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诊断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如能早期诊断,对保护视功能极为重要,以下几点对早发现、早诊断很有帮助:

1.家族史

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胀、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2.查眼压

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3.眼底改变

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4.查视野

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鉴别诊断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有时忽略了眼部症状,而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神经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期又易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或急性结膜炎相混淆,需要鉴别。

怎样才能降低青光眼的治疗费用

实施个性化综合诊治模式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由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难,通常一经诊断,患者的视力大都50%以上受损,甚至有些已经致盲。为了提前诊断青光眼,尽早进行治疗,极大的挽救患者视力,葛坚教授及其团队从5年前开始研究,并运用“个性化综合模式”对患者进行诊治。“个性化诊治模式主要运用整合图像分析技术、激光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引流管植入术等结合,与传统单一的治疗模式相比,有效提高了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率与治疗成功率,降低了青光眼的致盲率。”据了解,个化性的综合诊治模式可提前3-5前诊断出青光眼。

青光眼不仅诊断难,治疗也比较难,如果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有效阻断或延缓患者的失明进程的,同时还可以为患者节省不少治疗费用。

青光眼的致盲率很高,100个青光眼患者中,50人单眼失明,20人双眼失明。如果早期发现,可能用一种药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眼压,控制病情,如果中晚期才发现,可能就需要二种或三种以上的药物,甚至需要手术治疗,青光眼早诊治节省的费用是可想而知的。另外,青光眼造成的视力损害不可逆,造成的损失如果以金钱来衡量,是没办法计算的。

青光眼在治疗时该做哪些检查

家族史: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涨、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查眼压: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眼底改变: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查视野: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患了青光眼之后,就必须到医院进行治疗,而且还要做相应的检查。因为患者与患者之间患青光眼的病因不一样,而且患病的病情程度也不一样,在治疗时所选用的方法也就不一样,所以有必要做下检查。

青光眼的诊断标准

青光眼如能早期诊断,对保护视功能极为重要,以下几点对早发现、早诊断很有帮助:

1.家族史

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胀、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2.查眼压

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3.眼底改变

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4.查视野

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青光眼的鉴别诊断方法

家族史

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涨、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查眼压

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眼底改变

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查视野

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因为它代表了视神经的损伤。临床常见视野缺损类型有:视阈值普遍降低、弓形缺损、鼻侧阶梯、垂直阶梯、颞侧扇形缺损、中心及颞侧岛状视野。

青光眼与近视眼的区别

青少年性青光眼又名发育性青光眼,是指3岁以后至成年早期发病的先天性青光眼。本病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不易发现,发展到一定程度部分病例可出现虹视、眼胀、头痛等症状。由于很多人对青光眼不了解,当视力出问题时,很容易误以为是近视眼而去配眼镜。那么青光眼与近视眼有什么区别呢?

青光眼和近视眼要分清

青少年性青光眼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不易发现,发展到一定程度部分病例可出现虹视、眼胀、头痛等症状。由于发病过程比较隐蔽,因此易误诊及漏诊,误诊漏诊率高达43。7%。患者中多数为以近距离阅读为主的青少年,恰恰是近视多发和进展年龄组,极易误诊为近视眼。加之部分家长和患儿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贪图方便在眼镜店里配副眼镜了事,等到发现为时已晚。目前青少年中近视眼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二者往往合并存在。青光眼可促进近视的发生与发展,近视眼对青光眼的损害又特别易感,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青少年性青光眼是视神经疾病,造成视野进行性缩小,部分病例到晚期还可保持1。0甚至更好的视力,因此切不可以为视力好便万事大吉。眼压升高一般发生于视野缺损前,因此如果到正规医院测量眼压,看看眼底也许可以早期发现。目前,青光眼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其后果之严重显而易见。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青光眼很重要,尤其对于生活道路还很漫长,一切才刚刚开始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

以下几点对早发现,早诊断很有帮助:

家族史: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涨,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查眼压: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眼底改变: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查视野: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白领办公族轻松防青光眼

青光眼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疾病,青年人也容易患上,尤其是经常使用电脑工作的白领,患上青光眼的几率很大。如果患了急性青光眼,症状会比较明显,多数会感觉眼痛、眼胀、视力急剧下降,当眼压升高到50-60mmHg(正常情况下12-21mmHg)时,还会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青光眼则病程较慢。

