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太少警惕乳腺癌
月经量太少警惕乳腺癌
专家指出,目前能肯定的是,乳癌的发病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担心自己的女性,应该看看乳癌的“高危因素”你占了几条: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第一胎的生育年龄大于35岁,或从未生育、产后未哺乳;绝经后肥胖,体重增加或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有研究表明,以上人群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比常人高1.3-3倍。此外,乳癌的发生还与人体内分泌平衡失调相关,月经周期短、经血量少的女性也要注意,很可能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而引起的,说明内分泌紊乱,体内雌激素分泌没有达到平衡稳定状态。
最新研究发现,有些乳腺癌的“遗传”风险高,如带有BRCA-1这一突变基因者,一生中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超过80%,且发病早,女性同时伴有卵巢癌的几率也更高。另外,如果母亲是单侧乳腺癌,那子女发生乳腺癌的几率比常人多1倍;如果母亲是绝经前发病,又是双侧恶性肿瘤,那子女发生乳腺癌的几率会高出七八倍。
双侧乳腺小叶增生的危害大吗
1、月经失调。
乳腺小叶增生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内分泌激素失调所致,大都数患者表现出乳房胀痛有肿块的症状,但也有女性会表现出月经失调的症状。患者应警惕月经不调带来的种种危害。
2、乳房周期性的疼痛。
在月经前一周开始,随后逐日加重,月经一来潮乳房疼痛即慢慢缓解,周而复始。
3、乳房胀痛、肿块。
患者会感到乳房胀痛有肿块,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严重的病人还可出现持续性的疼痛。乳腺小叶增生有的表现为单侧,有的会出现双侧的乳房胀痛。乳房胀痛、肿块是乳腺小叶增生患者常见的危害。
4、癌变。
乳腺小叶增生患者应警惕癌变,尽管乳腺小叶增生的癌变几率很小,但患者仍要做好定期的乳房检查,有效避免癌症的发生。
女性月经量少警惕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表现一:月经量明显减少每个人的月经量大约在20-60ML,月经量的多少和体内的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局部的环境有关。当然,雌激素缺乏也可能造成月经量减少。
卵巢早衰表现二:2个月的月经周期超过7天女人从35岁开始,卵巢储备能力明显下降。这时需要记录自己的月经周期,比如连续2个月的月经周期超过7天就表示卵巢的功能有所下降,假设8月17日来的月经,9月10日又来了月经,10月8日再次来了月经,也就是说连续两个月的月经周期提前了7天以上。其实不管是周期提前还是推迟7天,都表示了卵巢功能的下降。当然这个建立在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
卵巢早衰表现三:B超数据做B超发现卵巢体积<3ML(正常的卵巢体积为6ML),窦状卵泡数<10>10IU/L,这些都表示卵巢功能下降。若是出现了以上数据,则表示月经、卵巢发生了这些变化,就应该提高警惕,要反省自己的生活,需要找到卵巢发生变化的根源。
癌症的早期信号有哪些可提前防治
医学上表明,目前三分二的癌症其实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警惕自己身体是否出现以下病症表现,尽早发现癌症,如:
1、咳嗽不停,痰中带血:警惕是否是肺癌
肺癌典型征兆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约2/3有顽固刺激性咳嗽。这种刺激性咳嗽用抗生素无法减轻,通常是间断性咳血痰或痰中带血丝,或咳嗽有大量泡沫痰,伴随喉部哮鸣音、胸闷、气促等表现。
若上述症状持续2~3周不缓解,建议就医。
2、长期口腔溃疡,舌头白斑:警惕口腔癌
口腔溃疡通常10天内会自行愈合,长时间不愈合的溃疡可能是结核性溃疡或者癌症。若溃疡伴有反复出血及不明原因的麻木、灼热、干燥感,且超过两周不愈合,就要警惕。
口腔白斑是一种上皮异常增生的癌前损害特征,也需要留意。
3、消化不良、吞咽困难:警惕食道癌、胃癌、喉癌
如果出现长时间不明原因的持续消化不良,需考虑胃癌的可能。
长期吞咽困难,进食时出现胸骨后疼痛、食管异物感,不进食也会感到食管壁有菜叶、碎片或米粒贴附,吞咽下食物后会感到食物下行缓慢,甚至停留在食管内,应尽早接受X光胸透或胃镜检查。
4、淋巴结肿块:警惕淋巴瘤
淋巴结是免疫器官,出现肿大一般与各类炎症有关。但若出现肿块,则可能是淋巴瘤、艾滋病、淋巴结核等严重疾病的征兆。
若淋巴结肿大时间较短,摸起来比较柔软,自觉疼痛或压痛,一般属于良性。
