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安装起搏器两大致命误区
心脏病患者安装起搏器两大致命误区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安装起搏器是为了维持正常心跳。但很多有安装适应症的心律失常和心衰的病人却往往为是否安装犹豫不决,最后错过时机只能去做心脏“搭桥”。这一方面是经济因素和医疗保险覆盖不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病人缺乏基本认知。
误区一:按时吃药就能控制心脏病
大多数情况下起搏器是为那些心跳过慢而引起不适的人准备的。当心脏停搏3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40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这是起搏器最主要和最初的治疗范畴。这类患者药物治疗的疗效并不确切,从长远来看,安装起搏器才是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
除了心跳过慢,起搏器还可以治疗和预防许多疾病,如:心梗会导致心肌无法有力收缩,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就会引起心脏泵血不足,造成头晕、胸闷、乏力等各种症状。又如:药物治疗无效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可以在心脏各部分安装多个起搏电极,同步产生多个电刺激命令,帮助心肌收缩。一些疾病可引发心搏骤停或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也可以安装具有除颤器功能的起搏器,能恢复心脏有规律的跳动。此外,在某些心脏病综合治疗中起搏器还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误区二:开刀手术很危险
心脏起搏器安装植入技术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手术,大约需要1小时。该过程只需极少的局部麻醉,这意味着患者将是清醒的,可以放松地接受手术。通常是在锁骨下方的上胸部切开一个横切口,将起搏器的电极导线通过锁骨下的静脉放入心脏。过程相当简捷。
起搏器可根据起搏的心腔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起搏右心房和右心室)、三腔起搏器(起搏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就诊时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起搏器安装。目前的人工起搏器会监测到患者自身的心率和心律,一旦自身的心电脉冲发放过于缓慢甚至不发放时,起搏器可以自动发放脉冲,刺激心脏,从而恢复患者的心跳。起搏器模拟天然心电脉冲的电量是极其微弱的,但足以使心脏起搏,因此起搏器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率和心律。有研究显示,76%的患者安装了起搏器后不再出现任何不适症状,从而得以回到从前充满活力的生活。
虽然心脏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是非常确切的,但是有其严格的适应征,此外对医生的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术后对起搏器的调试更关键,因此要选择实力雄厚的医院。由于它不开胸,手术短,手术死亡率低,并发症也少,病人也容易接受。
心脏起搏器手术费用是多少
心脏起搏器现在主要依靠进口,它的价格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患者很想让其透明化,由于医院和起搏器经营者利益分配等问题,一直无法把它透明化,国家有关部门也了解其中的问题所在,也对起搏器的价格进行了干预,也迫使一部分价格下降,可是起搏器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需要安装的患者只有高价安装,这样承受不了的患者选择不安,造成中国心脏病患者安装起搏器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心脏起搏器手术价格跟患者所选用的起搏器种类,患者所在的地区、医院都有关系,单腔起搏器材料费一般是14000-20000块,双腔心脏病起搏器最基本的材料费需要30000块,费用相对比较多,因为比较高端。手术费1000-1200,另外就是住院期间的费用,其他的就是抗生素的费用等,比较少。一般心脏起搏器手术后7天左右拆线,复查心电图复查胸片,没有异常的就可以出院。
安装上一个质量可靠的心脏起搏器后,病人立即转危为安,心跳可按起搏器设置的脉冲频率不差分毫的进行跳动,生活即可和正常人一般。但尽管如此,仍不能放松警惕。因起搏器是一个高精密度的仪器,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在高压线下、强的电磁场内、发动机上都会对起搏器发生大的影响,使其频率发放不正常而影响起搏功能,因此不要在以上场合下工作或生活。
心脏起搏器手术要多长时间
心脏起搏器手术要多长时间
安装心脏起搏器这个手术时间大约在3个小时左右
术后短期内注意事项:
(1)术后24 h 内绝对卧床,取平卧位或低坡卧位,禁
止翻身,术后第2天可适当术侧卧位。术后1周内术侧肢体制动,并加强观察心律变化。在术后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患侧肢体做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大幅度地外展、上抬及患侧肩部负重、从高处往下跳。如果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可能是导线脱离,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2)术后早期应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敷料碰湿或脱落要及时更换。在拆线后仍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穿过紧的内衣,若术后出现局部红肿痛,甚至皮肤溃烂,此时不宜在家中自行处理。若同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则要考虑感染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术后康复期的护理:
(1)一般来说安装起搏器术后患者原有的头晕乏力等症状会随之改善,但如果术后持续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心室起搏患者,应到医院诊察是否发生了人工起搏器综合征。一旦确诊症状明显则需要更换心房同步或房室顺序起搏器。
(2)安置起搏器术后是否应该继续服药取决于患者原有疾病的病情。起搏器只能解决心脏传导上的问题,如果原来心功能较差或伴有其他的心脏疾患,仍应根据病情坚持服药,这样可以有效地维护心功能,降低起搏器本身对心功能的影响。
(3)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应说服患者,消除其顾虑,一般在拆线后即可开始锻炼计划。早期可能会有轻微的切口疼痛,这属正常现象,在出院后仍应坚持下去。锻炼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逐渐加大幅度做抬臂,扩胸或“爬墙”等运动,直到手臂可举过头顶摸到对侧耳垂,尽早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保证。
上面就是对心脏起搏器手术要多长时间的介绍,通过了以后希望很多患有心脏病的朋友能够正视这个问题,首先心脏手术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的,我们一定要到的专科医院检查和治疗之后,医生会我们的身体情况给予意见,另外我们有心脏病也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
