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胃溃汤等慢性疾病,临床证明其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患上慢性肾炎是怎么回事
尿,持续一年以上,就转变成了慢性肾炎。这类患者大概占慢性肾炎患者中的10%左右。
2、有过急性肾炎的,经过治疗病好了,慢性肾炎怎样发病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但是突发有段时间工作特别劳累,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一受凉感冒发烧,出现少尿、水肿。在医院检查有血尿、蛋白尿,诊断为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这类患者是有急性肾炎史,慢性肾炎怎样发病自以为已经无恙了,未加注意,劳累引起,损伤了肾脏。
上述两种都与急性肾炎有关,但加起来也只是占慢性肾炎患者中的10%-15%,慢性肾炎怎样发病所以慢性肾炎不一定要急性肾炎发展过来的。
3、患者之前从来没有急性肾炎病史,慢性肾炎怎样发病在体格检查的时候发现有点血尿、蛋白尿,偶然有点水肿,但肾功能尚好的,血压也不太高或者血压正常。慢性肾炎怎样发病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出现肾功能不好,血压高起来了,诊断为慢性肾炎,之后发展到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