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度近视病理

高度近视病理

眼轴变长是近视眼的病理解剖学基础。主要病变在眼球后部,眼球呈梨形或蛋形。

(1)角膜 高度近视眼的角膜后弹力层可能破裂。

(2)巩膜 近视眼巩膜变薄是病理改变特征之一。纵行纤维变薄,横行纤维分离或消失。这与巩膜胶原异常有关。

(3)睫状体 主要表现为萎缩,可局限于环形纤维。

(4)玻璃体 由于变性、液化,正常网架结构破坏,灰色纤维及空泡增加。周边可发生粘连,后部可出现脱离。

(5)脉络膜 主要改变为脉络膜进行性萎缩与变薄,包括变性、黑色素细胞破坏及出现新生血管。 弹性层裂开,呈现漆裂纹

(6)视盘 由于眼球向后伸长,视盘周围脉络膜因受牵引,从视盘旁脱开。Bruch膜亦在此终止,视网膜外层及色素上皮层缺如处暴露巩膜,从而形成白色弧形斑区。

(7)视网膜 主要表现为退行性变化。 包括萎缩和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正常的六角形排列为不规则细胞层所取代。细胞外有很多色素。Bruch膜裂开处色素增生、堆积。在黄斑区可形成环状Fuchs斑。弹力层缺失,使视网膜-脉络膜融合在一起,最后出现瘢痕与色素。脉络膜新生血管可穿过Bruch膜破裂处长入视网膜下,形成网膜下新生血管膜。新生血管破裂造成黄斑出血。玻璃体可贴附并牵引萎缩的视网膜。可引起视网膜裂孔及脱离。

高度近视会不会致盲

专家介绍说,患高度近视病率很高,可发作很多严峻并发症,其中并发白内障、视网膜脱离都是致盲的多见眼部疾病,所以其是非常容易导致导致失明情况出现的,那么对生活的影响也将是更加大的,所以对视力的保护非常重要。在中国高度近视归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造成,对我们后一代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容易导致其他问题出现,导致病理性近视、进行性近视等问题。

高度近视眼患者因眼轴显着伸长,构成后巩膜葡萄肿,发作一系列的病变,乃至致使视网膜脱离而致使失明。因为高度近视的眼球前后径不断增加,因为巩膜向后扩大,视神经乳头周围头绪膜萎缩,在视神经乳头颞侧构成半月形的近视弧形斑。眼底发作一系列病变,视网膜变得软弱绵薄,尤其是眼球后极部和黄斑区视网膜变性萎缩,致使黄斑出血,终究严峻危害视力。

高度近视还会造成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为77.1%.主要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矫正视力下降。近视度数越高,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越高。

近视眼可能并发多种眼病

临床上,近视度数超过600度或眼轴长度超过26mm,被称为高度近视。与轻度近视不一样,部分患者,其近视屈光度数和眼球长度在一生中都会不断增加,个别患者的近视度数会超过2000度,眼轴长度超过33mm。而与一般屈光不正不一样,高度近视除了屈光度数高以外,还伴有眼底病理性改变。

“高度近视眼不仅仅影响视力,还容易发生多种并发性眼病。”黄仲委指出,如果由于从小就高度近视,又没有进行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导致弱视、斜视等,而相当一部分的视网膜脱离也与高度近视有关。据他介绍,患者伴随着屈光度的增加,眼底可能发生退行性或萎缩性的病理性改变,比如随着眼睛屈光度增加,眼球拉长巩膜变薄、眼压升高,琉璃体液化、混浊,容易并发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劈裂;此外,黄斑区也可能发生漆裂纹样改变、脉络膜新生血管。若出现上述这些病理性的变化,严重者可能埋下致盲的隐患。

治疗:及早做视力矫正控制屈光度增加

“在门诊,不少第一次看病的孩子就已达到高度近视的程度,这已经不是预防的问题,而是需要治疗、控制近视继续发展的问题。”黄仲委发现,很多家长误信“戴了眼镜就终生不能摘”,心存侥幸以为孩子还小、可能只是“假性近视”,慢慢会好好起来。而当拖到一定程度,近视度数较深,又会有悲观情绪,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为没得治了。”

“事实上,只要正确对待、及时治疗,孩子还是有可能获得有用视力的。”针对高度近视眼的治疗重点,黄仲委给出三点建议:

