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腹泻 治疗关键
轮状病毒腹泻 治疗关键
轮状病毒性腹泻治疗的关键点是预防或及时去医院纠正病儿的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轮状病毒是什么
1、轮状病毒是什么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2、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危害
轮状病毒腹泻发生具有季节性,多发于秋冬季节,潜伏期3天左右。患儿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大便每日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病程一般可持续3~9天,每天腹泻次数在10余次至数十次不等。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正确,患儿会出现脱水、肺炎及中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3、如何治疗轮状病毒腹泻
如果孩子得了秋季腹泻,因为属于病毒性感染,因此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除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外),否则容易造成肠道内菌群失调。另外,由于幼儿肠壁发育尚未完全,也不要使用成人惯用的止吐或止泻药。因为止泻药是通过麻痹肠道蠕动来达到止泻目的,这样会使原本不能消化吸收的刺激物质渗入肠壁组织,延迟复元的时间,造成长期腹泻或过敏。
轮状病毒性腹泻治疗 轮状病毒的发现
1973年,澳大利亚墨尔本,从腹泻幼儿的十二指肠活检中用电子显微镜发现轮状病毒,1978年命名。1979年,我国从北京地区腹泻儿童便本中查到轮状病毒。目前这种病毒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在寒冷季节最常见的腹泻病因之一。
轮状病毒腹泻治疗的八个误区
误区一: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和痢疾一样。
事实:轮状病毒引发的腹泻的症状和痢疾、普通腹泻不一样,很容易混淆。
轮状病毒主要侵犯5岁以下宝宝,尤以6个月至两岁的宝宝多见。它多发生在秋冬季节,所以叫也叫秋季腹泻。它的主要症状是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有些宝宝在出现消化道症状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但不含血或黏液,这点明显有别于细菌性腹泻。腹泻每天十到数十次不等,由于腹泻严重常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毒性代谢产物的释放增加,少数腹泻严重的宝宝可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正确导致死于脱水及严重的并发症(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病程一般可持续3~9天。还有些腹泻症状也很容易和轮状病毒腹泻混淆,后面的表格可以帮助你如何辨别。
误区二:轮状病毒引发的腹泻不会传染,所以宝宝生病期间还可以上幼儿园。
事实:轮状病毒有传染性,要做好预防。
轮状病毒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生病的宝宝的粪便中含有大量轮状病毒,易污染环境,有时可造成局部流行。另外,因照顾宝宝的人双手不干净,污染奶瓶、玩具、奶制品等造成的感染也很常见。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卫生,喂宝宝前认真洗手,宝宝的用具、玩具、餐具经常清洗消毒;生病的宝宝应家庭隔离7天,粪便及时用马桶冲掉,沾过粪便的马桶、尿布彻底消毒,用漂白粉浸泡15分钟,搅动一下,马上清洗干净。
误区三:宝宝感染了轮状病毒,用抗生素治疗就可以。
事实:抗生素帮凶,病毒更嚣张。
很多父母觉得,夏季腹泻多为细菌感染性腹泻,用惯了抗生素、杀菌药,所以秋季腹泻也不例外。其实抗生素对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无能为力,所以不要滥用抗生素治疗。研究表明,滥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治愈此病,还严重危害宝宝健康。除抗生素本身的毒副反应外,还可能导致二重感染。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皮肤粘膜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肠道等处,都寄生着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数量繁多的细菌,与人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有益无害。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往往使体内各处的敏感菌受到抑制,并使耐药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导致二重感染,反而会加重腹泻。只有当宝宝出现脓血便(多为合并痢疾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时,医生才会主张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如果用药48小时,病情未见好转,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再考虑更换另一种抗菌药物。
误区四:宝宝腹泻要马上使用止泻药,药劲越强效果越好。
事实:滥用止泻药会伤到宝宝,腹泻时最好用微生态调节剂。
许多家长一见宝宝发生腹泻,就马上使用止泻剂,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发病初期,腹泻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和病毒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此时如果使用强效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
宝宝腹泻时可以使用一些微生态调节剂帮宝宝保持肠道健康。人体中存在很多正常细菌,如双歧杆菌等,数量为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主要分布于肠道,是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如果正常细菌数量下降或比例失调,就会出现腹泻,腹泻又将进一步加重菌群失调。微生态制剂是以双歧杆菌为主的正常活菌制剂,口服后可促进正常菌群恢复而起到治疗腹泻的作用。像爱尔A、吗咪爱、培菲康、乳酶生、丽珠肠乐等对宝宝秋季腹泻治疗效果较好。
当然,如腹泻频繁,持续时间长且出现脱水症状者,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前提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止泻剂,像斯密达就是宝宝常用的止泻药。但有些止泻药不适合宝宝,比如痢特灵,——敏感性特别高,对宝宝潜在的威胁很大;易蒙停(洛哌丁胺)——5岁以下宝宝禁用;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啶)——2岁以下宝宝禁用;药用炭——禁止长期用于3岁以下儿童腹泻或腹胀。
误区五:腹泻时少上宝宝吃饭和喝水,否则腹泻更严重。
事实:秋季腹泻护理的关键是给宝宝补充水分,所以不能让宝宝禁食禁水。
轮状病毒对宝宝最大的威胁是水和电解质就会大量流失。因为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什么特效药,所以在护理和治疗上,只能是补充水和电解质。据统计,秋季腹泻引起的脱水90%以上属于轻度和中度脱水,仅10%属于重度脱水。对急性腹泻并发轻中度脱水的宝宝,治疗首选高效又价廉的口服补液盐(ORS)。宝宝每腹泻一次,服ORS约50~100毫升,起到防止脱水的作用。口服补盐液呈粉状,应按说明配成水剂分次喝下。给宝宝喂口服补液盐水应该耐心,少量多次地喂,每2~3分钟喂一次,每次用勺喂10~20毫升;这样积少成多,约4~6小时即能纠正脱水。
