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消化不良推拿哪里 推小肠

宝宝消化不良推拿哪里 推小肠

定位:位于小指内(尺侧)侧缘。

推拿功能主治:通利小便,分别清浊。主治水泻,小便减少,或尿赤,遗尿等。

推拿方法:推法,侧推。用拇指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推补小肠;从指根向小指尖方向直推为清小肠,约100次。

小儿推拿消化不良手法 推四横纹

定位:位于掌面第二至第五指根横纹处,即手指与掌的交界处。

推拿功能主治:调中行气,清肠胃湿热,能消瘀积,除腹胀(气,食,水鼓),腹痛。

推拿方法:推法。用大拇指按顺序,每条横纹往来直推约50次,操作时应在横纹处用力。

小儿推拿消化不良手法 推运胃经

定位:位于大指掌面第二节。

推拿功能主治:健脾和胃。主治泄泻呕吐。

推拿方法:推或运法,直推或向肾水方向运约100次,向里推为补,向里向外推为清法。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吗

腹泻是宝宝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季节变化时为多。腹泻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使宝宝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本文给您介绍小儿推拿法,帮您巧治宝宝腹泻。

宝宝的腹泻多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与脾胃虚弱有关,最多见的当然是伤食。喂养不当,饥饱无度,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进食油腻、生冷、不洁食物均可引起宝宝的腹泻。

宝宝一旦腹泻,妈妈们不要惊慌,也不要急着往医院送,只要宝宝不发烧,神志清,精神状态良好,大便没有脓血,完全可以通过推拿治疗。

推拿穴位及治疗方法如下(推拿时可以用麻油、葱姜水、滑石粉作为介质,宝宝会感觉舒服一些):

1、补脾经

推拿方法: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2、清大肠

推拿方法: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3、揉板门

推拿方法: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4、运内八卦

推拿方法: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

宝宝消化不良怎么按摩

宝宝消化不良试试中医推拿

宝宝由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完全,很多都有消化不良的症状。一般家长发现宝宝有消化不良的表现时,都是让孩子吃点帮助消化的西药或中成药,其实中医推拿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上有非常好的疗效,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也容易掌握,在家就能帮助宝宝调理。

少儿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为厌食挑食、胃胀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大便恶臭、夜卧不宁、烦躁不安,甚至面色消瘦,不长个等。小儿消化不良属于中医“积滞”的范畴,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常见小儿胃肠疾患。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大便酸臭或便溏为特征,一般分为乳食内积和脾虚夹积两种证型。

中医推拿中有三种简单的手法

一是推拿四横纹

四横纹是在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从指尖方向数第二条横纹。家长可以让宝宝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这样操作1~2分钟。

二是按揉板门穴

板门穴在手掌面大鱼际平面。家长可以用拇指按揉此穴位,操作持续1~2分钟。

三是摩腹

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面绕肚脐顺时针按揉50下,再逆时针按揉50下。家长如果能每周给宝宝做三次上述治疗并长期坚持,会帮助宝宝健健康康地成长。

若宝宝吃什么就排出什么,有可能是太早给予副食品的迹象。而腹部的浮肿情形一直无法消除的宝宝,则较容易消化不良。本按摩请于吃饱至少一小时过后再进行。

第1步

双手手心贴在宝宝肚脐上方,将皮肤左右来回慢慢推动,来回共推五次。稍微休息一下之后,再来回推五次。

第2步

轻轻按住整个肚脐,向上释压,共释压五次。稍微休息一下之后,再释压五次。

小儿推拿治腹泻管用吗

一、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管用吗

腹泻是宝宝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季节变化时为多。腹泻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使宝宝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本文给您介绍小儿推拿法,帮您巧治宝宝腹泻。

宝宝的腹泻多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与脾胃虚弱有关,最多见的当然是伤食。喂养不当,饥饱无度,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进食油腻、生冷、不洁食物均可引起宝宝的腹泻。

宝宝一旦腹泻,妈妈们不要惊慌,也不要急着往医院送,只要宝宝不发烧,神志清,精神状态良好,大便没有脓血,完全可以通过推拿治疗。

推拿穴位及治疗方法如下(推拿时可以用麻油、葱姜水、滑石粉作为介质,宝宝会感觉舒服一些):

1、补脾经

推拿方法: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2、清大肠

推拿方法: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3、揉板门

推拿方法: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4、运内八卦

推拿方法: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

宝宝消化不良推拿哪里

按百会穴

定位: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会处。

推拿功能主治:有提升功能。治脾虚泻,慢性消化不良等,尤其对脾虚泻,脱肛疗效显著,但患儿有恶心吐时应用此方法容易使病情加重,故须注意。

推拿方法:按或揉法,固定患儿头部以拇指端适当用力按之,稍停后抬起拇指(抬时宜缓慢),反复操作,约30-50次。

推脾经

定位:拇指罗纹面,外(桡侧)侧缘。

推拿功能主治:健脾,温中,和胃,治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

推拿方法: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 沿拇指外缘推向里直推为补,将小儿拇指伸直,向里向外来回推为平补平泻,又称清法,均匀做300次。实热证用清法,虚寒证用补法。