1.父母有近视,孩子及早查

特别是父母一方有高度近视的孩子,更应尽早给予关注,定期到眼科检查。如发现孩子有眯眼、习惯凑近看物、斜睨眼等现象,尤其要引起警惕。另外,高度近视的孩子由于视力不好,很多都不喜欢运动,身体偏瘦弱或偏肥胖。家长应鼓励这类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日常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切忌偏食,不要吃过多的甜食。

2.及早矫正视力

对于高度近视,目前暂无治本之法。如果确认是高度近视眼,尽管是学龄前儿童也一定要给孩子验配眼镜,千万不要误信“戴了眼镜就终生不能摘”的民间说法,以免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发现孩子有弱视,还要耐心做弱视治疗。

对于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如果单眼高度近视或两眼度数相差大于200度者,适合选用隐形眼镜,也可考虑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疗法。对高于1000度、无法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极高度近视者,经医生评估合适的也可考虑做人工晶体植入术。

3.控制屈光度增加

由于高度近视的病理变化多数与屈光度发展是同步的,因此控制屈光度发展非常重要。在这方面,西医主要是采用抗氧化剂、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中医则采用健脾益气补肝肾药。

近年来,也有人尝试佩戴OK镜(角膜塑形镜,有别于通常使用的软性镜,是晚上睡觉时戴的硬性接触镜)、多焦渐进眼镜;而对屈光度增加特别快的,后巩膜加固手术也可尝试,但也只能起到控制度数增加的作用,无法根治高度近视。

得了近视眼表现出的症状是什么

症状一、近视眼患者眼球明显突出,高度近视眼由于服轴增长,眼球变大,外观上呈现眼球向外突出的状态。

症状二、近视眼患者出现眼球视网膜脱离,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从内因来说,主要是高度近视病人的视网膜组织因变性萎缩而变得脆弱,极易使视网膜脱离而失明。高度近视的症状外因主要是外力的突然冲击,高度近视的症状是通过玻璃体的传导,促使视网膜破裂,造成视网膜脱离而失明。

症状三、近视眼患者出现眼球斑出血,高度近视的人,其眼球变大造成对眼球壁的不断牵拉,会引起眼底视网膜和脉络组织正常的关系出现代谢失调,特别是黄斑区的小血管因牵拉等因素而出现破裂时,会造成黄斑出血,使中心视力受到很大损害。

症状四、近视眼患者出现眼球网膜下新生血管,生率5%-40%。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引起出血,进而影响视力。

症状五、近视眼患者出现眼球网膜萎缩变性,由于眼轴变长,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从而导致失明。

症状六、近视眼患者出现眼球蚊症,有这种病的人,随着眼球的转动,常在眼前出现黑影飘动,高度近视的症状就像蚊蝇在飞舞,这是由于玻璃体正常的胶体状结构发生液化的缘故。

症状七、近视眼患者出现锯齿缘部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即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裂孔和脱离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是近视眼表现出的症状。

多少度的近视算高度近视

多少度算高度近视?近视是比较常见的眼病,高度近视又称为恶性近视、变性近视、病理性近视、进行性近视等。那么,多少度算高度近视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五官科医院的专家介绍说高度近视是指的是近视度数大于600度、伴有眼轴延长、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性等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点的屈光不正。

高度近视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和预防与一般近视不同。高度近视具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国内调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几乎所有高度近视都有眼轴增长以及眼球后极处巩膜的显著变薄。表现为儿童学龄(前)期出现近视,近视度数进行性增加,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逐年加重,从而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

近视眼是什么引起的

遗传关系

近视主要有40%是遗传,近视遗传主要是高度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也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若是病理性近视,宝宝的眼睛形成的近视具有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家族遗传性,有这个概率,也不一定凡是患有高度近视的家长他孩子的眼睛都具有高度近视,不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个概率在里面,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必须是病理性高度近视,如果是生理性近视600度,甚至1000度的也是不会遗传的,即不一定就会遗传。病理性近视带有遗传因素,生理性近视是不带有遗传因素的。

从高度近视遗传的原理与几率

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有关近视的一对基因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才发病。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基因是致病的,而另一个基因是正常的,则不发病,只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譬如父母亲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他们俩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使孩子成了近视眼。