青光眼最可怕的地方是其隐匿性和不可逆性。专家说,一旦出现青光眼导致视力下降,是无法恢复到正常视力的。而偏偏这些患者多是等到看不见了才来就诊。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青光眼,患上青光眼是取决于视神经可以承受的眼压水平,这数字会因人而异。正常眼压一般是12-21mmHg,纵使眼压维持在这个幅度,仍然可能会患上青光眼,所以,接受正式的眼睛检查是非常重要。

青光眼早期诊断较困难,很多年轻人都无法把眼痛、视力下降和青光眼相联系,只有症状无法忍受时才会就医。

其实想早期发现青光眼也很简单,只需要在体检中多加一项,测测眼压,就能提早发现眼疾。如果是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压眼等高危人群,还可以通过常规的裂隙灯、眼底镜检查和视野检查等,做进一步的青光眼筛查。

如何对青光眼进行诊断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如能早期诊断,对保护视功能极为重要,以下几点对早发现、早诊断很有帮助

:1.家族史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胀、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2.查眼压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3.眼底改变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4.查视野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青光眼的诊断标准

1.家族史

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胀、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查。

2.查眼压

在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诊断。

3.眼底改变

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4.查视野

视野是诊断开角型青光眼的一项重要检查,开角型青光眼在视盘出现病理性改变时就会出现视野缺损。

青光眼的诊断步骤

青光眼的诊断步骤

对可疑患者,首先应测量眼压。眼压大于3.20kPa24mmHg为病理性高眼压,但一次眼压偏高不能诊断青光眼,而一次眼压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因为眼压在一日内呈周期性波动。日眼压波动大于1.07kPa8mmHg为病理性眼压。正常人双眼眼压接近,如双眼压差大于0.67kPa5mmHg也为病理性眼压。

应检查眼底,观察视盘改变,青光眼的视盘改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表现为病理性陷凹,目前普遍采用陷凹与视盘直径的比值C/D表示陷凹大小。C/D大于0.6或双眼C/D差大于0.2为异常;视盘沿变薄,常伴有视盘沿的宽窄不均和切迹,表示视盘沿视神经纤维数量减少。

视盘血管改变,表现为视盘边缘出血,血管架空,视盘血管鼻侧移位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此外,眼底检查可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由于它可出现在视野缺损前,被认为是青光眼早期诊断指征之一。

相关推荐

青光眼的检查

1.超声生物显微镜的应用 该项技术可在无干扰自然状态下对活体人眼前段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进行动态和静态记录,并可做定量测量,特别对睫状体的形态、周边虹膜、后房形态及生理病理变化进行实时记录,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特别是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治疗提供极有价值的资料。 2.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 该机采用了低能辐射扫描技术,实时图像记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通过共焦激光眼底扫描,可透过轻度混浊的屈光间质,获得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视网膜断层图像,能准确记录和定量分析视神经纤维分布情况、视盘的立体图像,并能同时

如何治疗儿童青光眼合适

1、继发性青光眼危害大,儿童继发性青光眼治疗早期手术挽救视力。先天性青光眼如不治疗或延误,都将导致完全失明,成为盲童。而且这种失明与其他类型的青光眼一样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早期诊断青光眼治疗对于患有青光眼的宝宝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在高眼压作用下,角膜后弹力层扩张破裂,房水进入角膜基质层,引起角膜水肿雾状混浊。巩膜(眼白)前部明显变薄,可呈淡蓝色环状。同时在眼球膨胀过程中,角膜感觉神经受刺激,发生神经反射性眼睑痉挛,患眼紧闭不张。儿童继发性青光眼治疗此时如去眼科医院在麻醉状态下进一步检查,会发现眼压升

正确诊断青光眼的方法具体是什么

对可疑患者,首先应测量眼压。眼压大于3.20kPa(24mmHg)为病理性高眼压,但一次眼压偏高不能诊断青光眼,而一次眼压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因为眼压在一日内呈周期性波动。日眼压波动大于1.07kPa(8mmHg)为病理性眼压。正常人双眼眼压接近,如双眼压差大于0.67kPa(5mmHg)也为病理性眼压。 其次应检查眼底,观察视盘改变,青光眼的视盘改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表现为病理性陷凹,目前普遍采用陷凹与视盘直径的比值(C/D)表示陷凹大小。C/D大于0.6或双眼C/D差大于0.2为

