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肠胃不好艾灸哪里呢

肠胃不好艾灸哪里呢

01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即: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02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03

膻中穴

膻中穴的位置:膻中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取穴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

04

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即: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

05

督俞穴

督俞穴的位置:督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06

膈俞穴

膈俞穴的位置:膈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督脉上至阳穴,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07

脾俞穴

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艾灸方法

温和灸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的体位。施术者立于患者身侧,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5~20分钟,灸至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1~2次。

回旋灸

取穴方法:膻中穴、中脘穴。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厘米高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

隔姜灸

取穴方法:督俞穴、膈俞穴、脾俞穴。

操作方法:将鲜生姜切成厚约0.3厘米的生姜片,用针扎孔数个,置施灸穴位上,用大或中艾炷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一般各穴每次施灸5~7壮,每日灸1~2次。

女人秋天要暖养艾灸扶阳效果佳

1、暖子宫,艾灸腰腹

腰腹部是女人非常重要的部位,也是最怕冷的部位。腰腹部积聚了女性的生殖器官子宫和盆腔,所以首当其冲就是暖子宫。在艾灸中,背部的命门穴是艾灸的主要穴位,这个穴位中藏有命门之火,是人的先天之火,只有命门之火旺盛,肾脏温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暖子宫穴位:命门、八髎、关元和归来。

艾灸方法:找到上述这四个穴位,肢体穴位艾灸15到20分钟;躯干穴位艾灸30到40分钟。每隔一天艾灸一次。

2、暖肠胃,艾灸胃脘

在中医学中,脾胃被称为仓廪之宫,是人体后天之本。可见其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了。在所有的穴位中,中脘穴是温胃的常用穴,它的效果最好,是去胃寒的首选。

暖肠胃穴位:胃俞、中脘、神阙和足三里。

艾灸方法:找到上述四个穴位,每个穴位艾灸15到20分钟,其中主要艾灸中脘穴。每隔一天艾灸一次。

以上就是艾灸“暖养”的关键穴位介绍,如果你也时常感觉体虚,不妨试试艾灸一下,对身体很有帮助的。

除了艾灸之外,还可以借助几个方法进行“暖养”,来看看下面的小贴士吧。

暖全身,要泡脚

俗话说的好:“寒从足下生”。要想彻底摆脱体内寒气,还得从足部下手。除了做好足部保暖工作以外,泡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据说,我们的足部,仅脚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占全身穴位的10%。所以,睡前泡泡脚,是温补阳气的最佳选择。

宝宝拉肚子半个月了还不好怎么办 第六步: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半个月了还不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两侧天枢穴均需要灸。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并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痢,便秘,腰脊痛,及细菌性痢疾,肠梗阻,坐骨神经痛等。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10分钟左右。

位置: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腰痛,腹胀,泄泻,痢疾,遗尿,消渴及膀胱炎等。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艾灸方法:同大肠俞艾灸方法一致。

艾灸怎样治疗宫寒

艾灸对宫寒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通常方法是取神阙 关元 气海 足三里 三阴交等穴位,每个穴位艾灸2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宜。不过艾灸对操作者要求较高,而且对艾灸不适应体质的人很多,建议使用智能艾灸仪,自己在家就可以根据说明轻松进行灸疗。在此,推荐理好艾灸仪,用过,好用。

肝不好艾灸哪里

肝不好可以艾灸以下穴位进行调理:

肝俞穴

与太冲穴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并且它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艾灸它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

期门穴

是肝经的募穴,也是肝经的最上的一穴,是调理肝的重要穴位,配合肝俞具有疏肝活血化瘀的作用。

足三里

是补脾胃的要穴,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靠它们运化,所以养肝必须把脾胃这个运化气血的“机器”保养好。

太溪穴

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而太溪能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太冲穴

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刺激太冲,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行间穴

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肝火的穴位。

大敦穴

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也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泉眼的意思。“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灸,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艾炙多久能排出体内寒 艾灸暖宫不能做什么

