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怎么办中医祛痰有高招
痰多怎么办中医祛痰有高招
祛痰的中医药膳
上班族喉咙痛有痰吃什么?上班族总是因为工作忽略生活,头痛喉咙有痰是常事,那么上班族喉咙痛有痰吃什么呢?小编总结了一些祛痰食谱,赶快吃起来吧。
1、板栗牛肉
牛肉250克,山慈姑100克,栗子(鲜)50克,葱10克,姜5克,料酒5克,酱油5克,盐2克,白砂糖5克,花生油10克。
板栗、山慈菇去皮洗净,切块,山慈菇块入沸水中氽2至3分钟后取出。牛肉洗净,切块,与10克鲜橘皮一起放入铁锅中,加水同煮,待牛肉将熟时取出。
取另一锅加花生油少许,入牛肉、山慈菇、板栗、姜末一起翻炒,再加入适量料酒、酱油、精盐、糖和汤,烧到肉酥,出锅即可。
2、墨鱼猪肚汤
墨鱼250克,猪肚250克,杏仁15克,姜5克。
新鲜墨鱼不用刮,整只洗净,猪肚擦洗干净,全部放入煲,加杏仁、生姜,加水3碗,煲3小时,即可饮用。
3、北杏炖雪梨
苦杏仁20克,梨500克,白砂糖50克。
将北杏、雪梨、白砂糖同放炖盅内,加清水半碗,急火隔水炖1小时。每日2次,食雪梨、饮汤。
4、百合荸荠雪梨羹
荸荠20克,梨50克,百合20克,冰糖10克。
将鲜百合一瓣一瓣的掰下来洗净,将荸荠、雪梨分别去皮,切成一样的小丁备用,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冰糖,把荸荠丁、雪梨丁、百合一起放入锅里,用大火煮,待锅开后改用小火,煮20分钟,倒入盆里即可。
5、白萝卜炖蜂蜜
白萝卜一个,枸杞几粒,蜂蜜适量。
白萝卜去头尾,刨去外皮,切成段。枸杞用清水浸泡至变软。先在每段白萝卜上,切0.5厘米的厚片作盖子,再用勺子在白萝卜中间挖一个洞,做成萝卜盅。将萝卜盅摆放至盘中,往萝卜洞里注入蜂蜜,倒至八分满。放入枸杞。
装萝卜盅的盘子要深一点,因为清蒸过程中,白萝卜会大量出水,变成清香甜美的汤汁。给白萝卜盅分别盖上盖子,放入锅内加盖大火上汽后转中火隔水清蒸一小时。
6、川贝枇杷叶炖鹌鹑
干枇杷叶10克,南、北杏10克,鹌鹑两只,元肉10克,川贝12克,姜2片,水5碗。
将川贝、枇杷叶、南北杏和元肉洗净。洗净宰好的鹌鹑,斩大件。煮沸清水,倒入炖盅,放入所有材料,隔水先武火煮20分钟,再转小火炖两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7、罗汉果柿饼汤
罗汉果半个,柿饼3个,姜2片,土冰糖两小块,水5碗。
将罗汉果和柿饼洗净。将罗汉果、柿饼和姜片放入煲内,加5碗水,用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钟,下冰糖调味,待冰糖融化即可食用。
中医教你化痰妙招
1、将枕头倾斜度约为20-30度,头低脚高俯卧在枕头上。
利用地心引力,使肺部的痰液自动流出。
2、让宝宝侧身睡在枕头上,左侧或右侧都可以,同样头低脚高。
因为采取不同的位置摆放身体,会令肺部不同部位的积痰容易排出。
3、将五指稍屈,握成空手拳状,轻轻地拍打宝宝前胸及侧胸背部,两侧交替进行。
拍背法能促使宝宝肺部和支气管内的痰液松动,而且可促进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使疾病能早期痊愈。
为什么人会有痰呢
咳出来的“有形之痰”不难对付,停滞在经络中的“无形之痰”才难缠。所谓“百病皆由痰作祟”,很多现代病,如三高症、脂肪瘤、不孕不育、胃病、中风、心脏病、脑血栓等,都与痰邪有关。
痰湿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有关,中医祛痰有一经典方剂———二陈汤,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之所以称为“二陈”,是因为两味主药(法半夏和陈皮)都是年头越陈,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湿作用,可以化痰湿;陈皮不仅理气化痰,还有燥湿和胃之功;配合乌梅敛肺止咳,生姜抑制半夏毒性,共同组成此化痰经验方。
