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律失常有危险吗

心律失常有危险吗

心律失常有危险吗?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多见的病症之一,病情较轻者仅有心悸症状,而病情严重者不仅可见头晕、胸闷等症状,恶性心律失常可以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明显的负性影响,会诱发晕厥、循环崩溃、心跳骤停、心源性猝死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其危害性不可小觑。

因此,确诊具体类型的心律失常之后,应在医师指导下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心电图,保持愉快心情,从而良好控制心律。

心律失常有什么注意项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心律失常病人注意事项:

1. 正确对待、心胸开阔。不要因为患了心律失常而忧心忡忡。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心律失常并非不能控制

2. 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医嘱按时服药。

3. 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患者应减少劳累,保证睡眠充足,并适当地进行锻炼;只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极差的患者,才需长期卧床休息。

4、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急剧激动或情绪过度忧虑,都可引起心律失常。

5. 随季节、气候变化调节生活起居,采取措施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6. 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宜清淡,不宜暴饮暴食;少饮浓茶、咖啡、冷饮等;戒烟、酒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一环。

7. 定期到医院复查,合理调整药物。

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有什么差别

1 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发生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 也可少数见于风心病 冠心病 甲亢等病人 临床特点为:突然发作 突然终止 可持续数秒 数小时甚至数日 发病时病人可感心悸 头晕 胸闷 心绞痛 听诊大多心律绝对规则 心尖第一心音强度恒定。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维拉帕米 其他药物:普罗帕酮 艾司洛尔等

2 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 最常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也见于心肌病 风湿性心脏病等等 临床上 分为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少于30S 无明显症状 持续性室速 超过30S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 可出现心绞痛 呼吸困难 低血压 少尿 休克甚至猝死 心律稍不规则 第一心音可不一致。首选药物为利多卡因 剂量根据病情严格控制~~

心律失常有哪些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5%,偶发室性期前收缩降低12%,频发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可降低25%,房性心动过速时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35%,快速型房颤则可降低40%,室性心动过速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60%,心室颤动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可能为零。

冠状动脉正常的人,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频发性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脑血流量各自下降8%与12%,室上性心动过速下降14%~23%,当心室率极快时甚至达40%,室性心动过速时可达40%~75%。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可使肾血流量降低8%,而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10%;房性心动过速时肾血流量降低18%;快速型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可降低20%;室性心动过速则可减低60%,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34%,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高血压患者要预防心律失常

高血压患者的危害是很大的,有不少的高血压患者不怎么好好的调理自己的身体,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有的患者长时间的血压很高,就需要注意了,因为高血压预示着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有着很紧密的联系。

高血压和心律失常有什么关系呢?可能很多人不是特别了解。其实,心律失常与高血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高血压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处于一种较高的状态会引起心血管以及心脏的病变,而心脏的病变是导致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高血压如此普遍,高血压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自然也不在少数。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会严重加大栓塞的危险,容易并发心血管意外,要特别注意做好预防。

有统计显示,100个房颤病人中9~20个人有高血压,100个高血压中有4~6个人有房颤。高血压经常会引起心房扩大,这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较常见的原因或危险因素。高血压和房颤两者相互影响,并且不会随着一种疾病的消失而另一种不存在,所以患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疾病的自我保健和预防。定期复查,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高血压患者平时要要长期坚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正常和稳定的范围内,减少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一旦发生心律失常一定要及时治疗。房颤是高血压患者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如果心跳加速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房颤,不仅会增加脑梗塞的风险,经常心跳过快还会增加猝死的可能性。一旦发现心率加快无法控制时,高血压患者就不能单纯降压,还需要及时针对心脏供血不足进行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老年性疾病。老年人多发各种慢性疾病,除高血压外,还有糖尿病,冠心病等等。所以老年人更要注意做好日常护理工作。适宜进行运动有利于降压。有糖尿病、老年患者,较好将锻炼安排在下午或傍晚。而运动的方式,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慢节奏交谊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就运动强度而言,每天总运动时间为30到60分钟。

