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月经量太少警惕乳腺癌

月经量太少警惕乳腺癌

专家指出,目前能肯定的是,乳癌的发病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担心自己的女性,应该看看乳癌的“高危因素”你占了几条: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第一胎的生育年龄大于35岁,或从未生育、产后未哺乳;绝经后肥胖,体重增加或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有研究表明,以上人群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比常人高1.3-3倍。此外,乳癌的发生还与人体内分泌平衡失调相关,月经周期短、经血量少的女性也要注意,很可能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而引起的,说明内分泌紊乱,体内雌激素分泌没有达到平衡稳定状态。

最新研究发现,有些乳腺癌的“遗传”风险高,如带有BRCA-1这一突变基因者,一生中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超过80%,且发病早,女性同时伴有卵巢癌的几率也更高。另外,如果母亲是单侧乳腺癌,那子女发生乳腺癌的几率比常人多1倍;如果母亲是绝经前发病,又是双侧恶性肿瘤,那子女发生乳腺癌的几率会高出七八倍。

双侧乳腺小叶增生的危害大吗

1、月经失调。

乳腺小叶增生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内分泌激素失调所致,大都数患者表现出乳房胀痛有肿块的症状,但也有女性会表现出月经失调的症状。患者应警惕月经不调带来的种种危害。

2、乳房周期性的疼痛。

在月经前一周开始,随后逐日加重,月经一来潮乳房疼痛即慢慢缓解,周而复始。

3、乳房胀痛、肿块。

患者会感到乳房胀痛有肿块,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严重的病人还可出现持续性的疼痛。乳腺小叶增生有的表现为单侧,有的会出现双侧的乳房胀痛。乳房胀痛、肿块是乳腺小叶增生患者常见的危害。

4、癌变。

乳腺小叶增生患者应警惕癌变,尽管乳腺小叶增生的癌变几率很小,但患者仍要做好定期的乳房检查,有效避免癌症的发生。

女性月经量少警惕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表现一:月经量明显减少每个人的月经量大约在20-60ML,月经量的多少和体内的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局部的环境有关。当然,雌激素缺乏也可能造成月经量减少。

卵巢早衰表现二:2个月的月经周期超过7天女人从35岁开始,卵巢储备能力明显下降。这时需要记录自己的月经周期,比如连续2个月的月经周期超过7天就表示卵巢的功能有所下降,假设8月17日来的月经,9月10日又来了月经,10月8日再次来了月经,也就是说连续两个月的月经周期提前了7天以上。其实不管是周期提前还是推迟7天,都表示了卵巢功能的下降。当然这个建立在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

卵巢早衰表现三:B超数据做B超发现卵巢体积<3ML(正常的卵巢体积为6ML),窦状卵泡数<10>10IU/L,这些都表示卵巢功能下降。若是出现了以上数据,则表示月经、卵巢发生了这些变化,就应该提高警惕,要反省自己的生活,需要找到卵巢发生变化的根源。

癌症的早期信号有哪些可提前防治

医学上表明,目前三分二的癌症其实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警惕自己身体是否出现以下病症表现,尽早发现癌症,如:

1、咳嗽不停,痰中带血:警惕是否是肺癌

肺癌典型征兆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约2/3有顽固刺激性咳嗽。这种刺激性咳嗽用抗生素无法减轻,通常是间断性咳血痰或痰中带血丝,或咳嗽有大量泡沫痰,伴随喉部哮鸣音、胸闷、气促等表现。

若上述症状持续2~3周不缓解,建议就医。

2、长期口腔溃疡,舌头白斑:警惕口腔癌

口腔溃疡通常10天内会自行愈合,长时间不愈合的溃疡可能是结核性溃疡或者癌症。若溃疡伴有反复出血及不明原因的麻木、灼热、干燥感,且超过两周不愈合,就要警惕。

口腔白斑是一种上皮异常增生的癌前损害特征,也需要留意。

3、消化不良、吞咽困难:警惕食道癌、胃癌、喉癌

如果出现长时间不明原因的持续消化不良,需考虑胃癌的可能。

长期吞咽困难,进食时出现胸骨后疼痛、食管异物感,不进食也会感到食管壁有菜叶、碎片或米粒贴附,吞咽下食物后会感到食物下行缓慢,甚至停留在食管内,应尽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镜检查。