与方剂类似,我们身体上也有自带的二陈汤———丰隆、阴陵泉两个穴位。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两个穴位一起按揉,每天10分钟,力度均匀、 柔和、渗透,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止咳祛痰的中医秘方
冰糖止咳法
冰糖约5克,香蕉2~4根,装入碗内上锅,开锅后用文火蒸15分钟,即可食用,止咳效果很好。
罗汉果泡水治咳嗽
罗汉果洗干净,把外壳挖破,连皮带瓤一起放在水杯中加开水泡。泡出的水呈红褐色,略有甜味,口感很好。喝完续水,一天喝数次。一天后咳嗽大为减轻,两天后便可痊愈了。
带肚兜保暖镇咳
老年人每到冬季,就容易犯咳嗽病。吃药止咳但停药后仍咳嗽难忍。可做个棉肚兜带上起到保暖的作用,对止住咳嗽有效。
深呼吸止咳
入冬以后,患支气管炎的人总是咳嗽不止,彻夜难眠。采取用力做缓慢而深长的呼吸法,能很快止住咳嗽,安然入眠。如果中间醒来,继续用深呼吸法,仍能止咳入眠。
中医祛痰经典方剂与祛痰穴位
咳出来的“有形之痰”不难对付,停滞在经络中的“无形之痰”才难缠。所谓“百病皆由痰作祟”,很多现代病,如三高症、脂肪瘤、不孕不育、胃病、中风、心脏病、脑血栓等,都与痰邪有关。
中医祛痰经典方剂
痰湿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有关,中医祛痰有一经典方剂———二陈汤,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之所以称为“二陈”,是因为两味主药(法半夏和陈皮)都是年头越陈,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湿作用,可以化痰湿;陈皮不仅理气化痰,还有燥湿和胃之功;配合乌梅敛肺止咳,生姜抑制半夏毒性,共同组成此化痰经验方。
与方剂类似,我们身体上也有自带的二陈汤———丰隆、阴陵泉两个穴位。
祛痰的穴位
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按摩方法
两个穴位一起按揉,每天10分钟,力度均匀、 柔和、渗透,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痰的病证特点: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而见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病症。
中医认识痰饮病证,除根据临床病证特点外,还常结合舌苔滑腻,脉滑或弦等全面综合分析,以进行判断。
中医有“见痰休治痰”之说。生痰之源有寒、热、燥、湿、风、郁、虚之别,风又有外风、内风(肝风内动)之异,虚也有心、肺、脾、肾的不同。当坚持辨证以求其本,标本同治方为上策。治痰当调气。尽管痰证的表现千奇百怪,但痰的产生与气机不调有关系。常用的化痰药物贝母。《五十二病方》中亦记载有常用的化痰药物如半夏、服零(茯苓)、白附(白附子)等。
中医辨证治痰多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0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0克,银花1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l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0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中医教你咳嗽痰多的有效护理办法