若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长时间不消,坚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无疼痛或压痛,且逐渐增大,则要警惕肿瘤的可能。
5、嗓音嘶哑:警惕喉癌、甲状腺癌
喉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和咽炎有许多相似之处。若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刺激性干咳等症状,或有痰中带血、咽部异物感等,对症治疗不见好转,或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应进行详细的喉镜检查。
甲状腺癌早期也少有典型症状,声音变嘶哑是甲状腺癌的一个信号,应及时做颈部B超排查。
6、突然体重骤降:警惕胰腺癌、胃癌、食道癌、肺癌
体重是健康“风向标”,如果饮食运动均未改变,但体重在一两个月内下降10%左右,伴有厌食、腹泻、便秘等,要警惕上述几种癌症。不过,导致体重骤降的疾病很多,最好请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7、便秘、腹泻、便血:警惕结肠癌、直肠癌
大便形态、颜色以及排便规律的变化,是结直肠癌最直接的早期表现。
40岁以上人群,若出现稀便、黏液便、脓血便,或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长期下腹部不适,如腹胀、腹痛、腹鸣或隐隐作痛,且有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腹部可触摸到肿块,需及时就诊。
不过便血是临床上较复杂的一种症状,痔疮、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导致,若只发现便中带血不必过于恐慌,及时就医即可。
8、莫名疼痛:警惕骨癌、睾丸癌
疼痛是多种癌症的症状,多见于中晚期,骨癌和睾丸癌早期就可能出现疼痛。
骨癌早期疼痛具有固定性、持续性特点,夜间尤甚,且日益加重。当感到腰背、四肢、关节等处疼痛、肿胀,找不到创伤、炎症、风寒等诱因,就要提高警惕。
睾丸癌疼痛常是局部隐痛、胀痛,痛感不是很强烈,手摸睾丸能发现不对称,患侧体积增大,有下坠感。
9、乳腺肿块、溢液:警惕乳腺癌
80%的初诊乳腺癌患者,是因无意中摸到乳腺肿块而就诊。
乳房肿块多为单发,以无痛性肿块居多,少数伴有隐痛或刺痛,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光滑,若还伴有乳腺皮肤的“酒窝样”或“橘皮样”改变,建议就医。
非妊娠期女性乳头流出脓液、浆液、血液等,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或乳腺癌表现,需请医生进一步判断。
10、阴道莫名出血:警惕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有些女性在性交、妇科检查,或用力排便后有少量阴道出血,呈淡红色或褐色,属“接触性出血”,可能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信号。
阴道出血一般先少后多,或时多时少,病情发展到中期,出血会明显增多。此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坚持4~6个月复查。
绝经期后有不规律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在排除宫颈癌和阴道炎后,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
11、尿痛、血尿、尿量变化:警惕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
血尿是膀胱癌发出的第一信号。75%~78%的膀胱癌患者有血尿症状,多呈无痛性或间歇性,有时会自行停止。血尿有些是肉眼不能察觉,需做尿常规检查;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都可能是膀胱癌早期症状。
前列腺癌的早期表现是尿流分叉、尿程延长、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等,血尿反倒不是主要症状。
性生活时出现射精疼痛,或射出血性精液也需警惕。
肾癌早期表现不典型,部分人会出现血尿,无痛性间歇发作。
注意:以上所有表现和对应的病因,因人而异,在确诊前都应请医生判断确诊。
月经异常信号预示的妇科病
经前乳房胀痛要留意乳腺增生
有不少女性表示,经前有乳房胀痛的经历,但都认为经前乳房疼痛只是小毛病,不需要大惊小怪。
经期前的乳房肿痛,有时仅仅是经期综合征的表现,但如果经前太早出现乳房胀痛,月经后或排卵后出现乳房胀痛,平时抚摸或拥抱时,乳房部位经常有压痛,用手掌轻按痛点可发现小硬块,这种现象就属于病态,应警惕乳腺增生或肿瘤。中国抗癌协会河南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尤伟介绍说,女性乳房属生殖系统的一部分,受雌孕激素的影响很大。如果在某个阶段身体的内分泌系统或卵巢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对月经周期及乳房组织有影响。
