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耳鸣怎么按摩治疗 按摩颅息穴通窍聪耳

耳鸣怎么按摩治疗 按摩颅息穴通窍聪耳

颅息穴属足少阳三焦经,有疏经祛风,泄热利窍,聪耳镇静之功效,经常按摩此穴,多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身热头痛,小儿惊风,抽搐,视网膜出血,中耳炎,哮喘等疾病。

按摩取穴:位于耳后,角孙与翳风之间,延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按摩手法:用手指指腹端轻轻按揉或搓揉该穴,每日3次,每次1-3分钟,可通络止痛,豁痰开窍,从而很好的缓解耳鸣,耳痛等症,长期坚持,还能起到治疗作用。

怎么找翳风的准确位置 翳风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耳聋耳鸣、头痛牙痛、口眼斜、口噤不开、齿痛、颊肿、瘰疬、面神经麻痹等;

2.按摩翳风穴的功效:聪耳通窍,散内泄热。

足窍阴在什么地方 足窍阴的作用功能主治

足窍阴属足少阳胆经,具有祛风止痛,通经聪耳之功,按摩这个穴位具有泄热,利胁,通窍的作用,对于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具有很好的疗效;还能够治疗脑贫血,胆道蛔虫症。

颅息的定位在哪里

颅息准确位置

颅息穴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快速取穴:

1.侧坐位,在头部,于耳后发际,当瘈脉与角孙沿耳轮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2.侧坐位,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

角孙取穴:在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

翳风取穴: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瘛脉取穴: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所连弧线的下1/3折点处。

颅息的作用主治

颅息属手少阳三焦经,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通窍聪耳,泄热镇惊,疏经祛风的作用,对于头痛,耳鸣,耳痛,耳聋,耳肿流脓,中耳炎,视网膜出血,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和治疗作用;这个穴位还能够治疗呼吸系统的一些疾病,如喘息,哮喘,并对于其他如身热,胁肋痛等并作也有调理改善的作用。

颅息自我取穴按摩法

1.站立,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平贴在耳后根处,食指的指尖所在部位取穴。

2.将食指和中指并拢,轻轻贴于耳后根处,顺时针按摩1-3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

翳风的位置在哪里

翳风的位置

翳风穴位于耳根部,在耳垂之后,风池之前,取穴时可采取正坐或侧伏姿势,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

按摩翳风好处

1.翳风能够治疗一切“风邪”导致的疾病,中医将“风”分为“内风”和“外风”,内风易导致中风,引起面瘫,偏瘫, “外风”易导致伤风感冒等疾病,翳风不但能治疗这些疾病,还可以起到预防和诊断的作用。此外,翳风还有散内泄热,聪耳通窍之功,按摩翳风可以增加耳部的血液循环,帮助保持听力,防治耳鸣症状。

2.翳风是头面部的重要穴位,与下巴上的廉泉一起按摩,可疏通颈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减去多余脂肪,并使下巴肌肉紧实。

3.翳风还有活血,祛风,醒脑,通窍的功效,经常揉按还可以改善大脑供血,消除大脑疲劳。

翳风的保健按摩手法

1.一手食指放在耳垂后方的翳风穴,用指端甲缘按掐,一掐一松,连掐7次。

2.两手拇指分别放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的翳风穴,用指腹做按揉活动,按顺时针方向揉1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揉1分钟。

3.正坐或站立,抬头,目前视,大拇指置于穴位上,其余四指贴于颈部,用指腹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感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每天早晚按摩一次。

颅息准确位置视频 颅息的作用主治

颅息属手少阳三焦经,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通窍聪耳,泄热镇惊,疏经祛风的作用,对于头痛,耳鸣,耳痛,耳聋,耳肿流脓,中耳炎,视网膜出血,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和治疗作用;这个穴位还能够治疗呼吸系统的一些疾病,如喘息,哮喘,并对于其他如身热,胁肋痛等并作也有调理改善的作用。

感音性神经性耳鸣怎么办?

神经性耳鸣有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两种,后者别人在旁边亦可以听到。其中主观性最为多见。

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方法

一、听神经再生还原疗法

1.具有开窍、通络、益肾、通窍、解毒、活血、聪耳等功效,有针对性地运用中药方剂,以通络解毒、养血化瘀、滋阴补气、淳香开窍,辨证治疗耳聋,耳鸣。

2.具有行气开窍,改善内耳供血、增强耳内代谢,提高毛细胞兴奋性等,打通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修复再生耳细胞,激活耳蜗神经,使耳部细胞得以修复再生。

3.具有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修复病变细胞、解除耳沉痛,短期即可促进变性、萎缩、坏死的听觉神经细胞修复再生,经全面规范治疗,短期内可消除耳鸣,恢复正常听力。

4.局部光波治疗的方法,可调节血管功能,使血流加速,改善内耳血液淋巴循环;加强组织代谢,纠正内耳缺氧状况并能及时排出有害物质,促进耳蜗功能及听功能的改善与恢复。

5.电针治疗耳聋、耳鸣是脉冲电磁场直接介入患者中耳及内耳,电波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通透性,改善耳蜗供血,有利于恢复耳蜗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自我治疗

