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天突的针刺方法 针刺天突注意事项

天突的针刺方法 针刺天突注意事项

1.针刺天突穴时,可先直刺0.3寸,再针尖向下,沿胸骨柄后方刺入1寸,针尖不能左右偏斜;

2.对于肺气肿病人不能深刺,谨防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3.若直刺过深,针尖易穿透气管壁而伤及气管粘膜,此时可出现硬而有轻度弹性的针感,同时患者有气管作痒而欲咳嗽的现象,针体亦随咳嗽动作剧烈颤动,应立刻退针0.2-0.3寸,嘱病人休息片刻然后再向前方斜刺。

4.留针期间,嘱患者少做吞咽动作,如突然出现咳嗽,因急将针退至皮下,待咳嗽平息,再刺入针,如咳嗽不止,宜起针另则穴位。

膈关的准确位置图片 膈关穴的作用

类属:属足太阳膀胱经。

作用:理气和胃,降逆止呕,舒筋活络,宁心安神,活血通络。

主治病证:

1.胃失和降之饮食不下,消化不良,呕吐,呃逆,嗳气,胃痛诸病证。

2.经脉痹阻之脊背强痛,胸胁胀满,肋间神经痛诸症。

常用配伍

1.配下脘,璇玑,足三里,公孙,针刺平补平泻法,消积导滞,治疗食积饮食不下,胃痛。

2.配天突,内关,胆俞,心俞,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降逆止呕,治疗胃失和降之呕吐,嗳气,呃逆等。

3.配膻中,巨阙,内关,天突,针刺平补平泻法,宽胸理气,治疗气郁胸中之噎膈。

4.配三阴交,肺俞,针刺泻法,益气养阴,疏风止痒,治疗风邪外袭之荨麻疹,皮肤瘙痒。

5.配大椎,肩髎,天宗,秩边,京骨,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治疗经脉痹阻之肩背痛,脊强难俯仰。

颊车怎么针灸 颊车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合谷,太阳,四白,下关,地仓,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㖞斜,面痛等。

2.配下关,承浆,合谷,水沟,针刺泻法,清热开关,治疗热极生风之小儿惊风,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

3.配合谷,曲池,下关,内庭,劳宫,针刺泻法,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治疗风火或胃火颊肿,齿痛等。

4.配翳风,风池,下关,大迎,合谷,中渚,针刺泻法,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疗热毒蕴结之痄腮,咽喉肿痛等。

5.配商阳,内庭,天突,廉泉,针刺泻法,泄热开音,治疗实热失音。

6.配复溜,太溪,针泻颊车,针补复溜,太溪,滋阴补肾,清热通络,治疗肾虚牙痛。

膻中的针刺方法 膻中常用配伍疗法

1.配巨阙,神门,太渊,丰隆,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化痰,治疗痰浊胸痹。

2.配巨阙,膈俞,阴郄,心俞,中冲,针刺泻法,活血化瘀,治疗瘀血心痛。

3.配天突,足三里,内关,中脘,丰隆,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化痰,利咽散结,治疗痰气郁结之梅核气,噎膈。

4.配间使,内关,血海,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心血,通络止痛,治疗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胸痛,胁痛。

5.配灵道,郄门,肺俞,尺泽,丰隆,心俞,内关,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清心除烦,治疗痰火心悸,心烦。

6.配中脘,气海,针刺平补平泻法,疏利三焦,降气宽中,治疗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7.配丰隆,列缺,膻中,天突,针刺泻法,宣肺止咳平喘,治疗痰浊阻肺之咳嗽,喘证。

8.配肺俞,中脘,天突,膻中,温肺散寒,豁痰开窍,治疗寒痰蕴肺之哮证。

9.配乳根,少泽,足三里,少泽点刺放血,宣通乳络,调畅气机,为治缺乳之主方。加泻间使,期门,疏肝解郁,治疗肝郁气滞型缺乳;加补合谷,三阴交,补益气血,治疗气血不足型缺乳。

咽喉肿痛的刮痧疗法

咽喉肿痛是口咽部和喉咽部病变的主要症状。本病包括咽部黏膜炎症和淋巴组织炎症,如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体炎。

一、风热外袭

(一)症状

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有干燥灼热感,吞咽不利,伴恶寒发热。

(二)治法

(1)选穴

尺泽、合谷、廉泉、天突。

放痧:少商、商阳。

(2)定位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处。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尺择: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廉泉: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天突:胸骨上窝中央。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天突、廉泉,再刮前臂尺泽,然后刮手部合谷,最后放痧少商、商阳。

