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1、发病的时候患者要注意一些事项,应卧床休息2-3周,减少机体耗氧量,避免心肌受累。
2、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的症状,体温超过38.5度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3、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干硬、酸性、辛辣食物,保证供给充足的水份,每天饮水量大约是少儿为1000-1500毫升、年长儿为1500-2000毫升。
4、皮肤的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衣服,衣服应质地柔软、清洁干燥,避免刺激皮肤。保持手的清洁更重要,应剪短指甲,勿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溃感染。
5、肝脾的护理:肝大、转氨酶高时可口服维生素c及肝太乐以保护肝脏。此病不会引起慢性肝炎。脾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在发病的第二周),以免发生外伤引起脾破裂。
6、淋巴结肿大的要注意定期复查血象,因淋巴结消退比较慢,可达数月之久。如发现颈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等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哪些疾病要和麻疹相鉴别
应与以下疾病鉴别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肠道病 毒感染、败血症、斑疼伤寒、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相鉴别。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患者应住 院隔离治疗,隔离期延长5天。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的症状,体温超过38.5度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2、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2-3周,减少机体耗氧量,避免心肌受累。
3、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干硬、酸性、辛辣食物,保证供给充足的水份,每天饮水量大约是少儿为 1000-1500毫升、年长儿为1500-2000毫升。
4、皮肤的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衣服,衣服应质地柔软、清洁干燥,避免刺激皮肤。保持手的清洁更重要,应剪短指甲,勿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溃感染。
5、肝脾的护理:肝大、转氨酶高时可口服维生素c及肝太乐以保护肝脏。此病不会引起慢性肝炎。脾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在发病的第二周),以免发生外伤引起脾破裂。
6、淋巴结肿大的要注意定期复查血象,因淋巴结消退比较慢,可达数月之久。如发现颈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等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EB病毒症状会咳嗽吗 淋巴结肿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70%会出现淋巴结肿大,一般在病程第一周即可出现,浅表淋巴结普遍受累,以颈部淋巴结最为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胸廓、纵膈、肠系膜淋巴结偶尔亦可累及。直径1~4cm,呈中等硬度,分散而不粘连,无明显压痛,不化脓,两侧不对称。肠系膜淋巴结受累时可有腹痛等症状。
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增多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早期及病毒性肝炎、风疹、麻疹、腮腺炎、乙型脑炎、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病毒性感染。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有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其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有的药物也会引发淋巴细胞的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异型淋巴细胞时不必草木皆兵。但是,如果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则不能大意,还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检查,比如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化学染色等,以排除淋巴细胞白血病。
阿莫西林有什么禁忌
1.过敏反应症状可出现药物热、荨麻疹、皮疹和哮喘等,尤易发生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少见过敏性休克。
2.消化系统症状多见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偶见假膜性结肠炎等胃肠道反应。
3.血液系统症状偶见嗜酸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淋巴细胞上升的原因有哪些
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百日咳、结核病、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找到原因针对性治疗才行的,建议最好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等确诊以后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比较好。需要检查清楚。如果检查没有其他的问题,仅仅是高一点点不要紧的。一段时间后复查看看。
淋巴细胞增多,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淋巴细胞逐渐上升,整个婴儿期淋巴细胞较高,可达70%,4~6岁后淋巴与中性接近
(1)病理性增多:绝对增多,某些细菌或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传染病恢复期。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肝、肾疾病
白血病的诊断
诊断
白血病是骨髓的病变,因此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及骨髓切片检查,才能够确定诊断,为了进一步确认白血病的种类,还需要额外的特殊检查,才能精确将白血病予以分类并给予最适当的治疗。
这些特殊检查包括:细胞生化特殊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查,染色体检查。
鉴别诊断
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类白血病反应等病鉴别。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类白血病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