4、淋巴结肿块:警惕淋巴瘤

淋巴结是免疫器官,出现肿大一般与各类炎症有关。但若出现肿块,则可能是淋巴瘤、艾滋病、淋巴结核等严重疾病的征兆。

若淋巴结肿大时间较短,摸起来比较柔软,自觉疼痛或压痛,一般属于良性。

若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长时间不消,坚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无疼痛或压痛,且逐渐增大,则要警惕肿瘤的可能。

5、嗓音嘶哑:警惕喉癌、甲状腺癌

喉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和咽炎有许多相似之处。若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刺激性干咳等症状,或有痰中带血、咽部异物感等,对症治疗不见好转,或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应进行详细的喉镜检查。

甲状腺癌早期也少有典型症状,声音变嘶哑是甲状腺癌的一个信号,应及时做颈部B超排查。

6、突然体重骤降:警惕胰腺癌、胃癌、食道癌、肺癌

体重是健康“风向标”,如果饮食运动均未改变,但体重在一两个月内下降10%左右,伴有厌食、腹泻、便秘等,要警惕上述几种癌症。不过,导致体重骤降的疾病很多,最好请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7、便秘、腹泻、便血:警惕结肠癌、直肠癌

大便形态、颜色以及排便规律的变化,是结直肠癌最直接的早期表现。

4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稀便、黏液便、脓血便,或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长期下腹部不适,如腹胀、腹痛、腹鸣或隐隐作痛,且有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腹部可触摸到肿块,需及时就诊。

不过便血是临床上较复杂的一种症状,痔疮、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导致,若只发现便中带血不必过于恐慌,及时就医即可。

8、莫名疼痛:警惕骨癌、睾丸癌

疼痛是多种癌症的症状,多见于中晚期,骨癌和睾丸癌早期就可能出现疼痛。

骨癌早期疼痛具有固定性、持续性特点,夜间尤甚,且日益加重。当感到腰背、四肢、关节等处疼痛、肿胀,找不到创伤、炎症、风寒等诱因,就要提高警惕。

睾丸癌疼痛常是局部隐痛、胀痛,痛感不是很强烈,手摸睾丸能发现不对称,患侧体积增大,有下坠感。

9、乳腺肿块、溢液:警惕乳腺癌

80%的初诊乳腺癌患者,是因无意中摸到乳腺肿块而就诊。

乳房肿块多为单发,以无痛性肿块居多,少数伴有隐痛或刺痛,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若还伴有乳腺皮肤的“酒窝样”或“橘皮样”改变,建议就医。

非妊娠期女性乳头流出脓液、浆液、血液等,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或乳腺癌表现,需请医生进一步判断。

10、阴道莫名出血:警惕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有些女性在性交、妇科检查,或用力排便后有少量阴道出血,呈淡红色或褐色,属“接触性出血”,可能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信号。

阴道出血一般先少后多,或时多时少,病情发展到中期,出血会明显增多。此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坚持4~6个月复查。

绝经期后有不规律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在排除宫颈癌和阴道炎后,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

11、尿痛、血尿、尿量变化:警惕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

血尿是膀胱癌发出的第一信号。75%~78%的膀胱癌患者有血尿症状,多呈无痛性或间歇性,有时会自行停止。血尿有些是肉眼不能察觉,需做尿常规检查;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都可能是膀胱癌早期症状。

前列腺癌的早期表现是尿流分叉、尿程延长、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等,血尿反倒不是主要症状。