(4)刮拭方法:泻法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然后刮拭廉泉穴,30次,不宜过重,稍出痧即可。重刮前臂尺泽穴,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手部合谷穴,30次,可不出痧。少商、商阳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针刺天突注意事项 针刺天突功能主治

天突穴居至高,其气以通为顺,尚有宣肺化痰,下气平喘,利咽开音之功,现代临床用于治疗哮喘,咳嗽,咳逆上气,暴喑不能言,咽肿,喉中生疮不得下,呕吐,噎膈,甲状腺肿大,肺痈等症。

配穴:配天突,扶突,合谷治疗甲状腺肿大;配少商,商阳,少冲治疗咽喉肿痛;配哑门,廉泉治疗暴喑。

针刺人迎注意事项 人迎穴常用配伍

1.配膻中,天突,丰隆,中府,针刺泻法,宽胸理气,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浊壅肺,肺气不宣之胸满喘息。

2.配章门,天井,足临泣,天突,中封,内庭,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化痰散结,治疗痰气互结之瘰疬,瘿瘤。

3.配少商,商阳,内庭,天突,合谷,少商,商阳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宣肺气,利咽消肿,治疗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

4.配太冲,曲池,足三里,风池,太阳,阳白,针刺平补平泻法,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5.配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通脉安神定悸,治疗心气不足之心悸。

中医针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

1体针针刺曲地,天突,合谷,气舍,阿是穴方法:直接或者斜刺1至2寸,缓慢进针,待局部有麻感,即退针。手法强刺激,隔日针刺1次,7日为一个疗程

2耳针取内分泌,甲状腺,每日或者间日1次

3灸法 肿物最突出点,天突,通天,云门,曲地,中封,风池,天府,冲阳。膻中穴灸7壮,其他各穴灸18壮

4中成药海夏丸:3至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昆布丸:3至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鸠尾针刺深度是多少 鸠尾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天突,膻中,丰隆,脾俞,肺俞,太渊,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化痰止咳,治疗痰浊咳嗽,气喘,胸中满痛等。

2.配灵道,郄门,肺俞,尺泽,丰隆,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清心除烦,治疗痰火心悸,心烦。

3.配神门,大陵,丰隆,三阴交,印堂,膻中,针刺泻法,化痰降浊,醒脑开窍,治疗痰浊蒙心之癫证。

4.配身柱,本神,丰隆,太冲,申脉,照海,针刺泻法,化痰醒脑,安神定痫,治疗风痰痫证。

5.配巨阙,膈俞,心俞,膻中,阴郄,针刺平补平泻法,宽胸理气,治疗心脉瘀阻滞心痛,心悸。

6.本穴理气和胃,降逆止呕,行气止痛。配中脘,足三里,内关,行间,梁丘,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郁气滞之胃痛;配章门,公孙,中脘,丰隆,针刺泻法,治疗痰饮呕吐;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期门,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气犯胃之呃逆。

针刺商阳有什么作用 商阳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商阳点刺出血,清泄阳明之火,利咽消肿止痛,如配内庭,天突,丰隆,治疗阳明火热咽喉肿痛;配内庭,合谷,颊车,下关,承浆,翳风,治疗阳明火邪上壅之齿痛,颌肿。

2.配少商,合谷,翳风,针刺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治疗风热上攻,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痄腮等。

3.配听会,翳风,丰隆,劳宫,内庭,针刺泻法,清热化痰,通窍益聪,治疗痰热郁结之耳鸣,耳聋等。

4.本经穴配伍,针刺泻法,井穴点刺出血,泄热开窍,苏厥醒神,如配水沟,少商,丰隆,治疗中风闭证昏迷;配水沟,内关,中冲,劳宫,少商,治疗高热不退,热厥。

天突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仰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取穴。

进针方向:从前上方向后下方与额平面成45°。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胸前部放射。

咽喉肿痛的刮痧疗法

一、风热外袭

(一)症状

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有干燥灼热感,吞咽不利,伴恶寒发热。

(二)治法

(1)选穴尺泽、合谷、廉泉、天突。

放痧:少商、商阳。

(2)定位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处。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尺择: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廉泉: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天突:胸骨上窝中央。

(3)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天突、廉泉,再刮前臂尺泽,然后刮手部合谷,最后放痧少商、商阳。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然后刮拭廉泉穴,30次,不宜过重,稍出痧即可。重刮前臂尺泽穴,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手部合谷穴,30次,可不出痧。少商、商阳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肺胃实热