搓掌法:屏息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作6次,连续2~3个月。治疗要保持心情清静。

屏气法:安心静坐,紧紧闭嘴,以两指捏紧鼻孔,鼓气使气冲击耳窍,至耳朵感觉到轰轰有声为止。每日作数次。

摩耳门法:用大拇指顺时针按摩耳门12下,再逆时针按摩耳门12下,每日按摩数次。

鸣天鼓耳功法:两手分别按摩两侧耳轮18次,再用两手鱼际处(两手靠小指侧边缘)掩住耳道,手指放在后脑部,用食指压中指轻弹后脑部24次,可听到“咚咚”响声,称鸣天鼓法。

声音掩蔽法:打开收音机,调到一个有噪音的波段,把音量调整到稍高于耳鸣的音量,每次听10~15分钟,每天听5至8次,连续数日。

聪耳法:用荷叶、苦丁茶、菊花、夏枯草、蔓荆子、石菖蒲各等分,制成枕芯,经常枕之,有消除耳鸣、增强听力、名目之功效。

三、中医治疗

针刺:

常规取听宫、翳风、中渚、颊溪等穴为主,肝胆火旺者配太冲、丘虚;外感风邪配外关、合谷;肾气亏虚配太溪、关元;痰热郁结配丰隆、劳宫。

灸法:将石菖蒲、郁金、半夏、冰片合生姜汁制成直径4cm,厚0。5cm的药饼,分别放于听宫、听会、完骨、天柱,其上放置艾炷,每穴各灸6壮。

推耳后滋肾养肝降血压

按摩耳部助养肾醒神、开窍长寿

耳朵是穴位、经脉的重要聚集部位,对耳部的外力刺激也是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如果你经常感到特别疲乏、精神不振的时候,可以每天早晨、晚上各做一次“搓耳操”。对耳朵的按摩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运行血气的作用,长期坚持搓耳功,可以让人逐渐感到神清气爽、精神面貌大变、活力倍增,同时对于高血压症状也有一定好处。

耳朵为听觉器官,能够分辨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并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肾开窍于耳,故耳的听觉功能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精充足,髓海得养,则耳的听觉功能正常。如果人的肾中精气虚衰,髓海空虚,则听力减退,或有耳鸣、耳聋等,故中医用补肾法以治耳功能减退。

每天坚持练习耳朵按摩操有开窍长寿功效。为什么按摩耳朵就能开窍、长寿呢?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耳朵有些像一个倒置在子宫中的胎儿,人身上的器官在耳朵上都会有所体现。如果大家按照我所说的方法把耳朵给按摩一遍,就等于把四肢和五脏六腑都调整了一遍。

1、鸣天鼓

两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将耳孔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扣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风府、哑门穴,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该方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不仅养生保健,而且对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疗效。

2、拎耳屏

双手合指放在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按摩耳朵养生的方法可有效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3、扫外耳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这时会听到“擦擦”声。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4、拉耳垂

用左右手的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耳垂处的穴位有头、额、眼、舌、牙、面颊等穴。

5、拔双耳

两食指伸直,分别伸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反复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鸣响,一般拔3~6次。此按摩耳朵养生方法可使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对于神经衰弱、健忘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6、养摩全耳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7、提耳尖

用左手绕过头顶,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同样用右手绕过头顶,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此处的穴位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关节以及肝阳穴、风溪穴等。

8、推耳后

用两手中指指面,分别置于两耳后,沿翳风、瘛脉、耳壳后、颅息上下来回各推擦20~30次,至局部皮肤发热。此法具有滋肾养肝,降低血压的作用。

9、摩耳轮

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相对捏揉。如果发觉痛点或结带不舒服处,表示对应的器官或肢体有病变的可能,适度多多捏揉可治病。日久,痛点消失说明局部病变有好转。此法不拘遍数,做2~5分钟,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疾病。

10、按耳窝

先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按压15-20下,直至此处明显的发热、发烫。然后,再按压上边凹陷处。此部位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穴,同样来回摩擦按压15-20次。

中医里按摩后溪能变瘦吗 舒经利窍

从中医上来说,按摩任何穴位都有疏通经络的功效,而后溪穴也是如此,而且常按摩的话,还运行气血、疏散风热、聪耳利咽,用于治疗耳聋、耳鸣、目眩、咽痛等症,在《寿世传真》中有:“耳乃精窍,目乃神窍,口鼻乃气窍。”的说法,故刺激后溪穴具有舒经利窍的功效。

相关推荐

养肾等于养命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常按摩耳朵可起到健肾养身的作用。 按摩耳朵的具体方法: 1、拔双耳: 两食指伸直,分别插入两耳孔,旋转180°。往复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叭叭”鸣响。一般拔3~6次。此法可促使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2、摩耳轮: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 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疾病。 3、拉耳屏: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

