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的分类
近视眼的分类
1.按照临床病理
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
进行性近视:即所谓的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屈光度超过600度,最高可达4000度。一般发病较早,眼球轴径不断加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2. 按照近视的程度
低度近视:屈光度低于等于-300度者。
中度近视:屈光度在-300~-600度之间的近视。
高度近视:屈光度高于-600度者。
3.按屈光成分
⑴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⑵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⑶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4.按照眼睛调节作用的影响
此类近视一般属于单纯性近视范畴。
假性近视:亦称调节性近视,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超出常度,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
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混合性近视:真假性近视同时存在的状态。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有较多的降低,但仍为近视。青少年近视学子在学习任务繁重和身体发育过程中,多为此种近视状态。
导致近视眼的原因
1 眼睛的构造与功能
眼球是眼睛的主体部分。人们常把眼球比喻为活的微型照相机。其实,眼球比最精密的照相机还要高级得多,它转动灵活自如,无论光线多变,物体远近,色彩多样,都能迅速及时而准确地进行全自动对光调节,将所要观察的对象捕捉入眼底,变成最清晰的物象。这种高速,灵敏,精确的功能,是任何照相机所无法比拟的。
眼球具有由三层膜构成的眼球壁,最里面一层是神经组织,称为视网膜,里面含有许多视细胞。它的作用好比照相底片,外界物象就落在视网膜上。中间一层是含有血管和色素的脉络膜,呈黑色,不透光,作用与照相机的暗箱类似,并给视网膜提供营养。脉络膜的前端增厚,构成环形的睫状体。最外层是白色坚韧的巩膜,由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起保护眼球的作用。
巩膜的绝大部分不透明,只有眼球前面大约五分之一的部分是透明的。这个透明的部分叫做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这层角膜犹如照相机的镜头,特别须要保护;如果它受到伤害,透明度减小时,视力就会大受影响。
透过玻璃窗一样的角膜,我们可以看到一层环状的彩色薄膜,叫作虹膜。根据里面所含色素的多少而形成不同的颜色,一般西方人的虹膜含色素少而成灰蓝色,东方人的虹膜含色素多而成棕黄色或黑色。虹膜中央有一个小圆孔,叫做瞳孔。虹膜上平滑肌的伸缩,可以使瞳孔口经缩小或放大,所以瞳孔好比照相机的光圈,外面光线强的时候缩小,光线弱的时候扩大,使眼睛里接受的光线恰到好处。人们平时所说的“眼黑”就是角膜连同虹膜瞳孔。“眼白”,就是跟交膜相连的一部分白色巩膜和盖在它表面的一薄层透明的球结膜。
眼球内还存有三种透明的物质:房水,晶体和玻璃体。晶体位于虹膜瞳孔后面,是一个呈扁圆形的透明组织,前后凸出,类似双凸透镜。富有弹性,起着“自动对光” 调解的作用。在角膜和晶体之间充满着水一样的液体,叫做房水。晶体后面的空间全是胶状的物体,叫做玻璃体。房水与玻璃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空气,它们必须透明。透明的角膜以及房水,晶体,玻璃体,一起组成了眼睛的屈光系统,它们可以聚合光线,使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发生折射,然后聚焦在视网膜成象。
2 近视眼的分类
眼球具有复杂的屈光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眼的调节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如果采用1%阿托品眼药水将瞳孔进行充分散大,此时外界物体上发出的或物体反射的光线,经眼的屈光聚焦作用,使物体成象于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凹上,则为正视眼,既正常人的眼球。如果眼球的总屈光力与视轴长度不相适应,以致远处物体在眼球不调节的情况下,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凹上成象,则成为非正视眼,我们称这种人为屈光不正或屈光异常。如果物象落在视网膜前,就叫近视眼;物象落在视网膜后就叫远视眼。
根据近视眼病情发展的情况,可以将近视眼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两大类。通常是在小学时期发生的近视,到发育成熟后,近视眼度数基本上不在增加。这类病人的近视度数很少超过计划1000度,配了适当的眼镜后,视力一般可以矫正得比较满意。大多数的近视眼都属于单纯性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又有进行性近视,退行性近视,恶性近视等多种名称。这类近视眼发生的时间比较早,近视度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深,甚至可以达到一个新的水平2000度以上,同时眼底常常发生多种病理改变,就是配了适当的眼镜后,视力也不会矫正满意。因此,这类近视眼对病人的危害很大。遗憾的是,对于早期的近视眼,至今尚无办法来正确判断是单纯性近视还是病理性近视,只有当眼底出现病理改变时才能确定,但已为时过晚了。