月经过多警惕子宫肌瘤
有些女性会很留意自己的月经周期,但对经血的流量却缺乏足够了解。女性正常的月经出血量应为20毫升-60毫升,超过80毫升则为月经过多。
用卫生巾的用量来估算,正常的用量是平均一天换四五次,每个周期不超过2包(每包10片计)。如用3包卫生巾还不够,而且每片卫生巾都是湿透,那就属于经量过多了。
子宫内膜出血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但绝大多数患者的子宫内膜出血,往往表现为周期性经血增多,月经不调。因为子宫肌瘤会妨碍子宫的收缩止血,而出血主要由于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引起,如肌瘤向子宫腔方向突出,增大了宫腔面积,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而黏膜下子宫肌瘤容易发生坏死、感染等。这些原因都会
日常生活中乳腺癌的高发群体有哪些
专家指出,其实乳腺癌是完全可以来预防的,不过重中之重是必须要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然后确诊后次才能对症下药的,不过乳腺癌的高发群体是女性朋友们必须知道的。下面就是小编总结乳腺癌的高发群体:
1、有乳腺癌家族史
据临床报道,母亲有乳腺癌病史的女儿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无乳腺癌母亲的女儿的2倍。
2、乳腺发育不良女性
乳腺发育异常或有副乳腺的女性,40岁以后的副乳女性更易发生癌变。
3、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
12岁以前月经来潮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2倍。
4、超过55岁未绝经
绝经期过迟,超过55岁尚未绝经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5、长期口服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使乳腺癌的患病率增加50%。
6、绝经期后肥胖的女性
肥胖并不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绝经期后发生肥胖的女性应警惕乳腺癌。
7、初次生产超过35岁
未产妇或初次生产时年龄超过35的经产妇乳癌发病率较30岁之前生育的经产妇高。
月经量太少警惕乳癌
在这个强调曲线审美的世界里,乳房不仅给女性带来美感和自信,还带来了诸多烦恼。乳腺癌就是最凶猛的“野兽”。
美国肿瘤研究学会乳腺癌研究委员会医学主任和联席主席史蒂芬·琼斯教授指出,目前能肯定的是,乳癌的发病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担心自己的女性,应该看看乳癌的“高危因素”你占了几条: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第一胎的生育年龄大于35岁,或从未生育、产后未哺乳;绝经后肥胖,体重增加或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有研究表明,以上人群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比常人高1.3—3倍。此外,乳癌的发生还与人体内分泌平衡失调相关,月经周期短、经血量少的女性也要注意,很可能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而引起的,说明内分泌紊乱,体内雌激素分泌没有达到平衡稳定状态。
史蒂芬·琼斯教授曾有一位女病人,她的母亲做过预防性乳房切除手术,而她自己的月经经血量一直很少,甚至有时第一天来,第二天就结束了。今年她被查出患有早期乳腺癌。到底是什么导致她遭遇不幸呢?
最新研究发现,有些乳腺癌的“遗传”风险高,如带有BRCA-1这一突变基因者,一生中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超过80%,且发病早,女性同时伴有卵巢癌的几率也更高。另外,如果母亲是单侧乳腺癌,那子女发生乳腺癌的几率比常人多1倍;如果母亲是绝经前发病,又是双侧恶性肿瘤,那子女发生乳腺癌的几率会高出七八倍。
因此,女性应该适时请乳腺癌专家评估一下自己是否具有高危险性。40岁以上者每年做1次乳房X线光片,如果发现乳腺有异常,应尽快就医。就治疗方式而言,除了手术治疗,大部分人仍需要接受辅助化疗,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今年的欧洲乳腺癌会议上就提出,应用TAC方案化疗(泰索帝+羟正定霉素+环磷酰胺),能显著提高患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
面对如此高发的乳腺癌,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呢?
