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发烧如何护理
老人发烧如何护理
1首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缓解老人发烧的症状,将清洗好的毛巾浸泡在温水中时间大约在一分钟左右即可,然后敷在老人的额头上,注意用温水进行擦拭和热敷。
2其次在使用药物之后患者睡眠可能会出现出汗,建议不要盖太多的被褥,同时如果老年出汗的量较多,建议经常的换洗内衣内裤,并且进行简单的擦拭,防止感冒的出现。
3最后如果老年出汗较多,要及时的补充水分,一般情况下这是体内的新陈代谢需要大量的水分来补给,每天水分的补充要比平时的多。来缓解血流缓慢,心跳无力的情况。
注意事项:
专家提示给我们的意见的是要注意口腔清洁,吃饭后要漱漱口,早晚刷牙,使口腔清爽,感觉舒服,促进食欲,才能彻底的治愈发烧的症状。
六个月的宝宝发烧了怎么办
6个月宝宝发烧护理方法一:分清生理性发热与病理性发热
6个月宝宝发烧的生理性原因有:
1、宝宝穿得过多、盖得太厚,都会使体温有所升高,尤其是新生宝宝。只要将这些因素排除,小宝宝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2、剧烈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进食、排便等,都可使宝宝的体温暂时升高。
3、体质虚弱、饥饿、久不活动或保暖不佳等,则会使宝宝的体温暂时偏低。
4、居室内的空气流通不好也会使宝宝的体温升高。
6个月宝宝发烧的病理性原因有:
感染性发热是发热最常见的病因,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霉菌等感染所致,均可因病原体的代谢产物或其毒素作用导致发热。最常见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肿大、腮腺炎、阿米巴感染、疟疾、血吸虫病等。
如果宝宝的体温暂时波动,幅度不大,全身情况良好,特别是精神状态好,没有异常,可能只是生理现象,并非有病,密切注意观察即可。但是如果家长针对生理性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宝宝的体温仍然偏高,那么家长需要考虑6个宝宝发烧可能的病理性原因,或及早就医。
6个月宝宝发烧护理方法二:选择正确的体温检测时间
虽然人的体温呈明显昼夜波动的规律,但每天体温的差别一般不超过1摄氏度。由于小孩新陈代谢旺盛,一天之中变化很大,因此独特的生理性体温波动常表现为清晨较低,白天略微上升,晚上比较高的特点。测量体温的最好时机在每天早晨起床前和晚上睡觉前。在喝开水、进食半小时之内,以及剧烈运动后不要量体温,因为这时候的体温肯定要偏高。
6个月宝宝发烧护理方法三:家庭护理
1、及时补充水分。水胜过药,发热身体出汗多,勤喂温水进行补充很有必要。6个月宝宝还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易消化,能保证营养需求,可补充水分。人工喂养,可喂稀释全脂奶,即2份奶粉加1份水(2:l),此时婴儿虽然奶量减少些,但补充了水分,更利于幼儿消化吸收。
2、饮食调理:饮食调理以流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奶类(少油)等,也可喝些绿豆汤、冰西瓜、以助降温,利尿抗病。
3、服糖盐水:幼儿发热伴腹泻,可多次服用。服糖盐水。配置比例500毫升水加一小匙糖和半酒瓶盖盐混合。4小时内可眼500毫升。同时可补充电解质食物如柑桔、香蕉等水果(钾、钠较多)奶类与豆浆(含钙)、米汤、面食(含锌)。
小儿发烧怎么护理
1.小儿发烧护理慎用退烧药:家长不要自以为是的给小儿发烧的患儿吃药,应当在医生的监护下实用退烧药,一般情况下,小儿发烧的患儿体温在三十八摄氏度以上的时候才能考虑使用退烧药,并且根据小儿发烧的患儿的体质和病情,退烧药的种类和多少都有不同,所以,小儿发烧第一个要想到的就是看医生而不是盲目使用退烧药。
2.小儿发烧护理要注意患儿衣物的增减:是增加衣服还是减少衣服主要看小儿发烧的患儿的体温,你可以用手抚摸小儿发烧的患儿的身体,如果你感觉身体偏凉就应该考虑增加衣服,也可以调高室内温度。如果你感觉小儿发烧的患儿的身体发热甚至出汗,你要考虑适当的减少衣服,不过减少衣服的时候一定注意不要被风吹到,否则会引起小儿发烧的患儿更大的不适。
