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六大认识误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六大认识误区

产后只做腹部塑形,忽视盆底康复。

很多产后妈妈没有正确意识到产后盆底康复的重要性,往往把注意力放到瘦身、塑形上面。先腹部塑形往往更加重了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耽误了治疗,因此,应当先盆底康复,再腹部塑形。

盆底修复不重要,症状重时才就诊。

许多女性对盆底功能障碍不了解,把许多问题都归咎于没有坐好月子,错过盆底修复的最佳时期。大部分产后妈妈都患有盆底障碍性疾病,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认为剖腹产可以保护盆底不受损害

顺产女性,大多有产道扩张、肌纤维变形、张力减退、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等盆底肌肉松懈问题。而剖腹产女性同样经过妊娠的过程以及手术时腹直肌的分离。

已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就难以恢复

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并不复杂,而且治疗效果很好。盆底功能障碍的轻度病人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自己回家做盆底肌肉的锻炼。而中重度的病人可以在医院接受产后康复仪的治疗。

还打算生宝宝就不需要进行盆底康复

很多产后妈妈以为还打算继续生宝宝就暂时不需要做盆底康复。其实,不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盆底肌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再次妊娠,又会使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加重。

性功能障碍没有应对办法

阴道感觉消失、兴奋度减弱、性交时漏尿都会使女性对性的要求减弱。有关专家发现:尿失禁和脱垂症状的改善可以极大地消除性功能障碍。

产后盆底肌无力严重吗

新妈妈在产后都很重视产后的身体恢复,尤其是盆底修复。产后盆底肌无力是女性很关注的问题,那么就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产后盆底肌无力怎么回事?不少新妈妈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只有顺产才会引发产道松弛,才需要盆底康复。其实,不管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实,整个孕期都是依靠盆底肌来承托日益增大的胎儿,以及腹腔、盆腔脏器的压力。盆底肌肉便在持续受压中逐渐松弛,这种现象在未分娩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不可避免地对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一旦盆底功能受损,盆腔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就会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如阴道松弛、盆腔脏器脱垂、大小便失禁、性生活障碍等。产后42天是盆底修复最佳时机现在的女性对孕期与产前检查都十分重视,但对产后42天的“安检”却往往很忽视。“不少新妈妈反映说,打喷嚏就会弄湿裤,小便越来越难以受控制,只要是大笑或者用力咳嗽、蹲下来捡东西这种稍用力的动作就会有小便漏出来。最后进行盆底功能检查,才发现是盆底肌力不够导致的。“很多人不知道,夫妻生活质量不高,以及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的分娩损伤引发的。我们做过统计,分娩后的女性出现盆底松弛,从生理功能方面不影响排尿,但一定程度上影响夫妻生活质量。虽然这时的漏尿现象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尿失禁,但这部分人群,到了四五十岁时发展成为尿失禁病人的比例非常高。美德因专家温馨提示产后42天是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的最佳时机,已育和30岁以上的女性,更应尽早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

男性性功能障碍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性交对象改变后发生勃起不坚即是阳痿

严格讲,这种观点不正确。有的人与自己妻子性生活一切正常,勃起功能良好;但在婚外恋中却一蹶不振。相反,有的人在婚外性行为中非常出色,却偏偏与自己妻子行房事时勃起不佳。这些都是性交对象改变后出现的情况。乍一看,在与某个对象行房事时勃起不好,的确是一种阳痿,医学上也有所谓"外遇性阳痿"、"婚内性阳痿"的讲法。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有这种"选择性"阳痿的人并不是真正阳痿。从一个侧面看,他发生了阳痿,从另一个侧面看,他的性功能没有问题。由此可见,不能随便给这类人扣上阳痿的帽子。当然,端正作风,调整心态,确保婚内房事的正常是至关重要的。

误区二:不能引起女方情欲高潮及快感即为阳痿

大错。即使女性没有性快感出现,只要阴茎能勃起与置入,只要男方能顺利通过性交动作完成射精及达到情欲高潮,便不是阳痿。男女性功能特点之一即是"男快女慢",所以男方已射精而女方尚未进入性高潮,这是"正常"现象,至多是性生活不够和谐的问题,绝不应认为是阳痿。

