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舌苔厚白是肾虚吗 虚证多是少苔或无苔

舌苔厚白是肾虚吗 虚证多是少苔或无苔

虚证往往表现为少苔或者无苔,又由于舌苔是由胃气生发而成,所以舌苔反映的脏腑往往是胃,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证。

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舌苔厚白

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其中就是通过观察舌苔的变化来作出疾病的诊断,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正常人的舌苔都会有发白的现象,但一般都是比较厚的发白,但如果舌苔厚白就说明有一些不太正常了。那么舌苔厚白是什么原因呢?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舌苔白:中医里叫寒证,也是风寒感冒早期,可选择性质偏温的饮食,如红枣糯米粥,多吃软食。然和喝牛肉汤、羊肉汤、蛋花汤、红萝卜、洋葱、红糖等,并用醋、姜做为调味也是非常好的。水果可吃苹果、蜜桔等。偏寒凉的食物,如凉拌菜、黄瓜、冬瓜、绿豆芽、螃蟹、鸭蛋就不要吃了。还有就是冷的东西不要吃。

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

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舌苔厚白可以经过饮食调养恢复,饮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舌苔辨证透露你的身体状况

舌苔辨证分为望苔色和望苔质,中医根据舌苔的情况来诊断疾病。

苔色: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

(1)白苔: 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 黄苔主里热证。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3)灰苔: 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4)黑苔: 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苔质:

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

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腐、腻苔:

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

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

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全、偏苔:

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证。

99药剂师温馨提示:清晨起床对着镜子把舌伸出口外,观察自己的舌质、舌苔,经常能看到时黄、时厚、时白、时红……舌苔可以反映出人的内脏以及躯体疾病的信息,平时多多注意观其变,能起到早日防病治病的作用。

舌头也能看出肾脏不好吗

舌的形态、大小、色泽等都能反映肾的功能, 看口中的舌头就可以了解肾的情况。

1.正常舌头表现

舌体胖瘦适中,转动灵活;舌质淡红润泽;舌苔薄白,颗粒均匀,干湿适中,薄薄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

2.肾虚舌体大小

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舌质比正常舌红,呈绛红色,舌面无苔,为肾阴虚的表现。舌体比正常舌胖大,舌质比正常舌淡,娇嫩,舌边有牙齿印,舌苔白,为肾阳虚的表现。

3.舌有裂纹

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各种形态明显的裂纹,称为“裂纹舌”。裂纹舌多为肾阴虚的表现。

4.舌面无苔

舌面没有舌苔,舌面光洁如镜,称为“光剥舌”,是肾阴虚损严重的表现。

5.舌根无苔

舌根属肾,因此,舌根部位的变化反映肾脏的情况。比如,舌的其他部位有苔,而舌根部位没有苔,是肾阴虚的表现。

6.舌苔发黑

一是舌质红,舌苔发黑而干燥,甚至干裂,或生芒刺,为热邪极盛、肾阴枯竭的表现,为危重证候;二是舌质淡,舌苔黑而滑润,为肾阳虚衰的表现,也是危重证候。

如何诊断舌苔表象

一、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1、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2、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3、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4、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二、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1、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2、黄苔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3、灰黑苔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三、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1、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2、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舌苔白色是什么问题呢

舌苔厚白是什么原因:

一、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1.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

2.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

3.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

4.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二、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1.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2.黄苔 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3.灰黑苔 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舌苔发白是怎么回事呢,经常看到有人这样疑惑,上面这些就是小编总结出来的关于舌苔发白的原因和一些舌苔变化所预示的身体状况,大家都可以参考一下上面这些信息,如果病情严重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苔质知识

苔质即舌苔的形状质感。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 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 润、燥苔

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 腐、腻苔

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 剥落苔

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 有根、无根苔

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 全、偏苔

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证。

舌苔苔质知识

(1)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

燥苔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腐、腻苔

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证。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

剥落苔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证。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

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证、热证;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证、寒证。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全、偏苔

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证。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证。

舌苔厚白是肾虚吗

舌苔厚白不是肾虚。

舌苔反映的多是人体整体的疾病状态,舌苔厚反映的是病邪入里或者是内生寒热痰湿等,多与实证有关,而且舌苔往往很难反映是具体某个脏腑出现问题,只能提示整体寒热虚实痰湿等情况,所以舌苔厚白不是肾虚。

相关推荐

五脏健康从舌看起

正常舌象可概括为6个字:淡红、舌薄、白。具体地说,就舌色淡红,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均匀,薄白而润。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俞和大肠,舌两侧属肝胆。 健康人舌质淡红润泽,表明体内气血调和。淡白舌,即舌色红少白多,多见于阳虚证、气血两虚证,如贫血的女性。如果舌呈鲜红色,多见于热证。舌尖红的人,若同时伴有烦躁、咽干、喜冷饮、口腔溃疡,多见心火亢盛者,可喝苦丁茶,或用麦冬、菊花、胖大海代茶饮,咽痛者可加金银花。如果舌质发青,通常说明阴寒比较盛,或