推运胃经

定位:位于大指掌面第二节。

推拿功能主治:健脾和胃。主治泄泻呕吐。

推拿方法:推或运法,直推或向肾水方向运约100次,向里推为补,向里向外推为清法。

宝宝消化不良膳食推荐

消化不良,是小儿常见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胃肠道消化酶分泌不足,或蠕动功能失常,而发生的消化功能紊乱或障碍。消化不良的幼儿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身体瘦弱,体重减轻,甚至反复出现腹泻。引起消化不良的直接原因,大多是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以致损伤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宜多吃易消化的小米稀粥、藕粉、米汤等,忌食油腻、辛辣、坚硬食物。

鸡汤夹心鱼卷:

原料:鲜鲤鱼肉250克,火腿15克,猪瘦肉100克,冬笋丝30克,鸡蛋清、清鸡汤、姜末、料酒、食盐、酱油、湿淀粉各适量。

做法:

1、火腿蒸熟,切成丝;猪瘦肉剁成末;鲤鱼肉片成小长方形薄片。

2、猪肉末加酱油、一半蛋清和料酒,姜末及一半湿淀粉搅拌成馅,剩下的蛋清和湿淀粉调成糊状,把鱼片平放在案板上,先抹上一层糊,再放上肉馅,把鱼片卷起来,再涂上少许糊把鱼卷粘住。

3、锅中烧开清鸡汤,下入鱼卷,去掉浮沫,待鱼卷成熟时再把火腿丝、冬笋丝加入汤内,烧开片刻后调入食盐即可。 作用:对消化不良有一定治疗效果。

菠萝牛肉 原料:

菠萝400克,牛肉100克,红椒1个,植物油15克,浙醋、白糖、胡椒粉、姜丝、食盐、料酒、香油、葱段、淀粉各适量。

做法:

1、牛肉切横片;削好的菠萝切厚片,用淡盐水浸泡后取出沥干水;红椒切菱形片。

2、牛肉加植物油、白糖、姜丝、淀粉、胡椒粉、料酒拌匀,腌15分钟左右,然后下锅滑油后出锅。

3、锅内放植物油烧热,加入菠萝、红椒、葱段快炒,再倒入牛肉,倒入用浙醋、淀粉、食盐和白糖调成的芡汁,炒匀后大火收汁,滴入香油即可。 作用:次菜适合食欲不振、脾胃气虚、虚赢少气、自汗乏力者食用。

宝宝消化不良怎么调理 推拿按摩

宝宝消化不良时,家长可以试试中医推拿按摩,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作用。

四横纹是在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从指尖方向数第二条横纹。家长可以让宝宝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这样操作1~2分钟。能理中行气,化积消胀,主治腹胀、厌食、疳积。

板门穴在手掌面大鱼际平面。家长可以用拇指按揉此穴位,操作持续1~2分钟。可以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对小儿消化不良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面绕肚脐顺时针按揉50下,再逆时针按揉50下。能促进肠胃蠕动,梳理胃气,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腹痛、呃逆有很好的效果。

小儿推拿治消化不良

1、按揉推四横纹

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3、推脾经穴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按摩掌心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5、腹部按摩

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6、足底按摩(揉涌泉穴)

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操作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按揉2~3分钟。具有止吐泻,调脾胃的作用 。

相关推荐

宝宝消化不良症状

1、口臭。 乳食积滞于胃脘,往往先发生口臭,特别是晨起口臭、口酸为乳食停滞的表现。爸妈会发现宝宝在晨起或打嗝时有很重的口臭,这就是有消化不良的迹象了,爸妈要引起注意。 2、食欲减退。 宝宝消化不良,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肠鸣音亢进的症状,医生甚至不用听诊器也可听到宝宝肚子发出的“咕噜”叫声。 3、溢奶。 宝宝会经常溢奶,孩子大点则会呕吐。呕吐物有酸味但精神尚好,情况不严重不用担心。呕吐时会伴有腹痛,年龄较小的宝宝表现为哭闹不安,大孩子则会诉说腹痛。腹痛不剧烈者,可自行缓解。若宝宝一直哭闹不止,一定要及时就

宝宝消化不良可以吃什么水果 宝宝消化不良食疗

食材:苹果1个 做法: 步骤1:苹果1个,去皮,心,切成薄片。 步骤2:放入碗内加盖,隔水炖30分钟。 步骤3:压烂成泥,便可食用。 营养小贴士: 苹果既能止泻,又能通便。其中含有的鞣酸、有机碱等物质具有收敛作用,所含果胶可吸收毒素。对单纯性的轻度腹泻,单吃苹果可止泻。苹果中含有的纤维素可通过刺激肠胃蠕动,从而加速排便。 食材:金糕1块、苹果1个 做法: 步骤1:将苹果洗净去皮备用。 步骤2:金糕和苹果切成小粒。 步骤3:豆浆机加适量的水将山楂糕和苹果粒放入。 步骤4:调至果蔬汁按钮。 步骤5:煮熟后稍微