如果从屈光的成因来分,我们可以将近视眼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两大类,轴性近视是指由于眼球的视轴过长而引起的近视。屈光性近视是指眼球的视轴正常是屈光间质异常所致(睫状肌痉挛,引起晶状体过度调节,使晶状体前面突起,临床上称为调节性近视,以学龄儿童为多见。由于这一类型的近视当调节情况改善后,近视程度也会有所改善,甚至近视状况完全消失,似乎是一种可逆的现象,所以有人把这一类的调节性近视又称为假性近视)。
根据近视眼度数来分,可将近视眼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一般将300D(一3,00D)以下的近视眼称为低度近视眼,将高于600度(-6,00D)的高度近视眼,而将高度与低度近视眼之间的称为中度近视眼。
根据上面所述的不同分类方法,大多数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及家属,比较乐意接受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的分类方法。这是因为不少人认为假性近视眼经过治疗,视力能够恢复正常,而真性近视眼是治疗不好的,只有配戴眼镜才能了事。还有不少人认为假性近视完全是由用眼不当引起的,不会遗传,而真性近视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非常关心是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其实,由于这种分类法存有一些不足之处,至今尚未为眼科学术界所广泛接受和应用,主要原因是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假性近视事实上它仅是调节性近视中的一种现象,当我们给近视眼病人用1%阿托品眼药水滴患眼,使睫状肌完全麻痹造成瞳孔极度散大(此时调节处于静止状况)见到原来的近视度数完全消失而呈正视状态时才称为假性近视;若仍呈近视状态的话,都称为真性近视。
近视会遗传吗
临床上,近视眼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一般由于后天学习、工作等造成的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这种近视遗传概率小。而有一定先天因素、加上后天影响所形成的高达800~900度、并伴发有玻璃体漂浮物和液化、黄斑、网膜脉络膜变性等眼部问题的称作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会造成眼轴增长,而眼轴的增长是不可逆的,遗传风险相对较大。
同等条件下,父母双方都为近视眼的孩子患近视的比率要远远大于父母都不近视的人群。
不过专家表示,近视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后天的因素对近视眼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以青少年为例,学习时间过长、打电脑游戏过多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都可能导致近视眼,所以科学的用眼习惯很关键。
很多人近视想到做近视手术,18岁前框架眼镜还是近视者的最佳选择,不建议做近视手术。因为在此阶段,学生身体还在发育,眼球发育也在变化,再加上学习需要近距离大量用眼,患者的屈光状态不稳定,不适合做近视手术,配戴眼镜是最好的选择。
近视是怎样遗传的
一般而言,如果父母均是高度近视,遗传的概率会比较大,而如果父母是中低度的近视,尤其是在300度以下的近视,遗传概率较小。
临床上,近视眼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一般由于后天学习、工作等造成的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这种近视遗传概率小。而有一定先天因素、加上后天影响所形成的高达800~900度、并伴发有玻璃体漂浮物和液化、黄斑、网膜脉络膜变性等眼部问题的称作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会造成眼轴增长,而眼轴的增长是不可逆的,遗传风险相对较大。
南京中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昳也表示,同等条件下,父母双方都为近视眼的孩子患近视的比率要远远大于父母都不近视的人群。
不过专家表示,近视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后天的因素对近视眼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以青少年为例,学习时间过长、打电脑游戏过多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都可能导致近视眼,所以科学的用眼习惯很关键。
很多人近视想到做近视手术,翟长斌建议,18岁前框架眼镜还是近视者的最佳选择,不建议做近视手术。因为在此阶段,学生身体还在发育,眼球发育也在变化,再加上学习需要近距离大量用眼,患者的屈光状态不稳定,不适合做近视手术,配戴眼镜是最好的选择。
近视眼的分类有哪些
按照临床病理分类
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
进行性近视:即所谓的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屈光度超过600度,最高可达4000度。一般发病较早,眼球轴径不断加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按照近视的程度分类