腋窝淋巴结肿大 隐性乳腺癌现身
除了急、慢性炎症外,一般乳腺良性病变不会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所以女性朋友一旦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患侧乳房不适的状况,在排除感染之外,约有2/3病理学检查证实是乳腺癌。
蒋丽丽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叫“隐性乳腺癌”,患者既没有乳房的典型症状,也没有周身不适,而仅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往往会被患者所忽视,临床诊断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危害也就更大,应引起广大患者和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面对这种防不胜防的疾患,定期检查乳腺就成为抵御病魔的最佳武器。
内衣穿得别扭 原来是腋窝长了包块
蒋丽丽最近很困惑。原来最近她买了好几套内衣,不是退了就是换了,她对老公说:今年不知怎么了,买的内衣也都是“三枪”、“宜尔爽”之类的名牌,却总觉得胳肢窝那块做的不合适,挤得很不舒服。老公开玩笑说:不是衣服不标准,是你不标准吧。
一周后,蒋丽丽终于发现了别扭的原因:原来右侧腋下长了一个包块,原来因为身体胖不太明显,最近因为疼痛才发觉。去医院检查,“乳腺癌淋巴转移”的结果象一个霹雳,惊得蒋丽丽脑子一片空白。医生告诉蒋丽丽:腋窝的肿块是腋窝淋巴结肿大造成的,原位癌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如果早期参与乳腺普检发现,就不会转移。现在不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治愈的可能性也降低了。
乳腺癌的隐匿原因
至于乳腺癌的隐匿原因,有学者认为,在乳腺癌的发病初期,由于人体免疫力较强,能有效地控制癌瘤的生长,因此原发灶能得到控制;但肿瘤在沿淋巴道转移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抗原性发生了改变,人体免疫功能就对转移癌失去作用,才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提高对隐性乳腺癌的警惕
提高对隐性乳腺癌的警惕性,对中老年妇女来说,就是要经常留心乳房周围的变化,特别要注意可扪及的、增厚的、边界不清的乳腺腺体,尤其是腺体呈进行性增大时,更不可麻痹大意,因为在局限性腺体增厚的人当中,有15%左右隐藏着癌前病变。同时,要十分注意腋窝是否有可触及的淋巴结。
由于隐性乳腺癌仅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而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十分复杂,所以医生首先要对患者全身各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以排除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其次,不论是否发现乳房肿块,均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活组织检查;还应进行雌激素受体测定,这不但有助于诊断,还能指导治疗。约 50%的隐性乳腺癌可在X线拍片时发现,表现为有特异性的微细钙化点或是致密阴影。
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 每年全身体检
对于40岁以上的妇女要警惕乳腺癌的出现,最好每年去医院做一次全身体检,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40岁左右的女性即将进入更年期或者已经进入更年期,随着卵巢功能的减低,内分泌功能失调,乳房受到内分泌激素的异常刺激,从而导致乳腺组织癌变(其中雌激素和黄体素是与乳腺癌变最为密切的两种分泌素)。
经期结束后乳房胀痛怎么回事
(1)警惕乳房结石问题发生
经期结束后乳房胀痛怎么回事?如果在月经结束后的两三天时间里,乳房胀痛多数会慢慢缓解消失,但是如果在经期结束一段时间后还存在乳房胀痛的问题,需要警惕是否是乳房病变问题引起的。如果在乳房胀痛,触摸乳房有圆形或扁形的硬块,且边界清楚可推动时,需要警惕是否是乳房结石问题的出现。
(2)警惕乳腺癌问题发生
乳腺癌在发病早期并没有太大的特异性症状,但是患者会在胸部出现单个肿块,质地较硬且不容易被推动,当它逐渐增大后会与皮肤发生粘连,乳房部位凹陷且有胀痛感,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去到医院检查治疗。
乳腺增生疼痛怎么治疗呢
1、月经不调:月经不调与乳腺增生也会有关系,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认知,因为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内分泌激素失调所致,大多数患者表现出乳房胀痛有肿块,但也有女性会表现出月经不调的症状,患者也应警惕月经不调带来的危害。
2、经前经后疼痛:乳腺增生的危害严重者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患者往往自述乳房内有肿块,而临床检查时却仅触及增厚的乳腺腺体,有极少数青春期单纯乳腺小叶增生2年左右可自愈,大多数患者则需治疗。
3、癌变:乳腺增生好发于25-50岁,性情急躁,易怒,或性格内向的女性,乳腺增生患者应警惕癌变,虽然乳腺增生的癌变几率很小,乳腺增生一般是不会发生癌变的,但是医学研究表明,乳腺增生与癌变有一定的关联,导管上皮增生不伴有细胞异形癌变率有1%-2%,如伴有细胞异形可上升到2%-4%,重度异形的会有75%-100%的可能癌变。
乳腺癌最青睐十类女性
1.有乳腺癌家族史
据临床报道,母亲有乳腺癌病史的女儿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无乳腺癌母亲的女儿的2倍。
2.乳腺发育不良女性
乳腺发育异常或有副乳腺的女性,40岁以后的副乳女性更易发生癌变。
3.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