小儿消化不良的正确做法

宝宝生病总是特别让人着急,主要是不能用药物治疗,即便是婴幼儿专用药物家长也会担心有副作用。这个时候中医的小儿就派上用场了,特别是对于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症,安全可靠见效快,家长们不妨来学两招。 食积夹热型 治则:解热健脾消合。 手法: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四横纹穴、外劳宫穴、腹阴阳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百下。 ②补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对

小儿消化不良可以试试中医

少儿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为厌食挑食、胃胀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大便恶臭、夜卧不宁、烦躁不安,甚至面色消瘦,不长个等。小儿消化不良属于中医“积滞”的范畴,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常见小儿胃肠疾患。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大便酸臭或便溏为特征,一般分为乳食内积和脾虚夹积两种证型。 中医中有三种简单的手法,可以防治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一是四横纹。四横纹是在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从指尖方向数第二条横纹。家长可以让宝宝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向小指横纹,这样

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如何预防宝宝消化不良

1、合理饮食、定时定量 一次不可喂太多。给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不同的饮食安排,促进宝宝肠胃的适应能力。 2、保持好宝宝的食欲 如果奶汁不够吃,可喂些米汤、面汤、鸡蛋糕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3、注意卫生 不要让宝宝吃剩饭、剩菜和不清洁的食物。 4、注意保暖 晚上要给孩子盖好肚子,注意腹部保暖,防止受凉,不要使胃肠道受寒冷刺激。 5、排便习惯 密切注意保持消化道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宝宝痢疾小儿 寒湿痢小儿

主证:痢下赤白黏动,白多赤少,里急后重,腹痛不剧;神疲蜷卧,四肢欠温,腹胀食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指纹红紫。 治则:温化寒湿,理气通滞。 处方:补脾土,揉板门,四横纹,大肠,平运内八卦,揉二人上马,外劳,一窝风,神阙,天枢,肚角,上下七节。 方义:补脾土,揉板门,二人上马,外劳,一窝风,神阙以温中阳,化寒湿,促运化;四横纹,平运内八卦,大肠,揉天枢,肚角,上下七节则理气,通滞,止痛。

缓解婴儿消化不良的按摩手法

按摩,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作用。如果宝宝肠胃不好,经常性消化不良的话,家长可以学习几种手法。 1、按摩掌心.爹地妈咪左手握住宝宝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宝宝掌心50-100次,顺、逆时针皆可。 2、腹部按摩。让宝宝躺卧,爹地妈咪以宝宝腹部肚脐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时针按摩一会后,逆时针也转一会。 3、足底按摩。涌泉穴在脚心,爹地妈咪可以用手指按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揉2-3分钟即可。 给宝宝做按摩的时候要注意,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

小儿治便秘

便秘是婴幼儿一种常见的病症,饮食不当、消化不良、缺乏良好的排便习惯等等,都可能引起宝宝便秘。治疗宝宝便秘,最根本的方法是合理调理饮食,多喝开水,让宝宝的消化系统得以调理正常。此外,还可以用一种无毒无害又简单的方法,只需每天12分钟,就可改善宝宝胃肠道功能,缓解便秘——那就是小儿。 1、揉天枢3分钟——疏调大肠 位置:天枢穴,即与肚脐平行,往外(腰间)2寸的两个点。 手法:让宝宝仰卧,妈妈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枢穴,1秒揉1-2次,共揉3分钟,约100-150次。 原理:中医认为,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

宝宝痢疾小儿 虚寒痢小儿

主证:久痢不愈,下痢稀薄,混夹粘漩,白冻,甚至滑脱不禁,腹痛,里急后重轻微;神萎好卧,面色苍白,肢冷喜温,腹胀食少,或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或弱,指纹淡红。 治则:温阳祛寒,扶正尽邪。 处方:补脾土,板门,肾水,内八卦,大肠,三关,四横纹,揉二人上马,外劳,一窝风,神阙,关元,天枢,肚角,龟尾,百会,上七节。 方义:补脾土,板门,肾水,三关,揉外劳,一窝风,二人上马,神阙,关元以温阳祛寒,健中促运;四横纹,补内八卦,大肠,揉天枢,肚角,上七节以理气,导滞,止痛;如果滑脱不禁,

宝宝消化不良症状

1、腹泻 消化不良分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单纯性消化不良的表现是一天腹泻10次以下,大便黄色或带绿色,水分不多。中毒性消化不良病情较严重,宝宝可能会每天排便10次左右,大便常呈水状或呈蛋花汤状。 2、大便恶臭扑鼻 如果宝宝大便味道很臭,有可能是消化不良。如果便便泡沫多,有灰白色的皂块样物,呈奶油状,表示脂肪消化不良,应减少油脂类食物;便便带腐败性酸味,泡沫多,说明糖类或淀粉类过多导致消化不良;便便臭味明显,不成形,说明蛋白质过多导致消化不良,这个时候就应当减少奶量。 3、口臭 妈妈们注意了,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