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减少淋巴瘤发病率

如何减少淋巴瘤发病率

淋巴癌会不会复发?经过化疗或联合放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恶性肿瘤患者,并非就彻底根除了肿瘤细胞,这种完全缓解只是一种临床意义上的初步治疗成功,实际上此时体内还可能残留许多肿瘤细胞,只是用目前常用的CT、B超、PET?CT和血液学检查还难以检测到而已。例如,霍奇金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虽然初治的有效率很高,完全缓解率也很高,但仍有约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病例会复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复发率就更高了。而大多数惰性淋巴瘤用目前的治疗方法也是基本不可能完全治愈的,或早或晚都可能会复发。

淋巴癌虽然和其他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相比,淋巴瘤的整体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较好,但是这主要是指接受一线治疗的初治患者。如果一线治疗效果不佳,虽然对多数淋巴瘤类型而言,淋巴癌复发的患者再次接受规范治疗后仍然幸运的有30-50%的有效率,某些惰性淋巴瘤的有效率更高。但是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即便二线方案效果不错,但是也很难通过常规化疗获得治愈。患者可能对很多方案有效,但是却不能根除淋巴瘤,往往在数个周期化疗后病情再次进展,再更换方案可能仍然有效,但是不久后再次进展,如此反复迁延,人体被肿瘤和各种治疗折磨消耗的羸弱不堪,而肿瘤却在这场持久战中被锻造的更加顽固和耐药,在不太久的时间内,肿瘤终将会战胜人体。因此,诊断淋巴瘤之后的首个治疗方案是决定能否治愈的关键所在,建议到正规、有经验的治疗中心就诊。

淋巴瘤的分型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医学上称为恶性淋巴瘤,也即老百姓常说的“淋巴癌”。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全球每9分钟就有1个新发病例,发病率为3.5人/10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4.5万,死亡超过2万人,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可见淋巴瘤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疾病。

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何杰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霍奇金淋巴瘤通常较局限,如局限于颈部或胸腔纵隔内淋巴组织,由原发部位向邻近淋巴结转移,很少发生跳跃式的淋巴结转移;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则往往呈跳跃性播散,所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初期就应当认为是全身性的疾病,通常所说的淋巴瘤即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依据细胞来源不同,非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b细胞性和t细胞性,以b细胞性为主,占80%以上。广义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还包括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b/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又各有20余种不同的亚型,这些亚型中,依据其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又有惰性、侵袭性之分。不同亚型的治疗选择及预后各有千秋,所以淋巴瘤的分类特别复杂,其治疗也很复杂。也正是这种复杂性导致了许多非淋巴瘤专业的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所以建议淋巴瘤患者一定找淋巴瘤专业医师诊治,以便提供精确的诊断及针对性的治疗。

过度疲劳会导致淋巴瘤

淋巴癌 是原发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即 恶性淋巴瘤 ,也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种癌症。相对而言, 淋巴瘤 比 胃癌 、肠癌等实体肿瘤发病平均年轻10岁。专家提醒,年轻人应避免长期过度 疲劳 ,小心淋巴瘤上身。淋巴瘤发病日趋年轻化。一些年轻人经常熬夜加班,长期过度疲劳,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这些都与淋巴瘤发病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有关。再加上自身抵抗力弱了,平时就容易 感冒 ,这样病毒感染的机会也增多,容易惹病上身。

虽然淋巴瘤发病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但环境污染加重,生活节奏加快等,都是导致淋巴瘤高发的原因之一。“办公白领族”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还需经常加班,长时间处于电子辐射或射线环境,为了漂亮经常不当使用劣质染发剂,或不慎使用了含苯或有机溶剂的化学药品等,都有可能诱发淋巴瘤。

淋巴瘤更青睐“城里人”

目前,上海人淋巴瘤的发病率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约为10—11/10万,已接近西方水平。淋巴瘤在发达地区的人群中发病率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过大,如果中青年人不能及时释放心理压力,就可能诱发疾病。

除了年轻人之外,其实淋巴瘤在各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病,其中不外乎儿童。虽说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和 白血病 一样,可能与环境、病毒等有关。专家提醒,儿童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家庭装潢应使用环保材料。

对于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期,由于淋巴瘤类型很多,不同的淋巴瘤生存期也不一样,有的淋巴瘤可以维持较长生命,甚至还可治愈。

早期症状“最会伪装”