咳嗽同时有高热症状时,睡觉时垫一个冰枕头可缓解,也可用冷手巾敷额头,洗个冷水澡也不错;只是单纯的咳嗽严重,就要注意休息和保暖,寒冷的冬天,要带好围巾,多喝热水,不要去空间不流通或太过干燥的地方;如果咳嗽咳到呼吸困难的程度,要马上准备氧气袋给氧,否则会发生意外。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祛痰的经典方剂及祛痰的穴位,咽喉有痰不要忽视,这种感觉难受还是早点治疗的好。
咳嗽有痰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疾病
在咳出痰的时候,大家不妨看看痰的颜色,也许大家会觉得这样很恶心,但这是有益于医生诊断病情的,不同痰的颜色能说明不同的问题。
痰的不同颜色 代表不同的疾病
1.灰色或黑色的痰,为铁末、炭末或灰尘的沉着,表示环境污染对人的影响。吐这样痰的人常是某些相关的职业病的患者。
2.白色的粘痰,表示呼吸道有轻微的炎症。吐这样痰的人,常是感冒的患者。
3.颜色粉红如泡沫状的痰,多是肺水肿患者的分泌物。
4.黄色或绿色的浓痰,表明吐痰人体内有化脓性炎症。
5.果酱颜色的痰,大多来源于肺瘤,即使浓度不大,病情亦属严重。
6.铁锈颜色的痰,表明吐痰人有患大叶性肺炎的可能。
7.带血丝的痰,如果不是口腔外伤所引起,多半是肺结核。
咳嗽咳痰自诊:
(1)很多原因会引起咳嗽,如呼吸道的急,慢性咽炎,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百日咳等;呼吸道黏膜接触过敏源等;自发性气胸,干性胸膜炎与某些心脏,胃病均会引起咳嗽。
(2)咳嗽有痰,痰液白色或者无色透明,不容易咯出者,常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结核,病毒性肺炎等。
(3)咳嗽伴痰中有血丝或者大量咳血者,如果血色为鲜红以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与肺癌为多见;血色为铁锈色,痰液黏滞并且有脓性分泌物量不多时,多见于肺炎,双球菌肺炎。
(4)突然发生的急性咳嗽,伴有发热,也许为上呼吸道的感染。
(5)咳嗽以晨起为明显的,多为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或者有烟瘾嗜好者。
(6)咳嗽伴有黏性浅白色大量泡沫痰者,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与肺气肿等。
(7)若是慢性咳嗽,轻咳并且经常感觉咽喉部有异物者,多为慢性咽炎。
咳嗽咳痰怎么办?中医祛痰有一经典方剂
二陈汤,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之所以称为“二陈”,是因为两味主药(法半夏和陈皮)都是年头越陈,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湿作用,可以化痰湿;陈皮不仅理气化痰,还有燥湿和胃之功;配合乌梅敛肺止咳,生姜抑制半夏毒性,共同组成此化痰经验方。
咳嗽咳痰怎么办?按摩两个穴位祛痰
与方剂类似,我们身体上也有自带的二陈汤———丰隆、阴陵泉两个穴位。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两个穴位一起按揉,每天10分钟,力度均匀、 柔和、渗透,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宝宝喉咙痰多 几个妙招轻松祛痰
吃川贝蒸梨:如果你的宝宝是可以加辅食的年龄,就可以给他吃川贝粉蒸梨。川贝有苦味,正好配上甜甜的梨,相信宝宝会接受这个味道的。这样的方法虽然会慢一些,但是化痰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比较值得推荐,而且长期吃也没有太大坏处。
注意事项
如果拍背吃化痰药依然没有效果,就必须送医院让护士帮忙吸痰了。不然痰憋到可是个大麻烦,窒息身亡都是有可能的。吸痰虽然痛苦一些,但是也必须吸出来,尤其宝宝感冒的时候痰会很多的;
宝宝如果得了肺炎,而且还有痰多的现象,就不要自己来处理了,找护士尽快帮忙把痰弄出来吧!