误区三:平时阴茎勃起反应不明显为阳痿

有不少人曾经看带有色情内容的影视图片,想入非非于某个喜爱的女孩,或纵情于某种性幻想时,阴茎会自然地勃起,但是现在这种自然勃起的现象不明显了,是不是得了阳痿呢?当然不是。

由于没有来自配偶的完整性刺激,包括视、听、触、嗅等各方面性刺激,也由于没有真正的性交实践,单凭阴茎勃起与否,是不能作阳痿诊断的。一切色情刺激可以诱发勃起,这种发生于平时的性勃起规律很杂,会随一个人的体质、思想、情绪等有所变化,有时好些,有时差些,这根本不是判断阳痿的指标。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最佳时间

分娩后42天应常规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如果出现了盆底肌肉松弛、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康复治疗。

产后3个月内是进行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机,否则随着年龄增大不但增加治疗难度,而且子宫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严重。所以,重视盆底功能检查和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是每位妈妈明智的选择。

为什么要做盆底锻炼

当女性在怀着宝宝的时候,盆底肌就逐渐在发生改变了,变化行为会一直持续到坐完月子,盆底肌的变化几乎是为了宝宝能够顺利降临人世间而发生的,因此盆底肌的变化对宝宝顺产具有充分必要性。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很重要,在分娩之后,盆底肌肉受到巨大损伤,很难自己修复,因此,会导致有些人有漏尿情况,严重的有产道严重松弛。到了晚年的时候就会有盆底肌功能性障碍。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女性被要求必须在生产后接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已婚、已育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30-40,四五十岁的病人集中。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

很多人不知道,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引发的。

在女性盆骨和下肢之间,只有盆底肌等支持结构。盆底肌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有多项生理功能,包括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盆底松弛3大原因

●妊娠:妊娠过程中,逐渐增大的子宫会对周围的盆腔筋膜、韧带和肌肉产生牵拉而削弱其支撑力量;分娩过程中,特别是产钳或胎吸下困难的阴道分娩,又可能会对盆腔筋膜、韧带和肌肉产生过度牵拉而加重损伤。若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特别是重体力劳动,将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导致未复旧的子宫有不同程度下移。

●长期腹压增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腹水、频繁举重等,都会造成腹腔内压力增加,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也可致腹压增加。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绝经后出现的盆腔支持结构的萎缩,在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为什么要做盆底康复

女性在怀着宝宝的时候,盆底肌就逐渐在发生改变了,变化行为会一直持续到坐完月子,盆底肌的变化几乎是为了宝宝能够顺利降临人世间而发生的,因此盆底肌的变化对宝宝顺产具有充分必要性。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很重要,在分娩之后,盆底肌肉受到巨大损伤,很难自己修复,因此,会导致有些人有漏尿情况,严重的有产道严重松弛。到了晚年的时候就会有盆底肌功能性障碍。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女性被要求必须在生产后接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已婚、已育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30-40,四五十岁的病人集中。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

很多人不知道,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引发的。

在女性盆骨和下肢之间,只有盆底肌等支持结构。盆底肌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有多项生理功能,包括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浅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种种

一、发病原因

弹性纤维是盆底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女性盆底肌肉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赋予组织器官弹性,弹性蛋白作为构成弹性纤维的主要组成部分参与组成细胞外基质。弹性纤维的重塑及其相关成分的变化对维持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娩时产道的扩张,以及难产、胎儿头围偏大、产程延长、产钳操作等可使盆底肌纤维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受到不可避免的牵拉,膀胱尿道后角发生改变,部分尿道横纹肌失去神经作用,盆底肌支持组织减弱,盆底肌肉强度下降,不仅容易导致产后尿失禁,还伴有尿急、尿痛等,病区盆底肌肉松弛会造成对兴奋点的敏感下降,影响产后性生活质量。

二、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脏器脱垂(POP)

1.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指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等)是发生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状态。尿失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SUI使许多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带来很大压力。女性SUI的病因与妊娠、阴道分娩及分娩损伤、年龄、运动、盆腔内肿物、妇科手术史等因素有关。