由于恶性淋巴瘤表现比较隐匿,不易被察觉,因此也被称为 “最会伪装”的疾病。淋巴瘤早期症状与很多常见感冒等“小毛小病”非常类似,一些早期信号特别值得重视。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淋巴核无痛肿胀。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上半身淋巴结无疼痛肿大;浑身发冷、体温不正常尤其是夜间高烧;体重下降、没有胃口、没有力气、 咳嗽 、 呼吸困难 、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头疼等,需警惕患上淋巴瘤的可能性。

由于淋巴瘤初期没有痛感,多数人很容易误认为只是感冒或劳累引起的 淋巴结肿大 ,尤其是中青年人若不及时检查将极其危险。建议当身体出现以上异常情况,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一定要及时到正规 医院 就诊检查,以免延误病情。若能早发现、早就诊,治愈率将大大提高。同时年轻人平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淋巴瘤发病原因有哪些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里,其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从儿童到老人都可能罹患淋巴瘤。因为淋巴系统是人体很重要的免疫组织,但青壮年时期,淋巴系统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出现淋巴瘤的病人相对多一些。经专家研究发现淋巴癌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病毒感染:

已证明某些动物的淋巴瘤是病毒引起的,目前认为人类淋巴瘤组织增生性疾病与病毒感染也有关。

2、免疫缺陷:

动物实验证明,动物胸腺切除或接受抗淋巴血清、细胞毒药物、放射可使其免疫功能长期处于低下状态,肿瘤发生率高。

3、其他因素:

淋巴瘤常伴有染色体异常,例如,霍奇金病常见有三或四倍体,Burkitt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常有14:18等染色体改变。药物与淋巴瘤发生的关系已初步得到证实。

为什么会得淋巴瘤

淋巴瘤是什么引起的:

一、免疫因素:淋巴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免疫因素是淋巴瘤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病毒病因:病毒是肿瘤病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目前研究的状况来看,与淋巴瘤关系比较密切的病毒有EB病毒、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人类嗜B淋巴细胞病毒。

三、遗传因素:

四、物理病因(辐射):淋巴瘤发病原因不仅与吸收辐射的剂量有关,还与受辐射时的年龄有关,25岁以下受辐射的人群,淋巴瘤的发病率比其他人群高。

五、化学病因:

六、饮食结构:淋巴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随着现代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长期的酸性体质是淋巴瘤发病原因之一。

早期淋巴瘤的治疗:对于淋巴瘤的治疗,现在临床上比较倾向于手术、放化疗结合、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中医治疗具有效果好,无副作用的优势,配合手术、放化疗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最常用作配合西医治疗的中药是含量在16%以上的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其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双重功效,配合西医治疗方式,起到降低副作用,减轻患者疼痛,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更多问题可以把具体情况告诉我,我帮你分析一下。C6

淋巴瘤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

中新网11月24日电(健康频道 袁野)近日,关于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淋巴癌去世的消息风行网络。虽然相关细节未有透露,但肿瘤专家表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最常见最典型的首发表现,约占全部病例的60%~70%,尤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其次为腋窝、腹股沟淋巴结,其他各部位均可发生。

此外,据专家介绍,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淋巴瘤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率约为2.5:1。

我国发病年龄曲线高峰为40岁左右

男性或受行为习惯及讳疾忌医心理特点影响更易罹患

从医学组织学对疾病来源的分析,医学专业上把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而非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就称为“瘤”。“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因此就叫“淋巴瘤”。"癌"和"瘤"的区别并不是意味着“癌”就一定比“瘤”凶险,“瘤”就一定比“癌”良性。”北京世纪坛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吴学宾对中新网健康频道表示,恶性淋巴瘤根据其细胞的病理学特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霍奇金淋巴瘤最重要的特点是在其淋巴组织中可以见到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也称镜影细胞),除R-S细胞外,组织中还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嗜酸嗜碱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组织等,这些细胞通常被认为是反应性增生。根据组织学特点,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多种亚型。

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比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更多的结外侵犯性和远处扩散。由于其高度异质性的原因,随着细胞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认识和分类分型也在不断的完善。

据吴学宾介绍,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我国淋巴瘤占肿瘤性疾病的3%~8%,淋巴瘤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约占4%,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数的第11~13位。年发病率男性约为1.39/10万,女性为0.84/10万;发病年龄曲线高峰为4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率约为2.5:1。