提醒高血压患者,应该有意识的注意心率快慢,心率较好控制在80次每分钟。运动时特别要注意把握运动量,以微微出汗的程度且休息5分钟后心率能降到100次每分钟以下为宜,不要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一旦感觉心跳过快、心慌难受,就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注意高血压就需要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同时要多关注高血压患者自身的保健方法,其实除了高血压这个疾病之外呢,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就非常的危险了,因此要多注意预防,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预防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有危险吗

心律失常有危险吗?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多见的病症之一,病情较轻者仅有心悸症状,而病情严重者不仅可见头晕、胸闷等症状,恶性心律失常可以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明显的负性影响,会诱发晕厥、循环崩溃、心跳骤停、心源性猝死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其危害性不可小觑。因此,确诊具体类型的心律失常之后,应在医师指导下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心电图,保持愉快心情,从而良好控制心律。

前胡有什么作用 抗心率失常

鼠静注白花前胡水解提取液氧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有预治用,可使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缩短,或立即停止心律失常的发作。

血压、心肌收缩最大上升速率及心率也有短时间降低;

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可明显咸少发作程度和持续时间。

静注白花前胡注射液对乌头碱诱发的犬鼠心律失常有预防作用,使88%的蜜性心动过速转为正常节律。

心律失常有危险吗

心律不齐的类型有: 1、窦性心跳过缓(Sinus Bradycardia) 心跳每分钟60次以下,跳动规则,平时有做运动的人,因为运动使心脏功能增强,所以在休息状态下,心脏只要跳动40-60次,便可维持正常血液循环,这是运动的好处,若心跳在30次/分以下,通常代表有传导异常,需请医师检查。

2、期外收缩,早期收缩(Ectopic beat,Premature beat) 在心脏某处发出异常电波,使心脏多跳动了—下,若发生频率不高,通常影响不大,若发生频率高,或连续两个以上期外收缩—起发生,则易引起更严重的心律不齐,对心脏功能有影响。

3、心房颤动,心房扑动(Atrial Fibrillation, Atrial Flutter) 这种心律不齐,通常代表有潜伏心脏病的可能,但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控制不良也会引起这种心律不齐。发作时心房收缩可达到每分钟350次,因为收缩速度太快,反而没有达到帮浦之收缩作用,心房只是在颤动,血液—直在心房空转,只有靠重力作用将心房的血液输送到心室,再由心室打到心脏以外,因此心输出量比正常减少25%,因为血液在心房停留的时间较久(空转的关系),容易产生血凝块,若不幸血凝块被输送到心脏以外的血管,就会造成血管栓塞,脑中风及肺梗塞等合并症。

4、沃夫·柏金森·怀特症候群(WPW Syndrome) 这是—种先天心脏神经系统异常,在心脏正常的传导神经外多长了—条或数条异常神经,当电波跑到该异常神经时,容易发生短路,造成电波在心房与心室间的异常神经回路循环,常造成阵发性心室上心跳过速,心跳在150次/分以上,大部分病人在静止心电图,就可看到WPW的异常图型,但心跳过速,会不定期发作,幸好发作时导致死亡之机率不高。

5、窦性心跳过速(Sinus Tachycardia) 心跳每分钟在100-150次,跳动规则,通常与生理改变有关,例如:运动,体温上升(发烧),紧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若心跳每分钟超过150次,通常代表是其它的心律不齐发作。

6、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 量脉搏时会发现心跳不规则,做心电图后,若证明只是窦性心律不齐,表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处理。窦性心律不齐通常与呼吸周期造成胸腔内压力改变,心脏借着跳动速度改变,以调节心脏血液的填充及输出量,是正常生理现象。