12岁以前月经来潮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2倍。
4.超过55岁未绝经
绝经期过迟,超过55岁尚未绝经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5.长期口服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使乳腺癌的患病率增加50%。
6.绝经期后肥胖的女性
肥胖并不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绝经期后发生肥胖的女性应警惕乳腺癌。
7.初次生产超过35岁
未产妇或初次生产时年龄超过35的经产妇乳癌发病率较30岁之前生育的经产妇高。
8.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
因各种原因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女性,尤其是绝经后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其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40%。
9.嗜酒、高脂肪饮食的女性
长期饮酒或喜食高脂肪肉类食物的女性,亦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
10.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环境
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之下的女性,其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同样明显增加。
女生左手臂酸痛是癌症吗
一般来说,手臂酸痛不适,要考虑是否感冒受凉,或者是关节炎导致。不要过于敏感,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对症下药,也可以选择做一个常规的全身检查,排出癌症的可能。
女性癌症的早期症状
乳房接触疼痛,警惕乳房肿瘤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大癌症,每年世界上约有5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所以,每位女性都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乳房,当你的乳房在接触时会感到疼痛,或者用手掌按压乳房发现有小硬块的时候,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乳腺癌的可能。
乳头溢乳,可能是乳腺癌早期症状
在女性非哺乳期,乳房不明原因溢乳、或按压时溢乳,这个时候要警惕脑垂体微腺瘤。如果乳房还有血性分泌物排出的话,则有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症状征兆。
下腹隆起,警惕卵巢肿瘤
在平时平躺的时候,若下腹隆起的比较明显,用手按压的时候会摸到硬的块状物,这就要警惕卵巢肿瘤。
警惕乳腺癌低龄化
与她的生活误区有关吗
挑食很少吃蔬菜、水果
王长青说,疾病形成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具体是因为什么医生不好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爱吃蔬菜、水果的习惯对健康不利。
饮食不合理在癌症的病因中占30%至35%,不良的饮食习惯与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等消化道癌有关。要想防癌,就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每天食物中蔬菜、水果、谷类、豆类应占2/3,新鲜绿叶蔬菜、胡萝卜、土豆防癌作用尤佳。要限制肉类食品,每天猪、牛、羊肉摄入量少于90克,可选择鱼和禽肉代替,另外要少吃盐及腌制食品,成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应少于6克。
长期使用
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
对于姚贝娜这样的年轻女性,化妆品是不可少的日用品。那么长期大量用含有雌性激素的化妆品是乳腺癌的催化剂吗?
专家认为,现在不少爱美的女性喜欢用化妆品,甚至担心自己青春早逝,经常服用一些女性保健品。很多女性保健品里都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雌激素是一把“双刃剑”,的确能延长女性的“青春期”,但也带来了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癌变。所以,使用雌性激素类化妆品、服用保健品要因人而异,即使一定要吃,也要弄清楚其中的成分,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性格比较“较劲儿”
姚贝娜在化疗第二个疗程刚刚结束,就应邀参加电视剧《甄嬛传》主题曲及插曲的摄录工作,之后又参加多次演出、比赛,包括让她成名的节目《中国好声音》。
“如果她不那么拼,是不是就不会复发?”粉丝刘小姐遗憾地说。
对此,王长青说,心理上的压力过大确实会引发生理上的内分泌失调,引发人体免疫力低下。如果没那么拼,或许复发时间会延后,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都未可知。但如果她是高风险复发患者,这些压力性因素也不起决定性作用。也许这些误区不是姚贝娜患病的根本原因,但王长青可以肯定的是,医学研究界认为,环境污染、病毒、遗传因素等不可控因素,在乳腺癌形成中只占30%左右;另一部分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包括:饮食、烟酒、情绪、心态等等,这些占到70%左右。也就是说,70%的乳腺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预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