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脊髓空洞症与颈椎病
怎样区分脊髓空洞症与颈椎病
①起病年龄小,多为20~30岁,而颈椎病多发生于4o岁以后,男女比例为3∶1。
②一侧或双侧上肢及至上胸部呈一致性的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和深感觉无改变,即表现为长手套、半褂或全褂式节段型脊髓分离型感觉障碍。而颈椎病的温、痛觉丧失多不完全,可以感觉温度差较大的温度。
③常合并脊柱先天畸形,如环枕骨融合、颅底凹陷、颈肋、脊柱裂等,一般无椎体骨质增生及退行性椎间隙改变的表现。
④下肢锥体束征出现较晚,霍夫曼氏征多为阴性。
⑤手部肌肉萎缩明显,且出现较早。
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以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较多,如心慌意乱、胃胀不适。
⑦脊髓造影畅通,无椎管狭窄、椎间盘后突之症状。
⑧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常无异常表现,也无椎管狭窄症之表现。
脊髓型颈椎病和脊髓空洞症的鉴别
一、脊髓空洞症多发于年轻人,好发于20-30岁,而脊髓型颈椎病没有特定的好发人群。
二、脊髓空洞症属于慢性退行性病变,以髓内空洞形成及胶质增生为特点,其病程进展缓慢,好发于颈胸段,有时感到臂部疼痛;脊髓型颈椎病多由外伤、颈椎退行性变、椎管狭窄引起,患者出现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
三、脊髓空洞症患者早期表现为一侧性痛觉,温度感觉障碍,可有双侧手部、前臂尺侧及部分颈、胸部的痛温觉丧失,而触觉以及深感觉基本正常。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无此种现象。
四、脊髓空洞症患者会出现营养性障碍。由于痛觉障碍可导致皮下组织增厚以及排汗功能障碍等病变,并且可在关节处引起过度的增生及磨损性改变,以上症状可与脊髓型颈椎病相鉴别。
五、脊髓空洞症X线检查可能发现枕大孔区畸形、Charcot关节等;脊髓型颈椎病X线检查显示椎管矢状径小于正常值,椎体后缘有较明显的骨刺形成。
脊髓空洞症有哪些治疗误区
1.治疗误区
脊髓空洞症的治疗非常重要,及早治疗是关键。由于目前尚没有效根治的办法,外科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以颅颈区减压和空洞分流为主,成功的外科手术可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和延缓病情发展的目的.因此不要相信包治和百分之百治愈的论断.现在市面和临床上的很多宣传都是对颈椎病、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的全方位治疗,全都起活血化淤、消炎止痛的作用,不但延误了治疗时机而且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
2.诊断误区
对于脊髓空洞症的治疗,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误区,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脊髓空洞形成、脊髓侧索硬化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没有一致准确的认识,大体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多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后天性常因外伤、肿瘤、炎症等引起。
正确认识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虽不是十分常见,但也是一种严重损伤健康的疾病。我们看到过很多人患病了,却不知道自己得了脊髓空洞症,而把这种病误认为是颈椎病或风湿病来治疗,结果当然是越治越重。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确认识脊髓空洞症。那么,现在就跟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晏怡教授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变性疾病,顾名思义就是脊髓内有空洞形成。这种病的病程进展极缓慢,患者数年或者十几年都毫无察觉,而且不像多发病和常见病那样引起大家的重视,在认识和治疗上会存在一些偏见和误区。因此,很多患者有可能被误诊。
脊髓空洞症70%以上是由于先天性后枕骨发育不良引起,还有30%左右的患者是因为炎症,如结核、细菌性脑膜炎和外伤导致脊髓供血不足,脊髓神经细胞变性、萎缩,逐渐形成脊髓空洞症。另外,还有部分脊髓内肿瘤也可以出现这种病症。
脊髓空洞症发病年龄通常在20~30岁,偶可起病于童年,从目前临床观察看,40~50岁的成年人发病也有一定的数量。