(一)症状

表现为咽喉赤肿疼痛,痛连耳根和颌下,颌有硬结,压痛明显,伴高热、头痛、腹胀、便秘。

(二)治法

(1)选穴内庭、天突、丰隆、支沟、天枢。

放痧:少商。

(2)定位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问缝纹端。

天突:胸骨上窝中央。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天枢:脐中旁开2寸。

(3)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天突,然后刮腹部天枢,再刮前臂支沟,放痧少商,刮下肢丰隆,最后刮足部内庭。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龟点刮30次。

天泉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天泉穴常用配伍

1.配巨阙,膻中,郄门,丰隆,太渊,针刺泻法,宽胸理气,化痰降浊,治疗痰浊心痛,胸满。

2.配膻中,巨阙,膈俞,阴郄,心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化瘀,疏通心脉,治疗气滞血瘀之胸痹,胸背痛。

3.配中府,天突,肺俞,丰隆,针刺泻法,宣肺理气,化痰止咳,治疗痰饮咳嗽。

4.配曲泽,曲池,天府,间使,青灵,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肘臂挛痛。

四渎的准确位置及作用 四渎穴常用配伍

1.配翳风,听会,天牗,中渚,侠溪,针刺泻法,清泻三焦,治疗三焦火逆之暴聋。

2.配天突,廉泉,外关,液门,行间,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热,治疗少阳风热之暴喑,咽阻如梗等。

3.配颊车,下关,外关,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泻火止痛,治疗风火牙痛。

4.配曲池,手三里,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疏经通络,治疗经脉痹阻之肘臂疼痛。

天突的针刺方法 天突常用配伍疗法

1.配内关,上脘,膻中,行间,针刺平补平泻法,宽胸理气,治疗胸中气逆,咳逆上气。

2.配膻中,足三里,内关,上脘,胃俞,脾俞,膈俞,针刺平补平泻法,行气化痰,宽胸利膈,治疗痰气互结之噎膈。

3.配太冲,章门,丰隆,膻中,鱼际,廉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治疗痰气郁结之梅核气。

4.配气舍,阿是穴(瘿瘤上),血海,太冲,间使,针刺平补平泻,疏肝解郁,消瘿散结,治疗痰气互结之瘿气,颈项肿大者。

5.配定喘,膻中,丰隆,针刺泻法,宣肺降气化痰,治疗痰浊内阻之胸痹。

6.配内关,中脘,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降逆和胃,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7.配尺泽,肺俞,曲池,大椎,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疗风热咳嗽。

8.配行间,尺泽,针刺泻法,抑木清金,治疗肝火犯肺之咳嗽。

8.配列缺,丰隆,针刺泻法,祛痰理气,止咳平喘,治疗痰浊阻肺之咳嗽,气喘。

10.配肺俞,膻中,尺泽,列缺,风门,阴陵泉,针刺泻法,降气化痰,止哮平喘,治疗风寒袭肺,寒痰渍肺之喘证,哮证。

相关推荐

红花的形态

红花是一年生草本。高(20)50-100(150)厘米。 茎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茎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披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5厘米,宽2.5-6厘米,边缘大锯齿、重锯齿、小锯齿以至无锯齿而全缘,极少有羽状深裂的,齿顶有针刺针刺长1-1.5毫米,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较长,长达3毫米。全部叶质地坚硬,革质,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基部无柄,半抱茎。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为苞叶所围绕,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包括顶端针刺长2.5-3厘米

咳嗽针灸效果好吗 咳嗽针灸常用穴位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法: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双侧肺俞穴,挤压出血,并在此穴拔罐8-10分钟,使穴位1次出血量约2毫升,其他穴位用32号1寸在针直刺,使针感向上传导,留针30分钟,以上方法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咳甚者每日1次,一般治疗不超过2个疗程。 作用: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背部腧穴,主一身之表,又为本脏之气所注之地,故在治疗中取肺俞施以刺血拔罐共奏疏通卫气,温通肺络之功,以达宣肺止咳化痰之效。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刺法:患者坐位,行针时不能咳嗽,咳

针刺阳溪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阳溪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疏散风热,解表散邪,利咽消肿,明目聪耳。配风池,头维,合谷,通天,针刺泻法,治疗风热头痛;配曲池,合谷,尺泽,少商,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风热咽喉肿痛;配翳风,精明,听会,中渚,侠溪,风池,针刺泻法,治疗少阳风热耳鸣,耳聋;配阳谷,合谷,太阳,少商,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风热目赤肿痛。 2.配二间,针刺泻法,清泻肺胃,治疗肺胃热盛之牙龈肿痛,喉痹。 3.配天突,间使,天容,针刺平补平泻法,通咽利膈理气,治疗肺气不利之胸满不得息,梅核气。 4.配解溪,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清热,宁