如果宝宝有食欲,就应该继续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仍哺母乳;人工喂养的宝宝,应吃去掉乳糖的奶粉或1/2稀释牛奶;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吃稀粥等。这样才能保证宝宝有充足的体力对抗疾病。
误区六:输液是最好的补水方法,所以宝宝得了秋季腹泻让医生输液就可以。
事实: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不一定要输液。
静脉输液只用于重度脱水,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父母切不可随意向医生要求输液治疗。因为滥输液不仅会增加宝宝的痛苦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有时会发生输液反应,导致病情恶化。
误区七: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就可以100%预防秋季腹泻。
事实:轮状病毒分不同的类型,疫苗的有效率能达到60%~70%。
不是说宝宝服了这种疫苗父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宝宝的抵抗力是不同的,抵抗力低下时,用了疫苗也可能会发生病毒感染。所以,平时的预防措施还是很重要的。另外一个原因,因为轮状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疫苗不可能覆盖所有的亚型,目前疫苗的覆盖率为60%~70%。这也是少数宝宝服用了疫苗后,仍患秋季腹泻的原因之一。
因为5岁以下宝宝感染率非常高,尤其是三岁以下宝宝,因此疫苗的接种期应该在四个月到三岁。三岁以下推荐每年服用一次,3-5岁的宝宝服用一次就行了。五岁以上的宝宝就不再推荐了。
误区八:秋季腹泻只发生在秋天。
事实:秋季腹泻在全年都可能发生。
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在9月到3月最容易出现,但不是秋季特有的。因为是轮状病毒在全年的任何一个月份都有可能出现,所以有很多宝宝在夏天也会被感染。父母不要放松警惕,一但宝宝出现腹泻,最好先带着大便到医院化验,才能知道是哪种腹泻,好对症护理。
轮状病毒疫苗要打吗 秋季腹泻疫苗有必要打吗
由于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并不能有效地抵抗轮状病毒带来的疾病,所以,接种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并且轮状病毒疫苗副作用很小。轮状病毒疫苗能够防止98%的孩子患上严重腹泻,74%的孩子则能够因此避免轮状病毒腹泻(秋季腹泻),因此秋季腹泻疫苗是有必要使用的。
感染轮状病毒的症状
1、传播方式
主要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由于轮状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自然灭亡,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护理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
2、潜伏期
轮状病毒腹泻潜伏期一般在3天左右。
3、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性腹泻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腹泻物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或黏液。症状可持续3—9天。除胃肠道症状外,近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可引起许多其他疾病,有些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轮状病毒甚至可通过胃肠道屏障造成病毒血症。
秋季腹泻疫苗有必要打吗 轮状病毒腹泻的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患轮状病毒腹泻的儿童超过1.4亿,占所有住院儿童病例的25%~50%,可造成60万以上儿童死亡,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占5%。
中国是轮状病毒危害严重的国家,资料显示:每年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约1700万,死亡近4万例,占5岁以下腹泻住院孩子的31.6%~52.9%。
预防轮状病毒腹泻
1、提倡母乳喂养,适当地添加辅食。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食前便后用肥皂洗手,奶瓶食具洗净煮沸后再使用,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采用防蝇罩,防止苍蝇、蟑螂叮爬食物。
3、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对集体儿童单位做好饮食卫生。
4、做好腹泻病人的消毒隔离工作、防止疾病传播。
5、疫苗预防。
轮状病毒腹泻的危害性
(1)几乎所有儿童在5岁以前都受到过轮状病毒感染。
(2)全球每年约有1.11亿-1.35亿例轮状病毒腹泻病例,导致65万名婴儿死亡。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名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
(3)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
(4)我国每年也约有1800万名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死亡3-4万例。
(5)2003年的sars 全国死亡仅349人,截止至2009年12月16日统计数字,甲流全国死亡仅442人。可是轮状病毒感染全国死亡3-4万例。
轮状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它特别喜欢在20℃左右气温下活跃。秋冬交接时期尤其要注意,儿童多集中在每年10月至12月期间感染轮状病毒,故又称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是导致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
我国每年有近4万名儿童因轮状病毒腹泻死亡,约占中国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人数的12%。我国各省、市均有暴发流行的记载。全年均可发生,秋冬为流行高峰。42%的轮状病毒感染者没有症状,但可传播病毒,腹泻患儿和无症状的带病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轮状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水、土壤、食物、玩具、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播,较难预防。
轮状病毒腹泻大多发生在6—24月龄的婴幼儿,该病除了引起肠道内感染,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还可引起病毒血症,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肺炎、肝炎或急性胰腺炎等。中国CDC轮状病毒腹泻疾病负担最新数据显示: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门诊平均费用168元/次(92—230元/次),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住院平均费用3145元/次(2760—4909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