3.小儿发烧护理要让患儿多喝水:感冒发烧就要多喝水,这样小儿发烧的患儿体内的新陈代谢会快一些,一些被杀死的病毒也会很快的排除体外,也就是这个原因,发烧的人都讨厌吃油腻的食物,喜欢吃清淡的食物。
4.小儿发烧护理可以用水枕:水枕可以起到局部散热的作用,可以给年龄较大的小儿发烧的患儿用。年龄较小的小儿发烧的患儿不适用这种水枕,当你发现小儿发烧的患儿用这种水枕哭闹增多的时候,你就不要再用这个了,等小儿发烧的患儿再大一些的时候重新使用它。
5.小儿发烧护理可用毛巾擦拭法:用毛巾沾些温水擦拭小儿发烧的患儿的后背,水温要控制在三十七摄氏度以上,不要用冷水,这样小儿发烧的患儿受不了一冷一热的刺激。要用热一点的水擦拭小儿发烧的患儿,这样小儿发烧的患儿不会哭闹,同时水分的蒸发也会使小儿发烧的患儿体温降低一些。
6.小儿发烧护理可用毛巾冷敷法:和上一个毛巾擦拭法的方法类似,这种方法主要是将毛巾放在小儿发烧的患儿的额头的地方,犹豫毛巾沾水以后温度低于小儿发烧的患儿的体温,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在毛巾温度升高以后要更换毛巾。同样毛巾沾的水温度不要太低,防止刺激到小儿发烧的患儿。这样方法适用于一周岁以上的小儿发烧的患儿。
宝宝发烧护理技巧
一、了解小儿发烧,知己知彼不用愁
正常人的体温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身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因此我们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之内,当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发生障碍时,产热超过散热,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称为“发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发烧”。
孩子发烧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喉炎等)、耳朵感染、尿道和胃肠感染或是其它多种病毒性感染引起的,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症状。发烧虽不是好事,但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哦!恰恰这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发烧是孩子生病的警讯,也是身体要提高抵抗力的一种自动反应。
二、发烧症状细细数
小宝宝如果发烧,可能会有很多不舒服的症状,如:脸红、咳嗽、全身倦怠无力、酸痛、头晕、头痛、呕吐、腹痛、嗜睡、活动力差、食欲不振、吵闹、不安、哭泣等。
不过,也有些宝宝发烧时并无任何异状,有的宝宝发烧会被长辈误认为是在长牙,而遭到忽略。
三、宝宝发烧怎么办
1、遇到宝宝体温偏高,建议妈咪不妨先做客观的评估,如小宝宝是否刚洗完热水澡,或是天气太热、穿太多、室内通风不良、刚喝完热的饮料等,约待半个小时后再帮孩子量一次体温,通常会有1~1.5℃的落差。排除上述的原因之后,再来考虑是否需要送医院的问题。
2、通常来说,如果小朋友体温在38~38.5℃左右,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样吃、照样睡及照样玩,就不必着急地送孩子就医,或是使用退烧药。但若有热性痉挛病史的宝宝(4%幼童)则需积极的治疗。
3、大部份儿科医师认为,发烧在38.5~39°C以上时,可适度地使用退烧药,以减轻小孩的不舒服及减轻父母亲的焦虑,并防止小孩热痉挛发生。但如果出现40.1℃以上的高温,就得紧急治疗才行。
发烧处理的重点是:先探讨是什幺疾病引起的,再来治疗,而不是马上退烧到正常体温。虽然适度地给予退烧药,可以减轻发烧生病的不舒服,但无法缩减病程,轻度的发烧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因此,发烧不完全是坏事!