扁桃体炎有哪些类型

扁桃体炎的症状分类介绍,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肺经风热型:证见发热畏寒,咽痛,咳嗽,白或黄,脉数。 2、肺胃蕴热型:证见高热畏寒,咽痛剧烈,吞咽困难,口渴引饮,口臭便秘,舌红,黄厚,脉洪数。 3、热毒内盛型:证见高热不退,咽痫有增减,伴同侧耳痛,吞咽困难,黄质红,脉洪数。 4、虚火上炎型:证见咽干口燥,咽部似有物堵塞感,干咳,伴手足心热,或气短,腰酸,少,舌红,脉细数。 5、肾阴虚型:证见口燥咽干,人暮尤甚,且有灼热微痛,异物感,伴五心烦热,头晕,不易耐劳,喉核及四周发红,喉核上有黄白色脓栓挤

男人肾阳虚和肾阴虚的区别

二者最显着的差别:阳虚怕冷,阴虚发热。 1、观舌相:阴虚者,舌齿红,舌形瘦,少,薄。阳虚者,舌齿淡嫩,舌形胖,舌白,。 2、观精神:阴虚者,燥热不安,易发火。阳虚者,畏寒肢冷,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 3、观寒热:阴虚者,怕热,出热汗,手心烦热。阳虚者,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4、观病痛:阴虚者,腰酸。阳虚者,腰痛。 5、观面色:阴虚者,颧红,脸绛色。阳虚者,面色青白。 另外,小编提醒,肾阳虚的人舌薄白或厚白,怕冷,小遍频繁而清长,没力气,精神不好,大便容易稀,喜欢喝热水。肾阴

黄腻的中医辩证治疗

主病及相关研究: 黄腻由邪热与痰涎湿浊交结而形成。黄为热,腻为湿,为痰,为食滞。 黄腻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治宣清热,化湿,祛痰。 另外,辨黄腻;尚应注意结合舌质合参。 ——若淡红舌,黄满布舌面,色润泽不燥;边尖兼少许白,因外邪传里化热,进入阳明胃腑而生。主病,热入阳明证,气分湿热症,肝胆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种发热疾病.治宜清热解毒,疏通表里。 ——若红舌,黄腻,中厚而边薄,紧密细腻,根部尤甚,则多因热痰互结,或湿邪入里化热,或温热之邪结于胃肠,

的形质

1、的有:正常舌有一层薄白,由胃气而生。在疾病过程中,舌从有到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则邪退正生,胃气渐复的表现。 2、的厚薄:透过舌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舌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主痰饮、湿邪、积滞。舌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 3、舌的润燥可了解津液的变化: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为正常舌象,虽有病而津液未伤;若扪之湿而滑利,则称

薄白的检查诊断

透过舌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舌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主痰饮、湿邪、积滞。舌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 舌薄白症状的鉴别诊断: 黄:黄主里热证。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灰:主里证。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

带下病有哪些辩证分型

带下病有哪些辩证分型?首先肾阳虚,白带清冷,量多,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薄。舌质淡,薄白,脉沉迟。 带下病有哪些辩证分型?还有就肾阴虚,带下赤白,质稍黏臭,阴部灼热,头昏目眩,或面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便艰尿黄。舌红少,脉细带数。 带下病有哪些辩证分型?其次湿热,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黏腻,有臭气,胸闷口腻,或小腹作痛,或带下色白质黏如豆腐渣状,阴痒等,小便色黄。舌黄腻或厚,脉濡滑带数。 带下病有哪些辩证分型?最后就脾虚,带下色白或淡

中医解释舌

,中医术语。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状物,叫舌。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就变厚。正常人的舌,一般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中医理论 因舌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的望诊包括

从舌头看你的肾好坏

正常舌象 正常的舌象:舌体胖瘦适中,转动灵活;舌质淡红润泽;舌薄白,颗粒均匀,干湿适中,薄薄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 肾虚的常见舌象 肾的经脉挟舌本,当肾的气血阴阳发生异常时,就可能在舌上表现出来。与肾虚有关的舌象变化有如下几个方面: 1、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舌质比正常舌红,呈绛红色,舌面,为肾阴虚的表现。 2、舌体比正常舌胖大,舌质比正常舌淡,娇嫩,舌边有牙齿印,舌白,为肾阳虚的表现。 3、舌面没有舌,舌面光洁如镜,称为“光剥舌”,肾阴虚损严重的表现。 4、舌发黑,有两种情况:一舌质红,舌

发白口臭怎么回事

的颜色 正常的舌为薄白一层,白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黄,一般表现为热证。一般来说,颜色越深的黄,越热邪。薄黄厚,干燥,在热,流体损坏。 灰黑,主热证,也有寒湿或虚寒证。灰主里证,多见疾病比较严重。黑则大多由黄或灰转化而成,往往表明病情极严重。 而白最常见的舌颜色,主表证、寒证,但也有里证、热证的。 如前所述,白薄白而润为正常,但同时这也许也表示了病在体表没有入内。 舌淡而薄白的,多为气血两虚。 若薄白而过于润滑的主要形式和寒,冷。 如果舌薄白而干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