低度近视:屈光度低于等于-300度者。
中度近视:屈光度在-300~-600度之间的近视。
高度近视:屈光度高于-600度者。
按屈光成分分类
(1)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2)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3)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按调节作用分类
此类近视一般属于单纯性近视范畴。
假性近视:亦称调节性近视,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超出常度,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
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混合性近视:真假性近视同时存在的状态。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有较多的降低,但仍为近视。青少年近视学子在学习任务繁重和身体发育过程中,多为此种近视状态。
近视眼的分类多种多样,以上所述近视眼的分类仅供广大的朋友们作参考,具体详情请咨询相应近视眼方面的专家。如果您是一位近视眼患者,建议您及早的治疗近视眼,以防近视眼越来越严重,最后不能完全治愈近视眼。
近视眼怎么诊断
近视眼怎么诊断,近视眼大家都不陌生,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近视眼分为真性和假性近视!主要症状有视力障碍 ,有的可出现眼球突出或眼球凹陷!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下面看下近视眼怎么诊断:
近视眼怎么诊断
检查
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测定等,并用电脑验光、散瞳检影。还采用角膜地图仪、角膜测厚仪、裂隙灯等检查角膜、屈光间质、眼底、角膜厚度和曲率半径等。
诊断
鉴别真性和假性近视,除到医院验光外,简便的方法可在5米远处挂一国际标准视力表,先确定视力,然后戴上300度的老花镜,眺望远方,眼前会慢慢出现云雾状景象,半小时后取下眼镜,再查视力,如视力增强,可认为是假性近视;如视力依旧或反而下降,你可按这种方法每天进行一次,连续重复三天,如视力仍无改善,就可以确定为真性近视。
近视眼会遗传吗
很多近视眼的人担心自己的近视会遗传给下一代。眼科专家表示,近视眼的确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不同类型的近视眼遗传概率不同,而且近视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用眼可以延缓近视的发生和加重。
眼科屈光组副主任医师翟长斌指出,一般而言,如果父母均是高度近视,遗传的概率会比较大,而如果父母是中低度的近视,尤其是在300度以下的近视,遗传概率较小。
临床上,近视眼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一般由于后天学习、工作等造成的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这种近视遗传概率小。而有一定先天因素、加上后天影响所形成的高达800~900度、并伴发有玻璃体漂浮物和液化、黄斑、网膜脉络膜变性等眼部问题的称作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会造成眼轴增长,而眼轴的增长是不可逆的,遗传风险相对较大。
南京中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昳也表示,同等条件下,父母双方都为近视眼的孩子患近视的比率要远远大于父母都不近视的人群。
不过专家表示,近视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后天的因素对近视眼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以青少年为例,学习时间过长、打电脑游戏过多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都可能导致近视眼,所以科学的用眼习惯很关键。
很多人近视想到做近视手术,翟长斌建议,18岁前框架眼镜还是近视者的最佳选择,不建议做近视手术。因为在此阶段,学生身体还在发育,眼球发育也在变化,再加上学习需要近距离大量用眼,患者的屈光状态不稳定,不适合做近视手术,配戴眼镜是最好的选择。
近视眼是怎样分类的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远视眼与近视眼的区别
远视眼和近视眼的致病原因是不一样的。远视眼主要是由于眼轴的长度变短,屈光体表面弯曲度减小,晶状体弯曲度变小及晶状体屈光指数减小等原因引起的。而近视眼和遗传因素,发育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容易患上近视眼。
远视眼和近视眼的临床症状也是不一样的。轻度的远视,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大,调节力下降,眼酸、眼胀、视物模糊,甚至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一些列症状会慢慢表现出来。而近视眼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假性近视患者的视力不稳定,休息一段时间可能转好,再看近时又可变坏。真性近视是眼球器质性改变,不能自然恢复。患者看远模糊、看近清楚的症状不会有改善。