2.子宫脱垂患者常自觉会阴处有坠胀感,常伴腰背酸痛,以腰骶部更甚,但无压痛点。有膀胱刺激症状和排尿困难,严重者阴道有异物脱出,立位或屏气使异物可增大,平卧时缩小或回复。

盆底肌康复的介绍

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地回复到紧缩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

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要遵循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的原则进行。对于轻、中度盆底功能障碍者,可采用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提肛法,即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加强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具体做法是反复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后放松,连续做15-30分钟,或每日做150-200次,4-6周患者有改善,3个月有明显效果。而对于重度盆底功能障碍者,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电刺激治疗或者相关的手术治疗。

产后会出现哪些问题 为什么在产后会出现尿失禁等现象

这是因为刚生过宝宝的妈妈患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是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女性性功能障碍。女性可能会因为妊娠、分娩、难产、盆腔肿瘤、子宫和阴道手术绝经后卵巢功能的丧失、性激素缺乏等等,都会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导致盆底疾病,然而造成盆底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妊娠和分娩。

盆底肌对女性的这些重要作用

我国接近半数的女性在产后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盆腔问题,如腰酸背疼、产后阴道松弛、生理性尿失禁、子宫肌垂等。如果盆底肌肉的受损不及时恢复,在女性进入更年期时,随着整个身体生理功能的下降,尿失禁等现象会更加严重。

盆底肌对女性的重要作用

盆底肌,通俗地讲就是女性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女性的盆底由肌肉、韧带、神经和结缔组织组成,其中结缔组织最容易受到损伤,女性妊娠、分娩的过程会对盆底肌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

盆底的韧带及筋膜等结缔组织构成的盆底板,就像一张“吊床”,把尿道、阴道、膀胱、子宫以及直肠等脏器紧紧吊住,具有控制排尿、排便,支持盆腔脏器,维持阴道紧缩度和提高性生活满意度等多种功能。

一旦盆底肌肉及神经遭到损伤,会给女性带来一系列的烦恼,比如阴道松弛、夫妻生活欠佳、小腹坠胀感及便秘、尿频、漏尿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怀孕对盆底肌的伤害是一定的,这个答案是一定的,没有可能,但很多女性产后检查身体时却很容易忽视对盆底肌的检查,当时不会出现什么病况和不适,但以后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盆底肌治疗的时间比较长,当出现问题时就更不好解决了。

盆底肌损伤的危害大

女性盆底肌损伤时,常见症状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压力性尿失禁(打喷嚏、咳嗽、大笑或者举重物等腹压增加时会不自主地漏尿)、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等。

盆底肌损伤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日后还可能出现盆腔脏器脱垂、阴道膨出、直肠膨出、膀胱膨出、尿失禁等问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这些问题会越来越严重,需要手术治疗。

产后尿失禁发生率15-40%

在产后2个月的妈妈中,20%以上会有产后疼痛的问题;在产后的第6周到第8周盆底肌力下降最明显;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约15%-40%,在怀孕初期或怀孕前已有尿失禁的妇女,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更高;而产后粪失禁的发生率则为1%-5%。产后妈妈应重视好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

产后建议检查盆底肌功能

建议产后妈妈都做一个盆底肌肉功能的检查,了解自己的盆底功能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一般医生会先进行问诊,了解产妇是否出现过打喷嚏或者咳嗽时不自主漏尿的情况。然后通过普通的妇检,观察产妇有无阴道膨出、宫颈脱垂等,必要时再进行盆底肌力测评。盆底肌力测评的结果正常应该在3-5级之间。不过,多数产后新妈妈的盆底肌肉力量只有0-2级,需要做相应的康复训练。

哪些会造成盆底肌损伤

妊娠和分娩会造成盆底肌肉损伤

首先,怀孕时,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由孕前指向骶骨转到指向盆底肌肉,再加上子宫日益增加的重量,使得孕妇盆底肌肉持续受压,盆底肌的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其次,阴道分娩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一般胎儿头部的直径约为9-10厘米,而正常的阴道直径只有约2.5厘米,阴道受到胎头的挤压扩张,会导致盆底肌肉损伤、会阴部神经的损伤等。双胎、巨大儿、分娩次数多等对盆底的影响会增加。