高度近视眼的男子与高度近视眼(600度以上者)的女子结合,子女发病的机会在90%以上。如果与近视眼基因携带者结合,子女可能有半数是高度近视,而同正常视力或中低度近视者结合,子女发生近视眼的机会是1/10。

如果是后天形成的生理性的高度近视,对孩子的眼睛健康影响并不大的,要想使你的宝宝眼睛能够达到健康的发育,就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以后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比如说不要过长时间的近距离让孩子去观察事物,包括近距离的视频,或者做一些精细的工作,如书法、描绘和练字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得孩子的近视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近视病因是什么

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近视的发生:外因--长时间近距离看事物,使眼球中睫状肌失去弹性晶状体而导致晶状体不能复原(比天生厚了),于是发生近视。

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遗传关系:近视主要有40%是遗传,近视遗传主要是高度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也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若是病理性近视,宝宝的眼睛形成的近视具有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家族遗传性,有这个概率,也不一定凡是患有高度近视的家长他孩子的眼睛都具有高度近视,不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个概率在里面,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必须是病理性高度近视,如果是生理性近视600度,甚至1000度的也是不会遗传的,即不一定就会遗传。病理性近视带有遗传因素,生理性近视是不带有遗传因素的。

从高度近视遗传的原理与几率: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有关近视的一对基因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才发病。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基因是致病的,而另一个基因是正常的,则不发病,只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譬如父母亲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他们俩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使孩子成了近视眼。

什么是高度近视

近视按程度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儿童>400度)的屈光不正叫高度近视。因近视度数进行性增加,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逐年加重,从而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高度近视又称为病理性近视、恶性近视、变性近视、进行性近视和遗传近视等。其发病原因尚不确知。病理性近视的发生于遗传关系较大。后天环境对于近视眼的发病有重要作用。

高度近视症状:

1、视力下降。

2、近视发展速度快:不同于单纯性近视眼,有的高度近视眼即使到了成年后,近视还是继续发展,故也称为进行性近视。

3、眼球突出:高度近视眼多为轴性,眼球明显变长,前房较深,睫状肌萎缩,部分人眼球向外突出。

4、暗适应功能差: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影响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过程。

5、眼前黑影:高度近视眼会引起玻璃体变性、液化、玻璃体后脱离等。

高度近视的危害主要在于并发症。

1、由于眼结构异常、营养障碍引起的玻璃体、脉络膜及视网膜变性。

2、由于眼轴延长、巩膜伸长、生物力学异常作用所致的黄斑变性萎缩及后葡萄肿。

3、由于视力低、调节辐辏功能失调所致的弱视和斜视等。

近视眼遗传因素有哪些

近视遗传主要是高度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也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若是病理性近视,宝宝的眼睛形成的近视具有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家族遗传性,有这个概率,也不一定凡是患有高度近视的家长他孩子的眼睛都具有高度近视,不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个概率在里面,必须是病理性高度近视,如果是生理性近视600度,甚至1000度的也是不会遗传的,即不一定就会遗传。 病理性近视带有遗传因素,生理性近视是不带有遗传因素的。

从高度近视遗传的原理与几率

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就是有关近视的一对基因都是本病的致病基因才发病。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基因是致病的,而另一个基因是正常的,则不发病,只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譬如父母亲都不是近视眼,但他们都是高度近视基因携带者,在他们本人不显示近视,但他们俩的致病基因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使孩子成了近视眼。

高度近视眼的男子与高度近视眼(600度以上者)的女子结合,子女发病的机会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与近视眼基因携带者结合,子女可能有半数是高度近视,而同正常视力或中低度近视者结合,子女发生近视眼的机会是1/10。

如果是后天形成的生理性的高度近视,对孩子的眼睛健康影响并不大的,要想使你的宝宝眼睛能够达到健康的发育,就一定要在孩子出生以后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比如说不要过长时间的近距离让孩子去观察事物,包括近距离的视频,或者做一些精细的工作,如书法、描绘和练字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得孩子的近视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相关推荐