7、阵发性心室上心跳过速(PSVT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在心房某处发生—个异常电波,该电波经过心脏内的异常神经传导路径,造成心跳很快,达到每分钟150-250次,但心跳仍然规则,发作时,病人会感到心悸。胸闷。或头昏,若无治疗,发作可延续数分钟至数十小时之久,这种发作若无潜伏的心脏病,致死机率很低,发生原因:先天性心脏传导神经系统异常,心脏病,来自心脏外部之刺激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8、心室心律过速心室扑动(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entricular Flutter) 这是源自心室某处发出的不正常电波,经过心脏内之异常神经传导路径所造成的心律不齐,发作时会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心输出量只有正常的20%以下,需急诊且马上治疗,否则死亡率甚高,发生这种心律不齐的病人,通常都有潜在的心脏病。

9、心脏传导阻滞(Heart Block) 当心脏的发电机或传导神经发生故障时,电波就无法传达到心肌细胞,心跳次数就会减少甚或心跳停止,当心跳少于30次/分时,常常并发神经障碍症状,例如:头晕或昏厥等,时间可以从数秒钟至数天之久,严重的传导阻滞通常都有潜伏的心脏病,少部份病人可能是服用某些药物所引起,只要停药,症状便会改善或消失。 以上是心律不齐的分类,有无影响说出自己的心率以及有无其他症状,也可以自己对照看看。

心律失常有危险吗

心律失常有危险吗?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多见的病症之一,病情较轻者仅有心悸症状,而病情严重者不仅可见头晕、胸闷等症状,恶性心律失常可以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明显的负性影响,会诱发晕厥、循环崩溃、心跳骤停、心源性猝死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其危害性不可小觑。

因此,确诊具体类型的心律失常之后,应在医师指导下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心电图,保持愉快心情,从而良好控制心律。

心律失常是怎么回事 心律失常有什么症状

本病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短暂昏厥或休克等症状,桡动脉有或快或慢的脉搏间歇。

心律失常与什么鉴别

临床上心律失常的诊断其实是在诊断心律失常以后,鉴别所患的心律失常是否有危害,是否需要处理,另外还要鉴别心律失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要和其他疾病相鉴别,所以建议患者可以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这样能够比较准确地进行判断。

心律失常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较轻的病人会有心跳不整齐的情况,在鉴别诊断中可以跟劳累、甲状腺功能疾病等进行鉴别,心律失常在症状表现上往往会有心悸、心斜前区不适这样的感觉,所以需要跟心脏神经官能症相鉴别。

另外也需要跟器质性心脏病鉴别,是单独心律失常还是伴发心脏病的心律失常。最严重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的黑朦,猝倒,头晕,抽搐等情况,需要跟脑部疾病相鉴别,如癫痫、一过性的脑供血不足等。当病人心率过快时,会出现血压下降,需要与其他血压下降疾病相鉴别,如过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心率过快时病人出现心慌、汗出,需要跟糖尿病的低血糖症状相鉴别。

心悸有生命危险吗

心悸有危险的,也有没有风险性的,比如危险的主要是心脏器质病变引起的,或者是有部分病人有心房颤动,然后恶性心律失常的时候,室性心动过速的时候,这些是有危险的。如果是只是偶发的早搏或者是情绪紧张的时候出现,或者是有一些肥胖的人,他也有一些心悸的表现。

致命性心律失常有哪些

一、什么是正常心律与心律失常?正常人心脏跳动的信号由窦房结发出并传递到心脏的各个部分,使心脏的各个部分顺序、协调而有规律的跳动,称之为窦性心律,频率60~100 /分。如果心脏跳动的信号由其它部位发出、或传递异常,或频率过快或过慢就叫做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每个人都会有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的种类包括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停搏和窦房传导阻滞,房性早搏、过速、扑动、颤动、房内传导阻滞、心房静止,室性早搏、过速、扑动、颤动、室内传导阻滞、心室停搏,房室交界性早博、过速与传导阻滞。大部分心律失常如最常见的偶发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对人体影响不大,都不需要特殊处理。