针刺天枢作用 针刺天枢注意事项

1.本穴忌深刺,若深刺则针尖克穿过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腔而刺中小肠。 2.本穴对孕妇禁针,禁灸。 3.因腹部柔软,弹性较大,进针时要严格掌握进针力度,对于皮肤粗糙坚硬的患者,施以粗针,因不易进针,容易加大进针力度,针尖突然穿透皮肤,但力度未减,使针体进入体内过深。应缓慢下针,不可大幅度提插捻转,太强刺激,以防刺伤肠管。 4.忌火针深刺,由于天枢穴深部为小肠,若火针针刺过深,可损伤小肠,造成肠穿孔。

廉泉针刺方法 廉泉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府,金津,玉液,通里,丰隆,阴陵泉,针刺泻法,金津,玉液点刺出血,祛风化痰,通利活络,治疗中风风痰闭阻之舌强,失语等。 2.配天突,列缺,风门,肺俞,针刺泻法,疏风散寒,宣肺利窍,治疗风寒袭肺之喉音,喉痹,咳嗽等。 3.配曲池,外关,少商,中冲,合谷,针刺泻法,少商,中冲点刺出血,清热利咽,治疗风热急喉风,咽喉肿痛,口干舌燥,舌下肿痛,暴喑等。 4.配翳风,地仓,太冲,十二经穴,金津,玉液,针刺泻法,金津,十二经穴,玉液点刺出血,熄风泻火,通利舌络,治疗风火上冲舌咽之舌根急缩,舌强,舌纵涎出等。

灵墟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灵墟穴配伍治病方法

针刺灵墟有宽胸,理气,通乳之功,主治心肺疾患,乳房病变。治咯痰,咳嗽,气喘,配肺俞,天突,丰隆以宽胸利气,止咳祛痰;治乳痈,配肩井,合谷,有清热化痰,活血散结的作用;呕吐不食配内关,中脘,以和胃降气止呕。

太冲针刺深度 太冲常用配伍疗法

1.配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期门,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之胁痛,腹胀。 2.配上脘,阳陵泉,梁丘,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和胃,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呕吐,呃逆。 3.配阴陵泉,天枢,针刺泻法,抑肝扶脾,治疗肝木乘脾,肝脾不调之腹痛,泄泻。 4.配关元,气海,三阴交,肝俞,期门,支沟,大敦,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崩漏。 5.配气海,急脉,归来,大敦,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之气疝,狐疝;针后加灸,可温肝散寒,治疗寒凝肝脉之寒疝。 6.配阴陵泉,足三里,章

气管炎针灸改善

(1)针灸:以宣肺利气化痰为法。取手太阴经、背俞穴为主,一般用泻法,慢性体弱者用补法。 处方:肺俞、风门、列缺、天突。 随证配穴:外感咳嗽伴发热配合谷、大椎。内伤咳嗽痰多配丰隆、足三里;气急、喘、咯血配尺泽、孔最。 天突穴针从气管前、胸骨柄后刺入,反复捻转以加强针感,有降气、平喘作用,肺俞、风门、列缺均能宣肺降气,可随证选穴。针刺肺俞及其邻近穴,可使气道阻力减低,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外感咳嗽伴发热,取合谷、大椎以解表清热;兼有怕冷,背部FEEC痛者,可在上背部穴加拔火罐。丰隆为治痰之效穴,配足三里以健运

患上了运动神经元能治好吗

(1)针刺 上肢取肩髃、肩髎、肩贞、天宗、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阳陵泉、太白、足三里、冲阳、太冲、太溪;球麻痹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取廉泉、外金津、玉液、天突、哑门; 体虚乏力、痰多者加中脘、丰隆、阴陵泉、内关穴;手指端肌肉无力萎缩者加取鱼际、二间、三间、前谷、后溪穴。病程长、病情重的可加取五脏的背俞穴及任督二脉的穴位。针刺天突穴要注意针刺的方向、深度,应先直刺0. 2~0. 3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柄后方气管前方缓慢刺入0. 8~1寸, 得气后出针。廉泉、外津津、玉液三穴,针向舌根部刺入,以

中医针灸治病偏方

1、感冒:取大椎、合谷、风池,都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呕吐: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 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再艾灸20分钟。 5、痛经: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 6、经后腹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