为何淋巴瘤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吴学宾表示,原因其实并不清楚,不过,在临床上,许多恶性肿瘤性疾病男性都比女性发病率高,如肺癌发病率男女比约为2:1;胃癌约为2.3~3.6:1,肝癌约为3~4:1,白血病约为1~1.6:1等等。国外科研人员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生理原因造成的,而是因为男性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包括讳疾忌医等因素造成的。同时,尽管肥胖和吸烟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两大元凶已经众所周知,但是男性相比女性更不愿放弃恶习,转而以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

有人归纳认为,对于疾病,男人好掩饰,女人多夸张;男性身体有不适多不主动就医,常常多不能够耐受疾病痛苦后才就医,因而失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机会;患病后女性多严格遵循医嘱,男性则较粗放。因此,对于同样的疾病和癌症,男性走出阴影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另外,从社会对男性需求以及男性所从事的职业来看,大多数所谓"危,重,险"等职业都是以男性为主,因而受到职业伤害的概率也比较高。男性在社会职场众所承受的压力可能也比较大些。这些综合因素,特别是男性的诸多不良生活习性,可能是导致男性肿瘤包括淋巴瘤发病率较女性高的原因之一。

淋巴瘤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第11位

北京地区淋巴瘤发病率每年以3.33%速度上升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增生,恶性程度不一。据吴学宾介绍,临床上,这类淋巴结肿大的特点是无痛性进行性增大,质地较韧如(硬)橡皮样,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活动性,大小不等,米粒绿豆大小至10cm或数十厘米,甚至可有数个淋巴结相互融合形成较大肿块,固定并与皮肤粘连,皮肤表面发红,偶有破溃。深部淋巴结肿大需借助有关仪器设备等检查方可明确。

大约55%的淋巴瘤患者在初诊时有全身症状表现包括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出现这些全身症状通常是预后不佳的表现。另外还有皮肤瘙痒,乏力,"酒精疼痛"(约17%~20%的霍奇金患者在饮酒后约20分钟局部病变发生疼痛,机理不明)等。

吴学宾表示,淋巴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简单而言,由于已知(如病毒、放射线、化学毒物等)和/或未知的病因侵袭机体组织,使机体发生染色体易位、基因扩增、体细胞突变和基因缺失等,导致原癌基因的正常调控发生改变而激活,或抑癌基因的表达减少或丢失,由此而使肿瘤发生发展。

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白人要比其他人种更易罹患本病,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有两个高峰,15~30岁和50~60岁,我国双峰不明显,发病年龄多为40岁左右。

此外,淋巴瘤死亡率也占恶性肿瘤的第11位,且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但在肿瘤的构成比中,淋巴瘤则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即淋巴瘤在年轻人中较其它肿瘤为多。

在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城市要高于农村,经标准化后总体上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1.8~5.9/10万,而且近些年其发病率呈持续稳步性升高。据2012年北京市淋巴瘤中心发布的数据,北京地区淋巴瘤的发病率每年以3.33%的速度上升。

不过,欧美国家的淋巴瘤发病情况要明显高于我国和亚洲地区,其霍奇金淋巴瘤年发病率约为1~4/10万,占淋巴瘤的40%;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2~15/10万,占60%。大约以每年4%的速度上升。总体上,欧美国家淋巴瘤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我国。据资料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50000例新发的霍奇金淋巴瘤,但是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较大,每年的新发病例数也是不容小觑。

新药物和疗法提高患者生存率

防癌治癌食谱不科学 需平衡膳食

吴学宾表示,淋巴瘤的确诊必须依靠淋巴结的病理活检,目前随着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淋巴瘤的诊断将越来越精准。其他的全身性检查对判断淋巴瘤的分期、预后和指导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淋巴瘤虽然是恶性肿瘤性疾病,但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的药物和新的疗法的应用,使淋巴瘤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治愈的肿瘤性疾病。” 吴学宾称,以放疗为主治疗I和II期何杰金氏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达90%,晚期(III和IV期)何杰金氏淋巴瘤以联合化疗为主的方案治疗,其治愈率也在50%以上。

此外,还有最新的"病毒治疗"方法(Virotherapy)。它是基于针对在特异的肿瘤靶细胞中病毒的选择性复制以有效地清除病人体内的这类恶性肿瘤细胞的最新的医疗技术,将开创肿瘤治疗的新时代。另外,其他的治疗方法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细胞毒T淋巴细胞输注(CTLs)、肿瘤疫苗等生物治疗以及放射治疗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淋巴瘤的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和治愈率。