四、护理细致不可少
发烧了,先不必急着退烧。由于发烧是一种抵抗病毒的自然现象,所以如果家长硬要替孩子退烧,反而削弱了孩子的抵抗力。一般来说体温在38℃-38.5℃以下,且精神不错,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为了减少宝宝的不舒服感,家长在照顾上要特别留心。
*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一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以上。
*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烧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时。
*不要给小朋友覆盖湿毛巾,应尽量保持干爽。
*尽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等。
*注意水份及电解质的补充,以免小便过于浓黄。
*要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在适当的处置后,应观察小朋友的精神状态及食欲等,并于就医前记录发烧的天数(需精准计算发烧满几日)、间隔时间、温度变化及其它不适症状,以供医师参考。
五、紧急预案:40.1℃,紧急就医指南
由于发烧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因此找出产生发烧的原因,才是首要的目的,如果确定孩子是感冒,且高烧至40.1℃则建议紧急就医。其它需紧急就医的情况还包括:
*小于两个月以下的婴儿。
*宝宝哭得很惨,且无法安慰的哭,不断呜咽。
*移动或父母接触时会哭。
*幼儿不易叫醒且脖子僵硬。
*出现皮肤紫斑。
*排除鼻口影响呼吸之障碍物后仍感觉呼吸困难。
*幼儿流口水且无法吞咽任何东西。
*痉挛发生,而且感觉很疲倦。
除此之外,如果宝宝发烧超过40℃(尤其是三岁以下幼儿),而且是2~4个月大的宝宝,不是由于三合一疫苗引起发烧;小便有烧灼感;烧退超过24小时,又反复烧起来;且发烧超过72 小时,则建议在24小时内立刻就医,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老人发烧了应怎么护理呢
老人发烧时该如何进行护理呢?下面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人的体温是由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的。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当身体受到外来刺激或病毒、细菌侵袭时,就更容易发烧。引起发烧的主要疾病有感冒、肺炎、扁桃体炎、风湿热、结核病等。因此,老人发烧时要及时请医生诊治,按医生要求服药。除服药外,做好家庭护理也非常重要。
若体温高达39℃~40℃,且一时难以退烧时,可用凉水浸过的毛巾敷在头部。注意勤换,同时可以用温水擦擦胸、背及腿部,使皮肤浅表血管扩张,有助于退烧。
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让病人睡在舒适的床上,穿的衣服要宽松一些。房内空气要新鲜,注意通风换气,不要吸烟,房间要保持安静。
服药后可能会出汗,这时盖得不要太厚,以免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出汗以后要及时擦干,并及时更换内衣,防止着凉。
要多喝开水。老人发烧,所需的水分比平时多,这是因为机体代谢率增高,出汗多,水分消耗大,血液相对浓缩,血流缓慢,心跳无力,因此,要给病人补充足够的水分。要鼓励病人多饮水,可多喝糖盐水、绿豆汤、菜汤、西瓜汁、果汁及蜂蜜兑水等。
发烧的病人,一般胃口都比较差,此时,要想办法给病人做些容易消化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小米粥、大米粥、豆浆、豆腐脑、牛奶、酸奶、藕粉、鸡蛋汤、酸汤面条、蒸蛋羹等,并注意少食多餐。同时,要让病人多吃一些水果,增加营养素的摄入,以利于早日康复。
要注意口腔清洁,吃饭后要漱漱口,早晚刷牙,使口腔清爽,感觉舒服,促进食欲。
宝宝发烧护理技巧
1、遇到宝宝体温偏高,建议妈咪不妨先做客观的评估,如小宝宝是否刚洗完热水澡,或是天气太热、穿太多、室内通风不良、刚喝完热的饮料等,约待半个小时后再帮孩子量一次体温,通常会有1~1.5℃的落差。排除上述的原因之后,再来考虑是否需要送医院的问题。
2、通常来说,如果小朋友体温在38~38.5℃左右,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样吃、照样睡及照样玩,就不必着急地送孩子就医,或是使用退烧药。但若有热性痉挛病史的宝宝(4%幼童)则需积极的治疗。
3、大部份儿科医师认为,发烧在38.5~39°C以上时,可适度地使用退烧药,以减轻小孩的不舒服及减轻父母亲的焦虑,并防止小孩热痉挛发生。但如果出现40.1℃以上的高温,就得紧急治疗才行。
发烧处理的重点是:先探讨是什幺疾病引起的,再来治疗,而不是马上退烧到正常体温。虽然适度地给予退烧药,可以减轻发烧生病的不舒服,但无法缩减病程,轻度的发烧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因此,发烧不完全是坏事!