近视会遗传吗

近视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调查分析证明,近视眼约65%是由遗传决定的,35%是由环境所决定,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近视会遗传给下一代。病理性近视通常指近视程度在300—600度之间,有的甚至超过600度;有的虽然屈光度不一定很高,但有严重的眼底变性,这些都表现为高度近视。 这类近视通过家系的调查证明,基本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则所生子女100%高度近视。如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为该有害基因携带者,则后代中近视患病率为50%。如果父母双方都不是高度近视,只是致病基因的携带

近视眼病因在生活中会有哪几种

遗传素质是导致近视眼病因发生的主要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眼,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近视眼的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 近视眼病因与发育因素有关: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眼,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眼,多在学龄期开始。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和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很少

治疗近视要花多少钱

一般市面上治疗近视的手术大致可分为激光矫治近视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来说,其眼角膜比正常人的都要薄很多,所以并不适合激光矫治手术,因为其原理是通过对眼角膜切割调整屈光来达到矫治效果,其一般适应人群为18岁以上,50岁以下,近视在200度-1200度左右较为适宜.对于近视在1200度以上的患者,则需考虑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调整,其原理是在患者的有晶体眼内前房(或是后房)植入人工晶体,以达到保持晶体的自然调节功能,同时调整屈光.其优点是安全性高,预测性好,并且手术具有可逆性,手术过程是从一个微小的切

近视眼的分类

1.按照临床病理 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 进行性近视:即所谓的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屈光度超过600度,最高可达4000度。一般发病较早,眼球轴径不断加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2. 按照近视的程度 低度近视:屈光度低于等于-300度者。 中度近视:屈光度在-300~-600度之间的近视。 高度近视:屈光度高于-600度者。 3.按屈光成分 ⑴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高度近视有哪些危害

高度近视是指的是近视度数大于400-600度、伴有眼轴延长、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性等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点的屈光不正。高度近视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和预防与一般近视不同。在我国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表现为儿童学龄(前)期出现近视,近视度数进行性增加,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逐年加重,从而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高度近视又称为病理性近视、恶性近视、变性近视、进行性近视和遗传近视等。 高度近视的人群患病率很高,约1%左右。高度近视可发生很多严重并发症,大部分会致盲,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在我国致盲性

近视不及时治疗会导致青光眼吗

人眼球的形态和张力是靠眼内压系统维持,正常眼压为11-21毫米汞柱,大于21毫米汞柱属于高眼病理性眼压,高眼压使视网膜、视神经受压,致使视力、视野和眼底改变,称为青光眼。 近视眼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特点: 1.发病率高 特别是高度近视眼,据报道高度近视的青光眼发生率是正常人的6-10倍,甚而有些学者认为,高度近视眼本质上是一种慢性潜行性青光眼。 2.常无明显症状 尤其是早期极易被忽视,一旦发生正是晚期。 3.体征不典型,两种病的症状容易混淆,把青光眼的变化误以为是近视眼的变化,以致误诊。 4.高度近视与青光眼

近视的致病因素

遗传关系: 近视主要有40%是遗传,近视遗传主要是高度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也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若是病理性近视,宝宝的眼睛形成的近视具有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家族遗传性,有这个概率,也不一定凡是患有高度近视的家长他孩子的眼睛都具有高度近视,不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个概率在里面,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必须是病理高度近视,如果是生理性近视600度,甚至1000度的也是不会遗传的,即不一定就会遗传。病理性近视带有遗传因素,生理性近视是不带有遗传因素的。 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

什么是病理性近视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近视。很多人都认为,近视是因为用眼过度或不当所导致的。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有的近视,还有可能是病理性所导致的。 近视超过600度者称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又可根据是否有眼部改变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纯性高度近视,其近视度数高,发展到一定时期可稳定,眼部没有严重的改变;另外一类是病理性近视。 病理性近视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与用眼疲劳无关,近视度数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加深,可高达2000度以上。即使戴眼镜也难矫正到正常视力,还可能发生严重影响视力的一系列并发症。可以说,病理性近

了解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内在因素是哪些

遗传素质是内在近视眼病因之一: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近视眼病因之一为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D。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

高度近视眼底病变

眼底病变包括了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及玻璃体的炎症,肿瘤,各类血管的病变,各种变性疾病及多系统疾病引起的眼部病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对视功能损害较大。目前常见而又影响视功能的眼底疾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等。近视度数高于-6D为高度近视眼。其眼底多有病理性改变,故又称为病理性近视眼或变性型近视眼。高度近视眼是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