长期便秘、肥胖、更年期等也有影响

除了怀孕、分娩等原因以外,女性在长期便秘、咳嗽、提过重物品、肥胖、大运动量锻炼等过程中,都会一定程度上损伤盆底肌肉。另外,更年期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女性盆底问题会更加严重。成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在30%-50%以上,与年龄、分娩次数、体重、长期便秘等成正比关系。

剖宫产可以避免盆底肌肉损伤是误解

调查显示,1/3的产妇会出现盆底松弛,在大笑、咳嗽、打喷嚏、快跑的时候,遭遇“漏尿”尴尬。不少新妈妈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只是顺产才会引发产道松弛,才需要盆底康复。其实,整个孕期都是依靠盆底肌来承托日益增大的胎儿,以及腹腔、盆腔脏器的压力。

盆底肌肉便在持续受压中逐渐松弛,这种现象在未分娩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不可避免地对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

建议产后妈妈都做一个盆底肌肉功能的检查,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盆底肌疲劳度怎么看

在进行系统的盆底康复治疗前,专家会先对患者进行盆底功能评估,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测量评估是测量盆底肌肌力、肌纤维疲劳度、动态压力、收缩速度、放松速度、静压力、反射压、平均压的程序。其中Ⅰ、Ⅱ类肌纤维肌力,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以及动态压力这五项称为五大常规。五大常规检查正常数值:阴道动态压力(大于100cmH20),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5级),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5级),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0%)。

在盆底肌肌力的评估中,如果大于或等于5S,则Ⅰ类肌纤维肌力为5级,持续0S肌力为0级,持续1S肌力为1级,持续2S肌力为2级,持续3S肌力为3级,持续4S肌力为4级。肌力4级以下为异常,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肌力越低,疗程越长。

肌纤维疲劳度出现变化要早于肌力下降。在诱因持续存在情况下,首先是盆底肌肉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代表盆底功能出现障碍开始,临床表现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然后出现盆底肌肉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异常,临床表现阴道松弛、性功能障碍加,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轻度脱垂、负压突然增加时尿失禁等等。

对于这些知识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大家还是多了解些比较好,不要被知识中一些专业术语所震慑到了。经常接触这些,你就会觉得这些都是小问题,根本不影响你的阅读和扩展你的知识。接触更多只会让你认识更多,多了解医学知识对你百利而无害。

盆底康复女性产后康复不可忽视

盆底康复 女性产后康复不可忽视

据专家介绍说,30岁以上已婚已育的女性中,高达40%~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和性生活质量低下!而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的回复到紧缩状态,使阴道更接近产前的大小、敏感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快感及高潮。

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危害

轻者: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或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轻度不适;

重者: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影响生活质量,造成家庭不和谐等。

哪些女性需要做盆底康复?

1、产后妇女可作常规盆底肌肉锻炼。

2、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者。

3、轻、中度子宫脱垂,阴道膨出。

4、各种尿失禁。

5、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急性期。

6、泌尿生殖修补术辅助治疗。

7、产褥期症状(腰背痛、腹痛、尿潴留、乳涨、耻骨联合分离等)。

8、全身运动系统肌肉功能障碍。

9、乳房松弛、乳房下垂。

10、下肢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

11、术后疤痕疼痛。

孕妈尽量不能弯下腰捡东西

三成妈妈遭遇漏尿

“见到厕所就想往里冲,不带卫生棉就不敢出门。”到医院就诊时候,杭州的赵女士向医生诉说着自己的痛苦。自从10年前生完孩子后,她就几乎天天生活在尿频、尿失禁的噩梦中。

经过泌尿外科、妇科联合诊断,医生确诊赵女士得的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因为尿道松弛,尿液在站立位时常常进入尿道,所以她常有尿急感,还常会漏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在已婚、已育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30%-4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大多表现为尿失禁,超过5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造成患者外出活动困难、尿失禁引发局部感染等,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为何会出现以上的情况?