脊髓空洞症的发生常以患者头、颈、肩部疼痛,手部小肌肉萎缩无力或感觉迟钝而引起注意,大部分都会有麻木感觉,即痛温觉与触觉分离性的感觉障碍,特别是对温度感觉的减退或消失更为突出。有的人表现为头、颈、肩和上肢疼痛、麻木,寒冷、蚁行、刺痒等感觉,也有人出现肢体发绀(指尖青紫)、多汗或少汗、皮肤干枯、指甲变形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逐渐影响上臂、肩部和部分肋间肌,引起瘫痪。脊髓空洞症晚期的致残率较高,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的治疗
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疾病,所以说在治疗的时候就不知道相关的治疗方法,这种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疾病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很多伤害和危害,所以说疾病治疗一定要先明确,这样改善的效果更好,而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做治疗的时候方法要合理,那么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选择什么方法治疗呢?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为了解除枕骨大孔和上颈椎对小脑、脑干脊髓、第四脑室及该区其他神经结构的压迫,在可能的范围内分离枕大池正中孔和上颈髓的蛛网膜粘连,解除神经症状,缓解脑积水。
凡患者出现梗阻性脑积水或颅压增高、有明显神经症状如因脑干受压出现喉鸣、呼吸暂停、发绀发作、角弓反张Homer综合征、吞咽反射消失以及小脑功能障碍等均应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枕下开颅上颈椎椎板切除减压或脑脊液分流术。有人认为Ⅰ型可行枕下减压术,而Ⅱ型仅作分流术即可。一般作颅后窝充分减压术,即切除部分枕骨鳞部及第1或2颈椎椎板,切开硬膜并分离粘连,探查第四脑室正中孔对于有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未能解除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
上面我们介绍了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的相关知识,也知道了面对这种疾病的时候我们到底该怎么治疗,面对这种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疾病做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来改善,让疾病的改善效果更好,如果是患上了小脑扁桃体下疝伴脊髓空洞症的话该手术一定要及时的手术。
专家教你正确区分脊髓空洞症与颈椎病
脊髓空洞症,大家并不陌生,就是脊髓内出现空洞,此病发病缓慢,由于其发病时同样具有肩颈部疼痛等症状,故很多人以为自己患了颈椎病而非脊髓空洞症,这对患者的初期自我判断非常不利。今天,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贾栋主任就脊髓空洞症和颈椎病作以区分。
什么是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是多发生于颈胸段的慢性脊髓病,好发于青年人。有痛温觉与触觉分离之感,尤其温觉减退或消失时更加明显。可有肩、上肢和上胸部疼痛、麻木或寒冷等感觉,有时疼痛剧烈,呈灼痛或钻痛性质,亦可出现下肢痉挛性瘫,括约肌功能障碍和血液循环及神经营养障碍,如肢体发绀,多汗或少汗,皮肤干枯,指甲变形以及霍纳氏征等。
脊髓空洞症和颈椎病如何区分?
以上这些脊髓空洞症的症状有时很难和脊髓型颈椎病相鉴别,但脊髓型颈椎病往往具有以下特点有助于鉴别:
①起病年龄小,多为20~30岁,而颈椎病多发生于4O岁以后,男女比例为3∶1。
②一侧或双侧上肢及至上胸部呈一致性的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和深感觉无改变,即表现为长手套、半褂或全褂式节段型脊髓分离型感觉障碍。而颈椎病的温、痛觉丧失多不完全,可以感觉温度差较大的温度。
③常合并脊柱先天畸形,如环枕骨融合、颅底凹陷、颈肋、脊柱裂等,一般无椎体骨质增生及退行性椎间隙改变的表现。
④下肢锥体束征出现较晚,霍夫曼氏征多为阴性。
⑤手部肌肉萎缩明显,且出现较早。
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以迷走神经功能障碍较多,如心慌意乱、胃胀不适。
⑦脊髓造影畅通,无椎管狭窄、椎间盘后突之症状。
⑧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常无异常表现,也无椎管狭窄症之表现。
根据以上特点加之颈椎病的综合临床表现,相信大家已经对二者的区别非常清楚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贾栋主任温馨提醒广大读者:一旦发现自己有肩颈疼痛、不适等症状时首先应及时前往正规专科医院检查确诊病情,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切莫延误,同时在就诊时除传统科室选择外,也可选择神经外科就诊。