治疗后该如何饮食?有分析认为,淋巴癌患者经过放疗后,对机体损害较大,临床常见灼热伤阴、口干烦躁等郁热伤津的现象。在饮食调理上,要多吃滋阴清淡、甘寒生津的食物,如荸荠、鸭梨、鲜藕、银耳等食品。这一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吴学宾表示,胃口不好,体液丢失较多,多食用一些利于消化,富含水分维生素的食品对患者肯定是合理和有益的。但他同时提醒,从目前已知的材料来看,尚没有发现任何一种目前已知的食物被科学证明具有防癌治癌的功效。那些所谓的"防癌治癌食物"实际上是为了某些别有用心的目的而杜撰出来的。因此,平衡膳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可取的。

淋巴癌能彻底治愈吗

淋巴瘤,是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类型,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不同,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个大类。

淋巴瘤能彻底治愈吗?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万。淋巴瘤的发病年龄以儿童和青壮年最为多见,死于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9.9岁,低于所有恶性肿瘤平均病死年龄58.2岁。

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重,饮食结构的调整,恶性淋巴瘤已经逐渐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类主要肿瘤,且发病率年轻化和城市化的趋势日益加重。面对这样严峻的现状,推动淋巴瘤规范化治疗、坚持定期随访刻不容缓。

淋巴瘤的病因

目前尚未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某些感染因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环境污染等很可能是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

淋巴瘤临床表现和症状

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约半数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皮疹、搔痒等全身症状。

淋巴瘤的发病部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他肿瘤相比,诊断更为困难。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获取足够的高质量的肿瘤组织是病理诊断的前提。活检比较麻烦,甚至有风险,但是对于确诊淋巴瘤是必须的。某些情况下,取材不理想,则可能需要再次活检。更有少数情况甚至需要多次活检。淋巴瘤复发时也要尽量再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一方面是为了明确淋巴瘤是否复发,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淋巴瘤类型可能会发生病理转化。

如何提高淋巴瘤的警惕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一种癌症。临床上淋巴癌的发病趋于年轻化,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且男性多于女性。淋巴瘤的高发年龄为40-50岁,平均死亡年龄50岁,该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全球每9分钟就有1个新发病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4。5万人,死亡病例超过2万人,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男性占第9位,女性占第10位,在儿童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

根据病理分型,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比较平稳,某些地区发病率还有些下降。但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是持续增加的,调查发现,我国沿海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30%。它可见于各种年龄组,但40~50岁多见。在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迅速增大的淋巴结,10%~15%患者有骨髓侵犯,40%~50%患者有淋巴结外病变。病程进展迅速,如不予以积极治疗,生存期不足一年。

长期发热和淋巴肿大是信号

淋巴癌的早期症状“很会伪装”,与常见的感冒相似,患者多会出现发热、扁桃体肿大等 “感冒”症状,此外,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淋巴核无痛肿胀。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淋巴结无疼痛肿大、体温增高(尤其是夜间)、体重下降、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盗汗等,需要特别警惕。尤其是中青年人,出现无痛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发热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

相关推荐

恶性淋巴瘤早期症状

由淋巴组织细胞系统恶性增生所引起,多发生在淋巴结内。这种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儿童发病率在儿童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淋巴瘤发病年龄高峰在31-40岁,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峰略往前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而恶性淋巴瘤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恶性淋巴瘤多见于青年,首发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占60%-80%),左侧多于右侧。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 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神经及邻近器官而引起相应症状。30%-50%霍奇金患者以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发热可伴有盗汗、疲乏

如何减少脂肪瘤发病率

1、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脂肪瘤患者极其重要如果不吃早餐可刺激脂肪瘤或使原来的瘤体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2、低胆固醇饮食 如何减少脂肪瘤发病率?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脏器的新陈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皮下或内脏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脂肪瘤因此脂肪瘤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肉类食品每日限制再75g以下,品种应以瘦猪肉,以及去皮的鸡鸭肉为佳,但应避免吃肥肉鸡鸭的皮和加工的肉制品(如肉肠)等,此外鱼子鱿鱼动物的内脏,如肝脑肾肺肚(胃)肠,

中医治疗淋巴肿瘤疼痛

我们知道,癌症治疗有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甚至边缘学科,比如冷冻治疗、高温治疗,还有祖国传统的中医中药治疗,还有心理治疗等有很多方面。 恶性淋巴瘤治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外科手术治疗的价值在于正确诊断,取淋巴瘤组织标本起到作用。因为恶性淋巴瘤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颈部发现淋巴瘤,可能腹股沟淋巴结也肿了,靠外科手术不能根治恶性淋巴瘤的,需要根据临床分期选择放射治疗或者化学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方面,最近这几年发展得非常快。 第一,先谈谈淋巴瘤的分类,在恶性淋巴瘤分类方面