四、护理细致不可少
发烧了,先不必急着退烧。由于发烧是一种抵抗病毒的自然现象,所以如果家长硬要替孩子退烧,反而削弱了孩子的抵抗力。一般来说体温在38℃-38.5℃以下,且精神不错,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为了减少宝宝的不舒服感,家长在照顾上要特别留心。
*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一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以上。
*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烧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时。
*不要给小朋友覆盖湿毛巾,应尽量保持干爽。
*尽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等。
*注意水份及电解质的补充,以免小便过于浓黄。
*要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在适当的处置后,应观察小朋友的精神状态及食欲等,并于就医前记录发烧的天数(需精准计算发烧满几日)、间隔时间、温度变化及其它不适症状,以供医师参考。
儿童发烧护理
1、休息
增加休息时间,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起到增强孩子抗病能力的作用。
2、观察体温
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就说明孩子发烧了,应立即进行物理降温(温水浴)或药物降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饮食
感冒的孩子往往食欲不佳,因此父母可讲进食的时间安排在退热后体温接近正常的时候,给孩子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4、补充水分
尤其是高热的时候,更应多饮食以补充水分的损失。
5、衣着被褥要适宜
不要在孩子高热的时候穿得过多、盖得过多,因为,一方面不易散热、使体温升高,另一方面会使孩子出汗过多,造成水分流失。正确的做法使发热时衣着不宜过多,睡觉时应脱去一些衣服以免起床后着凉,盖的被子可比平常稍多点,但在 出汗后应及时减少些。
6、保持大便通畅
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孩子体温恢复正常。如果孩子发生便秘,父母可用开塞路缓解。
产妇发烧护理
产后发热多因分娩时失血耗气,正气亏损,或产时不洁感染邪毒;或产妇元气虚弱,卫外不固,感受风寒、风热之邪;或产后恶露不下,瘀血停滞,瘀久化热;或产后血虚,营阴不足,虚热内生等引起。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发热症状予以相应的食疗。
1、感染邪毒型产后发热
①症见产后24小时至10天内,寒战、高热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黑,臭秽,心烦口渴,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方用】五味消毒饮等。
②因产后气血虚弱,邪毒直中胞宫,邪正相争,症见高热,口渴汗出,腹痛拒按,恶露色紫黑如败酱,秽臭,甚则神昏谵语,皮肤出斑疹。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用】清热解毒汤
【组成】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丹皮、花粉、地骨皮、大青叶、益母草、赤芍、蒲黄。
③若神昏谵语,可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清热开窍。
④若有胎盘、胎膜残留子宫腔内,或因宫颈口较窄而恶露潴留以致感染发热者,应在药物控制感染同时,以扩张颈管排除恶露、钳除胎盘胎膜,待高热感染控制后,再作必要的刮宫术,以达完全治愈。
2、外感风寒型产后发热
①证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声重,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扶正解表。
【方用】参苏饮等。
②外感多因产后气血骤虚,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四肢酸痛,无汗或咳嗽流涕等。
【治法】养血祛风
【方用】荆防四物汤。
3、外感风热型产后发热
证见发热,微恶寒,汗出,口干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用】银翘散等。
4、血瘀发热型产后发热
证见产后发热,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养血逐瘀,兼以清热。
【方用】生化汤加味。
5、血虚内热型产后发热
①证见产后低热不退或夜热早凉,眩晕,失眠,盗汗,手脚心热,面色苍白,舌淡,脉细数。
【治法】养血清热,补气血,调营卫。
【方用】八珍汤等。
②若见午后热甚,颧红,五心烦热,口渴喜冷饮,便秘尿黄。
【治法】滋阴清热,佐以养血。
【方用】一阴煎。
6、食滞发热型产后发热
多因产后脾胃本弱,恣食肥甘,停积不化,症见胸膈饱闷,嗳腐吞酸纳呆,或脘腹胀痛。
【治法】消食导滞
【方用】异功散。
7、邪在少阳产后阴虚发热
【治法】清热育阴。
【方名】小柴胡汤。
【组成】人参4.5克,花粉6克,黄芩3克,柴胡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宝宝发烧护理事项
宜保持家居空气流通。众所周知,散热,主要是通过对流、传导和蒸发三种机制,故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散热降温。
宜多饮水,饮水可补充因发热而蒸发的水分。饮水后出汗,水分的蒸发,可帮助退热。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热量由尿液带出,加速退热。若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以防感冒。
宜选用适当的退热措施。物理降温,是利用物理学散热的对流、传导、蒸发等原理的退热方法,安全、简便而可靠,是首选的退热措施。譬如打开门窗,或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是利用对流原理的一种方法,所有家庭都可采用。那种发热时不能开窗,不能吹风扇的看法是错误的。当然,不能对着病孩吹风扇。根据热传导的原理,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头颈、腋下及双侧腹股沟的退热方法。冰敷时,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用35~40%的酒精或30℃左右的温水拭浴,可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也是一种相当简便的退热方法。酒精拭浴时,要注意不要拭浴头面及胸前。当物理降温方法的疗效不佳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退热药。
忌滥用退热药。退热药多有副作用,有的甚至可引起白细胞减低、出血、溶血等严重反应,多用无益。
忌退热过快。退热过快、过猛,可致小儿体液大量丢失,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所以退热应温和,不宜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