脊髓神经空洞怎么治疗
1、手术治疗。现行手术主要目的是消除引起脊髓空洞症的原因及引流空洞内异常灌流的液体。具体手术方式也存在较多争议,主要依据空洞的类型、临床表现,结合MR1检查进行选择。
2、保守治疗。常用于对症治疗,神经营养、改善微循环的治疗以及间断配合高压氧治疗脊髓空洞症,针灸及按摩治疗等对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可能有一定作用。
3、其他。避免引起静脉压升高的剧烈动作,适当锻炼如弯曲躯干胸部靠近大腿的动作可减少空洞扩大的风险。
治疗脊髓空洞症可以使用手术疗法吗?想必大家已经十分清楚。科学治疗脊髓空洞症措施是大家必须要了解的,在进行脊髓空洞症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脊髓空洞症的护理工作,科学的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可以对脊髓空洞症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因此脊髓空洞症的护理是很重要的。
面对这种脊髓神经空洞疾病做治疗的时候就该试试上面我们所介绍的这些方法,虽然说这种疾病治疗的几率很低,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自己还是去试试,说不准自己哪一天就治好了呢,这个是不能预料的,疾病是无情的,但是对疾病的治疗自己必须要有耐心和信心,这样面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脊髓空洞症如何鉴别
1.脊髓肿瘤 脊髓髓外与髓内肿瘤都可以造成局限性肌萎缩以及节段性感觉障碍,在肿瘤病例中脊髓灰质内的星形细胞瘤或室管膜瘤分泌出蛋白性液体积聚在肿瘤上、下方使脊髓的直径加宽,脊柱后柱侧突及神经系统症状可以类似脊髓空洞症,尤其是位于下颈髓部位有时难以鉴别。但肿瘤病例病程进展较快,根痛常见,营养障碍少见。早期脑脊液中蛋白有所增高,可以与本病相区别。对疑难病例CT、MRI可鉴别。
2.颈椎骨关节病 可以造成上肢肌肉萎缩以及长束征象,但根痛常见,病变水平明显的节段性感觉障碍是少见的。颈椎摄片、必要时做脊髓造影以及颈椎CT或MRI有助于证实诊断。
3.颈肋 可以造成手部小肌肉局限性萎缩以及感觉障碍,伴有或不伴有锁骨下动脉受压的证据,而且由于在脊髓空洞症中常伴有颈肋,诊断上可以发生混淆。不过,颈肋造成的感觉障碍通常局限于手及前臂的尺侧部位,触觉障碍较痛觉障碍更为严重,上臂腱反射不受影响,而且没有长束征,当能做出鉴别,颈椎摄片也有助于建立诊断。
4.尺神经麻痹 可产生骨间肌及中间两个蚓状肌的局限性萎缩。但感觉障碍相对的比较轻微而局限,触觉及痛觉一样受累,在肘后部位的神经通常有压痛。
5.麻风 可以引起感觉消失,上肢肌肉萎缩,手指溃疡。但有正中、尺及桡神经及臂丛神经干的增粗,躯干上可以有散在的脱色素斑。
6.梅毒 可以在两方面疑似脊髓空洞症。在少见的增殖性硬脊膜炎中,可以出现上肢感觉障碍、萎缩以及无力和下肢锥体束征,但脊髓造影可以显示蛛网膜下腔阻塞,而且病程进展也较脊髓空洞症更为迅速。脊髓的梅毒瘤可以表现出髓内肿瘤的征象,不过病程的进展性破坏迅速而且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7.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不容易与脊髓空洞症相混淆,因为它不引起感觉异常或感觉缺失。
8.穿刺伤或骨折移位 有时可引起髓内出血,聚集在与脊髓空洞症相同的脊髓平面内,但损伤病史及X线片中的脊椎损伤证据均足以提供鉴别的依据。
脊髓积水空洞症如何诊断
影像技术:
1.枕颈部及脊柱x线片 lr解是否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脊椎侧凸及椎管扩大。
2.ct扫描 脊髓横切面显示脊髓灰质内有不规则低密度灶排除占位性病变。
3.mri t2wi脊髓空洞高信号影。可同时判断空洞的形态和类型。
诊断要点:
脊髓空洞症早期症状和体征极轻。诊断困难,一旦症状明显,经详细神经系统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其确诊可借助影像学等辅助检查。主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与脊髓空洞关系密切。临床上鉴别困难,但髓内肿瘤较早发生脊髓受压或供血障碍而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征。影像学可明确诊断。
2.脊髓型颈椎病 极少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3.运动神经元病 小肌肉萎缩为主。腱反射亢进。无感觉障碍。
颈椎侧位x线片(a)示:c2~cj椎管矢状径增宽。mri横断t2wl像(b)示:脊髓中有高信号的脑脊液。mri矢状tlwl像(c)、矢状t2w1像(d)示:c:~c;椎管增宽。脊髓增粗。脊髓中混有t1wi低信号、t2wl高信号的液性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