性生活时出现射精疼痛,或射出血性精液也需警惕。

肾癌早期表现不典型,部分人会出现血尿,无痛性间歇发作。

注意:以上所有表现和对应的病因,因人而异,在确诊前都应请医生判断确诊。

月经异常信号预示的妇科病

经前乳房胀痛要留意乳腺增生

有不少女性表示,经前有乳房胀痛的经历,但都认为经前乳房疼痛只是小毛病,不需要大惊小怪。

经期前的乳房肿痛,有时仅仅是经期综合征的表现,但如果经前太早出现乳房胀痛,月经后或排卵后出现乳房胀痛,平时抚摸或拥抱时,乳房部位经常有压痛,用手掌轻按痛点可发现小硬块,这种现象就属于病态,应警惕乳腺增生或肿瘤。中国抗癌协会河南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尤伟介绍说,女性乳房属生殖系统的一部分,受雌孕激素的影响很大。如果在某个阶段身体的内分泌系统或卵巢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对月经周期及乳房组织有影响。

月经过多警惕子宫肌瘤

有些女性会很留意自己的月经周期,但对经血的流量却缺乏足够了解。女性正常的月经出血量应为20毫升-60毫升,超过80毫升则为月经过多。

用卫生巾的用量来估算,正常的用量是平均一天换四五次,每个周期不超过2包(每包10片计)。如用3包卫生巾还不够,而且每片卫生巾都是湿透,那就属于经量过多了。

子宫内膜出血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但绝大多数患者的子宫内膜出血,往往表现为周期性经血增多,月经不调。因为子宫肌瘤会妨碍子宫的收缩止血,而出血主要由于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引起,如肌瘤向子宫腔方向突出,增大了宫腔面积,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而黏膜下子宫肌瘤容易发生坏死、感染等。这些原因都会

日常生活中乳腺癌的高发群体有哪些

专家指出,其实乳腺癌是完全可以来预防的,不过重中之重是必须要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然后确诊后次才能对症下药的,不过乳腺癌的高发群体是女性朋友们必须知道的。下面就是小编总结乳腺癌的高发群体:

1、有乳腺癌家族史

据临床报道,母亲有乳腺癌病史的女儿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无乳腺癌母亲的女儿的2倍。

2、乳腺发育不良女性

乳腺发育异常或有副乳腺的女性,40岁以后的副乳女性更易发生癌变。

3、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

12岁以前月经来潮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2倍。

4、超过55岁未绝经

绝经期过迟,超过55岁尚未绝经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5、长期口服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使乳腺癌的患病率增加50%。

6、绝经期后肥胖的女性

肥胖并不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绝经期后发生肥胖的女性应警惕乳腺癌。

7、初次生产超过35岁

未产妇或初次生产时年龄超过35的经产妇乳癌发病率较30岁之前生育的经产妇高。

月经量太少警惕乳癌

在这个强调曲线审美的世界里,乳房不仅给女性带来美感和自信,还带来了诸多烦恼。乳腺癌就是最凶猛的“野兽”。

美国肿瘤研究学会乳腺癌研究委员会医学主任和联席主席史蒂芬·琼斯教授指出,目前能肯定的是,乳癌的发病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担心自己的女性,应该看看乳癌的“高危因素”你占了几条: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第一胎的生育年龄大于35岁,或从未生育、产后未哺乳;绝经后肥胖,体重增加或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有研究表明,以上人群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比常人高1.3—3倍。此外,乳癌的发生还与人体内分泌平衡失调相关,月经周期短、经血量少的女性也要注意,很可能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而引起的,说明内分泌紊乱,体内雌激素分泌没有达到平衡稳定状态。

史蒂芬·琼斯教授曾有一位女病人,她的母亲做过预防性乳房切除手术,而她自己的月经经血量一直很少,甚至有时第一天来,第二天就结束了。今年她被查出患有早期乳腺癌。到底是什么导致她遭遇不幸呢?

最新研究发现,有些乳腺癌的“遗传”风险高,如带有BRCA-1这一突变基因者,一生中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超过80%,且发病早,女性同时伴有卵巢癌的几率也更高。另外,如果母亲是单侧乳腺癌,那子女发生乳腺癌的几率比常人多1倍;如果母亲是绝经前发病,又是双侧恶性肿瘤,那子女发生乳腺癌的几率会高出七八倍。

因此,女性应该适时请乳腺癌专家评估一下自己是否具有高危险性。40岁以上者每年做1次乳房X线光片,如果发现乳腺有异常,应尽快就医。就治疗方式而言,除了手术治疗,大部分人仍需要接受辅助化疗,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今年的欧洲乳腺癌会议上就提出,应用TAC方案化疗(泰索帝+羟正定霉素+环磷酰胺),能显著提高患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

面对如此高发的乳腺癌,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呢?