拍背手法一定要正确,从上至下,而且不要打是虚掌去拍。不要使劲,轻柔的去拍,宝宝反抗也不要停止;
切记不要宝宝刚吃完东西就拍,不要宝宝哭的时候拍背,拍背时候仔细听痰音,如果感觉就在嗓子边上识图戴上手套给宝宝抠出来吧!如果宝宝嘴唇有发紫情况需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拍背宝宝可能会不喜欢,尤其太小了可能会哭闹不让拍,甚至脚乱踢拒绝拍背,那么就要有两个家长同时在,一个拍背一个帮忙按住手和脚别乱动。别看宝宝笑,宝宝的力气可不小,加上一哭估计宝宝妈咪就该心软了。但是千万不能心软,最好让爸爸和其他家人一起,反正怎么样都不能心软,但是也不能让宝宝继续哭闹,尤其拍背时候哭闹很容易痰憋到就麻烦了。想办法把宝宝逗好,别失去耐心,这样拍几次就不会再哭了;另外,宝宝心率快的时候就不要拍背了,这时候可能正感冒呢!最好还是带去医院让医生看看比较妥当;再者,不要在宝宝刚吃完东西喝完奶之后拍背,等半小时后再拍,躺的低一些也是怕拍背恶心导致食物吐了出来。
食物方面
服用化痰药:富xx牌祛痰药有专门给宝宝服用的,用温水把颗粒冲开,因为味道比较好喝像果汁饮料一样,宝宝一般不会拒绝。一天两到三次,一次两袋,当然要看宝宝的年龄来喝,一般是一天三次一次两袋。那个要注意的是,这个只是把痰化开,宝宝太小的话不会不能咳痰也是比较麻烦的,虽然这个可以把痰化成水;
吃川贝蒸梨:如果你的宝宝是可以加辅食的年龄,就可以给他吃川贝粉蒸梨。川贝有苦味,正好配上甜甜的梨,相信宝宝会接受这个味道的。这样的方法虽然会慢一些,但是化痰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比较值得推荐,而且长期吃也没有太大坏处。
注意事项
如果拍背吃化痰药依然没有效果,就必须送医院让护士帮忙吸痰了。不然痰憋到可是个大麻烦,窒息身亡都是有可能的。吸痰虽然痛苦一些,但是也必须吸出来,尤其宝宝感冒的时候痰会很多的;
宝宝如果得了肺炎,而且还有痰多的现象,就不要自己来处理了,找护士尽快帮忙把痰弄出来吧!
拍背手法一定要正确,从上至下,而且不要打是虚掌去拍。不要使劲,轻柔的去拍,宝宝反抗也不要停止;
中医祛痰经典方剂与祛痰穴位
中医祛痰经典方剂
痰湿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有关,中医祛痰有一经典方剂———二陈汤,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之所以称为“二陈”,是因为两味主药(法半夏和陈皮)都是年头越陈,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湿作用,可以化痰湿;陈皮不仅理气化痰,还有燥湿和胃之功;配合乌梅敛肺止咳,生姜抑制半夏毒性,共同组成此化痰经验方。
与方剂类似,我们身体上也有自带的二陈汤———丰隆、阴陵泉两个穴位。
祛痰的穴位
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按摩方法
两个穴位一起按揉,每天10分钟,力度均匀、 柔和、渗透,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痰的病证特点: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而见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病症。
中医教你化痰妙招
丰隆穴对现代人最有作用,它可以去除高血脂,所以体内痰湿很重的人一定要揉这个穴位。
有人嗓子哑了,自述好像是有东西糊在里边,吐也吐不出来,这就可能是有痰结,结在喉咙这块了,就给它点按丰隆穴一分钟,马上他就觉得这块开了,这东西什么都没有了,不知道痰化到哪里去了。
所以它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觉得这儿有东西但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像梅核气一样,它也能散掉。
如果有人觉得就是有痰吐不出来,揉了丰隆穴以后很容易就可以把痰吐出去,这个丰隆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痰穴。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
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中医祛痰有高招
中医上“痰”的分类
中医上将痰分成三类:气郁之痰、脾虚之痰和血痰。
气郁之痰—脂肪瘤
气郁之痰是大家平时理解的脂肪瘤,主要由于憋气胸闷而成。
脾虚之痰—咳嗽之痰
我们咳嗽出的痰有时不是来自肺部,而是脾虚生痰,如此则应健脾祛湿。
血痰—高血脂
血痰是高血脂形成的,由于血脂堆积而生成的痰。这三种痰可以互转,事先确定病因,以免张冠李戴。
中医妙招治疗痰热咳嗽
燥火咳嗽:干咳、少痰、唇及咽喉干燥。可用凉膈散或清燥救肺汤来清燥润肺。
痰湿咳嗽:痰多粘稠,喉中呼噜作响,可能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可服用二陈汤治疗,作用是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体虚咳嗽:咳嗽时发时止,面目苍白、两颧(眼睛之下的颜面骨)发红、提气不上或手足发烧,有时痰中带血或咯血。可选用麦门冬汤或补肺汤治疗。宜从补益肺气、润肺止咳着手。