盆底肌肉就好像弹簧,支撑着子宫、膀胱、直肠等组织,如果这根弹簧松弛,就会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疾病。多数患病女性是因为产伤或绝经等因素,导致‘弹簧’弹性变弱。

分娩巨大儿、多产、产程长、产钳助产,以及盆腔手术等都可能是盆底功能障碍的诱发因素。

盆底肌肉训练不能忽视

是不是只有经过顺产的妈咪才需要做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而剖腹产的妈咪则可以高枕无忧?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除了分娩,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分娩并非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惟一原因,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产后妈咪都要按照医生的相关要求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

只有顺产才伤盆底肌肉是误解

顺产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胎儿经过阴道分娩出,一般出生的婴儿头部的直径约有9-10厘米,即分娩时阴道要扩张到9-10厘米(正常阴道直径为2.5厘米),经过出生孩子的挤压,阴道扩张明显,盆底肌肉受到彻底破坏,弹性明显下降。对于这一点大家很容易理解,但因此就单纯地认为只有顺产才会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观点是错误的。

其实不管是剖腹产还是顺产,怀孕的过程对女性的盆底本身就是一种损伤,只是多少和程度上存在差异而已。正常体位时,人体正常的弯曲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轴指向骶骨,而妊娠时,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鼓起,向下突出,使重力轴线向前移,而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处在持续受压中,使得盆底肌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所以认为只要选择剖腹产就能避免损伤盆底肌肉,因而不用做相关康复训练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除了怀孕、分娩等原因外,长期便秘、提过重物品、肥胖、长期咳嗽、雌性激素水平改变、年龄增大、大运动量锻炼等都会一定程度上损伤盆底肌肉。

产后盆底功能恢复重在持之以恒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常见症状有阴道松弛、压力性尿失禁例如咳嗽、大笑、用力排便时等增加腹压时尿液不自主溢出,性生活不满意、反复泌尿感染例如尿频尿急等。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日后还可能伴有子宫脱垂、膀胱和尿道膨出、尿道内括约肌关闭不全、尿失禁等并发症。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生理功能下降,相应的并发症就会越来越严重。

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地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地回复到紧缩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

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要遵循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的原则进行。对于轻、中度盆底功能障碍者,可采用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提肛法,即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加强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具体做法是反复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后放松,连续做15—30分钟,或每日做150—200次,4—6周会有改善,3个月有明显效果。而对于重度盆底功能障碍者,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电刺激治疗或者相关的手术治疗。

相关推荐

便秘常规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一、器械辅助 如果粪便硬结,停滞在直肠内近肛门口处或患者年老体弱、排便动力较差或缺乏者,可用结肠水疗或清洁灌肠的方法。 二、生物反馈疗法 可用于直肠肛门、盆底功能紊乱的便秘患者,其长期疗效较好。生物反馈治疗可训练患者在排便时松弛盆底肌肉,使排便时腹肌、盆底肌群活动协调;而对便意阈值异常的患者,应重视对排便反射的重建和调整对便意感知的训练。训练计划并无特定规范,训练强度较大,但安全有效。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优先选择生物反馈治疗,而不是手术。 三、认知疗法 重度便秘患者常有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因素或障碍

滥用壮阳药当心晋升痿哥

常用壮阳药易致阳痿 VIAGRA等壮阳药是外源性药物,长期服用可产生药物依赖,这种情况不仅是作用于心理上,甚至可能产生生理上的依赖。就阳痿患者发病年龄阶段来看,年轻人的几率本身就比较小,但是一些年轻人为获得性交的快感而滥用VIAGRA,时间一长,一旦想要进行性行为,就会求助于VIAGRA。久而久之,离开了VIAGRA就不能正常勃起,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作用下,导致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甚至发展成为永久性的阳痿。 年轻人一旦患上阳痿,情绪上的挫败感会加深,若没有进行正常的治疗,他们会提高使用VIAGRA的频率,如

剖腹产能避免产后尿失禁吗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在大笑、打喷嚏、咳嗽或者弯腰时,腹腔内的压力突然增加,而膀胱几乎是位于盆腔内位置最低的空腔脏器,压力很容易迅速传递到膀胱,膀胱内储存的尿液会受到挤压的力量,如果此时骨盆底的肌肉群适时地收缩,扮演“刹车”的角色,可以避免尿液不适当地流出。然而生产过程中,宝宝经过产道时可能会拉伤骨盆底的肌肉群,或损伤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提肛肌、骨盆肌松弛甚至萎缩,无法正常发挥功能,所以一旦打喷嚏或大笑时,就可能出现漏尿。这种现象称为产后尿失禁。很多人认为,只有经阴道分娩才会发生产后尿失禁,实际上,虽然产后尿