1、禁食生冷食物:在做艾灸期间最好不要食用生冷食物,如海鲜、冰激凌等,容易加重身体寒凉,降低艾灸暖宫的效果。

2、空腹、饱腹不宜做艾灸:当人体处于空腹或者饱腹状态的时候,最好不要做艾灸,主要是因为空腹时做艾灸容易刺激肠胃,引起肠胃不适,而饱腹时做艾灸可能会引发呕吐等。

由于艾灸时人体皮肤的毛孔会被打开,而在阴雨天气的时候,由于比较潮湿,很容易导致寒气侵入体内,因此在阴雨天时最好不要做艾灸。

腹部艾灸后多久可以洗澡 艾灸肚脐眼的最佳时间

建议最好是饭后一小时进行比较好。

艾灸肚脐其实就是艾灸神厥穴,在中医上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逆、和胃理肠的作用,可治疗人体的脾胃虚寒、大便稀溏,女性宫寒不孕、痛经、手足凉、关节冷痛等症状。

一般每次艾灸肚脐眼每次20分钟左右,身体过于饥饿或过饱是不宜艾灸,以免影响效果,最好是安排在饭后进行,这样可以帮助消化,调理肠胃功能。

艾灸对胃有好处吗?胃不好艾灸灸哪里

有好处。

胃功能一旦失调,就会导致对食物受纳,消化,吸收,转化利用能力下降,造成免疫力下降,引起各种炎症和疾病,艾灸有温胃散寒,健脾祛湿,补中益气的功效,艾灸对胃部可以起到保养作用。胃不好的人群可以选择艾灸五大穴位来养胃。

胃俞穴和胃健脾


取穴:找到第12胸椎,在它的骨性标志直下,旁开1.5寸处,即为胃俞穴。

艾灸功效:该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内应胃腑,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故艾灸本穴可增强胃的功能,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效。对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肠炎,翻胃吐食,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中脘穴调理脾胃虚弱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从肚脐向上量4寸,即为中脘穴。

艾灸功效:艾灸此穴位可调理肠胃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使人体的气血充盛,新陈代谢旺盛,常用于调理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脘胃寒以及由于脾胃不足导致全身虚弱之症,也常作为调治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主穴。

三阴交养胃理气

取穴:正坐屈膝成直角,找到足内踝尖,向上取3寸胃X轴,与胫骨内侧后缘作为Y轴,两轴线相交处即为三阴交穴。

艾灸功效:该穴位是肝经,脾经,肾经的交会穴,故可滋阴补肾,健脾养胃,疏肝理气,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对腹痛,肠鸣,腹胀,便溏,泄泻等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梁门穴消食化滞

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艾灸功效:该穴位归足阳明经,居胃脘部,具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消食化滞,祛湿止泻之功,协助旁边的中脘穴能更好的发挥对胃的保健治疗作用。主治胃痛,呕吐,不欲食,泄泻等症。

梁丘穴理气和胃

取穴:屈膝,从膝盖骨右端,量约3个手指的上方即是该穴。

艾灸功效:该穴归于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脉气深聚之处,有理气和胃,止痛,泻胃火之功效,艾灸该穴位有助于缓解胃痉挛,胃痛,腹泻,不欲食等症状。

相关推荐

艾灸天枢的功效 艾灸天枢的作用

天枢穴在肚脐两旁,是胃经上的重要穴位,其位置对应着肠道,艾灸此穴能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可以起到防治便秘的作用。 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同时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大肠功能出现问题,天枢穴会有痛感,艾灸刺激该穴位,可以改善肠腑功能,治疗大肠疾患。 天枢是大肠募穴,总辖大肠经的气血,而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又是相邻想通的关系,因此任何部位受外邪侵入都会在天枢有所反应,胃不舒服可以通过艾灸天枢穴来调理,增强肠胃功能,调整肠道蠕动,消除胃积滞,从而提高胃动力。 天枢主辖人体气机沉浮,艾灸此穴可调整人体气血运转,增强脾胃功能,