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远视眼可以通过凸透镜来进行矫正治疗。病情严重的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而假性近视的治疗以放松调节为主。针灸、理疗,改善学习环境、注意用眼卫生等方法能够治愈假性近视。而真性近视眼主要通过凹透镜进行矫正治疗。巩膜缩短术也能治疗真性近视。
近视眼的分类
按近视程度分:3.00D(300度)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
近视眼睛结构 :3.00~6.00D(300~600度)者为中度近视。6.00D(600度)以上者为高度近视,又称病理性近视。
按照屈光成分: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按调节性分:假性近视又称调节性近视眼。是由看远时调节未放松所致。它与屈光成分改变的真性近视眼有本质上的不同。
近视眼分几个不同阶段
近视眼的发展分为几个不同阶段,有假性近视到真性近视,再到最后的高度近视,每不同的发展阶段有自己不同的特征:
1、假性近视阶段
如果用药物或者其他理疗的方法解除睫状肌的痉挛,就可以使眼球恢复原有的状态,阻断近视的发展,防止由假性近视向真性近视的发展。如果在此时没有得到很好的预防与治疗,视网膜刺激巩膜的不断发育,引起眼轴的增长,逐渐演化为真性近视。
2、真性近视阶段
真性近视的患者眼轴比原先明显增长,根据专家分析,近视眼患者中眼轴每增加1mm近视度数增加300度。通常将300度以下的近视为低度近视,300至600度的称为中度近视,而600度以上者被称为高度近视。
3、高度近视阶段
患者随着眼轴的增大,眼球不断扩张,在眼球标本中可以看到远远大于正常眼球。在眼球增大的过程中,巩膜和脉络膜都可以按照眼内部的信号要求而不断增长,但视网膜却不能随之而增长,视网膜为了贴和到增大的巩膜和脉络膜上,会出现很多裂口或者在视网膜的周边部发生格子样变性,为将来发生视网膜脱离造成前期病变。
近视眼会有哪些分类
一、按照临床病理分类
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
进行性近视:即所谓的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屈光度超过600度,最高可达4000度。一般发病较早,眼球轴径不断加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二、按照近视的程度分类
低度近视:屈光度低于等于-300度者。
中度近视:屈光度在-300~-600度之间的近视。
高度近视:屈光度高于-600度者。
三、按屈光成分分类
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四、按照眼睛调节作用的影响分类
假性近视:亦称调节性近视,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超出常度,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
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混合性近视:真假性近视同时存在的状态。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有较多的降低,但仍为近视。青少年近视学子在学习任务繁重和身体发育过程中,多为此种近视状态。
近视眼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使他们生活在痛苦之中,所以大家从小就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莫让近视眼纠缠你。文中对于近视眼的分类的简单介绍,希望会对大家更好地认识近视眼有所帮助。
怎么样给近视眼分类呢
一、按照临床病理分类
1、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
2、进行性近视:即所谓的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屈光度超过600度,最高可达4000度。一般发病较早,眼球轴径不断加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二、按照近视的程度分类
1、低度近视:屈光度低于等于-300度者。
2.中度近视:屈光度在-300~-600度之间的近视。
3、高度近视:屈光度高于-600度者。
三、按屈光成分分类
1、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2、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3、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四、按照眼睛调节作用的影响分类
1、假性近视:亦称调节性近视,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超出常度,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
2、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3、混合性近视:真假性近视同时存在的状态。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有较多的降低,但仍为近视。青少年近视学子在学习任务繁重和身体发育过程中,多为此种近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