听宫的定位在哪里

听宫的准确位置 听宫位于面部,头部侧面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耳珠平行缺口凹陷处,耳门穴的稍下方即是。 快速取穴法: 1、侧坐位,微张口,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张口凹陷处,按之有酸胀感。 2、侧坐位,微张口,于耳屏前缘下颌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处。 听宫的作用 听宫穴中有个“听”字,与五官中的耳朵有关,本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小肠经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胆经入耳,小肠经过耳,三焦经环绕耳周,故听宫能聪耳开窍,清心安神,滋阴潜肝,补肾行气的作用。 主治疾病 1

治疗耳鸣按摩方法

有关耳鸣耳聋的治疗现在也有很多的方法了,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什么疾病都难不过科学。就说耳鸣治疗,在中医上有很多的方法,就比如说按摩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没有太大的副作用,那么下面主要的了解一下。 一、揉耳周穴位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可用双手拇指轻揉耳周两侧的翳风穴、听宫穴约1分钟,力度以感觉到酸胀即可。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有开窍聪耳和通络活血的功效,这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都有一定的疗效。 二、还有一种就是揉耳根部位:那么这样的话可分别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耳根,轻揉约3分钟,以耳根透热了即可。这种耳鸣按摩康复法能有效

8种方法助你治疗耳鸣

1、揉耳根 用食指在前、拇指在后贴于前后耳根部,共揉3分钟,以耳根透热为度。此手法能有效提高耳内血液循环,特别是针对内耳缺血引起的高音耳鸣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2、搓手掌治疗法 同上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6次,连作2-3天。 3、屏气治疗法 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闭口作吹气状,使气串入耳窃,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每日数次,连做2-3天。 4、耳郭按摩调节法 用两手分别按摩左右耳郭,反复按压和摩擦一两分钟,或用中指尖插入患者耳外道口,轻轻摇动数十次后,使外耳道空气排出

按摩耳朵养生功效多

1、推耳后: 用两手中指指面,分别置于两耳后,沿翳风、瘛脉、耳壳后、颅息上下来回各推擦20-30次,至局部皮肤发热。具有滋肾养肝,降低血压的作用。 2、拎耳屏: 双手合指放在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3、扫外耳: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这时会听到“擦擦”声。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4、拔双耳: 两食指伸直,分别伸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反复3次后,立即拔出,

脑出血的对症按摩要点

推荐穴位 按揉翳风穴 位置:耳朵下方耳垂后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用两手拇指或中指按在左右翳风穴上,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脑出血所致的头昏目眩、耳鸣、耳聋、三叉神经痛、头痛等。 按压头窍阴穴 位置:头部两侧,耳朵后高骨的后上方。 按摩方法:两手拇指同时着力按压头窍阴穴半分钟,或一手拇指按压头窍阴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脑出血所致的眩晕、偏头痛、耳鸣。 揉捏风池穴 位置: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的两边大筋外侧凹陷

按摩耳部缓解女人肾虚吗

1. 扫外耳: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这时会听到“擦擦”声。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2. 拔双耳: 两食指伸直,分别伸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反复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鸣响,一般拔3-6次。此法可使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3. 鸣天鼓: 两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将耳孔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扣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风府、哑门穴,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 该方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不仅可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之法,而且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耳鸣、眩晕

神经性耳鸣自我改善

缓解神经性耳鸣的症状。 搓掌法:屏息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作6次,连续2~3个月。治疗要保持心情清静。 屏气法:安心静坐,紧紧闭嘴,以两指捏紧鼻孔,鼓气使气冲击耳窍,至耳朵感觉到轰轰有声为止。每日作数次。 摩耳门法:用大拇指顺时针按摩耳门12下,再逆时针按摩耳门12下,每日按摩数次。 鸣天鼓耳功法:两手分别按摩两侧耳轮18次,再用两手鱼际处(两手靠小指侧边缘)掩住耳道,手指放在后脑部,用食指压中指轻弹后脑部24次,可听到“咚咚”响声,称鸣天鼓法。 声音掩蔽法:打开收音机,调到一个

四大肾保养按摩手法

四大肾保养按摩手法 不同穴位功效不同!按摩保健是一种通过按摩手法按摩相应的穴位达到的效果,不同的按摩手法按摩不同的穴位就有不同的功效: 穴位按摩1、拎耳屏: 双手合指放在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穴位按摩2、扫外耳: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这时会听到“擦擦”声。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穴位按摩3、拔双耳: 两食指伸直,分别伸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反复3次后

耳朵闷堵按什么穴位

耳朵闷堵按什么穴位 1、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轻柔按摩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凹窝处)5分钟左右,约350~400次。 2、击天鼓50次。即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后头部。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使耳内可闻及类似击鼓的声音。 3、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与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4、之后用食指和大拇指,先从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后从下至上按捏,这样反复按捏至双耳有发热感,共按捏耳廓100次。 5、按摩合谷穴(伸臂,俯掌,大拇指、食指二个手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