腋窝淋巴结肿大 隐性乳腺癌现身

除了急、慢性炎症外,一般乳腺良性病变不会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所以女性朋友一旦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患侧乳房不适的状况,在排除感染之外,约有2/3病理学检查证实是乳腺癌。

蒋丽丽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叫“隐性乳腺癌”,患者既没有乳房的典型症状,也没有周身不适,而仅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往往会被患者所忽视,临床诊断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危害也就更大,应引起广大患者和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面对这种防不胜防的疾患,定期检查乳腺就成为抵御病魔的最佳武器。

内衣穿得别扭 原来是腋窝长了包块

蒋丽丽最近很困惑。原来最近她买了好几套内衣,不是退了就是换了,她对老公说:今年不知怎么了,买的内衣也都是“三枪”、“宜尔爽”之类的名牌,却总觉得胳肢窝那块做的不合适,挤得很不舒服。老公开玩笑说:不是衣服不标准,是你不标准吧。

一周后,蒋丽丽终于发现了别扭的原因:原来右侧腋下长了一个包块,原来因为身体胖不太明显,最近因为疼痛才发觉。去医院检查,“乳腺癌淋巴转移”的结果象一个霹雳,惊得蒋丽丽脑子一片空白。医生告诉蒋丽丽:腋窝的肿块是腋窝淋巴结肿大造成的,原位癌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如果早期参与乳腺普检发现,就不会转移。现在不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治愈的可能性也降低了。

乳腺癌的隐匿原因

至于乳腺癌的隐匿原因,有学者认为,在乳腺癌的发病初期,由于人体免疫力较强,能有效地控制癌瘤的生长,因此原发灶能得到控制;但肿瘤在沿淋巴道转移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抗原性发生了改变,人体免疫功能就对转移癌失去作用,才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提高对隐性乳腺癌的警惕

提高对隐性乳腺癌的警惕性,对中老年妇女来说,就是要经常留心乳房周围的变化,特别要注意可扪及的、增厚的、边界不清的乳腺腺体,尤其是腺体呈进行性增大时,更不可麻痹大意,因为在局限性腺体增厚的人当中,有15%左右隐藏着癌前病变。同时,要十分注意腋窝是否有可触及的淋巴结。

由于隐性乳腺癌仅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而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十分复杂,所以医生首先要对患者全身各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以排除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其次,不论是否发现乳房肿块,均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活组织检查;还应进行雌激素受体测定,这不但有助于诊断,还能指导治疗。约 50%的隐性乳腺癌可在X线拍片时发现,表现为有特异性的微细钙化点或是致密阴影。

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 每年全身体检

对于40岁以上的妇女要警惕乳腺癌的出现,最好每年去医院做一次全身体检,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40岁左右的女性即将进入更年期或者已经进入更年期,随着卵巢功能的减低,内分泌功能失调,乳房受到内分泌激素的异常刺激,从而导致乳腺组织癌变(其中雌激素和黄体素是与乳腺癌变最为密切的两种分泌素)。

经期结束后乳房胀痛怎么回事

(1)警惕乳房结石问题发生

经期结束后乳房胀痛怎么回事?如果在月经结束后的两三天时间里,乳房胀痛多数会慢慢缓解消失,但是如果在经期结束一段时间后还存在乳房胀痛的问题,需要警惕是否是乳房病变问题引起的。如果在乳房胀痛,触摸乳房有圆形或扁形的硬块,且边界清楚可推动时,需要警惕是否是乳房结石问题的出现。

(2)警惕乳腺癌问题发生

乳腺癌在发病早期并没有太大的特异性症状,但是患者会在胸部出现单个肿块,质地较硬且不容易被推动,当它逐渐增大后会与皮肤发生粘连,乳房部位凹陷且有胀痛感,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去到医院检查治疗。