青光眼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青光眼由于眼压增高而引起视盘(曾称视乳头)凹陷、视野缺损,最终可以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正常人的眼压为10~21mmHg(Schitz眼压计),超过24mmHg为病理现象。眼压增高可以导致视功能损害,视盘出现大而深的凹陷,视野可见青光眼性典型改变。眼压增高持续时间愈久,视功能损害愈严重。青光眼眼压增高的原因是房水循环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少数由于房水分泌过多,但多数还是房水流出发生了障碍,如前房角狭窄甚至关闭、小梁硬化等。 临床表现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

青光眼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超声生物显微镜的应用:该项技术可在无干扰自然状态下对活体人眼前段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进行动态和静态记录,并可作定量测量,特别对睫状体的形态、周边虹膜、后房形态及生理病理变化进行实时记录,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特别是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治疗提供极有价值的资料。 2、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该机采用了低能辐射扫描技术,实时图像记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通过共焦激光眼底扫描,可透过轻度混浊的屈光间质,获得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视网膜断层图像,能准确记录和定量分析视神经纤维分布情况、视盘的立体图像,并能同时

青光眼早期诊断与治疗

青光眼是一类对视功能危害极大的眼病,预防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保证我们在有生之年保留有用的视力,保证生活质量。青光眼患者需要终生复查。 一般来说,40岁以前,建议每2-4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40-54岁,建议每1-3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54-64岁,每1-2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64岁以后,每半年-1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有高危因素患者,35岁以后,每1-2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 。如果到医院检查,大夫怀疑您是可疑青光眼,一般要求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连续观测3-5年,方能排除青光眼,个别患者需要

如何判断是不是青光眼

青光眼早期眼压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数小时眼压升高因此测量24小时眼压曲线,是早期青光眼诊断的方法。眼底改变,视盘凹陷增大是青光眼常见的体征之一,早期视盘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盘的生理凹陷逐渐扩大加深,最后可直达边缘,形成典型的青光眼杯状凹陷视盘,邻近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是视野缺损的基础,它出现在视盘或视野改变之前,因此可作为开角型早期青光眼诊断指标之一。 家族史也是青光眼诊断方法,家庭成员有青光眼病史并自觉头痛眼涨视力疲劳,特别是老花眼出现较早者或频换老花眼镜的老年人,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定期复

青光眼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药物治疗的指征

药物治疗是治疗早期青光眼患者的手段之一,但是有效的治疗取决于正确的诊断,一经诊断立刻用药。以下情况是可以应用药物治疗的患者。 1.各类型青光眼早期; 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术前紧急联合用药尽量控制眼压,为手术前做好准备; 3.各类术后残余青光眼; 4.药物治疗后视功能损害无进展者,继续用药; 5.对手术的风险有恐惧者; 6.对手术所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不能理解者; 7.暂因各种原因不能做手术者; 8.药物治疗后24小时眼压控制稳定者,可以继续用药; 9.对药物有很好耐受性的患者。

青光眼的分类及临床症状表现

疾病种类 青光眼的种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各种类型的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各不相同,特在这里借百度·百科,向大家阐述一下各种青光眼的临床症状,希望大家都能对青光眼有更深入地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一,先天性青光眼 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25-80%的病人半年内显示出来,90%的患儿到一岁时可确诊,10%的病人

青光眼的主要鉴别诊断

青光眼的诊断一、超声生物显微镜的应用:该项技术可在无干扰自然状态下对活体人眼前段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进行动态和静态记录,并可作定量测量,特别对睫状体的形态,周边虹膜,后房形态及生理病理变化进行实时记录,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特别是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治疗提供极有价值的资料。 青光眼的诊断二、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该机采用了低能辐射扫描技术,实时图像记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通过共焦激光眼底扫描,可透过轻度混浊的屈光间质,获得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视网膜断层图像,能准确记录和定量分析视神经纤维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