做腹部艾灸会让月经量增多吗 调理肠胃

肠胃位于腹部位置,因此艾灸腹部位置还有调理肠胃、补肾健脾的功效。 有些人常常觉得脾胃不好,对于脾胃消化功能差、经常腹胀、腹泻、呕吐的人群,对肚脐、腹部进行长期艾灸调理,会感觉到腹部非常的温暖,可以让胃肠蠕动加快,逐渐会觉得自己的消化功能增强,腹胀、腹泻等情况也会得到改善。

艾灸肚脐眼的最佳时间

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建议饭后一小时进行为佳。 艾灸肚脐也就是艾灸神厥穴,在中医上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逆、和胃理肠的作用,可治疗人体的脾胃虚寒、大便稀溏,女性宫寒不孕、痛经、手足凉、关节冷痛等,一般每次艾灸20分钟左右,在身体过于饥饿或过饱是不宜艾灸,以免影响效果,最好是安排在饭后进行,可帮助消化,调理肠胃功能。 肚脐眼的皮肤是比较薄的,如果是第1次进行艾灸的话,就建议使用悬灸的方法降低,出现有烫伤的风险。

腹泻艾灸哪个部位图

寒湿困脾型腹泻艾灸 症状:粪便清稀如水样,色白无臭,腹痛肠鸣,畏寒食少,伴随鼻塞头重,肢体酸痛,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迟。 施灸方法: 宜选用足阳明胃经穴,背俞穴进行治疗。 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活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施灸穴位:大肠俞,足三里,中脘,神阙(可隔盐灸)。 肠道湿热型腹泻艾灸 症状:腹痛即泻,泄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

宝宝拉肚子可以艾灸吗 宝宝拉肚子艾灸哪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艾灸方法:同中脘穴艾灸方法一致。 位置:在肚脐两侧三指宽处(约2寸),与肚脐齐平。 功效:主治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艾灸能治便秘吗

艾灸对便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艾灸天枢,足三里等胃经的重要穴位,能对机体起到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好处,从而有效缓解便秘。 肠胃积热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或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合谷,内庭穴。 功效:通腹泄热,导滞通便。 气机郁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不畅,欲解不得,严重者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太冲,内庭,中皖穴。 功效:行气导滞通便。 阴寒积滞型便秘艾

肠胃不好引起的口臭如何护理

艾灸是中医治疗方法中相对温和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相比针灸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现在正值冬季最寒冷的时候,很多人都中医艾灸缓解四肢发冷。其实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治疗方法。我总结了一些我个人艾灸后的护理方法。首先不吃剩饭剩菜,特别是冷的食物。其次要对艾灸后的部位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寒气入侵。最后是艾灸完不要急于洗手,如果洗的的也建议用热水。希望对您有用! 长期肠胃不好是会影响身体健康的,酸奶中的有益菌群可以帮助调理肠胃功能,防止便秘,帮助消化。但是有些人喝酸奶会拉肚子,是因为酸奶温度较低或是对酸

肠胃不好便秘艾灸治疗取穴

1、天枢。标准定位: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 主治疾病: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2、大横。标准定位:横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主治疾病:泄泻,便秘,腹痛 3、大肠腧。标准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肠炎,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 4、支沟。标准定位: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取穴。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习惯性便秘,呕吐泄泻。

三伏天艾灸肚子可以去全身的湿气吗 调理肠胃

肠胃在肚子里面,三伏天艾灸肚子有调理肠胃、补肾健脾的功效。 有些人常年有脾胃不好的症状,而对于脾胃消化功能差、经常腹胀、腹泻、呕吐的人群,对肚脐、肚子进行长期艾灸调理,会感觉到肚子非常的温暖,可以让胃肠蠕动加快,逐渐会觉得自己的消化功能增强,腹胀、腹泻等情况也会得到改善。

艾灸上火后还接着做吗

一般不建议再继续做。 艾灸本身是辛温的性质,温经的作用非常强,使用后可以增加人体内的热气,常常用于治疗虚寒之症等。 因此如果患者在艾灸后出现了上火症状的时候,是不建议再继续艾灸的,不然就可能会加重人体的火气,建议可以多喝水,等火气下去了之后再继续艾灸,同时也要控制好艾灸的频率,这样也会更有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