​乳腺增生疼痛怎么治疗呢

1、月经不调:月经不调与乳腺增生也会有关系,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认知,因为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内分泌激素失调所致,大多数患者表现出乳房胀痛有肿块,但也有女性会表现出月经不调的症状,患者也应警惕月经不调带来的危害。

2、经前经后疼痛:乳腺增生的危害严重者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患者往往自述乳房内有肿块,而临床检查时却仅触及增厚的乳腺腺体,有极少数青春期单纯乳腺小叶增生2年左右可自愈,大多数患者则需治疗。

3、癌变:乳腺增生好发于25-50岁,性情急躁,易怒,或性格内向的女性,乳腺增生患者应警惕癌变,虽然乳腺增生的癌变几率很小,乳腺增生一般是不会发生癌变的,但是医学研究表明,乳腺增生与癌变有一定的关联,导管上皮增生不伴有细胞异形癌变率有1%-2%,如伴有细胞异形可上升到2%-4%,重度异形的会有75%-100%的可能癌变。

乳腺癌最青睐十类女性

1.有乳腺癌家族史

据临床报道,母亲有乳腺癌病史的女儿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无乳腺癌母亲的女儿的2倍。

2.乳腺发育不良女性

乳腺发育异常或有副乳腺的女性,40岁以后的副乳女性更易发生癌变。

3.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

12岁以前月经来潮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2倍。

4.超过55岁未绝经

绝经期过迟,超过55岁尚未绝经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5.长期口服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使乳腺癌的患病率增加50%。

6.绝经期后肥胖的女性

肥胖并不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绝经期后发生肥胖的女性应警惕乳腺癌。

7.初次生产超过35岁

未产妇或初次生产时年龄超过35的经产妇乳癌发病率较30岁之前生育的经产妇高。

8.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

因各种原因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女性,尤其是绝经后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其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40%。

9.嗜酒、高脂肪饮食的女性

长期饮酒或喜食高脂肪肉类食物的女性,亦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

10.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环境

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之下的女性,其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同样明显增加。

女生左手臂酸痛是癌症吗

一般来说,手臂酸痛不适,要考虑是否感冒受凉,或者是关节炎导致。不要过于敏感,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对症下药,也可以选择做一个常规的全身检查,排出癌症的可能。

女性癌症的早期症状

乳房接触疼痛,警惕乳房肿瘤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大癌症,每年世界上约有5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所以,每位女性都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乳房,当你的乳房在接触时会感到疼痛,或者用手掌按压乳房发现有小硬块的时候,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乳腺癌的可能。

乳头溢乳,可能是乳腺癌早期症状

在女性非哺乳期,乳房不明原因溢乳、或按压时溢乳,这个时候要警惕脑垂体微腺瘤。如果乳房还有血性分泌物排出的话,则有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症状征兆。

下腹隆起,警惕卵巢肿瘤

在平时平躺的时候,若下腹隆起的比较明显,用手按压的时候会摸到硬的块状物,这就要警惕卵巢肿瘤。

警惕乳腺癌低龄化

与她的生活误区有关吗

挑食很少吃蔬菜、水果

王长青说,疾病形成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具体是因为什么医生不好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爱吃蔬菜、水果的习惯对健康不利。

饮食不合理在癌症的病因中占30%至35%,不良的饮食习惯与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等消化道癌有关。要想防癌,就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每天食物中蔬菜、水果、谷类、豆类应占2/3,新鲜绿叶蔬菜、胡萝卜、土豆防癌作用尤佳。要限制肉类食品,每天猪、牛、羊肉摄入量少于90克,可选择鱼和禽肉代替,另外要少吃盐及腌制食品,成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应少于6克。

长期使用

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

对于姚贝娜这样的年轻女性,化妆品是不可少的日用品。那么长期大量用含有雌性激素的化妆品是乳腺癌的催化剂吗?