心脏起搏器的作用有哪些
心脏起搏器的作用有哪些
正常的心脏节律是维持人体功能活动的最基本因素。如果心率过缓,可导致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各主要脏器的供血不足的临床综合征。过缓的心律失常也可并发或引发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慢一陕综合征的房颤及严重过缓心律,Q-T延长导致多形性室速、室颤等,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反复交替发生窦性停搏和快速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慢一陕综合征),给药物治疗带来困难。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心脏起搏器通过不同的起搏方式纠正心率和心律的异常,以及左右心室的协调收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术后康复期的护理:
(1)一般来说安装起搏器术后患者原有的头晕乏力等症状会随之改善,但如果术后持续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心室起搏患者,应到医院诊察是否发生了人工起搏器综合征。一旦确诊症状明显则需要更换心房同步或房室顺序起搏器。
(2)安置起搏器术后是否应该继续服药取决于患者原有疾病的病情。起搏器只能解决心脏传导上的问题,如果原来心功能较差或伴有其他的心脏疾患,仍应根据病情坚持服药,这样可以有效地维护心功能,降低起搏器本身对心功能的影响。
(3)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应说服患者,消除其顾虑,一般在拆线后即可开始锻炼计划。早期可能会有轻微的切口疼痛,这属正常现象,在出院后仍应坚持下去。锻炼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逐渐加大幅度做抬臂,扩胸或“爬墙”等运动,直到手臂可举过头顶摸到对侧耳垂,尽早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保证。
上面就是对心脏起搏器的作用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知道心脏起搏器就是能够促进正常的心跳的一种仪器,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他也是治疗心脏病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术和治愈方式,另外安装心脏起搏器以后也要注意对身体的保养,平时可以做一些柔和的运动,比如太极拳或者瑜伽等,并且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安装起搏器术后的护理
某些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如病窦综合征、高度传导阻滞者需安装一个可以替代窦房结工作或直接刺激心室,使其按一定频率收缩,以保证组织血液供应的人工心脏起搏器。在医院安装起搏器出院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起搏器工作情况
观察起搏器有无间歇起搏、起搏频率是否为调好的心率。有无过快、过慢现象,有异常情况时及时返院复查。并应记录起搏器类型、电池型号,起搏阈值等。
(2)远离强磁场、电场
不宜接近高压电线、电场、电瓶车等。雷雨天不在户外活动或逗留,不使用电热毯,电按摩器,电烙铁等,防止发生触电使起搏器发生故障。勿靠近磁场,应避免核磁共振显像检查。过去的报道电磁干扰包括真空吸尘器、电动剃须刀、发动机打火装置、屏蔽不严的微波炉、机场上使用的金属探测器等。而现在的起搏器基本上不再受这些干扰源的影响。但应注意尽量避免。
(3)定期随诊出院后半月一次进行全面检查,并检查起搏器功能。以后每月随访,半年后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时发现电极故障和电池耗竭。有异常情况时应随时急诊。预计电池将耗竭时,应缩短随访时间,每月或每周一次。发现电池耗竭应及时住院更换新电池。电池耗竭时主要表现为起搏心率减慢或增快。
(4)仍需服用原治疗心脏疾患的药物,不能因安装起搏器后有了保险就不再服药。而应继续常规量服药。
心脏病要做的检查
心脏病患者体检时应查的项目有内科检查、血压、心电图、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常规。因为心电图检查只能作短时静态记录,所以,心脏病患者应视情况加做以下检查。
(一)动态心电图(Holter)又称长程心电图,可提供受检者全日的动态心电活动的信息。有效地补充常规心电图的不足,不仅可以获得连续24小时甚至48小时的心电图资料,结合病人的活动日记,还可以明确病人的症状、活动状态及服用药物等与心电变化之间的关系。应用范围:
1.心悸、胸痛、头昏、晕厥等症状性质的判断。
2.心律失常的定性、定量诊断。
3.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的定位诊断。
4.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随访作预后评估。
5.选择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评定起搏器的功能。
6.抗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评定。
心脏病的健康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
2、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
3、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掌握劳逸结合的原则,保证足够的睡眠并避免任何精神刺激。
4、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
5、对冠心病患者应随身备好急救药物,对安装起搏器患者应避免做MR检查,随身携带好保健卡和起搏器担保卡;行金属瓣膜置换术患者外出旅游经过海关时,需带备疾病诊断证明书,供有关人员查看。
6、向患者说明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的重要性,不能擅自增减药量,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随访。
心脏安装起搏器后遗症与需注意的事项
对心脏跳动过缓者来说,心脏起搏器的安装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但对于心脏安装起搏器可能会引起的后遗症,本文接下来就为大家进行分析。
心脏安装起搏器后遗症:
1.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误穿锁骨下动脉
2.电极断裂,脱位,数据不理想
3.脉冲发放器与电极连接不理想
4.术中操作时室颤,窦停,冠脉痉挛
5.心肌穿孔
6.感染
7.起搏器囊袋血肿
8.囊袋不愈合
9.术中术后血栓形成
注意事项: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平卧床上,少活动。大约在术后7到10天时拆线,在此期间应保持手术切口无菌,减少与外界的接触。手术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埋植起搏器的患侧上肢避免过度活动,1到2周内不要高举,以防止电极导管发生移位。在导线植入满3个月以前,导线的前端易从心脏组织中脱落或脱位,上肢活动时仍要注意避免大幅度、快速的活动。患者日常的生活自理是没问题的,而且医生不主张过度限制患侧上肢活动,因为这容易导致上肢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