发热持续两周要小心淋巴癌

连续或者是反复发烧的患者就要注意了,因为淋巴癌的典型的症状就是发热。冒冷汗,还有咳嗽等的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而且是写症状也是很容易被误诊的。 病率增高及年龄前移 目前,我国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以及发病年龄前移,与以下四类原因有关。 一是经常接触各种辐射。这类人患淋巴瘤的风险很高。 二是环境污染。这类因素包括过多接触有机溶剂染料如染发剂、居住或工作在残留着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新装修房屋内、经常吸入汽车尾气、生活及工作在电子垃圾周围、长期接触农药等化学物质。 三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例如,胃的淋巴瘤就与幽门

淋巴癌疾病能被彻底治愈吗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万。淋巴瘤的发病年龄以儿童和青壮年最为多见,死于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9.9岁,低于所有恶性肿瘤平均病死年龄58.2岁。 一、化疗 1.HDⅢB~V期病例宜用化疗,联合化疗方案MOPP6个疗程,完全缓解率可达60~80%,有1/2~1/3病例保持长期缓解,有的长达15年。 2.NHL低、中度的Ⅲ、Ⅵ期和高度恶性的Ⅰ~Ⅳ期病例均宜于化疗,待肿瘤获得缓解后再酌情进行区域性放

恶性淋巴瘤早期症状

1.1、恶性淋巴瘤多见于青年,首发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占60%-80%),左侧多于右侧。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神经及邻近器官而引起相应症状。 1.2、恶性淋巴瘤可见于各种年龄组,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但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以累及胃肠道、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为多,并出现相应器官受累表现。 1.3、恶性淋巴瘤不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近年来,其发病率却在明显增加,其发病率为3.5人/10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4.5万人

淋巴瘤生长速度多快

非霍奇金淋巴瘤此组淋巴瘤在临床症状、病理、扩散方式和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都不同于霍奇金病,多为分化极差的瘤细胞,在诊断时早期常已广泛扩散。而且原发性纵隔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50%。与霍奇金淋巴瘤不同的是纵隔肿块巨大浸润性生长,生长速度快,常伴有胸腔积液和气道阻塞。所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扩散速度也是很快的! 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有赖于病人年龄及是否存在淋巴瘤和白血病。在儿童,以化疗为主常使用LSA2-L2方案。但此方案只能治愈一半的患儿。 而非霍奇金淋巴瘤晚期扩散能活多久首先在于病人自身,如晚期患者的心理素质、病

为什么恶性淋巴瘤容易被忽视

恶性淋巴瘤亦称淋巴瘤,源发于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的恶性肿瘤。我国恶性淋巴瘤患病率上升加快,在男性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中已从第11位上升至第9位,女性则从第13位上升至第10位。 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平均每9分钟就有1例新发淋巴瘤病人,目前恶性淋巴瘤已列入10大高发及高死亡率肿瘤行列。 我国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人,死亡人数近2 万,而上海的新发病人数每年要增加4%。由于淋巴瘤起病时淋巴结往往不痛不痒,所以易被患者所忽视。而且部分患者的肿大淋巴结发生在胸腔和腹腔内,所以难以让人发觉。 不过虽

淋巴瘤是怎么回事

目前尚未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某些感染因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环境污染等很可能是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 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约半数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皮疹、搔痒等全身症状。 淋巴瘤的发病部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他肿瘤相比,诊断更为困难。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获取足够的高质量的肿瘤组织是病理诊断的前提。活检比较麻烦,甚至有风险,但是对于确诊淋巴瘤是必须的。某些情况下,取材不理想,则可能需要再次活检。更有少数情况甚至需要多次活检。淋巴瘤

导致淋巴瘤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1、物理病因(辐射) 淋巴瘤发病率不仅与吸收辐射的剂量有关,还与受辐射时的年龄有关,25岁以下受辐射的人群,淋巴瘤发病率比其他人群高。医用辐射对人类肿瘤的发病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大剂量辐射对人类淋巴瘤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2、化学病因 化学致癌物的种类中的烷化剂、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芳香胺类化合物与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化学药物引起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也不很少见,如环磷酰胺、甲基苄肼、左旋苯丙氨酸氮芥引起恶性淋巴瘤均有报道。在农业生产中,随着农药及化肥的应用,在农村人口中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