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房颤怎么办
先天性心脏病房颤怎么办
心脏病的房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是心脏的心肌失去了正常的、有规律的舒张和收缩的活动,而是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的蠕动,导致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的收缩功能。
如果房颤持续发生了三个星期及其以上的患者,都被称为持续性的房颤。如果患者出现这样的情况要及时就医的,建议选择当地比较权威的心内科治疗的,因为专业的科室,治疗的病人多,经验也丰富的。
在房颤发作的时候,可选用减慢心率的药物,也可选用复律的最新的药物。建议对房颤发作比较频繁的患者,在发作的间歇期间,应使用复律的药物,不要选用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
药物治疗包括:(1)基础疾病或合并疾病的治疗,如血压的控制。(2)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房颤本身对病人最大的危险是脑卒中。预防脑卒中在房颤的药物治疗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应根据病人发生脑卒中的不同危险分层,选择恰当的抗栓治疗方式。
先天性心脏病房颤患者注意事项
房颤的患者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禁止吸烟、饮酒、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及刺激性食物。脑卒中是房颤患者最大的危险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早发现早治疗,利用一切时间治疗防止出现并发症。
建议患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不适时,应当尽快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以免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间。除此之外,患者的饮食应当以为清淡为主。
但是如果患者所患有的是持续性房颤疾病时,除了需要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外,另外还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或脱落(例如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都可以有效的预防病症发作。
如果患者的心脏病比较严重,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很有可能会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这个时候患者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来进行治疗了,患者一般在手术治疗之后都可以正常的生活。
婴儿心脏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是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根据北京和上海的临床资料,在各种先天性心脏病中心房间隔缺损分别占24.6%和21.7%。先天性心脏病较多见于女性,女与男之比为2∶1到4∶1。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是由于胚胎期构成心房间隔的有关组织发育不全所形成。
一部分较小的第2孔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病例,可能在出生后1年内自行闭合,出生后2年则自行闭合的可能性极小。单纯型第2孔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第2孔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伴有部分右肺静脉异位回流,肺循环血流量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超过1.5∶1者均应考虑手术治疗。最适当的手术年龄为4~5岁,早期手术治疗可防止肺循环阻力升高和出现右心衰竭。婴幼儿期呈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科手术未能控制心衰者,则需尽早施行手术。 就这个孩子而言,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7.6mm,孩子的病不严重,目前不需要任何治疗。
建议每年做一次心脏超声看看。如果房间隔有明显增大趋势,超过6mm,建议四岁时外科手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因为四岁后孩子对事情有所记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功率基本是100%。
造成患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因素
1、胎儿发育环境的因素:子宫内病毒感染是最重要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因,母亲如在妊娠前三个月内患风疹,则所产婴儿的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较高;其中以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口狭窄为多。母亲在怀孕期间吃了某些药物,也可以导致胎儿心脏畸形。
2、早产:早产是重要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因。早产儿患室缺和动脉导管未闭者较多,前者与心室间隔在出生前无足够时间完成发育有关,后者与早产儿的血管收缩反应在出生后还不够强有关。
3、高原环境:高原氧分压低是先天性心脏病原因之一; 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和先天性心脏病房缺较多。
4、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先天性心脏病原因之一。在一个家庭中,兄弟姊妹同时或父母子女同时患先天性心脏病,以及不少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病同时有心脏血管畸形的事例,说明本病有遗传因素存在。
5、其它因素:高龄也是先天性心脏的原因之一,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有显著的男女性别间发病差异。
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能治好吗
首先,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一般经过手术的治疗可以治好,目前在我国先心病的治疗几率还是很高的,但是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如果发现孩子得了先心病了,一定要积极的去寻求帮助和治疗的,不要放弃孩子。
其次,介绍一下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先心病一般是无法自行愈合的,均需通过手术或者介入的方法根治。现在手术又非常成熟,有些家长由于这些社会因素还是选择手术。还有一些小的缺损,比如干下部位的室缺,由于靠近主动脉瓣,就是小于0.5cm,也需要积极手术治疗。对于缺损口径大于0.5cm的患儿建议行手术治疗。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体动脉至肺动脉瘘和室间隔缺损等的根治性治疗。对于一些暂时无法手术或是已丧失手术矫治时机的先天性心脏病经此方法治疗后,可较好地等待
3、微创治疗
微创手术是进来新兴的一种手术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来说,这种手术的危险性小,伤口小,而且费用也比较低。对于某些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如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的病人,可以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房缺修补术、经胸微创房缺/室缺封堵术等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手术,达到减少创伤、美容、节约费用等好处。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面,现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都通过手术恢复了健康,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所以一旦宝宝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话,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放弃给宝宝治疗,只要治疗就有希望。
抽搐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吗
有时候,孩子会出现昏厥、抽搐等症状,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有关,不应忽视这种情况。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应当及时诊断,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抽搐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表现出抽搐,如法洛氏四联症患者的抽搐可能与肺动脉狭窄部位的突发肌部痉挛有关,常发生在吃奶、感染、哭闹时,易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血,出现抽搐。患者如果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血流动力学障碍较重,出现脑供血不足,也可发生抽搐。不过,抽搐最常见的原因是惊厥和癫痫,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不一定就是先天性心脏病,最好及时检查,正确区别。
先天性心脏病较轻时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较重者容易有紫绀、发育迟缓、杵状指(趾)等症状,易发生感染,年幼儿喂养困难。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如果出现抽搐,可能非常危险,易发生心脏骤停,威胁患者的生命。怀疑有先天性心脏病,应及时到医院做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诊断,以了解疾病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早进行治疗。如果发生抽搐症状,可先行观察,必要时做神经系统相关检查,如脑电图。
如果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大多数患者应及早接受治疗,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手术时间。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和外科手术两种。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手段,创口小,恢复快,可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常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的治疗。外科手术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无论是简单先心病或复杂先心病,一般都可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抽搐可为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之一,常常与心源性脑缺血有关,也可能是出现了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抽搐这一症状不能忽略,应及早检查,明确诊断,把握最佳治疗时机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出现不良后果。
导致心脏房颤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房颤的原因都有哪些?房颤是指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的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的一种病症。
引起房颤的病因分为两类,最常见的也是发生率较高的就是心脏原因引起的心动房颤,另外一类就是非心脏原因引起的房颤。
导致房颤的原因都有哪些?
1、心脏原因
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充血性心衰、心肌病及其他(窦结病、肿瘤、心包炎等)。其中风湿性心脏病约占心房颤动病因的33.7%,常见于年轻患者。
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5%,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动房颤多见于40~45岁患者。青年患者较少见,即使发生也多为阵发性。其他心脏病如肺源性心脏病、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2、非心脏原因
家族性房颤、预激综合征、心脏手术和外伤引起房颤、电解质紊乱以及其它疾病等,另外嗜酒、迷走神经刺激(饮食或锻炼后)也可引起房颤。预激并发房颤的发生率为11.5%~39%。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被认为情况严重,因为旁路没有像房室结那样生理性传导延搁的保护作用,所以经旁道下传的心室率多在180次/min以上,严重影响心脏的排血量。
除此之外,引起房颤的其它疾病有FK3、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白血病、淀粉样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栓塞等。
窦性心律预激综合征是什么
预激的病因是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以外的先天性房室附加通道(简称旁路)存在。患者大多无器质性心脏病。也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如三尖瓣下移、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等。
单纯预激并无症状。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与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相似。并发房扑或房颤者,心室率多在200次/min左右,除心悸等不适外尚可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突然死亡。心室率极快如300次/min时,听诊心音可仅为心电图上心室率的一半,提示半数心室激动不能产生有效的机械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