专家认为,现在不少爱美的女性喜欢用化妆品,甚至担心自己青春早逝,经常服用一些女性保健品。很多女性保健品里都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雌激素是一把“双刃剑”,的确能延长女性的“青春期”,但也带来了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癌变。所以,使用雌性激素类化妆品、服用保健品要因人而异,即使一定要吃,也要弄清楚其中的成分,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性格比较“较劲儿”

姚贝娜在化疗第二个疗程刚刚结束,就应邀参加电视剧《甄嬛传》主题曲及插曲的摄录工作,之后又参加多次演出、比赛,包括让她成名的节目《中国好声音》。

“如果她不那么拼,是不是就不会复发?”粉丝刘小姐遗憾地说。

对此,王长青说,心理上的压力过大确实会引发生理上的内分泌失调,引发人体免疫力低下。如果没那么拼,或许复发时间会延后,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都未可知。但如果她是高风险复发患者,这些压力性因素也不起决定性作用。也许这些误区不是姚贝娜患病的根本原因,但王长青可以肯定的是,医学研究界认为,环境污染、病毒、遗传因素等不可控因素,在乳腺癌形成中只占30%左右;另一部分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包括:饮食、烟酒、情绪、心态等等,这些占到70%左右。也就是说,70%的乳腺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预防的。

相关推荐

乳腺脂肪瘤的原因

1、常吃高热量食物导致乳房脂肪瘤 巧克力、冰激凌等高热量的美食,不但让人身材发胖,还会伤害乳房,导致乳房脂肪瘤,甚至乳腺癌等,发病年龄以30—50岁居多。 2、香烟、尼古丁、酒精导致乳腺癌 再没什么比尼古丁、酒精更伤害女性身体的了!如果女人常在香烟、酒精中寻找快感,就应随时警惕乳腺癌的发生。有资料表示,吸烟史超过10年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是其他女性的3倍以上;每日饮酒1杯或1杯以上者,乳腺癌的危险性比很少饮酒者增高45%以上。 3、雌激素导致乳房纤维瘤 乳腺纤维瘤是一种最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在性功能旺盛期

最典型患有了乳腺癌症状

1、乳腺癌患者不难发现自己的乳房里有肿块,但是并没有感觉有痛感。患上乳腺癌后,乳房内就容易产生肿块,但无痛,在少数情况下可转为恶性。这是常见症状之一。 2、乳头溢液是很明显的症状,乳腺癌患者的溢液颜色是多样的。乳腺癌患者的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样、血样,浆液性或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这也是乳腺癌的症状之一。 3、若是您发现您的乳房乳晕有异常,那您可要警惕乳腺癌了。乳腺癌的症状可出现乳头扁平的现象,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有时整个乳房抬高,两

老年人易患哪些癌症

一、进食时胸骨后闷胀,吞咽不利,应警惕食道癌; 二、食后胃区不适、发账、食欲减退、黑便,要考虑胃癌; 三、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变黑,或大便带黏液和血,要考虑结肠癌或直肠癌; 四、乳房发现硬块,边缘不齐,与皮肤粘连不活动,或乳头流血水、黄色水样液,要注意是否患乳腺癌; 五、妇女绝经后阴道突然出血,应考虑患子宫颈癌的可能; 六、鼻塞、鼻涕带少量血液,耳鸣,要提防鼻烟癌; 七、口腔黏膜如果发现白斑,或慢性溃疡经久不愈,要提防癌变; 八、尿频,特别是夜尿次数增多,尿流变细,排尿困难,要提防前列腺癌; 九、血尿

如何根据乳头溢液颜色判断是否患乳腺癌

乳头溢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溢液一般是在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出现的一种泌乳现象,有时口服避孕药或者镇静药后也会引起乳头溢液。另外,绝经后的妇女单侧或双侧乳头也可能会出现少量的溢液,这些都无大碍,并不是疾病的预兆。关键是与这些情况不相关的病理性溢液,它多发生在一侧乳头,数月甚至数年都出现溢液,就必须立即到医院检查了。 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和乳腺癌都有可能出现乳头溢液。如果溢液浑浊,多是乳腺导管扩张症或者浆细胞性乳腺炎;如果出现淡黄色溢液,最大的可能是乳腺增生,也有可能是乳腺导管内乳