二、什么是致命性心律失常?严重的有致死可能性的心律失常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室速、室颤和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和心室停搏,轻者引起患者晕厥、抽搐,重者如果抢救不及时,特别是心跳停止超过5分钟者可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或死亡。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也是心脏性猝死的防治,是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尚在研究和探讨中的临床医学课题。

三、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

1、室速、室颤的常见原因:室速、室颤占心脏性猝死原因的90%左右,室速、室颤的发生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最主要的机制是心室心肌的自律性升高或者折返运动,其中早期后除极(EAD)和晚期后除极(DAD),是最主要的细胞电生理机制。

引起室速、室颤最常见的疾病有:(1)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肌梗塞后的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等;(2)心力衰竭所致的猝死;(3)心肌疾病包括心室肥厚、扩张性心肌病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4)长QT综合症等,先天遗传性疾病所致的心脏猝死。

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缺血或冠心病;心肌疾病;慢性心衰;EF<40%;心脏过大(心胸比例大于0.6);及已知和未知的遗传性疾病。

2、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指: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尤其严重的窦性停搏 (>3~5秒)、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慢于40次/分;严重的室内传导阻滞 ,如三束支阻滞或严重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140ms);和由缓慢性心律失常诱发的室速、室颤。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最常见的病因是老年人退行性传导系统疾病,成年人冠状动脉疾病,青年人心肌炎或心肌病。

四、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防治:

1、室速、室颤:室速、室颤的预防首先是积极防治其基础心脏疾病。

室颤的处理是心律失常的最急诊的处理之一,室颤一旦发生,立即体外电除颤。如发生心脏骤停,则按心脏骤停常规处理。

室速的处理一般先用药物复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静注氨碘酮或者利多卡因。如果室速药物处理效果不好,且伴有血压下降者应积极电复律。

室速/室颤的药物防治占重要地位,二者有复发的倾向,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在防治上同样重视病因治疗和消除诱发因素。不同病因的室速/室颤在防治上有不同的选择,而且在预示室颤危险分层上的各项指标也有不同的意义;但不论哪项指标,它们的敏感生、特异性、实用价值都有限。因此室速/室颤的远期防治是一个难题,而且要个体化选择防治方法。从总体而言,对器质性心脏病伴室速/室颤者,体内自动除颤器(ICD)优于氨碘酮。因此经济条件允许下,室速/室颤复发者宜植入ICD;没有经济条件者,选用胺碘酮。

ICD防治心脏性猝死和室速、室颤的效果是肯定的。凡有心性猝死病史者或者有室速、室颤者均为ICD植入的适应症。目前ICD具有分层治疗功能即:Ⅰ、起搏功能——当心律缓慢时具有起搏器的功能进行按需起搏;Ⅱ、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功能——即超速抑制自动复律功能;Ⅲ、低能量电复律——即用 2~5J的能量将适性心动过速体内复转为窦性心律;Ⅳ、自动电除颤的功能——即确诊室颤存在时自动用10~30J的自动放电将室颤复律为窦性心律。

2、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症状轻微者,一般情况下先用阿托品、654-2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任何器质性的、不可逆的和药物治疗无效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均为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起搏器的选用以DDD起搏器或其它生理性起搏器为宜,对缓慢心律失常伴心功能不全者,尤其QRS综合波大于0.12~0.14秒者应植入双心室或者右室双部位起搏器。

相关推荐

心律失常什么症状 室颤

心室颤动是心律失常最致命的一种类型。由于心室处理了循环系统的大部分“重体力活”,室颤会导致血流几近停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戈登·托马斯利教授说:“室颤病人如果没能在几分钟内得到救治就会死亡”,可见其危险性之高。室颤常发生在潜在心脏病的人群之中,可通过植入除颤器(如果停止跳动,则电击心脏)来治疗。