产后盆底肌肉恢复 盆底肌异常有何危害

1、肌力下降、肌肉松弛 2、盆底的支持、括约和性功能下降 3、影响分娩,不利于胎儿顺利娩出 4、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5、导致夫妻性生活不和谐,性生活满意度降低

盆底肌对女人的重要性

除怀孕外,生产、胎儿头围的大小等皆有可能造成骨盆腔壁神经、肌肉的损伤,而导致骨盆腔松弛。生产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骨盆底的肌肉群很容易被拉伤或是支配它们的神经血管受伤。 我国接近半数的女性在产后会发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盆腔问题,如腰酸背疼、产后阴道松弛、生理性尿失禁、子宫肌垂等。如果盆底肌肉的受损不及时恢复,在女性进入更年期时,随着整个身体生理功能的下降,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现象会更加严重。 由于对该病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错误地认为生完孩子后出现这些问题是正常的,大多数女性对产后盆底肌肉收缩功能差等情况未

睡眠障碍的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睡眠障碍不是病 很多人常年受睡眠障碍的折磨,却认为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并未加以重视,有的实在太难受了就自行吃一些助眠的药物。事实上,睡眠障碍的危害很大。缺少睡眠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增加等。此外,长期失眠还易引起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精神分裂等合并症。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研究表明,平日保持规律的睡眠(如6~8小时)可以保护机体,避免减寿。另外,难以入睡、睡眠不足、对睡眠情况不满意等也常常是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状。 误区二:睡眠越多越好

女人“性趣”不高算不算病

女性性功能障碍出现真空地带 女性的‘性趣’不高,算不算是一种病,该挂什么科?”去医院采访的途中,就这个问题随意询问了几位路人,发现答案不外乎三种:“女人哪有什么‘性趣’高不高的,那都是男人的事儿。”“‘性趣’不高,可能是心理科。”“女人的事,肯定是妇科。”人们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 对女性性功能障碍认识误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性说,她与丈夫分居快一年了,“就是没兴趣,难道这不正常吗?如果不是丈夫催着来,这辈子我也不会因为这事上医院”。据医生介绍,很多女性认为,一些性功能障碍不值得大惊小怪。 女性的性功

瘦不下来?产后锻炼不容忽视!产后锻炼什么时候开始 产后锻炼的重要性

虽然肥胖本身并不直接引起盆底功能障碍(SUI,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等),但肥胖的产妇自身腹壁脂肪增厚,慢性腹压增高,会使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增高。 同时腹壁脂肪增厚常会导致腹肌、膈肌收缩乏力,盆底组织过厚,外阴脂肪堆积,这些都是诱发SUI的高危因素。

盆底康复治疗

根据个人承受的程度,通过阴道治疗头给予合适的脉冲电流,来刺激本体感觉,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使肌肉被动进行收放锻炼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镇痛等。 生物反馈结合场景反射训练,可以让患者直观感受平时不容易察觉的信号,这样增强盆底的感受和自身功能状态的认识。 生物反馈强化了患者主动参与的意识,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训练,增强了对肌肉的控尿能力,恢复盆底肌肉的协调性,盆底肌力和弹性,恢复盆底功能,同时预防并治疗产后尿失禁,脏器脱垂,性生活不满,阴道松弛等盆底障碍性疾病。

分娩后出现尿失禁怎么办

女性为什么容易出现尿失禁的问题?原来是盆底功能障碍“惹的祸”。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又称为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表现为下尿路功能障碍、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排便异常和盆腔疼痛。 其中下尿路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尿失禁、尿频、尿急、夜尿、排尿延迟、中断、费力、尿不尽感、尿潴留。女性要经历怀孕、分娩这一系列过程,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骨盆底肌肉、神经受损,导致对尿道的控制力减弱,日后在腹压力突然增大时,就会更容易出现“漏尿”现象。 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