乳腺囊肿会恶变吗

专家介绍说,乳腺囊肿发生癌变的几率特别小,还请患者放心。当然了,只有及时有效治疗,才能彻底放松警惕。乳腺囊肿有两种类型,即单纯囊肿、积乳囊肿。 乳腺肿囊是女性乳房的常见疾病,多发生在30-50岁左右的女性和绝经后女性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者。在病理上,乳腺囊肿的形成主要是由末梢导管高度扩张所致,临床上可见单个的较大的囊肿,也可以见到多个小囊肿,囊壁较薄,光滑。 乳腺囊肿属于乳腺良性病变,一般不会恶化,目前还没有证据证实乳腺肿囊会导致乳腺癌。它的治疗难度不大,只要及时发现,积极治疗,癌变的可能性很小,无论手术治

男人也要警惕乳腺癌

很多男人都不相信自己会患乳腺癌,所以不留意自己的乳房的变化。所以等到察觉后已经到了晚期了,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 男性平时也应注意保持乳房的清洁卫生,养成自查的好习惯。如果出现局部疼痛和压痛、摸到肿块、发现乳头出现凹陷、溢液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相关咨询与检查。其它坏习惯如平时喜欢吃腌制食物并不控制食盐的摄入,喜欢喝咖啡,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等都会增加概率的。烹调时最好选择植物油,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氢化程度低的油。其实乳腺癌的发生除了和以上的3个习惯相关外,其它的情况也会引起乳腺癌的发生。

乳腺增生不治疗有哪些危害

一、乳房胀痛、肿块 乳腺增生不治疗有哪些危害?得了乳腺增生明显的症状是病人会感到乳房胀痛有肿块,大都数患者主诉会有周期性的疼痛,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严重的病人还可出现持 续性的疼痛,有的甚至走路、活动时也会疼痛,并且可向肩、背部、腋窝、上肢放射。乳腺增生有的表现为单侧,有的会出现双侧的乳房胀痛。乳房胀痛、肿块是乳 腺增生患者常见的危害。 二、月经失调 乳腺增生不治疗有哪些危害?很多人认为月经失调与乳腺增生没多大关系,其实,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内分泌激素

乳腺癌有何先兆症状

乳腺癌是目前治疗效果最好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乳腺癌对治疗效果有极大的女助,那么乳房出现哪些症状时,就需要警惕是否为乳腺癌的征兆,去医院就诊了呢? (1)乳房包块。是乳腺癌的最常见体征,约8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因此去就诊。这科包块与乳腺增生包块不同,常为单个,形态不规则,质地相对较硬,活动不大好,大多无疼痛,与月经周期关系不大。 (2)乳头湿疹。乳头或乳晕处的皮肤表皮脱屑、糜烂,呈现湿疹样病变,而且病变部位大多不痛不痒,长久不愈。 (3)乳头溢液。非哺乳期的妇女,突然发现单侧乳头有乳汁样、水样、脓性液体

乳腺增生的警惕

许多妇女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然而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指出,这部分女性应对治疗期间发生的乳腺增生特别警惕,因为这可能预示着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高于常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布成果称,他们对超过1.6万名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的更年期妇女进行了研究,这些妇女每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检查。结果发现,他们患乳腺增生的几率是常人的3倍,且治疗期间出现乳腺增生的妇女比未出现此症状的妇女罹患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高出48%。研究人员推测说,激素替代疗法刺激乳腺组织细胞加速增长可能是造成上述结果的重要原因,

预防乳腺癌警惕乳腺疾病

认识乳腺疾病防患于未然 1.乳腺增生症状:其症状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主要特征,初发期疼痛不明显,每月月经前疼痛加剧,行经后疼痛减退或消失,严重者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从早期单纯增生,发展为囊性增生,最终发生癌变。 受扰群体: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30岁以上的女性约80%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2.乳腺炎症状:病初乳房肿胀、疼痛,表面红肿,发热,如继续发展,则症状加重,乳房搏动性疼痛,严重者伴有高烧、寒战。 3.乳腺纤维瘤症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乳房肿块,多数情况下,乳房肿块是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