窦性心律失常哪些类型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1)P波在Ⅰ、Ⅱ、aVF、V5导联直立,aVR倒置。(2)P-R间期大于0.12秒。凡是由于窦房结自律性改变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称为窦性心律失常。影响窦房结自律性改变的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及窦房结自身的因素,但主要的因素是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两种,只少数情况下窦房结自律性的改变是由于窦房结本身的器质性损害引起。在神经因素中,主要是迷走神经的影响,其次是受交感神经的影响。因此,在情绪激动、体力活动、餐后及发热时均可引起心动过速。同样,一些体液因素也能影响窦房结的自律性而引

窦性心律失常什么危害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很多正常人也会出现心律失常,但是这不表示心律失常危害,我们可以忽视它的存在。特别是本身存在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很可能会并发其他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1、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并发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颤,但心房颤动同时也是诱发心力衰竭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诱发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心绞痛 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诱发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什么症状 心律失常引发哪些危害

1、心律不齐可使血液循环失常。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2、带来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血液循环失常也是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心律失常可导致瘁死:发生瘁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最高。 3、导致肾循环血管收缩,引起肾缺血。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可引起肾血流量平均减少8%-10%,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监测作用

往往一次心电图难以扑捉到效的诊断依据,但患者又明显自觉症状的情况下,医生建议她们来进行心电的动态监测。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无窦房结功能不全。对快一慢

心律不齐的检查项目哪些

1.血常规 心律失常伴血常规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甲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继发性心律失常;也可预示心律失常非常严重,已造成肾功能衰竭,导致肾性贫血。 2.尿常规 尿常规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造成的继发性心律失常。若尿中伴微量蛋白尿,提示心律失常合并肾脏早期损害,治疗重点除降压外,应改善肾功能。 3.空腹血糖 这个检查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糖尿病,若患者存在糖尿病肾病,初诊心律失常可能是糖尿病造成的。心律失常合并糖尿病是危险的组合,发生心血管危险是普通人群的4~8倍,总死亡率增高4~5倍。 4

吃辣为何引起心律失常

很多人都吃辣的习惯,些人甚至一餐无辣就无法进食,吃辣虽然是件令人大快人心的事情,但是对于心脏不好的患者应该杜绝吃辣,专家指出,心脏不好的患者吃辣会引起心律失常。那么吃辣为何会引起心律失常呢? 如果心肌细胞自律性异常或者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就会引发心律失常,患者常常会心慌、气短、心烦、失眠、胸闷、眩晕等症状表现。川菜以辣为主,其主要调味品就是花椒、胡椒和辣椒,但是长期过食这些辛辣物品对心血管系统的刺激是非常严重的,还会让人体出现短暂性血压下降或心跳减慢,这也是引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些热性食品极易便

心律失常的病因

1、药物作用:某些药物的服用,可影响心脏收缩而导致心律失常。另外,安眠药中毒等也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这就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2、个人生活:其实正常人也可出现心律失常的状况,若过度疲劳,或饮浓茶,或手烟酒刺激,或情绪波动较大等身体或精神上的刺激都可造成心律失常。一般情况下,这种心律失常无危险,但仍应引起注意,避免过分伤害心脏。这也属于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 3、酸碱平衡失调:若体内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也可造成心律失常的状况。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心室颤动。严重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而使收缩

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性猝死吗

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此病的严重程度并不与症状完全一致,感觉重的不一定严重,感觉轻的不一定轻,所以,心律失常是否严重、是否危险、是否需要治疗,人们不能凭感觉盲目判断,出现不适后应尽快就医,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 心动过速主要早搏、房颤、房扑、室速、室颤等,是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约占70%以上。其中,早搏最多见,患者往往感觉心慌、心里扑腾,心跳时快时慢、时轻时重。总体上讲,心动过速的常见表现心慌、心悸,时可伴出汗、气短,严重的会发生晕厥甚至猝死。 判断心动过速的严重和危险程度,主要看心脏

心律失常如何治疗

心律失常如何治疗?除了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还需要注意自身的预防。 1、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2、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 3、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心律失常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